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课网
首页
数学
语文
英语
化学
物理
政治
历史
生物
首页
> 柳柳贵于垂,不垂则可无柳。柳条贵长,不长则无袅娜之致,徒垂无益也。此树为纳蝉之所,诸鸟亦集。长夏不寂寞,得时闻鼓吹者,是树皆有功,而高柳为最。总之,种树非止娱目,-高二语文
柳柳贵于垂,不垂则可无柳。柳条贵长,不长则无袅娜之致,徒垂无益也。此树为纳蝉之所,诸鸟亦集。长夏不寂寞,得时闻鼓吹者,是树皆有功,而高柳为最。总之,种树非止娱目,-高二语文
题目简介
柳柳贵于垂,不垂则可无柳。柳条贵长,不长则无袅娜之致,徒垂无益也。此树为纳蝉之所,诸鸟亦集。长夏不寂寞,得时闻鼓吹者,是树皆有功,而高柳为最。总之,种树非止娱目,-高二语文
题目详情
柳
柳贵于垂,不垂则可无柳。柳条贵长,不长则无袅娜之致,徒垂无益也。此树为纳蝉之所,诸鸟亦集。长夏不寂寞,得时闻鼓吹者,是树皆有功,而高柳为最。总之,种树非止娱目,兼为悦耳。目有时而不娱,以在卧榻之上也;耳则无时不悦。
鸟声之最可爱者,不在人之坐时,而偏在睡时。鸟音宜晓听,人皆知之;而其独宜于晓之故,人则未之察也。鸟之防弋,无时不然。卯辰以后,是人皆起,人起而鸟不自安矣。虑患之念一生,虽欲鸣而不得,鸣亦必无好音,此其不宜于昼也。晓则是人未起,即有起者,数亦寥寥,鸟无防患之心,自能毕其能事。且扪舌一夜,技痒于心,至此皆思调弄,所谓“不鸣则已,一鸣惊人”者是也,此其独宜于晓也。庄子非鱼,能知鱼之乐;笠翁非鸟,能识鸟之情。凡属鸣禽,皆当呼予为知己。
种树之乐多端,而其不便于雅人者亦有一节;枝叶繁冗,不漏月光。隔婵娟而不使见者,此其无心之过,不足责也。然匪树木无心,人无心耳。使于种植之初,预防及此,留一线之余天,以待月轮出没,则昼夜均受其利矣。(选自李渔《闲情偶寄》)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不长则无袅娜之
致
致:获得
B.得时闻
鼓吹
者 鼓吹:此指蝉唱和鸟鸣
C.鸟之防
弋
,无时不然 弋:用系有绳子的箭射鸟
D.隔
婵娟
而不使见者 婵娟:指月亮
2.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
以
在卧榻之上也——
以
地事秦,犹抱薪救火
B.此其不宜
于
昼也——臣之客欲有求
于
臣
C.所谓“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者
是也——穷发之北,有冥海
者
,天池也。
D.
而
其不便于雅人者亦有一节——实迷途之未远,觉今是
而
昨非 .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文章从垂柳之可爱写到蝉附鸟集,因而能让人“时闻鼓吹”,“耳则无时不悦”,于袅娜重柳的蝉唱鸟鸣中产生一片悦情,寻觅到一种生活的乐趣。
B.文章写鸟在白天有“虚患之念”,故“欲鸣而不得,鸣亦必无好音”,清晨则无“防患之心”,故“自能毕其能事”“一鸣惊人”,两相对比,突出“鸟音宜晓听”的观点。
C.文章由“悦耳”引出一段关于“鸟声”的探幽发微的议论,句句写鸟,又似句句非止于写鸟:晓时鸟鸣,一无所虑,其声清月越明澈,自由透脱,此间岂无寄欤?
D.文末由“种树之乐”写到种树之“不便”在于“枝叶繁冗,不漏月光”,这是“树木无心”与“人无心”造成的。看似闲笔,实则体现了事物都有两面性的辩证思考。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而其独宜于晓之故,人则未之察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即有起者,数亦寥寥,鸟无防患之心,自能毕其能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臣欲奉诏奔驰,则以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语。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难度:中档
来源:0112 期中题
答案
1.A
2.C
3.D
4.(1)然而它单单宜在早晨听赏的缘故,人们就没有察觉它。(“而”表转折,“宜”是适宜的意思,“未之察”属宾语前置句。而其独宜于晓之故”译为“然而惟独它适宜在早晨听赏的缘故”亦可,“察”译为“仔细观察”“审察”亦可。)
(2)即使有起床的,人数也是寥寥无几,鸟儿没有防患的想法,自然能使它的本领尽情表现出来。(“即”表假设;“毕”是使动用法,译为“使……全部表现”;“能事”指“本领,能耐”。“毕其能事”译为“全部表现出它的本领”亦可。)
(3)我很想遵从皇上的旨意立刻为国奔走效劳,但祖母刘氏的病却一天比一天严重;想要姑且顺从自己的私情,但申诉又不被准许。
上一篇 :
元德秀,字紫芝,河南人。少孤,事母
下一篇 :
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少时常与
搜索答案
更多内容推荐
孝文皇帝,高祖中子也。高祖十一年春,已破陈豨军,定代地,立为代王,都中郡。太后薄氏子,即位十七年,高后八年七月,高后崩。九月,诸吕吕产等欲为乱,以危刘氏,大臣共诛-高二语文
傅昭字茂远,北地灵州人,晋司隶校尉成七世孙也。祖和之.父淡,善三礼,知名宋世。淡事宋竟陵王诞,诞反坐诛。昭六岁而孤,哀毁如成人,为外祖所养。十岁,于朱雀航卖历日,-高三语文
白云先生传清方苞张怡,字瑶星,初名鹿征,上元人也。父可大,明季总兵登荣,毛文龙将卒反,诱执巡抚孙元化,可大死之。事闻,怡以诸生授锦衣卫千户。甲申,流贼①陷京师,遇-高二语文
张克戬,字德祥,侍中耆曾孙也。第进士,历河间令,知吴县。吴为浙剧邑,民喜争,大姓怙势持官府。为令者踵故抑首,务为不生事,幸得去而已。克戬一裁以法,奸猾屏气。使者以-高二语文
阅读《孟子》章节,按要求回答。孟子谓戴不胜曰:“子欲子之王之善与?我明告子。有楚大夫于此,欲其子之齐语也,则使齐人傅诸?使楚人傅诸?”曰:“使齐人傅之。”曰:“一齐人傅之,众-高二语文
白,字太白,山东人。母梦长庚星而诞,因以命之。十岁通五经,自梦笔头生花,后天才赡逸,名闻天下。喜纵横,击剑为任侠,轻财好施。更客任城,与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高二语文
关云长温酒斩华雄忽探子来报:“华雄引铁骑下关,用长竿挑着孙太守赤帻,来寨前大骂搦战。”绍曰:“谁敢去战?”袁术背后转出骁将俞涉曰:“小将愿往。”绍喜,便着俞涉出马。即时报来-高二语文
司马芝字子华,少为书生,避乱荆州。太祖①平荆州,以芝为菅长②。时天下草创,多不奉法郡主簿③刘节,旧族豪侠,宾客千余家,出为盗贼,入乱吏治。顷之,芝差节客王同等为兵,-高二语文
亭林先生神道表清·全祖望先生字曰宁人,改名炎武①,学者称为亭林先生。少落落有大志,不与人苟同,耿介绝俗。最与里中归庄相善,共游复社。于书无所不窥,尤留心经世之学。其-高三语文
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也。父欲立叔齐,及父卒,叔齐让伯夷。伯夷曰:“父命也。”遂逃去。叔齐亦不肯立而逃之。国人立其中子。于是伯夷、叔齐闻西伯昌善养老,曰:“盍往归焉-高二语文
李贺小传京兆杜牧为李长吉《诗集》叙,状长吉之奇甚尽,世传之。长吉姊嫁王氏者,语长吉之事尤备。长吉细瘦,通眉,长指爪,能苦吟疾书,最先为昌黎韩愈所知。所与游者,王参元-高二语文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秦以攻取之外,-高一语文
秦有尊卢沙者,善夸谈,居之不疑。秦人笑之,尊卢沙曰:“勿予笑也,吾将说楚以王国之术。”翩翩然南。迨至楚境上,关吏絷之。尊卢沙曰:“慎毋絷我,我来为楚王师。”关吏送诸朝。-高二语文
醉白堂记(宋)苏轼故魏国忠献韩公①,作堂于私第之池上,名之曰“醉白”。取乐天《池上》之诗,以为醉白堂之歌。意若有羡于乐天而不及者。天下之士,闻而疑之,以为公既已无愧于伊-高二语文
杨大眼,武都氐难当之孙也。少有胆气,跳走如飞。然侧出,不为其宗亲顾待,颇有饥寒之切。太和中,起家奉朝请。时高祖自代将南伐,令尚书李冲典迁征官,大眼往求焉。冲弗许,-高三语文
武安侯田蚡者,孝景后同母弟也,生长陵。魏其已为大将军后,方盛,蚡为诸郎,未贵,往来侍酒魏其,跪起如子姓。及孝景晚节,蚡益贵幸,为太中大夫。蚡辩有口,学《盘盂》诸书,-高二语文
花云,怀远人。貌伟而黑,骁勇绝伦。至正十三年杖剑谒太祖于临濠。奇其才,俾将兵略地,所至辄克。太祖将取滁州,率数骑前行,云从。猝遇贼数千,云翼太祖,拔剑跃马冲阵而进-高二语文
祭欧阳文忠公文王安石夫事有人力之可致,犹不可期;况乎天理之冥漠,又安可得而推?惟公生有闻于当时,死有传于后世;苟能如此足矣,而亦又何悲?如公器质之深厚,智识之高远,-高二语文
苏琼,字珍之,武强人也。幼时随父在边,尝谒东荆州刺史曹芝。芝戏问曰:“卿欲官不?”对曰:“设官求人,非人求官。”芝异其对,署为府长流参军。除南清河大守。零县民魏双成失牛-高二语文
朱昭字彦明,府谷人。以效用进,累官秉义郎,浮湛班行,不自表异。宣和末,为震威城兵马监押,摄知城事。金兵内侵,夏人乘虚尽取河外诸城镇。震威距府州三百里,最为孤绝。昭-高二语文
张煌言字玄着,别号苍水,崇祯壬午举人,抗清勇士,其自叙略云:“余自乙酉倡义,距今十五年,栖山踏海,艰苦备尝;其间三入长江,登金山,掠瓜洲、仪征,师徒单弱,迄无成绩。-高二语文
赵孝成王德公子之矫夺晋鄙兵而存赵,乃与平原君计,以五城封公子。公子闻之,意骄矜而有自功之色。客有说公子曰:“物有不可忘,或有不可不忘。夫人有德于公子,子不可忘也;公-高一语文
羊续字兴祖,太山平阳人也。其先七世二千石卿校。祖父侵,安帝时司隶校尉。父儒,桓帝时为太常。续以忠臣子孙拜郎中。去官后,辟大将军窦武府。及武败,坐党事,禁锢十余年,-高二语文
吕元膺,字景夫,郓州东平人。质度瑰伟,有公侯之器。出为蕲州刺史,颇著恩信。尝岁终阅郡狱囚,囚有自告者曰:“某有父母在,明日元正不得相见。”因泣下。元膺悯焉,尽脱其械-高一语文
陈禾字秀实,明州鄞县人。元符三年进士。累迁辟雍①博士、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天下久平,武备宽弛,东南尤甚。禾请增戍、缮城壁,以戒不虞。或指为生事,格不下。其后盗起-高三语文
延寿字长公,燕人也。霍光擢延寿为谏大夫,徙颍川。颍川多豪强,难治。先是,赵广汉为太守,患其俗多朋党,故构会吏民,令相告讦,颍川由是以为俗,民多怨仇。延寿欲更改之,-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回答问题。孟子曰:“自暴①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言非②礼义,谓之自暴也;吾身不能居仁由义,谓之自弃也。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高二语文
(甲)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至于斯?”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曰:“圣人不-高二语文
渔父《楚辞》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至于斯?”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曰:-高二语文
金陵为帝王之州。自六朝适于南唐,类皆偏据一方,无以应山川之王气。逮我皇帝定鼎于兹,始足以当之。由是声教所暨,罔间朔南;存神穆清,与道同体。虽一豫一游,亦思为天下后-高二语文
陶季直,丹阳秣陵人也。祖愍祖,宋广州刺史。父景仁,中散大夫。季直早慧,愍祖甚爱异之。愍祖尝以四函银列置于前,令诸孙各取,季直时甫四岁,独不取。人问其故,季直曰:“若-高二语文
晏子之晋,至中牟,睹弊冠反裘负刍,息于途侧者,以为君子也。使人问焉,曰:“子何为者也?”对曰:“我越石父者也。”晏子曰:“何为至此?”曰:“吾为人臣,仆于中牟,见使将归。”晏子-高二语文
赵普,字则平,幽州蓟人。后唐帅赵德钧连年用兵,民为疲弊,普父回举族徙常山,又徙河南洛阳。普沉厚寡言,镇阳豪族魏氏以女妻之。周显德初,永兴军节度使刘词辟为从事。词卒-高二语文
武,字子卿,少以父任。时汉连伐胡,数通使相窥观,匈奴留汉使前后十余辈。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相当。天汉元年,且靼侯单于初立,尽归汉使。武帝嘉其义,乃遣武持节送匈奴使-高一语文
吴汉,字子颜,南阳宛人也。汉为人质厚少文。及得召见,遂见亲信。建武二年,封汉为广平侯。明年春,围苏茂于广乐,周建招聚十余万人救广乐。汉将轻骑迎与之战,不利,堕马伤-高一语文
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璧有瑕,请指示王。”王授璧。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高一语文
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回答问题。孟子曰:“事,孰为大?事亲为大;守,孰为大?守身为大。不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闻之矣;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未之闻也。孰不为事?事亲,事-高二语文
武昌九曲亭记苏辙子瞻迁于齐安①,庐于江上。齐安无名山,而江之南武昌诸山,坡陁②蔓延,涧谷深密,中有浮图精舍,西曰西山,东曰寒溪,依山临壑,隐蔽松枥,萧然绝俗,车马之-高二语文
申屠蟠字子龙,陈留外黄人也。九岁丧父,哀毁过礼。服除,不进酒肉十余年。每忌日,辄三日不食。家贫,佣为漆工。郭林宗见而奇之。同郡蔡邕深重蟠,及被州辟,乃辞让之曰:”申-高三语文
人君之欲平治天下而垂荣名者,必尊贤而下士。夫朝无贤人,犹鸿鹄之无羽翼也,虽有千里之望,犹不能致其意之所欲至矣;故绝江海者托于船,致远道者托于乘,欲霸王者托于贤。是-高一语文
自风雅至于乐流,莫非讽兴当时之事,以贻后代之人。沿袭古题唱和重复于文或有短长于义咸为赘剩尚不如寓意古题刺美见事犹有诗人引古以讽之义焉。曹、刘、沈、鲍之徒,时得如此-高三语文
平昌送何东白诗序汤显祖何翁晓,江山①人。壮拳勇,任侠,常手杀劫贼数人。以他故为乡官所侮,愤恨去,道逢奇客,口授禁方。晓不甚识字,重听,而视脉傅药辄效。乃更为县上客-高一语文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已,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既倦,情随事-高二语文
张安世字子孺,少以父任为郎。用善书给事尚书,精力于职,休沐未尝出。上行幸河东,尝亡书三箧,诏问莫能知,唯安世识之,具作其事。后购求得书,以相校无所遗失。上奇其材,-高三语文
祖逖字士稚,范阳道人也。逖性豁荡,不修仪检,年十四五犹未知书,诸元每忧之。然轻财好侠,慷慨有节尚,每至田舍,辄称兄意散谷帛以赈贫乏,乡党宗族以是重之。后乃博览书记-高二语文
阳球字方正,渔阳泉州人也。家世大姓冠盖。球能击剑,习弓马。性严厉,好申、韩之学。郡吏有辱其母者,球结少年数十人,杀吏,灭其家,由是知名。初举孝廉,补尚书侍郎,闲达-高三语文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孟子对曰-高一语文
游虞山记沈德潜虞山去吴城才百里,屡欲游,未果。辛丑秋,将之江阴,舟行山下,望剑门入云际,未及登。丙午春,复如江阴,泊舟山麓,入吾谷,榜人诡云:“距剑门二十里。”仍未-高二语文
(一)顷之未发,太子迟之。疑其有改悔,乃复请之曰:“日以尽矣,荆卿岂无意哉?丹请先遣秦武阳!”荆轲怒,叱太子曰:“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今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仆所以留者-高一语文
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程氏读东汉《范滂传》,慨然太息,轼请曰:“轼若为滂,母许之否乎?”程氏曰:“汝能为-高一语文
返回顶部
题目简介
柳柳贵于垂,不垂则可无柳。柳条贵长,不长则无袅娜之致,徒垂无益也。此树为纳蝉之所,诸鸟亦集。长夏不寂寞,得时闻鼓吹者,是树皆有功,而高柳为最。总之,种树非止娱目,-高二语文
题目详情
鸟声之最可爱者,不在人之坐时,而偏在睡时。鸟音宜晓听,人皆知之;而其独宜于晓之故,人则未之察也。鸟之防弋,无时不然。卯辰以后,是人皆起,人起而鸟不自安矣。虑患之念一生,虽欲鸣而不得,鸣亦必无好音,此其不宜于昼也。晓则是人未起,即有起者,数亦寥寥,鸟无防患之心,自能毕其能事。且扪舌一夜,技痒于心,至此皆思调弄,所谓“不鸣则已,一鸣惊人”者是也,此其独宜于晓也。庄子非鱼,能知鱼之乐;笠翁非鸟,能识鸟之情。凡属鸣禽,皆当呼予为知己。
种树之乐多端,而其不便于雅人者亦有一节;枝叶繁冗,不漏月光。隔婵娟而不使见者,此其无心之过,不足责也。然匪树木无心,人无心耳。使于种植之初,预防及此,留一线之余天,以待月轮出没,则昼夜均受其利矣。(选自李渔《闲情偶寄》)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B.得时闻鼓吹者 鼓吹:此指蝉唱和鸟鸣
C.鸟之防弋,无时不然 弋:用系有绳子的箭射鸟
D.隔婵娟而不使见者 婵娟:指月亮
2.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B.此其不宜于昼也——臣之客欲有求于臣
C.所谓“不鸣则已,一鸣惊人”者是也——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
D.而其不便于雅人者亦有一节——实迷途之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B.文章写鸟在白天有“虚患之念”,故“欲鸣而不得,鸣亦必无好音”,清晨则无“防患之心”,故“自能毕其能事”“一鸣惊人”,两相对比,突出“鸟音宜晓听”的观点。
C.文章由“悦耳”引出一段关于“鸟声”的探幽发微的议论,句句写鸟,又似句句非止于写鸟:晓时鸟鸣,一无所虑,其声清月越明澈,自由透脱,此间岂无寄欤?
D.文末由“种树之乐”写到种树之“不便”在于“枝叶繁冗,不漏月光”,这是“树木无心”与“人无心”造成的。看似闲笔,实则体现了事物都有两面性的辩证思考。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而其独宜于晓之故,人则未之察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即有起者,数亦寥寥,鸟无防患之心,自能毕其能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臣欲奉诏奔驰,则以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语。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2.C
3.D
4.(1)然而它单单宜在早晨听赏的缘故,人们就没有察觉它。(“而”表转折,“宜”是适宜的意思,“未之察”属宾语前置句。而其独宜于晓之故”译为“然而惟独它适宜在早晨听赏的缘故”亦可,“察”译为“仔细观察”“审察”亦可。)
(2)即使有起床的,人数也是寥寥无几,鸟儿没有防患的想法,自然能使它的本领尽情表现出来。(“即”表假设;“毕”是使动用法,译为“使……全部表现”;“能事”指“本领,能耐”。“毕其能事”译为“全部表现出它的本领”亦可。)
(3)我很想遵从皇上的旨意立刻为国奔走效劳,但祖母刘氏的病却一天比一天严重;想要姑且顺从自己的私情,但申诉又不被准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