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课网
首页
数学
语文
英语
化学
物理
政治
历史
生物
首页
>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的主要目的是[]A、为了打回东北老家B、为了引起全国轰动C、为了争夺国家的最高统治权D、为了逼蒋联共抗日-八年级历史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的主要目的是[]A、为了打回东北老家B、为了引起全国轰动C、为了争夺国家的最高统治权D、为了逼蒋联共抗日-八年级历史
题目简介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的主要目的是[]A、为了打回东北老家B、为了引起全国轰动C、为了争夺国家的最高统治权D、为了逼蒋联共抗日-八年级历史
题目详情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的主要目的是
[ ]
A、为了打回东北老家
B、为了引起全国轰动
C、为了争夺国家的最高统治权
D、为了逼蒋联共抗日
题型:单选题
难度:中档
来源:0101 期末题
答案
D
上一篇 :
以下战役发生在山东境内的有:①
下一篇 :
时间与事件搭配①1936年12月12
搜索答案
更多内容推荐
西安事变发生后,如果置蒋介石于死地,客观上只会有利于[]A.中国共产党B.广大人民群众C.中国国民党D.日本帝国主义-八年级历史
日军步步进逼,______________________矛盾上升为最主要的矛盾,中共提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主张,为爱国将领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九年级历史
南京是国民政府的所在地,抗战期间被日军占领,国民政府不得不迁都,当时作为国民政府战时陪都的是[]A.上海B.成都C.重庆D.广州-八年级历史
日本新版历史教科书把日本在20世纪对亚洲国家的侵略美化为“把亚洲人从欧美统治下解放出来”。以下侵华史实中能使这一谎言不攻自破的有①制造卢沟桥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②对抗-八年级历史
举例说明,日本侵略中国的犯罪史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八年级历史
日军占领南京后,屠杀手无寸铁的中国居民和放下武器的中国士兵达______人以上[]A.10万B.20万C.30万D.40万-八年级历史
西安事变发生后,赴西安调停的中共代表是[]A.周恩来B.朱德C.彭德怀D.邓小平-八年级历史
1936年底发生的扭转时局的关键事件、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初步形成的标志是[]A、红军长征胜利结束B、国民党“一大”的召开C、“九一八事变”爆发D、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八年级历史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的标志是[]A、西安事变和平解决B、九一八事变C、卢沟桥事变D、重庆谈判-九年级历史
每年的12月13日,高亢有力的警报响彻在一个城市的上空,它低沉呜咽,如泣如诉,似不屈者的呐喊,似遇难者的哀鸣。在阵阵撕人心肺的警报声中,人们或伫立沉思,或默默哀悼。这-八年级历史
日本把侵略魔爪伸向华北,中国共产党提出建立全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主张,要求国民政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初步形成,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八年级历史
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的态度是[]A、坚决处死蒋介石B、批评张学良的做法C、积极营救蒋介石D、和平解决的办法-八年级历史
张学良、杨虎城发动“双十二事变”的主要目的是[]A.取代蒋介石的地位B.满足各阶层处死蒋介石的要求C.向蒋介石表示合作抗日的诚意D.逼迫蒋介石联共抗日-八年级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006年12月12日,在一社会团体举行的纪念西安事变70周年座谈会上,在如何评价张学良的问题上,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严重对立的观点,要点如下:甲:张-八年级历史
某部小说的故事梗概有如下内容: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实行“兵谏”,扣押蒋介石……得到和平解决。下列适合做小说书名的是[]A.《鸦片战争的烽烟》B.《开启思想解放的大门—-八年级历史
西安事变能够和平解决的关键是[]A.蒋介石的配合B.张学良、杨虎城的要求C.中共的努力D.人民的呼声-八年级历史
日军在六周内屠杀手无寸铁的中国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制造令世人发指的大屠杀的地点是在[]A.南京B.北京C.沈阳D.卢沟桥-八年级历史
识下图,回答问题:(1)这两幅图反映了什么历史事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该历史事件发生于何年何月?______________
下列人物既参加了西安事变的和谈又参加了重庆谈判的是[]A.毛泽东B.周恩来C.叶剑英D.王若飞-九年级历史
观察下列图片,回答下列问题:图一“救亡领袖”图二“彭大将军”图三“穷途末路”(1)图一的人物在1936年发动了哪一事件?这一事件在当时的中国有什么重大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
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派到西安调停的是[]ABCD-八年级历史
阅读材料:一个17岁的男孩讲述这样一件事。(上月)14日大约有一万多名年龄在15—30岁的中国人被带出城,在那里日本人用野战炮.手榴弹和机关枪向他们开火,大部分尸体被抛入江里-八年级历史
1938年1月11日,日本外相广田弘毅在电文中称:“据可靠的目击者直接计算及可信度极高的一些人来函,充分地证明:日军的所作所为使不下30万的中国平民遭杀戮。”这场惨绝人寰的杀-九年级历史
南京陷落后,国民党以什么地方作为战时的陪都[]A、重庆B、汉口C、武汉D、济南-八年级历史
“背负国耻家仇东北易帜无愧少帅风范,肩当民族大义西安举事堪称中华英雄”。上面由国民党人撰写的挽联,称赞的历史人物是[]A、叶挺B、张学良C、李宗仁D、孙中山-九年级历史
曾经到西安调停,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后来又陪同毛泽东到重庆谈判的是[]A.周恩来B.陈毅C.彭德怀D.朱德-八年级历史
灭绝人性、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发生在[]A.1931年B.1936年C.1937年D.1938年-八年级历史
读下列图片回答问题图一“救亡的领袖”图二“彭大将军”图三“穷途末路”(1)图一的人物在1936年发动了哪一事件?这一事件在当时的中国有什么重大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南京大屠杀屠杀的对象是[]A.共产党B.国民党C.平民和被俘士兵D.外国侨民-八年级历史
抗日战争中,南京沦陷的时间是[]A.1937年7月B.1937年12月C.1938年春D.1940年8月-八年级历史
被日本右翼势力称之为“二十世纪最大谎言”,该事件是[]A.济南惨案B.皇姑屯事件C.卢沟桥事变D.南京大屠杀-八年级历史
抗战时期,国民政府所在地是[]A.南京B.重庆C.上海D.广州-八年级历史
正视过去才能着眼未来。74年前,那场日本军队对手无寸铁的中国平民和俘虏大规模的集体屠杀,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这指的是[]A.建立731部队.用人体作细菌实验B.“扫荡”抗-八年级历史
哪一国侵略者制造了南京大屠杀,杀害中国人民30万以上[]A、美国B、英国C、日本D、俄国-八年级历史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八年级历史
抗战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的标志是[]A、“一二·九”运动爆发B、瓦窑堡会议召开C、“八一宣言”发表D、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八年级历史
为了充分挖掘和利用革命历史文化资源,积极发展红色旅游,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纲要指出在今后5年内,我国将在全国范围内-八年级历史
1936年12月,为逼蒋抗日,张学良、杨虎城发动了[]A.一·二八事变B.西安事变C.七七事变D.八一三事变-九年级历史
以下关于西安事变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标志国共两党十年内战的基本结束B、标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形成C、由张学良和杨虎城发动的D、中共高瞻远瞩国主和平解决-九年级历史
下列历史人物中,西安和平谈判和重庆谈判都曾参加过的是[]A、毛泽东B、C、D、-八年级历史
江泽民总书记称张学良是伟大的爱国者,主要是因为他[]A、改旗易帜,推动统一B、反对内战,主张抗日C、“兵谏”扣蒋,促成联合抗日的新局面D、释蒋送蒋,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八年级历史
1937年12月,日军占领南京后,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事件,杀害我同胞达[]A.19多万人B.20多万人C.30多万人D.40多万人-八年级历史
在中国人民纪念抗战胜利六十周之际,有一位同学想实地考察日本在侵华战争中大规模屠杀中国人民的史实,他最应该去的地方是[]A.上海B.南京C.北京D.广州-八年级历史
下图反映的事件是[]A.南京大屠杀B.济南惨案C.皇姑屯事件D.旅顺大屠杀-八年级历史
1937年,日本侵略军攻陷国民政府所在地,屠杀中国同胞30万人以上,而现在却被日本右翼势力称之为[]A.南京大屠杀B.武汉会战C.淞沪会战D.旅顺大屠杀-八年级历史
南京大屠杀屠杀的对象是[]A、共产党B、国民党C、平民和被俘士兵D、外国侨民-八年级历史
抗日战争中,南京沦陷的时间是[]A、1937年7月B、1937年12月C、1938年春D、1940年8月-八年级历史
南京大屠杀发生的时间及遇害同胞的数量分别是[]A.1931年12月30万B.1935年12月20万C.1937年12月50万D.1937年12月30万-八年级历史
返回顶部
题目简介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的主要目的是[]A、为了打回东北老家B、为了引起全国轰动C、为了争夺国家的最高统治权D、为了逼蒋联共抗日-八年级历史
题目详情
[ ]
B、为了引起全国轰动
C、为了争夺国家的最高统治权
D、为了逼蒋联共抗日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