优课网
首页
数学
语文
英语
化学
物理
政治
历史
生物
首页
> 某研究机构利用水池(4m×2m×1m)、土壤、芦苇、水管等材料设计了一个人工湿地系统(如下图所示)。读图回答下列各题。小题1:该设计主要模拟的湿地功能有()①防风固沙②净化水质③涵-高三地理
某研究机构利用水池(4m×2m×1m)、土壤、芦苇、水管等材料设计了一个人工湿地系统(如下图所示)。读图回答下列各题。小题1:该设计主要模拟的湿地功能有()①防风固沙②净化水质③涵-高三地理
题目简介
某研究机构利用水池(4m×2m×1m)、土壤、芦苇、水管等材料设计了一个人工湿地系统(如下图所示)。读图回答下列各题。小题1:该设计主要模拟的湿地功能有()①防风固沙②净化水质③涵-高三地理
题目详情
某研究机构利用水池(4m×2m×1m)、土壤、芦苇、水管等材料设计了一个人工湿地系统(如下图所示)。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该设计主要模拟的湿地功能有( )
①防风固沙 ②净化水质 ③涵养水源 ④塑造地貌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小题2:若用无植物的相同模拟系统实验,则检测到( )
A.出水口的排水量减少
B.出水口流速明显减慢
C.出水口的含沙量增加
D.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
题型:单选题
难度:中档
来源:不详
答案
小题1:B
小题2:C
试题分析:
小题1:风沙灾害主要发生在干旱区,没有大面积湿地,有大面积湿地,也不会有风沙灾害,①错。模拟的土壤、芦苇的湿地环境具有净化水质,涵养水源的功能,②、③对。湿地没有塑造地貌的功能,④错。所以B对。A、C、D错。
小题2:如用无植物的相同模拟系统实验,没有了植物的阻挡,涵养水源能力下降,出水口水流速度会加快,流出水量增加,含沙量增加,A、B错。C对。出水量大,泥沙流出多,有机质也会流失,含量减少,D错。
上一篇 :
江苏北部沿海滩涂围垦,需要经过
下一篇 :
目前三江平原还有大片沼泽荒地
搜索答案
更多内容推荐
2012年2月2日是第16个“世界湿地日”。中国将使50%的自然湿地和70%的重要湿地得到有效保护,并建立起结构较为合理、功能较为优化的湿地保护网络体系,逐步扭转湿地面积减少和功-高二地理
材料:我国平均每年有20个天然湖泊消亡。昔日“八百里洞庭湖”水面缩小四成,由我国第一大淡水湖退居成第二。西部一批烟波浩渺的大湖相继消亡,湖水逐渐向盐湖、干盐湖方向发展-高二地理
读图“洞庭湖变迁”,回答下列问题。(13分)(1)我国最大的湖泊是,最大的淡水湖是,(2)A平原的名称是,B平原的名称是,(3)乙图与甲图相比,洞庭湖发生了什么变化?造成这种变化-高二地理
影响亚马孙流域热带雨林前途的直接因素主要是[]A、人口增长的速度B、开发和保护的措施C、经济发展的状况D、当地人生活水平的提高-高二地理
我国长江中上游防护林的主要作用是()A.吸烟降尘、防风固沙B.净化空气、美化环境C.涵养水源、保持水土D.为野生动物提供栖息地-地理
下列属于湿地的是A.沼泽、滩涂、下雨后的草地B.河流、湖泊、广场的喷泉C.水库、沼泽、滩涂D.稻田、河流、低潮时水深不超过10米的浅海区-高二地理
湿地是人类珍贵的自然遗产,我国近年来在东北开展了20项湿地保护示范工程,对约530万公顷的湿地进行保护。湿地、森林和海洋并称为三大生态系统。据此回答问题。小题1:下列能-高二地理
亚马孙地区雨林被破坏的根源是[]A、巴西政府移民亚马孙平原B、发达国家的过度需求和跨国投资C、当地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增长和贫困D、巴西政府的亚马孙流域大规模开发计划-高二地理
下图为我国两大淡水湖。读图完成下列问题。小题1:甲湖面积比20世纪缩小近一半,其后果是A.造成上游水土流失B.导致湖泊土地沙漠化C.人口密度减少,城市数量减少D.对河流调节能-高二地理
(18分)根据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若尔盖湿地,面积曾达3000平方公里,为两大母亲河提供了充足的水源,有着储量丰富的现代泥炭资源,目前该地已遭受到破坏。材料二九-高三地理
亚马孙热带雨林面积减少直接导致的后果是[]A、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地势较低的地区B、产生厄尔尼诺现象,亚马孙平原形成洪涝灾害C、中纬度地区降水增加,欧洲西部形成干旱少-高二地理
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8分)材料一为了响应联合国确定的2011国际森林年,湿地公约秘书处将2011年世界湿地日主题定为“湿地与森林”。2011年世界湿地日的口号是“森林关乎水与湿-高二地理
某研究机构利用水池(4m×2m×1m)、土壤、芦苇、水管等材料设计了一个人工湿地系统(如图)。完成题。小题1:该设计主要模拟的湿地功能是①防风固沙②净化水质③涵养水源④塑造地形A.①-高二地理
“洪水一片,枯水几条线”,是对洞庭湖现状的真实写照。据此答题。小题1:造成洞庭湖萎缩的主要原因是()①泥沙淤积②蒸发加强③围湖造田④降水减少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小题2:治理洞庭湖-高三地理
湿地与森林、海洋被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其在防洪、抗旱、调节气候、控制污染等方面具有其他生态系统所不可替代的功能和效益,被誉为地球之“肾”。回答问题。小题1:下列地-高二地理
热带雨林是地球上功能最强大的生态系统,也是生产力最高的生物群落,但同时也是一个非常脆弱的生态系统。据此回答热带雨林的脆弱性表现在A.生物残体分解快B.植物生长速度快C-地理
巴尔喀什湖,以湖水东部咸西部淡著称于世。读图回答下列问题。小题1:不属于巴尔喀什湖对该地区起的作用是A.东部农业发展的重要灌溉水源B.缩小周边地区的气温变化C.阻碍沙漠扩-高二地理
(24分)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问题。(1)三江平原是我国最大的沼泽分布区,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三江平原沼泽的形成原因。(8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三江平原地区工业发-高三地理
读下列资料和洞庭湖水系变迁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材料一:洞庭湖水系变迁图材料二:清代初年,洞庭湖面积约6000平方千米,是我国第一大淡水湖。然而洞庭湖水域的泥沙淤积非-高一地理
发达国家用跨国投资的手段开发别国的热带雨林资源,例如,日本从东南亚进口一次性筷子;欧美开发南美洲雨林为大牧场。据此回答1~2题1、发达国家开发热带雨林资源的目的有①保-高二地理
我国政府下令停止开垦三江平原上的沼泽地,主要原因是开发的成本太高。-高二地理
-地理
“湿地”,包括各种咸水淡水沼泽地、湿草甸、湖泊、河流以及泛洪平原、河口三角洲、湖海滩涂、河边洼地或漫滩、湿草原等。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具有调蓄径流等多种基本生态效-高三地理
图11为我国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区域内湖泊有不断萎缩趋势。读图回答问题。小题1:导致该区域内湖泊不断萎缩的主要原因是①长期围垦②泥沙淤积③兴修水利④旅游开发A.①②B.②③C.③④D-高二地理
(10分)左图是20世纪80年代洞庭湖示意图。右图是洞庭湖1825-2006年间同水位湖面面积变化柱状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洞庭湖面积变化的趋势是,其主要原因是、。(3分)(2)洞庭-高二地理
某区域内湿地呈斑块状分布,下表中的数据反映该区域湿地的变化。年份湿地斑块数目(块)湿地总面积(hm2)湿地比率(%)197622518889342.99198637213963919.17200519
近50年来,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湖泊面积锐减,湖泊消失了1000多个。1998年夏季,我国长江流域发生特大洪灾,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2000亿元。据此回答问题。小题1:湖泊面积大量减-高二地理
洞庭湖、鄱阳湖等长江沿岸湖泊面积萎缩,造成的后果可能有[]A.长江中下游洪涝灾害加剧B.长江上游枯水期流量减小C.湖区地下水位上升D.湖区水生生物多样性减少-高一地理
热带雨林中土壤贫瘠的根本原因是[]A、有机质分解和养分再循环旺盛,土壤缺少养分积累和补充B、高温多雨的气候,地表径流和淋溶作用强C、植物生长速度快D、岩石风化所释放的养-高二地理
目前,三江平原还有大片沼泽荒地,但2000年国务院下令停止围垦,其主要原因()A.我国已加入WTO,可从国际市场大量进口廉价粮食B.保护“湿地”,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C.开展多种经-高二地理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图1热带雨林原始的迁移农业图2迁移农业造成的土壤肥力变化图3迁移农业对热带雨林的影响(1)读图迁移农业从A—B—C—D土壤肥力的变化及其原因是什么?(2)结合图-地理
有人说热带雨林是“长着森林的绿色沙漠”,下列哪项对这句话的相关理解是错误的()A.这句话充分揭示了在一定程度上热带雨林具有明及原因显的脆弱性B.这句话主要是针对热带雨林区-地理
该图为东北三江平原湿地被人类活动破坏前后气温年变化及该区域某河流流量年变化示意图。图中表示东北三江平原湿地被破坏后的气温年变化曲线和河流流量年变化曲线分别是A.甲和-高二地理
读三江平原湿地变化图,回答以下问题。小题1:三江平原湿地形成因素组合正确的是①气候冷湿②地形地平不理排水③土壤存在冻土层不利地表水下渗④河流较多,降水较多⑤植被稀少⑥纬度-高二地理
咸海面积减少的主要原因是()A.围湖造田B.大量引用流入咸海的河水灌溉土地,流入咸海的水量日趋减少C.全球变暖,蒸发旺盛D.位于干旱地区,森林植被破坏,沙漠化现象加剧-高一地理
读乌江流域图,回答16-17题小题1:乌江流域A.地势东北高、西南低B.以温带季风气候为主C.有遵义、荔波等旅游景点D.铝土、磷等矿产资源丰富小题2:乌江流域开发建设内容有①大面积-高二地理
沼泽地开发的合理做法是:A.向沼泽要粮,加速大规模开垦沼泽B.禁止开发沼泽,保护沼泽调节气候的功能C.东北沼泽土壤内水分过多,潜在肥力不大,不利开发利用D.沼泽开发,应坚-高三地理
2010年的世界湿地日主题是“湿地、生物多样性与气候变化”。下面属于湿地的作用的是()①湿地能为我们提供矿产资源,一片湿地就是一个“聚宝盆”②湿地是许多珍稀水禽的重要栖息地③-高二地理
阅读下列资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湿地公约》对湿地的定义:“湿地,系指不问其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之沼泽地、湿原、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带有静止或流动、咸水或淡水、半咸水-高二地理
湿地是人类珍贵的自然遗产。我国近年来在东北开展了20项湿地保护示范工程,对约530万公顷的湿地进行保护。读图,完成问题。小题1:新中国成立后,东北湿地由“北大荒”变成“北大-高二地理
湿地有“地球之肾”之称,也是鸟类集中的栖息地,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分析“长江中游湿地50年的变迁”图完成下列问题:(11分)(1)简述图中长江中游湿地的变化,并分析导致其变化的-高二地理
关于湿地的叙述错误的是A.湿地是水位经常接近地表或为浅水覆盖的土地B.湿地的共同特点是地表常年有水或经常有水C.湿地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我国湿地类型多样D.我国的湿地仅分-高一地理
读20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洞庭湖的变化图,回答29~30题。小题1:洞庭湖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①上游砍伐植被②全球变暖,蒸发加剧③围湖造田④流域内降水量不断减少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高三
下图为湿地被人类活动破坏前后,东北三江平原湿地气温年变化及该区域某河流流量年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小题1:湿地被破坏后,表示东北三江平原湿地气温年变化曲线、-高三地理
阅读下列资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湿地公约》对湿地的定义:“湿地,系指不问其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之沼泽地、湿原、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带有静止或流动、咸水或淡水、半咸水-高二地理
西藏拉鲁湿地,是世界稀有的、国内最大的城市湿地。它位于拉萨市的西北角,总面积为18.2平方千米,为典型的青藏高原湿地。该湿地的主要植被是沼泽草甸,覆盖度达95%。据此回-高二地理
长江中下游湿地破坏严重,主要是因为该地区[]A.用水增多,地表水减少B.城市化进程加快,占用大量湿地C.围湖造田,泥沙淤积D.大片湿地改为鱼塘-高一地理
2011年被称为湿地之年,既是《湿地公约》成立40周年,也是《中国湿地保护行动计划》颁布实施10周年。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5分)材料一中国主要湿地分布图材料二鄱阳湖是我国-高二地理
我国政府下令停止开发三江平原上的沼泽地,主要是因为A.三江平原的土壤十分贫瘠B.开发成本太高C.粮食生产过剩D.为了保护、改善生态环境-高一地理
读“1949年和l985年洞庭湖形态示意图”,回答问题。(6分)(1)洞庭湖湿地的重要价值主要表现在、。(两点即可)(2)从1949年到l985年洞庭湖的面积变(大或小),产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高二地
返回顶部
题目简介
某研究机构利用水池(4m×2m×1m)、土壤、芦苇、水管等材料设计了一个人工湿地系统(如下图所示)。读图回答下列各题。小题1:该设计主要模拟的湿地功能有()①防风固沙②净化水质③涵-高三地理
题目详情
小题1:该设计主要模拟的湿地功能有( )
①防风固沙 ②净化水质 ③涵养水源 ④塑造地貌
答案
小题1:B
小题2:C
试题分析:
小题1:风沙灾害主要发生在干旱区,没有大面积湿地,有大面积湿地,也不会有风沙灾害,①错。模拟的土壤、芦苇的湿地环境具有净化水质,涵养水源的功能,②、③对。湿地没有塑造地貌的功能,④错。所以B对。A、C、D错。
小题2:如用无植物的相同模拟系统实验,没有了植物的阻挡,涵养水源能力下降,出水口水流速度会加快,流出水量增加,含沙量增加,A、B错。C对。出水量大,泥沙流出多,有机质也会流失,含量减少,D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