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课网
首页
数学
语文
英语
化学
物理
政治
历史
生物
首页
>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将中国政府与前俄帝国政府所订之一切公约、条约、协定、议定书及合同等项概行废止,另本平等、相互、公平之原则……重定条约、协约、协定等项。第十条苏联政-高三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将中国政府与前俄帝国政府所订之一切公约、条约、协定、议定书及合同等项概行废止,另本平等、相互、公平之原则……重定条约、协约、协定等项。第十条苏联政-高三历史
题目简介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将中国政府与前俄帝国政府所订之一切公约、条约、协定、议定书及合同等项概行废止,另本平等、相互、公平之原则……重定条约、协约、协定等项。第十条苏联政-高三历史
题目详情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将中国政府与前俄帝国政府所订之一切公约、条约、协定、议定书及合同等项概行废止,另本平等、相互、公平之原则……重定条约、协约、协定等项。
第十条 苏联政府允予抛弃……一切租界等等之特权及特许。
第十二条 苏联政府允诺取消治外法权及领事裁判权。
——《中苏解决悬案大纲协定》1924年5月31日北京
材料二 (一)废除美国在华领事裁判权,关闭在华美国法院及领事法庭……(二)废除《辛丑条约》,终止其给美国的特权。美国愿……将北平使馆租界……移交于中华民国政府。(三)美国同意终止在上海、厦门租界特权……
——《中美平等新约》1943年1月11日华盛顿
材料三 第一条 缔约国双方保证共同尽力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以期制止日本或其他直接间接在侵略行为上与日本相勾结的任何国家之重新侵略与破坏和平。一旦缔约国任何一方受到日本或与日本同盟的国家之侵袭因而处于战争状态时,缔约国另一方即尽其全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助。
第五条 缔约国双方保证以友好合作的精神,并遵照平等、互利、互相尊重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及不干涉对方内政的原则,发展和巩固中苏两国之间的经济与文化关系,彼此给予一切可能的经济援助,并进行必要的经济合作。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材料四 一、哈萨克斯坦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吉尔吉斯共和国、俄罗斯联邦、塔吉克斯坦共和国和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建立上海合作组织。
二、上海合作组织的宗旨是: 加强各成员国之间的相互信任与睦邻友好;鼓励各成员国在政治、经贸、科技、文化、教育、能源、交通、环保及其它领域的有效合作; 共同致力于维护和保障地区的和平、安全与稳定; 建立民主、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七、上海合作组织奉行不结盟、不针对其他国家和地区及对外开放的原则, 愿与其他国家及有关国际和地区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对话、交流与合作, 在协商一致的基础上吸收认同该组织框架内合作宗旨和任务、本宣言第六条阐述的原则及其他各项条款, 其加入能促进实现这一合作的国家为该组织新成员。
——上海合作组织宣言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指出与苏联和美国建交的分别是中国的哪个政府(须写明当时中央政府所在地)?
(2)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苏联和美国在华特权先后被取消的原因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四指出,上海合作组织中的中俄“合作”与《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中的中苏“结盟”有什么不同?中国在新时期外交政策的目标是什么?
(4)依据四则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各国制定的外交政策的基础和出发点分别是什么?还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中档
来源:不详
答案
(1)苏联:北京北洋政府
美国:重庆国民政府
(2)苏联:十月革命后,苏联为了打破帝国主义的国际封锁,获得更大外交空间;中国政府希望收回被侵略的权益。
美国:中国的坚持抗战赢得国际社会的尊重,政府坚持捍卫国家主权;中国政府希望收回被侵略的权益;美国为了维护世界反法西斯同盟主要国家间的团结合作,放弃在华特权。
(3)不同:中苏双方结盟是军事结盟,直接针对日本等资本主义国家;而中俄合作是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国的新型战略伙伴关系。
目标: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4)政策基础:国家实力。
外交出发点:国家利益。
其他因素: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社会制度的不同、领导力量的不同等等
该题为一个纵向题目,通过条约考查了国际关系的基础、目标及影响国际关系的因素等。
上一篇 :
握手,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
下一篇 :
1972年夏天,美国总统助理基辛格
搜索答案
更多内容推荐
有学者认为:1969年的中苏边境冲突促使美国“毫不犹豫地走向极大地改变全球外交的变化”——实行三角战略。为此美国采取的措施是[]A.组建北约B.扶植日本C.尼克松访华D.从越南撤军-高三历史
邓小平在谈及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时提出:“主要应该从国家自身的战略利益出发。”“不去计较历史的恩怨,不去计较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别,并且国家不分大小强弱,都应互相尊-高三历史
中国在20世纪60年代的对外政策上显示出“两面开弓”“四面出击”的态势,一度把对外宣传世界革命和毛泽东思想作为对外工作的重点。中国外交工作出现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A.中国-高三历史
美国前总统乔治。布什曾经说,中美关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关系,推动中美关系健康稳定发展对中美双方都是有利的,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美国商船“中国皇后-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69年7月25日美国总统尼克松阐述了他的亚洲政策:美国将恪守对亚洲盟国的条约义务,同时希望由亚洲国家自己来承担国内安全和军事防务责任,-高三历史
下列三幅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A.从“一边倒”到区域合作B.美苏对峙格局的演变C.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发展D.中苏关系的演变-高一历史
20世纪60年代中期的民意测验显示,大多数美国人对中国的印象是“无知”、“好战”、“狡诈”、“危险”;到了70年代初期,这种印象变为“勤劳”、“智慧”、“灵巧”、“善于进取”、“讲求实-高三历史
美国前驻中国大使洛德说:“九一一之前,中国取代苏联,成为一个新的威胁。……中美关系其实没有看上去那么糟。九一一之后……中美开始在一些地区和国际事务上合作。但是……中美关系-高三历史
对下图所示重大新闻事件,日本多数民众的反应最有可能是[]A.反对中美关系的缓和B.采取漠不关心的态度C.呼吁政府改善中日关系D.支持政府既往对华政策-高三历史
下图摘自2008年2月《体育周报》,标题为《37年后再握手》,图中外国人名为蒂姆·博甘,时任美国“乒协”副主席兼美国队队长。下列关于“37年前的那次握手”表述正确的是[]A.意图是谋求-高三历史
2006年10月8日至9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访华,这次访问被被喻为“破冰之旅”。早在三十多年前,就有一位日本首相对华进行了“破冰之旅”,他是_____·A.田中角荣B.田中义一C.伊藤博-高三历史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方针。此时有利于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最有利的外-高三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一1950年,杜鲁门宣称:美国此时不想在台湾获取特别权利或者建立军事基地。美国也不利用其武力以干涉台湾现在的局势。美国并不采取足以涉及中-高一历史
作为纪念中日邦交正常化35周年的特别企划,《35号投手温家宝》一书由日本侨报社推出,在日本正式发行。该书描述了温总理专用球衣“35号”的选定及如何绣制球衣背面“WENJIABAO”几-高三历史
下图两个国家的领导人握手相向,此后双方签定了公报,标志着两国关系开始走想正常化。这一公报是[]A.《中美联合公报》B.《关于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C.《联合公报》D.《中苏同盟-高三历史
下列有关周恩来的外交活动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A.①②③④B.③②①④C.②①③④D.②③①④-高三历史
新中国建立后,在外交上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另起炉灶”的外交方针维护了中国的独立与主权B.1954年日内瓦会议后中国与许多欧洲国家建交C.改革开放后中-高三历史
(12分)新中国外交政策的变化与现代国际关系格局的演变息息相关。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二中国对联合国事务的全面参与1971年1978年1980年1981年1984年1988年中国在-高一历史
下图为1951年美国《时代》周刊封面上刊登的周恩来的照片。标题是:共产主义分子周恩来。下面的小字是:美国的敌人也是中国的敌人。美国说周恩来是“美国的敌人也是中国的敌人”的主-高三历史
周恩来曾这样评价日本首相田中角荣:“田中先生是了不起的,值得称赞,他比尼克松更勇敢。”田中角荣“比尼克松更勇敢”是指日本[]A.支持中国抵抗苏联B.积极谋求政治大国地位C.要-高三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949年2月7日,毛泽东首次出现在美国《时代》周刊杂志封面上(图1),图中毛泽东意气风发、踌躇满志。图1材料二1950年12月11日《时代》周刊的封面(图2),标题-高三历史
(福建省福州三中2008-2009学年高三第二次月考,历史,23)右图事件出现的原因不包括()A.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B.国际上出现同中国建交的热潮C.两国国家利益的需要D.中美-历史
“长期以来日本人往往先入为主地认为,中国是不讲卫生的、主权高于人权的、允许使用危险农药的、说假话的、绝不妥协的;同样地,中国人也往往先入为主地认为,日本是虚伪的、-高三历史
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是新中国的四代领导人,他们在处理中美关系时,一贯坚持的原则和立场最重要的是[]A.一个中国B.一国两制C.不结盟D.反对霸权主义-高三历史
从中美关系发展的历史和现状可以看出,在制定国家政策时[]A.确定敌友关系是首要原则B.认清敌友是极为困难的C.没有必要区别朋友和敌人D.应始终将国家利益放在首位-高三历史
中美关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影响着两国的全局利益,也关系着世界的和平、安全和发展。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960年11月4日,尼克松对《纽约每日新闻》发表谈话时说-高三历史
(8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我们并不要求各人放弃自己的见解,以为这是实际存在的反映……我们应该承认,在亚非国家中是存在有不同的思想意识和社会制度的,但这并不妨碍我们求-高一历史
我国的外交,从建国之初的“一边倒”到70年代中美关系正常化,到90年代不结盟运动,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A.中国的对外政策的变化是随其他国家变化而变化的B.中国的对外政策的变-高三历史
美国著名传记作家罗斯·特里尔在《毛泽东传》中说:“从某种角度看,毛泽东和尼克松都有所获。中美双方结束了对骂的状态,都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苏联再也不可能窃喜于北京和华-高三历史
(广东省深圳市2009届高三九校联考试题,历史,19)20世纪50年代我国提出的外交方针、原则,至今仍富有生命力,并被广泛运用的是()①“求同存异”的方针②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③和-历史
对于下面漫画的说法最准确的是[]A.中美两国人民都喜爱乒乓球运动B.“乒乓外交”打开了中美两国人民友好交往的大门C.两国建交,开展广泛的体育交流活动D.两个国家体育政治化-高三历史
新中国成立后,美国对中国的政策由“遏制和孤立”到逐步缓和,导致其转变的直接原因是[]A、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B、美苏争霸中,美国由攻势变为守势C、中国推行正确的外交政策D、-高三历史
1960年起,《人民日报》《红旗》杂志等对欧洲共同体的正面报道逐渐增多,这表明中国开始调整对西欧的外交政策,其主要背景是[]A.“三个世界”理论的提出B.社会主义国家间关系的变化-高三历史
(14分)图片对历史学习和研究有着重要的作用。有世界“史库”之称的美国《时代》周刊从1951年到1975年,六次将周恩来登上了封面。根据图片及提示,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材-高三历史
尼克松在其对华政策报告中说:“中国是一个伟大的、生气勃勃的民族,不应该继续孤立在国际大家庭之外。从长远来说,如果没有这个拥有7亿多人民的国家的力量,要建立稳定的、持-高三历史
中美建交以来两国关系多次波折,但经双方努力又恢复和发展,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中美双方存在广泛的共同利益B.中美矛盾已彻底解决C.中美虽有分歧但无根本利害冲突D-高二历史
(福建省福州八中2009届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查,历史,18)中国领导创立的“上海合作组织”主要加强的是中国与下列哪些国家和地区的经济政治合作()A.俄罗斯与中亚B.日本与朝韩C.新加-历史
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形势发生重大转变的关键在于[]A.毛泽东提出“三个世界”划分的重要思想B.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C.中美关系逐步缓和D.中日邦交正常化-高三历史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对此有人说:尼克松改变了世界。但毛泽东却说:是世界改变了尼克松。以下关于当时“世界”的理解,正确的是[]A.日本、西欧崛起,-高三历史
二十世纪好莱坞电影中的中国形象变迁对于美国人乃至所有西方国家的人来说,好莱坞影片是他们了解中国、中国人以及中国文化习俗的主要渠道。我们可以从好莱坞影片中看出美国的-高三历史
“月黑雁飞高,林彪夜遁逃。无需轻骑逐,大火自焚烧。”是时任新中国外交部长乔冠华对“九?一三”事件的讽刺。“九?一三”事件客观上宣告“文革”在理论和实践上的破产,与“文革”时-高三历史
如下图所示,一般认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形成了三次外交高潮。下列选项中与之相适应的是()A.《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中美联合公报》开展多边外交B.《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和平共处-高二历史
《奥巴马执政百日》一文对中美关系的概述:美国是中国之民国立宪的榜样、二战抗日的盟军、朝鲜战争的对手、七十年代制衡苏联的新盟友、改革开放的模仿对象,九十年代制裁中国的牵-高三历史
(福建省福州八中2009届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查,历史,17)下列事件中,属于20世纪70年代我国取得的重大外交成就的有()①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②中美签署《上海公报》③中日邦交正常化-历史
“当我走到扶梯最后一节,迈步向他(周恩来)走去时,特意伸出手去……”(《尼克松回忆录》)。美国总统尼克松“伸手”的原因是[]A.歌颂中华民族的伟大B.认识到美国与中国发展关系的必要-高二历史
1972年尼克松到达北京机场与周恩来握手。有人说,这标志着“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A.中美两国的矛盾开始消失B.中国的国际地位开始提高C.中-高二历史
(安徽师大附中2009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19)美国解禁外交文件显示,1972年夏天,美国总统助理基辛格在得知日本首相田中角荣即将访华促成日中邦交正常化的计划后,使用-历史
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后来曾回忆说:“这个公报宣读的时间不过3分钟,却是20世纪70年代最为震惊世界的大事”。实际上也确实如此,当时的日本首相田中角荣听到这个公告后气愤地说:“这-高三历史
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这充分表明:[]A.中国国际地位进一步提高B.美国完全放弃敌视中国的立场C.美国的外交政策有所调整D.中国外交工作出现了新的局面-高三历史
作为纪念中日邦交正常化35周年的特别企划,《35号投手温家宝》一书由日本侨报社推出,在日本正式发行。该书描述了温总理专用球衣“35号”的选定及如何绣制球衣背面“WENJIABAO”几-高三历史
返回顶部
题目简介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将中国政府与前俄帝国政府所订之一切公约、条约、协定、议定书及合同等项概行废止,另本平等、相互、公平之原则……重定条约、协约、协定等项。第十条苏联政-高三历史
题目详情
材料一 将中国政府与前俄帝国政府所订之一切公约、条约、协定、议定书及合同等项概行废止,另本平等、相互、公平之原则……重定条约、协约、协定等项。
第十条 苏联政府允予抛弃……一切租界等等之特权及特许。
第十二条 苏联政府允诺取消治外法权及领事裁判权。
——《中苏解决悬案大纲协定》1924年5月31日北京
材料二 (一)废除美国在华领事裁判权,关闭在华美国法院及领事法庭……(二)废除《辛丑条约》,终止其给美国的特权。美国愿……将北平使馆租界……移交于中华民国政府。(三)美国同意终止在上海、厦门租界特权……
——《中美平等新约》1943年1月11日华盛顿
材料三 第一条 缔约国双方保证共同尽力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以期制止日本或其他直接间接在侵略行为上与日本相勾结的任何国家之重新侵略与破坏和平。一旦缔约国任何一方受到日本或与日本同盟的国家之侵袭因而处于战争状态时,缔约国另一方即尽其全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助。
第五条 缔约国双方保证以友好合作的精神,并遵照平等、互利、互相尊重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及不干涉对方内政的原则,发展和巩固中苏两国之间的经济与文化关系,彼此给予一切可能的经济援助,并进行必要的经济合作。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材料四 一、哈萨克斯坦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吉尔吉斯共和国、俄罗斯联邦、塔吉克斯坦共和国和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建立上海合作组织。
二、上海合作组织的宗旨是: 加强各成员国之间的相互信任与睦邻友好;鼓励各成员国在政治、经贸、科技、文化、教育、能源、交通、环保及其它领域的有效合作; 共同致力于维护和保障地区的和平、安全与稳定; 建立民主、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七、上海合作组织奉行不结盟、不针对其他国家和地区及对外开放的原则, 愿与其他国家及有关国际和地区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对话、交流与合作, 在协商一致的基础上吸收认同该组织框架内合作宗旨和任务、本宣言第六条阐述的原则及其他各项条款, 其加入能促进实现这一合作的国家为该组织新成员。
——上海合作组织宣言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指出与苏联和美国建交的分别是中国的哪个政府(须写明当时中央政府所在地)?
(2)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苏联和美国在华特权先后被取消的原因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四指出,上海合作组织中的中俄“合作”与《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中的中苏“结盟”有什么不同?中国在新时期外交政策的目标是什么?
(4)依据四则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各国制定的外交政策的基础和出发点分别是什么?还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答案
美国:重庆国民政府
(2)苏联:十月革命后,苏联为了打破帝国主义的国际封锁,获得更大外交空间;中国政府希望收回被侵略的权益。
美国:中国的坚持抗战赢得国际社会的尊重,政府坚持捍卫国家主权;中国政府希望收回被侵略的权益;美国为了维护世界反法西斯同盟主要国家间的团结合作,放弃在华特权。
(3)不同:中苏双方结盟是军事结盟,直接针对日本等资本主义国家;而中俄合作是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国的新型战略伙伴关系。
目标: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4)政策基础:国家实力。
外交出发点:国家利益。
其他因素: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社会制度的不同、领导力量的不同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