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课网
首页
数学
语文
英语
化学
物理
政治
历史
生物
首页
> 对表1推论恰当的是A.1960年棉花减产幅度最大和人们需求减少有关B.1962年棉花产量最低和国家政策没有调整有关C.1963--1968年棉花产量增加和国内局势稳定有关D.1974--1977年棉-
对表1推论恰当的是A.1960年棉花减产幅度最大和人们需求减少有关B.1962年棉花产量最低和国家政策没有调整有关C.1963--1968年棉花产量增加和国内局势稳定有关D.1974--1977年棉-
题目简介
对表1推论恰当的是A.1960年棉花减产幅度最大和人们需求减少有关B.1962年棉花产量最低和国家政策没有调整有关C.1963--1968年棉花产量增加和国内局势稳定有关D.1974--1977年棉-
题目详情
对表1推论恰当的是
A.1960年棉花减产幅度最大和人们需求减少有关
B.1962年棉花产量最低和国家政策没有调整有关
C.1963--1968年棉花产量增加和国内局势稳定有关
D.1974--1977年棉花连续减产和人民公社制度有关
题型:单选题
难度:偏易
来源:不详
答案
D
试题分析:1960年棉花减产幅度最大和社会生产力有关,1962年棉花产量最低和当时的优先发展重工业有关,1963--1968年国内局势并不稳定,1974--1977年棉花连续减产和人民公社制度有关,人民公社制度强调平均主义,不利于提高生产积极性。
上一篇 :
20世纪40年代后期,三毛流浪到上
下一篇 :
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取得的外交
搜索答案
更多内容推荐
近代有“举头铁索路行空,电气能收夺化工。从此不愁鱼雁少,音书万里一时通”的诗句,诗里面隐含的通讯手段有()①电报②高架铁路③电话④互联网A.①②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③-高一历史
一个书生携带了《四书章句集注》上京赶考,这种情景最早可能出现在哪个朝代A.西汉B.隋唐C.北宋D.南宋-高二历史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基础是()A.三民主义B.新三民主义C.马列主义D.爱国主义-历史
材料一:资产阶级黄金时代的乌托邦(理想中最美好的社会)在现代中国经济思想的发展中占有特殊地位。它反映了那个时代转瞬即逝的现实,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而产生的,但没有前途-高三历史
下列举措在我国教育发展史上具有首创意义的有①孔子以“有教无类”的思想办学②汉武帝建立太学,用儒家经典作为教育内容③洋务派选送留学生出国深造④蔡元培的“思想自由”、“兼容并-高二历史
下图所示中国少数民族自治区中,最早成立的是()-高一历史
服饰变化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社会的变迁。例如:战国时期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北魏时期孝文帝“更姓易服”,唐女装“袒露”与宋女装“清雅”,民国时期“中山装”流行。从以上案例可以-高一历史
有史料记载:“南方之金属矿,与北方之煤矿同受欧战之影响,故湖南之锑,民国三年不过值200万余元,至五、六年殆值千万。……所可惜者,南方金属各矿,开采均用土法,组织初无规-高一历史
(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一世人皆言外洋以商务立国,此皮毛之论也。不知外洋富民强国之本实在于工。讲格致,通化学,用机器,精制造,化粗为精,化少为多,化贱为贵,而后-高三历史
我国的特别行政区、民族自治区、经济特区的共同点是A.都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不同的社会制度B.都由中央人民政府统一行使主权C.都实行特殊的民族政策和管理体制D.都实行自治管-高二历史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最主要的贡献表现在()A.坚持既反保守又反冒进的方针B.正确地指出了国内的主要矛盾C.坚持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D.提出了正确处理“十大关系”-高一历史
据记载,1888年清朝政府在北京西苑修建了一条铁路,慈禧太后因火车司机坐在自己前面开车,弃用了从德国引进的蒸汽机车而改用太监牵拉。这说明()A.顽固势力拒绝引进西方科技B-高一历史
下列有关教育、科技和经济三者之间的叙述,完全正确的一项是()①教育发展是科技进步、经济发展的基础②科技和教育决定着经济发展的成败③科技的进步带动了教育水平的提高A.①②B.-高二历史
下图是《1933—1936年中国轻工业年(月)平均指数增长表》。它所示的经济发展状况出现的原因是()A.帝国主义暂时放松对中国的侵略B.官僚资本对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压制C.抗日根据地-高一历史
在工业革命或科技革命的发明创造中,有许多新兴通讯和传播工具影响中国人的生活长达百年以上,且至今仍在广泛使用。下列通讯和传播工具中属于这种情况是A.电话B.电报C.电视D-高二历史
“文革”期间,还是国家主席的刘少奇竟遭到抄家和人身迫害,这一事件最突出地表明A国家的法律遭到严重践踏B不能人为地制造“阶级斗争”C党的民主集中制遭到严重破坏D法律面前人人-高一历史
关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民族区域自治不是把人们按民族划分,不是巩固民族壁垒,相反,是打破这种壁垒,把居民统一起来。B.民族区域自治不同于民族自决,各-高一历史
我国古代某思想家指出:“是以大学始教,必使学者即凡天下之物,莫不因其已知之理而益穷之,以求至乎其极。至于用力之久,而一旦豁然贯通焉,则众物之表里精粗无不到,而吾心之-高三历史
(28分)历史观是历史认识的方法,是一种历史思维,也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网罗天下放失旧闻,考之行事,稽其成败兴坏之理,凡百三十-高三历史
“1500年至1763年的这些岁月是全球开始统一的时期,是从1500年以前时代的地区孤立主义到19世纪欧洲的世界霸权的过渡时期。”不能佐证这一观战的是()A.新航路的开辟B.欧洲国家的-高一历史
据统计,1955年一年内到中国访问的使者,有来自亚、非、欧、澳、美五大洲的63个国家的417个代表团,共4760人,比1954年增加64%。这一年中国外交出现新局面的主要原因是()A.“-高二历史
我国古代嫦娥奔月的传说、敦煌莫高窟的飞天壁画、西游记孙悟空的腾云驾雾图,都表达了古代人们探索宇宙苍穹的愿望。我国实现飞天梦想,中国人能够实地考察宇宙苍穹的伟大壮举-高二历史
中国古代君主有颁布《罪己诏》的传统,相当于现在的公开检讨和自我批评。在古代皇帝中,罪己次数最多的要算是清世祖顺治皇帝了。如“自亲政以来,纪纲法度用人行政不能仰法太祖、-高二历史
史学家陈寅恪称:“华夏文明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下列反映宋代思想文化繁荣的是()①活字印刷术的发明②理学的形成③风俗画出现并日益增多④书法艺术个性化A.①②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高二历史
“仁政”是儒家思想的重要内容,董仲舒提倡的“天人感应”继承了这一思想的表现是()A.“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四使并进”B.“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C.“臣-高二历史
台湾歌手王少峰在其创作的歌曲《海峡两岸》中写道:“相逢太美分离太痛,海峡两岸情意浓。”如果依次审视1949年以后的两岸关系,下列解读错误的是A.“分离”的直接原因是国共两党的-高三历史
美国中华会馆主席张自豪说:“1997年有30万港人移民外出,但在这十年间,回流香港的人潮又高达30万,即是说当年外流的港人在十年当中陆续回港。”出现这种变化的最主要因素是A.-高一历史
1954年新中国第一次以大国身份参加重要的国际会议。在这次会议上,中国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的重要作用表现在A.结束了朝鲜半岛的战争状态B.周恩来的六点建议推动了会议的进展-高二历史
在中国近代史上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从中国攫取了种种特权,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南京条约》、《北京条约》、《中法新约》《马关条约-历史
20世纪七十年代末以来,祖国统一大业取得了重大进展。下列有关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①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②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③香港、澳门先后回-高一历史
儒学自汉代以来便被尊为庙堂之学,居于古代思想文化中的主流地位,但在其发展过程中往往需要道教和佛教予于补充。一般而言,欲建功立业,发愤进取,应以①为信条;若遭遇挫折-高三历史
韩非认为,应当让人民经常处于饥寒而求食不能的状态,只有仰仗国家禄赏才能存活,这样才能保证人民顺从国家的法令。这一主张核心是A.“国强则民强”B.“法制强民论”C.“富国民弱-高三历史
东西方先哲的思想,有的倾向哲理思辨,有的倾向实际功利。其中贯穿着讲求实际功利精神的是①墨家学派的诉求②王阳明心学的主旨③智者学派的主张④道家学派的无为A.①③B.②④C.①②④D.-高二历史
诸子百家的思想中,在统治人民的方法上区别最大的是()①孟子②墨子③庄子④韩非A.②③B.①④C.①③D.②④-高二历史
“两弹一星”是指①原子弹②氢弹③导弹④北斗通信卫星⑤人造地球卫星A.①②④B.①②⑤C.②③④D.①③⑤-高二历史
“国弱民强,民强国弱。故有道之国,务在弱民。……民辱则贵爵,弱则尊官,贫则重赏”。上述言论体现的是:A.君民对立、加强统治的法家思想B.实行仁政、缓和矛盾的儒家思想C.消除-高二历史
冯骥才在《关于文革博物馆》一文中写道“一代人经受的惨痛教训,是下一代人的精神财富。”这里所说的“教训”主要是指A.要注重民主与法制建设B.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C.要依据生产力水-高一历史
该图描述的是我国封建社会地方权力强弱的变化,其中较为符合实际的是-高一历史
《百家姓》在不同朝代有不同的排序。宋代为:赵钱孙李、周吴郑王、……明代为:朱奉天运、富有万方……”这种排列主要体现了A.皇权的独尊B.中央集权的强化C.等级制度的森严D.文化专制-高一历史
“我一边看网,一边脑子里想起一段话,就是‘民之所忧,我之所思;民之所思,我之所行’。”温家宝总理所引用的诗句,体现了百家争鸣时期A.尚力、尚贤,主张节俭的墨家思想B.关-高三历史
读下列“历届联大讨论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权利时支持中国票数增长示意图”,据此图分析,理解错误的是()A.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大势所趋B.第三世界的力量迅速崛起C.西-历史
中国古代,皇帝诏书多以“奉天承运”为开头语,农民起义也常打出“替天行道”的旗号。这种现象发始于()A.秦朝B.汉代C.宋代D.清朝-高二历史
英国学者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指出:“儒家思想基本上是重理性的,(它)反对任何迷信以至超自然的宗教。”对这句话中的“理性”的理解最贴切的是A.儒家关注人事人伦而敬远鬼-高二历史
(20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在宝山县筑路时,因一寡妇担心破坏坟墓风水而阻止开路,只能拖延多日,并“议定纡绕兜开”。……还有苏姓乡民认为筑铁路破坏风-高二历史
(20分)千年的政治文明史,就是从专制走向民主的过程,与经济文化密切相关。通过科学的评价和解释重大政治制度、事件,进一步了解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材料一宋代著名清官包拯-高二历史
《论语·述而》载:“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它体现的儒学思想是A.鄙视富贵B.重义轻利C.取利有道D.见利忘义-高三历史
有学者认为:“严格意义上的经济全球化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全球化之所以发生在这个时候,第一靠全球的信息网络化,第二靠全球向市场化的变革。”其中“全球向市场化的-高三历史
有学者认为:“从世界近代史的一般进程来看,传统农业社会不可能直接转变为现代工业社会。在这两个社会之间,一般要有一个以商业贸易发展为特征的过渡性社会。”就欧洲历史而言-高三历史
“故古者圣人以人之性恶,以为偏险而不正,悖乱而不治,故为之立君上之执以临之,明礼义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重刑罚以禁之,使天下皆出于治、合于善也。”此言论说明荀子A.重-高二历史
《明史》记载,朱元璋读《孟子》,看到“君视臣如草芥,臣视君如寇仇”句,说:“非臣子所宜言。”随后命儒臣修《孟子节文》。从文中可以看出A.《孟子》未成为官方儒学B.朱元璋避免了草芥-高二历史
返回顶部
题目简介
对表1推论恰当的是A.1960年棉花减产幅度最大和人们需求减少有关B.1962年棉花产量最低和国家政策没有调整有关C.1963--1968年棉花产量增加和国内局势稳定有关D.1974--1977年棉-
题目详情
答案
试题分析:1960年棉花减产幅度最大和社会生产力有关,1962年棉花产量最低和当时的优先发展重工业有关,1963--1968年国内局势并不稳定,1974--1977年棉花连续减产和人民公社制度有关,人民公社制度强调平均主义,不利于提高生产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