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课网
首页
数学
语文
英语
化学
物理
政治
历史
生物
首页
> (10分)左图是20世纪80年代洞庭湖示意图。右图是洞庭湖1825-2006年间同水位湖面面积变化柱状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洞庭湖面积变化的趋势是,其主要原因是、。(3分)(2)洞庭-高二地理
(10分)左图是20世纪80年代洞庭湖示意图。右图是洞庭湖1825-2006年间同水位湖面面积变化柱状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洞庭湖面积变化的趋势是,其主要原因是、。(3分)(2)洞庭-高二地理
题目简介
(10分)左图是20世纪80年代洞庭湖示意图。右图是洞庭湖1825-2006年间同水位湖面面积变化柱状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洞庭湖面积变化的趋势是,其主要原因是、。(3分)(2)洞庭-高二地理
题目详情
(10分)左图是20世纪80年代洞庭湖示意图。右图是洞庭湖1825-2006年间同水位湖面面积变化柱状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洞庭湖面积变化的趋势是
,其主要原因是
、
。(3分)
(2)洞庭湖是我国重要的湖泊湿地。洞庭湖面积的这种变化,将严重削弱其
、
等生态价值和
、
等经济价值。(4分)
(3)洞庭湖湿地生态环境保护可采取哪些较为可行的措施?(3分)
题型:综合读图题
难度:中档
来源:不详
答案
(1)变小 围湖造田;泥沙淤积 (3分)
(2)调蓄洪水、生物多样性、调节气候 (2分) 供水(蓄水)、水产业、航运(2分)
(3)退田还湖;搞好水土保持;防治污染。(3分)
本题通过“20世纪80年代洞庭湖示意图”和“洞庭湖1825-2006年间同水位湖面面积变化柱状图”的分析,考查环境保护相关知识。(1)湖泊面积萎缩的原因分析主要从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分析。(2)湖泊功能分析从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等方面分析。(3)湿地生态环境的保护问题主要从保护湿地水域和水质等方面分析。
上一篇 :
图11为我国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
下一篇 :
某区域内湿地呈斑块状分布,下表
搜索答案
更多内容推荐
近50年来,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湖泊面积锐减,湖泊消失了1000多个。1998年夏季,我国长江流域发生特大洪灾,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2000亿元。据此回答问题。小题1:湖泊面积大量减-高二地理
洞庭湖、鄱阳湖等长江沿岸湖泊面积萎缩,造成的后果可能有[]A.长江中下游洪涝灾害加剧B.长江上游枯水期流量减小C.湖区地下水位上升D.湖区水生生物多样性减少-高一地理
热带雨林中土壤贫瘠的根本原因是[]A、有机质分解和养分再循环旺盛,土壤缺少养分积累和补充B、高温多雨的气候,地表径流和淋溶作用强C、植物生长速度快D、岩石风化所释放的养-高二地理
目前,三江平原还有大片沼泽荒地,但2000年国务院下令停止围垦,其主要原因()A.我国已加入WTO,可从国际市场大量进口廉价粮食B.保护“湿地”,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C.开展多种经-高二地理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图1热带雨林原始的迁移农业图2迁移农业造成的土壤肥力变化图3迁移农业对热带雨林的影响(1)读图迁移农业从A—B—C—D土壤肥力的变化及其原因是什么?(2)结合图-地理
有人说热带雨林是“长着森林的绿色沙漠”,下列哪项对这句话的相关理解是错误的()A.这句话充分揭示了在一定程度上热带雨林具有明及原因显的脆弱性B.这句话主要是针对热带雨林区-地理
该图为东北三江平原湿地被人类活动破坏前后气温年变化及该区域某河流流量年变化示意图。图中表示东北三江平原湿地被破坏后的气温年变化曲线和河流流量年变化曲线分别是A.甲和-高二地理
读三江平原湿地变化图,回答以下问题。小题1:三江平原湿地形成因素组合正确的是①气候冷湿②地形地平不理排水③土壤存在冻土层不利地表水下渗④河流较多,降水较多⑤植被稀少⑥纬度-高二地理
咸海面积减少的主要原因是()A.围湖造田B.大量引用流入咸海的河水灌溉土地,流入咸海的水量日趋减少C.全球变暖,蒸发旺盛D.位于干旱地区,森林植被破坏,沙漠化现象加剧-高一地理
读乌江流域图,回答16-17题小题1:乌江流域A.地势东北高、西南低B.以温带季风气候为主C.有遵义、荔波等旅游景点D.铝土、磷等矿产资源丰富小题2:乌江流域开发建设内容有①大面积-高二地理
沼泽地开发的合理做法是:A.向沼泽要粮,加速大规模开垦沼泽B.禁止开发沼泽,保护沼泽调节气候的功能C.东北沼泽土壤内水分过多,潜在肥力不大,不利开发利用D.沼泽开发,应坚-高三地理
2010年的世界湿地日主题是“湿地、生物多样性与气候变化”。下面属于湿地的作用的是()①湿地能为我们提供矿产资源,一片湿地就是一个“聚宝盆”②湿地是许多珍稀水禽的重要栖息地③-高二地理
阅读下列资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湿地公约》对湿地的定义:“湿地,系指不问其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之沼泽地、湿原、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带有静止或流动、咸水或淡水、半咸水-高二地理
湿地是人类珍贵的自然遗产。我国近年来在东北开展了20项湿地保护示范工程,对约530万公顷的湿地进行保护。读图,完成问题。小题1:新中国成立后,东北湿地由“北大荒”变成“北大-高二地理
湿地有“地球之肾”之称,也是鸟类集中的栖息地,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分析“长江中游湿地50年的变迁”图完成下列问题:(11分)(1)简述图中长江中游湿地的变化,并分析导致其变化的-高二地理
关于湿地的叙述错误的是A.湿地是水位经常接近地表或为浅水覆盖的土地B.湿地的共同特点是地表常年有水或经常有水C.湿地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我国湿地类型多样D.我国的湿地仅分-高一地理
读20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洞庭湖的变化图,回答29~30题。小题1:洞庭湖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①上游砍伐植被②全球变暖,蒸发加剧③围湖造田④流域内降水量不断减少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高三
下图为湿地被人类活动破坏前后,东北三江平原湿地气温年变化及该区域某河流流量年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小题1:湿地被破坏后,表示东北三江平原湿地气温年变化曲线、-高三地理
阅读下列资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湿地公约》对湿地的定义:“湿地,系指不问其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之沼泽地、湿原、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带有静止或流动、咸水或淡水、半咸水-高二地理
西藏拉鲁湿地,是世界稀有的、国内最大的城市湿地。它位于拉萨市的西北角,总面积为18.2平方千米,为典型的青藏高原湿地。该湿地的主要植被是沼泽草甸,覆盖度达95%。据此回-高二地理
长江中下游湿地破坏严重,主要是因为该地区[]A.用水增多,地表水减少B.城市化进程加快,占用大量湿地C.围湖造田,泥沙淤积D.大片湿地改为鱼塘-高一地理
2011年被称为湿地之年,既是《湿地公约》成立40周年,也是《中国湿地保护行动计划》颁布实施10周年。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5分)材料一中国主要湿地分布图材料二鄱阳湖是我国-高二地理
我国政府下令停止开发三江平原上的沼泽地,主要是因为A.三江平原的土壤十分贫瘠B.开发成本太高C.粮食生产过剩D.为了保护、改善生态环境-高一地理
读“1949年和l985年洞庭湖形态示意图”,回答问题。(6分)(1)洞庭湖湿地的重要价值主要表现在、。(两点即可)(2)从1949年到l985年洞庭湖的面积变(大或小),产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高二地
湿地是水位经常接近地表或为浅水覆盖的土地,下列地理事物不属于湿地的是A.河流B.湖泊C.稻田D.雪山-高二地理
读下图我国某区域地图,回答下列各题。小题1:当年开垦P平原,进行大规模农田基本建设的最主要措施是A.引入灌溉水源B.增加土壤养分C.平整土地D.排水小题2:有关P平原商品粮基地-高二地理
(9分)“北大荒”指20世纪50年代在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中尚未开发的区域。20世纪60年代,国家加大了对“北大荒”荒地资源的开发力度,经过10~20年的草甸开垦和沼泽治理,“北大荒”变-高二地理
地理学中常用方格网法来研究各种问题。下图是“苏北某乡镇土地利用变化情况”,该图将该区域划分为25个方格,每个方格中的两个数字分别代表1980年和2012年的土地利用变化,其中-高三地理
三江平原有中国面积最大的沼泽湿地,有“北大荒”之称。经过多年开垦,“北大荒”已变成“北大仓”。据此回答1~2题:1.湿地的主要生态功能是①保护生物多样性,提高环境质量②消纳一切-高二地理
下列不属于湿地的生态功能有[]A.调蓄洪水B.净化水质C.维持生物多样性D.美化环境-高一地理
湿地主要是指沼泽、泥炭地、河流、湖泊、海岸带以及人工水田、水库和池塘。读图,回答问题。小题1:图中非湿地为A.①B.②C.③D.④小题2:湿地的功能或用途应是A.扩大耕地的后备资源-高二地理
50多年前的“北大荒”是一片人迹罕见的荒原,新中国成立后,全国数十万官兵和热血青年将它变成了名副其实的“北大仓”,但目前,我国政府决定停止“北大荒”垦荒。据此回答问题。小-高二地理
读资料和洞庭湖水系变迁图,回答下列问题。(13分)材料一:洞庭湖水系变迁图材料二:清代初年,洞庭湖面积约6000平方千米,是我国第一大淡水湖。然而洞庭湖水域的泥沙淤积非常严-高二地理
阅读下列资料,回答下列问题:(每点1分,共6分)材料:《湿地公约》对湿地的定义:“湿地,系指不问其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之沼泽地、湿原、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带有静止或流动、咸-高二地理
湿地作为与森林、海洋并称的全球三大生态系统之一,具有保持水源、净化水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和维护生物多样性等重要生态功能,被称为“地球之肾”、天然水库和天然物种库。-高一地理
2009年2月2日是第13个“世界湿地日”,今年的主题是“从上游到下游,湿地连着你和我”。该主题反映出湿地对人类具有的重要意义是()①保护生物和遗传多样性②减缓径流和蓄洪防旱③为-高二地理
读图7并回答问题小题1:开垦P平原首先应该()A.引入灌溉水源B.增加土壤肥力C.平整土地D.排水小题2:国家在P平原兴建了许多大规模机械化农场,从事商品粮生产。但在这里生产粮食-高二地理
读表,完成问题。小题1:各类湿地面积变化幅度由小到大顺序为A.水库坑塘海涂水田河渠B.河渠水田海涂水库坑塘C.水田河渠水库坑塘海涂D.河渠水库坑塘海涂水田小题2:与2000年相比-高二地理
20世纪末以来,国家采取哪些措施整治洞庭湖问题并使其面积“变大”()①退耕还林②建设“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③跨流域调水④退田还湖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高一地理
三江平原有中国面积最大的沼泽湿地,有“北大荒”之称。经过多年开垦,“北大荒”已变成“北大仓”。据此回答1-2题:1.湿地的主要生态功能是①保护生物多样性,提高环境质量②消纳一切-高二地理
湖水中盐分含量的变化可以反映湖泊水位和气候的变化。图是青海湖近l.2万年以来盐分含量的变化。据此完成1~3题。1.青海湖近1.2万年来,最低水位出现的时间距今约[]A.3900年B.-高三地理
人们把湿地称为“地球之肾”、天然水库和天然物种库。云南的大山包、拉市海、纳帕海和碧塔海(如图)是我国4处国际重要湿地。20世纪80年代初,纳帕海周围山上的原始森林已被砍伐-高二地理
读图完成问题。小题1:湿地被破坏后,表示东北三江平原湿地气温年变化曲线、河流流量年变化曲线的分别是()A.甲和丙B.乙和丁C.甲和丁D.乙和丙小题2:下列关于东北三江平原湿地生-高二地理
黄河口是我国新增湿地最快的地区,近50年来平均每年造地4万亩,但近年来湿地增长速度减慢。据此回答1—2题。1、黄河口湿地的成因是[]A.黄土高原水土流失B.渤海海区不断下沉C.-高一地理
读表,完成1~2题。注:表中数据正值表示正向转化—湿地面积增加,负值表示逆向转化—湿地面积减少。1、各类湿地面积变化幅度由小到大顺序为[]A、水库坑塘海涂水田河渠B、河渠水-高三地理
三江平原有中国面积最大的沼泽湿地,有“北大荒”之称。经过多年开垦,“北大荒”已变成“北大仓”。据此回答问题:小题1:湿地的主要生态功能是①保护生物多样性,提高环境质量②消纳-高二地理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下列两图分别是20世纪80年代洞庭湖示意图和洞庭湖1825~2006年间同水位湖面面积变化柱状图。材料二:乾隆末年,王昶在总结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高一地理
博斯腾湖是新疆面积最大的湖泊,也是中国最大的内陆淡水吞吐湖,有“瀚海明珠”之称。图为博斯腾湖不同时期各湿地类型与耕地变化对比情况,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2分)(1)说出l9-高二地理
截止20世纪末,洞庭湖面积大幅度萎缩的人为原因主要是()A.围湖造田B.降水减少,蒸发变大C.植树造林D.旅游观光业的发展-高一地理
洞庭湖湿地的重要价值不包括()A.调蓄洪水B.航运C.发电D.旅游观光-高一地理
返回顶部
题目简介
(10分)左图是20世纪80年代洞庭湖示意图。右图是洞庭湖1825-2006年间同水位湖面面积变化柱状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洞庭湖面积变化的趋势是,其主要原因是、。(3分)(2)洞庭-高二地理
题目详情
(1)洞庭湖面积变化的趋势是 ,其主要原因是 、 。(3分)
(2)洞庭湖是我国重要的湖泊湿地。洞庭湖面积的这种变化,将严重削弱其 、 等生态价值和 、 等经济价值。(4分)
(3)洞庭湖湿地生态环境保护可采取哪些较为可行的措施?(3分)
答案
(2)调蓄洪水、生物多样性、调节气候 (2分) 供水(蓄水)、水产业、航运(2分)
(3)退田还湖;搞好水土保持;防治污染。(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