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课网
首页
数学
语文
英语
化学
物理
政治
历史
生物
首页
> (12分)17—18世纪,中国和西方都出现了新的社会思潮,黄宗羲和卢梭分别是其重要的代表人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史料:黄宗羲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他说:-高二历史
(12分)17—18世纪,中国和西方都出现了新的社会思潮,黄宗羲和卢梭分别是其重要的代表人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史料:黄宗羲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他说:-高二历史
题目简介
(12分)17—18世纪,中国和西方都出现了新的社会思潮,黄宗羲和卢梭分别是其重要的代表人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史料:黄宗羲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他说:-高二历史
题目详情
(12分)17—18世纪,中国和西方都出现了新的社会思潮,黄宗羲和卢梭分别是其重要的代表人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史料:黄宗羲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他说:“天下之乱治,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主张以“天下之法”取代皇帝的“一家之法”,从而限制君权,保证人民的基本权利。
史论:黄氏之说,根本上不脱儒家思想理路,却将儒家政治、社会观推演为一更具民本精神之制度化蓝图……若以为其所论仍与“现代”不侔(móu,相当)而定其为无新见,则失于以“现代”事物为绝对尺度。
材料二 “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热爱生命是幸福之本,同情生命是道德之本,敬畏生命是信仰之本。”……“但是,人们的人生观已经改变,他们开始穿与以前不同的服装,不再把全部思想与精力集中于在天堂、等待幸福的永生,他们试图在今生、在地球上建立他们的天堂。”
材料三 人生来平等,这是自然赋予每个人的权利……国家最高权力属于全体人民……社会秩序乃是为其他一切权利提供了基础的一项神圣权利。然而这项权利决不是出于自然,而是建立在约定之上的。——卢梭《社会契约论》
请回答:
(1)概括说明黄宗羲的思想中哪些 “不脱儒家思想理路”,哪些又体现了“新见”。(2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它表达的思想内容。(2分)
(3)概括材料三中卢梭的主要思想,并根据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从多方面概括这两场运动的相同点。(至少三点)(6分)
(4)试从社会转型角度来阐述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和欧洲启蒙运动分别产生的影响。(2分)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中档
来源:不详
答案
(1)“不脱儒家思想理路”:以民为本(民主思想,民贵君轻);保留君主制。(1分)
“新见”:反对君主专制(限制君权);法治。(1分)
(2)思想内容:以人为中心,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追求现世幸福。(2分)
(3)主要思想:天赋人权;人民主权;社会契约。(3分)
相同点:都是资本主义发展的结果;都是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都宣扬了资产阶级的民主思想;都促进了思想解放,为资产阶级取得统治地位作了思想准备;都弘扬了人文主义;都有利于自然科学的发展。(3分,任意三点)
(4)影响:前者对当时的封建专制起了一定的冲击作用,但无法动摇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没有推动中国社会的变革与转型;后者极大地推动了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推动了欧洲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2分)
试题分析:(1)依据材料中“黄宗羲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天下之乱治,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主张以“天下之法”取代皇帝的“一家之法”,从而限制君权”,总结出黄宗羲“不脱离儒家思想理路”,即对儒家思想的继承表现在:“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本思想;政治体制实行君主制;其“新见”,即对儒家思想的发展表现在:批判君主专制,主张法治。
(2)结合所学文艺复兴的相关知识及材料中“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同情生命是道德之本,敬畏生命是信仰之本。”、“人们的人生观已经改变,…他们试图在今生、在地球上建立他们的天堂。”,由此可以概括出其中心思想是:肯定人的中心地位,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主张追求现实的自由和幸福。
(3)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中“人生来平等,这是自然赋予每个人的权利”、“国家最高权力属于全体人民…”、“然而这项权利决不是出于自然,而是建立在约定之上的”,可以概括出卢梭的思想有天赋人权、主权在民、社会契约。第二小问考查的是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相同点,结合所学知识可从两场运动的背景、性质、内容、影响等方面总结,如都是资本主义发展的结果,都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都反对天主教神权主义,都是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都起到了思想解放的作用,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促进了自然科学的发展等。
(4)本问注意是从社会转型的角度评价明清进步思想和启蒙运动。结合所学知识,明清的进步思想冲击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并没有促进中国社会的转型和变革,为近代反专制的思想家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启蒙运动宣传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学说,描绘了未来理性王国的蓝图,为推翻封建专制的资产阶级革命作了思想和舆论的准备,推动了欧洲社会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迈进。
上一篇 :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天
下一篇 :
(13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
搜索答案
更多内容推荐
明清时期,我国一著名学者指出:“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待取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这一思想的实质是A.反对君主专制B.抨-高三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6至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高二历史
“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这说明李贽A.赞扬商鞅、吴起的改革精神B.肯定封建社会揭竿而起的农民C.否定孔子和儒学的权威D.尖锐批判封建道学家的虚伪性-高二历史
明未清初出现了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一批进步思想家,他们否定传统的封建统治思想,从本质看反映了()A.儒家思想已经不能适应统治阶级维护统治的需要B.新的经济成分-高二历史
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出现了一些城市,如棉纺业发达的松江、陶瓷业发达的景德镇、冶铁业发达的佛山、长江的商品转运码头汉口等地。与这一经济现象相关,产生了一股具有批判色彩-高二历史
王夫之是明清之际进步的思想家,下列观点中属于他的是()A.“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B.“天人之际,合而为一”C.“天人一物,内外一理”D.“天,人也,人即天也;天,物-高二历史
顾炎武提出“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自公卿大夫至百里之宰,一命之官,莫不分天子之权,以各治其事”“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宗法立而刑清。天下之宗子,各治其族,以辅人君之-高二历史
以下是中国历史上几位思想家的观点①“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②“慎思明辨,格物致知”③“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④“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下列选项中对这些观点出现-高三历史
下列观点分别出自中国古代四位著名的思想家。四个选项中的言论(序号)与人物对应关系正确的是①“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②“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③“以天下之-高二历史
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人的思想体系具有时代特色。这个”时代”是指A.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时代B.封建制度高度发展的时代C.封建制度衰落、资本主义萌芽的时代D.半殖民地半封-高二历史
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出现了一些工商业繁荣的城市,如棉纺业发达的松江、陶瓷业发达的景德镇等地。与这一经济现象相关,产生了一股具有批判色彩的思潮。其中,最能从本质上体现-高二历史
明清之际出现思想批判的根本原因是A.思想界呈现出了因循守旧、陈腐不化的习气B.程朱理学被确定为科举考试的依据C.商品经济得到迅速发展D.外来民主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形成巨大-高二历史
礼科教给事中张问达上疏劾某人:“刻《藏书》、《焚书》等书,流行海内,惑乱人心。……以卓文君为善择佳偶,以孔子之是非为不足据,狂诞悖戾。”这里的“某人”是()A.李贽B.黄宗羲C.顾-高二历史
王夫之说:“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天下非一姓之私也。”可见其思想的进步性在于[]A.反对君主专制B.反对封建土地私有制C.要求建立人人平等的社会D.具有资产阶级民主思想-高二历史
王阳明说:“夫学贵得之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而况其未及孔子者乎!求之于心而是也,虽其言之出于庸常,不敢以为非也,而况’其出于孔子者乎!”-高三历史
黄宗羲在《山居杂咏》诗中写道:“锋镝(贬官)牢囚(牢狱之灾)取次过,依然不疲我弦歌。死犹未肯输心去,贫(贫困)亦其能奈我何?”诗人创作这首诗的主要目的()。A.歌颂正在形成中的资-高二历史
某思想家提出“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后梁启超将其概括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位思想家是A.黄宗羲B.王夫之C.顾炎武D.严复-高一历史
顾炎武认为:“王(阳明)学末流背离孔门为学宗旨,不习六艺,不综当代之务,而专心于内,已非儒学之正宗。”这一主张不能说明顾炎武A.积极提倡经世致用思潮B.批判心学脱离社会现-高二历史
“工商皆民之本”思想提出的根本原因是A.黄宗羲总结实践经验的结果B.明清重农抑商政策的必然结果C.是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在社会思想上的反映D.是统治者重视工商业的反映-高二历史
明清之际,产生了冲破传统儒学思想束缚的“异端”思想,其社会原因包括①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及资本主义萌芽产生②欧美民主、自由思想的传入③封建专制统治极端腐败④社会阶级矛盾-高二历史
【历史——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15分)材料一凡天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其未得之也,荼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曰:我固为子-高三历史
黄宗羲说:“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以为是,而公其是非于学校。”这一观点①是对西方启蒙思想冲击的反应②实质是儒家的返本和再造③反映作者限制君权-高三历史
某思想家说:“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为万民,非为一姓也……”他所反对的是A.民主共和制B.中央集权制C.专制主义制度D.君主立宪制-高二历史
下列关于李贽思想与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都具有思想启蒙意义B.都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C.都体现了新兴资产阶级的愿望D.都宣扬了个性自由和解放-高三历史
从我国封建社会传统的重农抑商思想到工商皆本思想的出现,反映的是A.商品经济的发展B.封建专制皇权的衰落C.自然经济迅速解体D.封建制度解体-高二历史
黄仁宇曾说:“他的学说破坏性强而建设性弱。……当他发现自己的学说没有付诸实施的可能,他就只好把它美术化或神秘化。”文中的“他”是()A.董仲舒B.朱熹C.李贽D.王阳明-高二历史
黄宗羲说:“唐之所以亡,由方镇之弱,非由方镇之强也。是故封建之弊,强弱吞并,天子之政教有所不加;郡县之弊,疆场之害苦无已时。欲去两者之弊,使其并行不悖,则沿边之方镇-高三历史
明清时期出现反对君主独裁的进步思想的根本原因是()A.知识分子具有忧国忧民思想B.封建专制的残酷压迫C.商品经济的发展D.接受了资本主义民主思想-高二历史
黄仁宇在《万历十五年》中专论李贽说:“社会环境把个人理智上的自由压缩在极小的限度之内,人的廉洁和诚信,也只能长为灌木,不能形成丛林。”对其解读正确的是()A“社会环境”:儒-高二历史
(12分)17—18世纪,中国和西方都出现了新的社会思潮,黄宗羲和孟德斯鸠分别是其重要的代表人物,清末,孙中山曾刊印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宣传革命,他对孟德斯鸠思想也推崇备-高二历史
以下不符合明清时期进步思想家顾炎武思想主张的是A.开清代考据学之先河B.写成《天下郡国利病书》C.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D.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思想-高二历史
有学者认为“16至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朝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是有一种时代性的缺陷……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对此观点理解正确的是()A-高二历史
黄宗羲认为:“秦变封建而为郡县,以郡县得私于我也;汉建庶孽(指诸侯王国),以其可以藩屏于我也;宋解方镇之兵,以方镇之不利于我也。此其法何曾有一毫为天下之心哉!而亦可谓-高三历史
李贽是反封建的思想斗士,思想特点主要是①批判封建专制制度②否定孔子的权威③批判传统的道德观念④主张个性自由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高二历史
李贽和鲁迅的最主要相同点是:A.反对清朝的腐朽统治B.抨击儒家伦理道德C.提倡资产阶级新文化D.主张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高二历史
(20分)不同的思想认识是不同历史条件下的产物,要努力使自己的思想认识符合时代要求,推动历史的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李贽反对用德礼刑政把“千变万化活泼之理,而执-高二历史
“明清之际思想批判的实质是儒家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的活跃,他们使儒家思想更趋实事求是,与国计民生靠得更近。”这里“新的历史条件”是指①蓬勃发展的商品经济②新的生产因素和生-高二历史
顾炎武倡导分权众治的思想,“所谓天子者,执天下之大权者也。……自公卿大夫,至于百里之宰,一命之官,莫不分天子之权以各治其事,而天子之权乃益尊。”这一思想在清朝社会中的-高三历史
王夫之在《读通鉴论》卷十六中提出“粟贵伤末,粟贱伤农。乃当其贵,不能使贱,上禁之弗贵,而积粟者闭籴,则愈腾其贵;当其贱,不能使贵,上禁之勿贱,而怀金者不雠,则愈益其-高三历史
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中说:“宰相无权,则天下无纲,天下无纲而不乱者,未之或有。”这段材料体现出王夫之()A.主张分权制衡B.主张用相权来限制君权C.认为元代相权严重反弹D.主张-高三历史
明清时期的文化与以往相比,具有新时代特征的表现为:①产生了反封建专制的民主思想②伴随封建经济的发展,市民文学蓬勃兴起③出现了反抗礼教、追求自由的文艺作品④出现了介绍外-高二历史
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三人被称为明末清初的“三大进步思想家”,其原因不包括()A.反对君主专制独裁B.主张“工商皆本”C.强调经世致用D.彻底否定儒学,创建启蒙思想-高三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6至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具有一种时代性的缺陷。黄宗羲、唐甄们提不出新的社会-高二历史
“尧舜之道无他,耕耨是也,桑蚕是也,鸡豚狗彘是也。”下列观点与本材料作者观点相似的是()A“克己复礼”B“穿衣吃饭,即是伦理”C“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D“存天理,灭人欲”-高二历史
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认为:“大贾富民者,国之司命(掌握国家命脉)也”。这体现了当时A.重农抑商的要求B.商品经济发展的要求C.工商食官的要求D.抑制土地兼并的要求-高一历史
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置相》中说“有明(明朝)之无善治,自高皇帝(朱元璋)罢丞相始也”,他设想恢复宰相,使其“摩切(规劝)其主﹐其主亦有所畏而不敢不从也”。黄宗羲主张“置相”是为-高二历史
梁启超曾自述道:“梨洲有一部怪书,名曰《明夷待访录》……这部书是他的政治理想。从今日青年眼光看去,虽像平平无奇,但在三百年前——卢梭《民约论》出世钱数十年有这等议论,不能不-高二历史
中国明末清初的思想家唐甄:“言,我之言也。名,我所称之名也。今人作述,必袭古人之文,官爵郡县,必反今世之名,何其猥而悖也,”他一生“不为应酬之文,意所欲言则言之。”材-高三历史
明朝的李贽否定孔子是“天生圣人”,而康有为把孔子奉为变革的先师。这两种观点在本质上A.是自相矛盾的B.都具有反封建的意义C.前者进步,后者反动D.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的要求-高二历史
明清时对封建君主专制进行了猛烈批判,指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的思想家是A.黄宗羲B.顾炎武C.王夫之D.李贽-高二历史
返回顶部
题目简介
(12分)17—18世纪,中国和西方都出现了新的社会思潮,黄宗羲和卢梭分别是其重要的代表人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史料:黄宗羲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他说:-高二历史
题目详情
材料一 史料:黄宗羲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他说:“天下之乱治,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主张以“天下之法”取代皇帝的“一家之法”,从而限制君权,保证人民的基本权利。
史论:黄氏之说,根本上不脱儒家思想理路,却将儒家政治、社会观推演为一更具民本精神之制度化蓝图……若以为其所论仍与“现代”不侔(móu,相当)而定其为无新见,则失于以“现代”事物为绝对尺度。
材料二 “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热爱生命是幸福之本,同情生命是道德之本,敬畏生命是信仰之本。”……“但是,人们的人生观已经改变,他们开始穿与以前不同的服装,不再把全部思想与精力集中于在天堂、等待幸福的永生,他们试图在今生、在地球上建立他们的天堂。”
材料三 人生来平等,这是自然赋予每个人的权利……国家最高权力属于全体人民……社会秩序乃是为其他一切权利提供了基础的一项神圣权利。然而这项权利决不是出于自然,而是建立在约定之上的。——卢梭《社会契约论》
请回答:
(1)概括说明黄宗羲的思想中哪些 “不脱儒家思想理路”,哪些又体现了“新见”。(2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它表达的思想内容。(2分)
(3)概括材料三中卢梭的主要思想,并根据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从多方面概括这两场运动的相同点。(至少三点)(6分)
(4)试从社会转型角度来阐述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和欧洲启蒙运动分别产生的影响。(2分)
答案
(1)“不脱儒家思想理路”:以民为本(民主思想,民贵君轻);保留君主制。(1分)
“新见”:反对君主专制(限制君权);法治。(1分)
(2)思想内容:以人为中心,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追求现世幸福。(2分)
(3)主要思想:天赋人权;人民主权;社会契约。(3分)
相同点:都是资本主义发展的结果;都是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都宣扬了资产阶级的民主思想;都促进了思想解放,为资产阶级取得统治地位作了思想准备;都弘扬了人文主义;都有利于自然科学的发展。(3分,任意三点)
(4)影响:前者对当时的封建专制起了一定的冲击作用,但无法动摇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没有推动中国社会的变革与转型;后者极大地推动了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推动了欧洲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2分)
试题分析:(1)依据材料中“黄宗羲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天下之乱治,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主张以“天下之法”取代皇帝的“一家之法”,从而限制君权”,总结出黄宗羲“不脱离儒家思想理路”,即对儒家思想的继承表现在:“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本思想;政治体制实行君主制;其“新见”,即对儒家思想的发展表现在:批判君主专制,主张法治。
(2)结合所学文艺复兴的相关知识及材料中“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同情生命是道德之本,敬畏生命是信仰之本。”、“人们的人生观已经改变,…他们试图在今生、在地球上建立他们的天堂。”,由此可以概括出其中心思想是:肯定人的中心地位,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主张追求现实的自由和幸福。
(3)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中“人生来平等,这是自然赋予每个人的权利”、“国家最高权力属于全体人民…”、“然而这项权利决不是出于自然,而是建立在约定之上的”,可以概括出卢梭的思想有天赋人权、主权在民、社会契约。第二小问考查的是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相同点,结合所学知识可从两场运动的背景、性质、内容、影响等方面总结,如都是资本主义发展的结果,都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都反对天主教神权主义,都是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都起到了思想解放的作用,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促进了自然科学的发展等。
(4)本问注意是从社会转型的角度评价明清进步思想和启蒙运动。结合所学知识,明清的进步思想冲击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并没有促进中国社会的转型和变革,为近代反专制的思想家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启蒙运动宣传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学说,描绘了未来理性王国的蓝图,为推翻封建专制的资产阶级革命作了思想和舆论的准备,推动了欧洲社会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