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课网
首页
数学
语文
英语
化学
物理
政治
历史
生物
首页
> 有的学者认为:危机并不一定就绝对是一件不好的事情。“危机”这个词本身就包含着“危害”和“机会”两层含义。就资本主义发展而言,“机会”是指[]A.国家获得了对外扩张的好时机B.调-高一历史
有的学者认为:危机并不一定就绝对是一件不好的事情。“危机”这个词本身就包含着“危害”和“机会”两层含义。就资本主义发展而言,“机会”是指[]A.国家获得了对外扩张的好时机B.调-高一历史
题目简介
有的学者认为:危机并不一定就绝对是一件不好的事情。“危机”这个词本身就包含着“危害”和“机会”两层含义。就资本主义发展而言,“机会”是指[]A.国家获得了对外扩张的好时机B.调-高一历史
题目详情
有的学者认为:危机并不一定就绝对是一件不好的事情。“危机”这个词本身就包含着“危害”和“机会”两层含义。就资本主义发展而言,“机会”是指
[ ]
A.国家获得了对外扩张的好时机
B.调整供求矛盾,经济重新获得活力
C.部分企业获得重生的有利时机
D.给部分政客提供了有利的政治时机
题型:单选题
难度:中档
来源:专项题
答案
B
上一篇 :
1992年,邓小平视察南方。发表了
下一篇 :
1933年底,一位国会议员在纪念林
搜索答案
更多内容推荐
罗斯福在首次总统就职演说中指出:“合众国的人民并未气馁。在困难中,……他们已经选择我来作为实现他们愿望的工具。我也是以这样的精神来担当的。”这里“他们的愿望”在当时主要-高三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我们美国正在打一场伟大而成功的战争。这不仅是一种反对匮乏、贫穷与经济不景气的战争,而且是一种争取民主政治生存的战争。我们-高一历史
下列选项与罗斯福新政相吻合的思想主张是[]A.“政府的唯一职能是创造便于私营企业有利发展的条件”B.“政府直接插手干预私营企业的自由是最可怕的事情”C.“我们(政府)所寻求的只-高三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第30任总统柯立芝说:举目四望,看不到任何希望。第31任总统胡佛说:我们已到了山穷水尽的境地,我们无能为力了。第32任总统罗斯福说:不知这座用纸板搭的房子(指马-高一历史
美国最终能以资本主义“民主”的方式渡过1929年——1933年的经济危机,并巩固了资产阶级统治,原因是①凭借自己雄厚的经济实力②依靠相对完善的资本主义制度③坚持自由放任的经济政-高一历史
罗斯福曾打比喻说:“1933年夏天,有位头戴丝绸帽子的老绅士在防波堤边上失足落水,他不会游泳。一位朋友跑下防波堤,跳进水里,把他救上来,但丝绸帽子被浪冲走了。老绅士苏醒-高一历史
罗斯福新政和二战后初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策,二者相似之处表现在[]A.采用多种形式的国有化政策B.利用国家政权力量直接干预经济C.集中全国的财力物力D.尽力保持“自由-高三历史
下列一组图片反映了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初的美国社会景象。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图一美国繁荣时期的汽车长龙图二美国人被迫出售私人汽车图三巨大宣传画下排队领取救济-高一历史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1933年5月10日午夜,成千上万名青年学生高唱《德意志高于一切》手举火炬走上街头。在柏林市中心的广场上,火炬被投入数完本书籍中。这些-高三历史
2009年中国经济增速接近8%,增幅再惊世界。美国彭博社评论:“中国经济的复苏主要靠了4万亿元的刺激措施,这些钱被用在铁路、公路、电厂和公共房屋的建设上。”下列经济政策中,-高三历史
有人这样形象地形容罗斯福新政前后企业和政府关系的变化:新政前,企业主是老板,政府是“守夜人”;新政以来,企业是大老板,政府是“守夜人”兼二老板。以下史实中不能体现“二老-高三历史
奥巴马当选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黑人总统,引起人们对美国总统大选的兴趣。某同学在互联网上查阅美国大选资料时,查到一位美国总统的就职演说:“……Ipledgeyou,Ipledgemyselfto-高一历史
罗斯福曾打比喻说:“1933年夏天,有位头戴丝绸帽子的老绅士在防波堤边上失足落水,他不会游泳。一位朋友跑下防波堤,跳进水里,把他救下来,但丝绸帽子被浪冲走了。老绅士苏醒-高一历史
下列关于各国处理“三农”问题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俄国1861年改革使农民无偿获得大片土地B.日本明治维新从法律上保障新兴地主的土地所有权C.苏俄新经济政策有利于改善和巩固工-高三历史
1933年3月4日,罗斯福在就职演说中说道:“只要国家仍处在危急存亡的关头,我就要求国会授予我应付危机的那种唯一最后手段——广泛的行政权,使我可以向紧急状态宣战,就像真正有-高三历史
《西方政要经典演说集》某篇中记载:“我们既然有从祖先那里继承下来的政府形式,……正因为如此,我们的立宪体制不愧为现代世界所产生的最稳定持久的政治结构。它经受了领土大扩张-高三历史
1933年,美国成立农业调整署,购买并屠宰了大量牲畜。这一措施的主要目的是[]A、增加肉类储备应急救济B、减少农业津贴开支C、提高并稳定农副产品价格D、缓和农场主间的竞争-高三历史
伯顿?W.小福尔索姆(BurtonFolsom,Jr.)在其新作《罗斯福新政的谎言》中批评罗斯福:“他采取了一系列政府干预经济的措施,但他的大部分举措,对当时的美国甚至以后都造成了灾难-高三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他(指罗斯福)迅速制定了一系列有效的法规和政策。诸如,通过紧急银行法来整顿银行秩序;……签署农业调整法,以帮助恢复农产品价格;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为-高一历史
下列选项与罗斯福新政相吻合的思想主张是[]A.“政府的唯一职能是创造便于私营企业有利发展的条件”B.“政府直接插手干预私营企业的自由是最可怕的事情”C.“我们(政府)所寻求的只-高三历史
罗斯福在1932年4月的一次全国广播讲话中说:“在这个不幸的时代,我们要制订出一些计划来,把希望重新寄托在那些压在经济金字塔底层、被人遗忘了的人们的身上。”对这段话理解正-高三历史
下图是美国总统胡佛与罗斯福面对经济大危机采取的措施,这些措施带来的负面影响分别是[]A.减少了政府收入/激了对外出口B.加剧了经济危机/扩大了政府赤字C.增加了政府收入/减-高三历史
罗斯福担任总统之前,美国出版的一本书提议政府增加开支,甚至不惜造成财政赤字,以便舒缓经济衰退。罗斯福读后批注:“哪有此等好事——天下没有不劳而获的东西。”这表明[]A、罗-高三历史
2007年美国遭受到次贷危机,给美国和全球经济带来了严重伤害,对此美国著名的投机家乔治·索罗斯说,“扩大出口是解决危机的有效办法”。在罗斯福新政中,为了缓解危机带来的冲-高二历史
罗斯福新政时期,政府以高于农产品市场价,预购参加土地减耕计划的农场主的农产品,在农作物收获后,如果谷物市场价格高于预购价,农场主可以以预购价把自己的农产品赎回进行-高三历史
罗斯福新政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供给学派认为:“巨额的政府支出或减税不能直接增加总需求和总生产。如果政府用借债来为它增加支出或补偿失去的税收来融通资金,……但总支出和-高三历史
下表是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美国经济增长速度表,它说明美国经济发展的特点是年份项目70年代末1981年1982年1983年国民生产总值年增长率(%)2.81.9-2.53.6[]A.快速增长B-
下列有关美国“新经济”时代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垄断资本依然占据支配地位B.高新技术产业充分发展C.富裕与贫困、竞争与垄断依然并存D.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生改变-高一历史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出现在[]A.20世纪50——70年代B.20世纪40——50年代C.20世纪40——60年代D.20世纪80年代-高三历史
克林顿总统在2000年1月的国情咨文中说:“新世纪到来之际,我们已经创造了2000多万个新的就业岗位,出现了30多年来最快速的经济增长,失业率为30年来的最低水平,贫困率降到20-高三历史
撒切尔夫人任首相期间英国经济改革的理论依据是[]A.自由主义经济学B.凯恩斯主义经济学C.货币主义经济学D.供给主义经济学-高一历史
某西方大国曾采取以下措施处理经济问题:把40℅的国有企业出售给私人,削减住房、医疗、失业等各种福利开支,减少税收,提高利率。这是为了[]A.促进工业革命后经济的发展B.克服-高一历史
罗斯福新政期间,美国国会制定的《全国工业复兴法》在北方各州畅通无阻,投票率大多超过90%,黑人(投票率)还不止这个数字。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中央行政权力得到加强B.全-高三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英法美能够率先开始工业化,主要原因是从它们的传统社会内部自发地产生了推动工业化的因素,其特征是通过自由市场的杠杆作用,推-高三历史
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美国罗斯福新政对此曾做了有益探索。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全国工业复兴法》包括三个方面内容:一是建立国家-高二历史
观察与阅读下列材料国家复兴管理局总部领救济的队伍世界各地所有的人都在认真地思考并坦率地议论着西方的社会制度也许会失败和不再起作用的可能性。——阿诺德?汤因比回答:(1-高三历史
美国著名记者约翰逊曾写道:“他推翻的先例比任何人都多,他砸烂的古老结构比任何人都多,他对美国整个面貌的改变比任何人都要迅猛而激烈。然而,正是他最深切地相信,美国这座-高三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所谓“新”,指的是(美国)抛弃了自1776年以来所确定的自由放任、自由竞争和通过资本主义经济本身自我调节的基本原则,实现国家对经济生活的全面-高三历史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苏联的)五年计划引起全世界的关注,尤其是因为同一时期西方经济的崩溃。……因此,原先的怀疑态度转变为真正的兴趣,有时转变为模仿。”这-高三历史
罗斯福新政的突出特征是:①利用国家政权对经济活动进行全面干预②维护资本主义自由企业制度③放弃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④改变资本主义生产关系[]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高三历史
有人称苏俄新政经济政策是“布尔什维克转向资本主义”,有人说美国罗斯福新政是“社会主义计划经济”。这两种看法的共同缺陷是①没有从政策实施的根本目的上看问题②没有看到政策仅-高二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29年,美国爆发了经济大危机,国民经济陷入绝境。……从1933年罗斯福上台开始,美国出台了《农业调整法》《工业复兴法》《联邦紧急救济法》等700多-高三历史
近代以来,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许多国家出现了农村劳动力的大量转移,并影响着这些国家的社会发展进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材料一:在圈地运动开始的最初时期-高三历史
德国经济学家路德维希?艾哈德指出“在现有条件下,国家必须有计划和有调节地为经济确定目标并且提出方向性的经济政策原则……想把企业家弄成官府意志的奴隶和单纯的执行机器,-高三历史
20世纪80年代,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谈到:“福利国家”制度时说,“社会有一个梯子和一张安全网,梯子用来供人们自己努力改善生活,安全网则用来防止人们跌入深渊。”材料中安全网-高二历史
西方发达国家在“二战”后实行“人民资本主义”,推行社会福利制度的主要目的[]A、防止人民极端贫困和社会动荡B、提高劳动者的积极性,刺激经济发展C、实行社会保险制度,巩固社-高一历史
二战后,西方发达国家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确立并完善了社会福利制度。以下对“福利国家”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缓和社会矛盾,改善了低收入阶层的生活B.扩大了社会消费,提高-高一历史
二战后,发达国家干预经济的方式不包括[]A、实行国有化,建立国营企业B、制定指令性计划,指导经济发展C、扩大政府的开支D、政府直接采购-高一历史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在世界现代化发展道路上有两个伟大人物分别进行了重大的制度创新,即列宁在苏俄采取新经济政策,罗斯福在美国推行新政。二者的相似之处不包括[]A.都是在较-高三历史
罗斯福新政是“凯恩斯主义”的大规模运用,这种经济思想的突出特点应是[]A.以计划经济代替市场经济B.提高关税,限制他国产品进入本国市场C.利用政权杠杆进行宏观调控D.国家不干-高二历史
返回顶部
题目简介
有的学者认为:危机并不一定就绝对是一件不好的事情。“危机”这个词本身就包含着“危害”和“机会”两层含义。就资本主义发展而言,“机会”是指[]A.国家获得了对外扩张的好时机B.调-高一历史
题目详情
B.调整供求矛盾,经济重新获得活力
C.部分企业获得重生的有利时机
D.给部分政客提供了有利的政治时机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