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课网
首页
数学
语文
英语
化学
物理
政治
历史
生物
首页
> (共32分)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国际关系的主要特点是法西斯的兴起、扩张和反法西斯力量的逐步形成。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当时各国形成了各自的经济区,……日本没有进-高二历史
(共32分)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国际关系的主要特点是法西斯的兴起、扩张和反法西斯力量的逐步形成。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当时各国形成了各自的经济区,……日本没有进-高二历史
题目简介
(共32分)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国际关系的主要特点是法西斯的兴起、扩张和反法西斯力量的逐步形成。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当时各国形成了各自的经济区,……日本没有进-高二历史
题目详情
(共32分)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国际关系的主要特点是法西斯的兴起、扩张和反法西斯力量的逐步形成。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当时各国形成了各自的经济区,……日本没有进入美国的经济区域,而苏联有苏联的区域,英国也建立了自己的区域,设置很高的关税壁垒。当时就是这种情况,世界各国在各自的势力范围内展开贸易,形成排斥他国的地区经济。 鉴于当时的情况,日本不得不关注满蒙(中国东北)。向白人世界的移民受到排斥,日本为了解决每年增加的 100万人口,自然要利用满蒙这一新天地。日本人转而关注满蒙,是受周围国际形势所迫。……满洲事变(九一八事变)还有很多其他原因。满洲铁路由于受到了各种各样的阻碍,陷入危机。……在二十一条问题上,日本虽然得到了在满洲从事农业和商业的土地,并获得和中国人联合开展经营,然而,这些几乎成了白纸空文。正如刚才所说,各种各样的情况促成了满洲事变的爆发。因此,满洲事变……就不能简单地断定为侵略。
——摘自日本中村粲《大东亚战争的起因》
请回答:
(1)结合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的目的和结
果,对中村粲的观点进行简要评价。(6分)
材料二:下表是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
期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生产下降及工人失业情况。
(2)德国垄断资本家面对上述情况,做出了什么决定?(2分)试分析原因。(4分)
材料三:在1929—1933年
经济危机的袭击下,美国公众关注于国内的经济复兴和就业问题,对国际事务普遍不感兴趣,这使国内早已存在的孤立主义势力乘机再次崛起。……他们认为美国地大物博,与欧亚远隔重洋,是个安全的“世外桃源”,反对因过问英法与德意日的争夺而卷入战争,主张退守美洲堡垒,置身于欧洲和世界事务之外。
——王斯德主编 《世界现代史》
(3)根据材料三指出20世纪30年代中期美国的对外政策,分析这一政策出台的原因。(6分)
材料四:《全球通史》记述意大利准备侵略埃塞俄比亚时写道:“墨索里尼在拿定主意后决定立即行动,因为他认为当时外交形势对他很有利。”
(4)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在意大利准备侵略埃塞俄比亚时,德国和日本分别进行了哪些侵略扩张活动。(4分)
材料五:日军挑起七七事变后,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七七事变的第二天,中国共产党
中央委员会就通电全国,呼吁:“全中国的同胞们,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
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并且提出了“不让日本帝国主义占领中国寸土!”、“为保卫国土流最后一滴血!”的响亮口号。
蒋介石曾致电宋哲元等人“宛平城应固守勿退”,“卢沟桥、长辛店万不可失守”;并指出“卢沟桥事变已到了退让的最后关头”,“再没有妥协的机会,如果放弃尺寸土地与主权,便是中华民族的千古罪人。”卢沟桥事变揭开了全国性的抗日战争的序幕。
(5)根据材料五,指出
国共两党面对卢沟桥事变提出的共同主张。(2分)以史实为依据,解析国共两党在践行上述主张上的状况如何?(4分)
(6)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二战爆发前的反法西斯局部战争没有遏制住法西斯势力扩张的原因。(4分)
题型:综合题
难度:偏易
来源:不详
答案
(1)评价:中村粲的观点是完全错误的,他是在为日本侵华战争推卸责任。(2分)
从战争的目的看: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大陆政策一贯方针的进一步体现;是日
本政府为转移国内人民 的视线,缓和阶级矛盾而发动的;其企图依靠掠夺中
国的财富,来弥补经济危机的损失;(2分)
从战争的结果看:九一八事变把整个中国东北变成了它的殖民地,进行了长期的殖民掠夺。所以,完全是侵略战争性质的。(2分)
(2)决定:让纳粹党上台,建立法西斯专政。(2分)原因:统一后的德国继承了普鲁士军国主义和专制主义传统,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战后受到凡尔赛和约的制约,在经济危机的打击下使得阶级矛盾与民族矛盾特别尖锐。而魏玛政府的软弱无力使得垄断资本家倾向建立独裁统治。(4分)
(3)政策:中立政策。(2分)原因:民众要求中立,孤立主义盛行;政府专注于克服危机而无暇他顾。(4分)
(4)德国公开撕毁《凡尔赛和约》中对其军事力量的规定;日本制造华北事变(4分)
(5)坚决抵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2分)
抗战初期,国共两党共同浴血奋战,粉碎了日军速决战的计划;进入相持阶段以后,国民党由积极抗战到消极抗战,正面战场的地位下降。共产党的敌后战场日益成为抗击日军的主战场,为夺取抗战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4分)
(6)法西斯势力强大;主要大国对法西斯的妥协;反法西斯国家各自为战。(任意答两点即可得4分)
略
上一篇 :
1925年签订的《洛迦诺公约》①
下一篇 :
下述关于《洛迦诺公约》对凡尔
搜索答案
更多内容推荐
(10分)【历史——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代表顾维钧在巴黎和会上指出,山东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利应直接归还中国。……中国代表-高三历史
华盛顿会议期间,中国从日本收回山东主权的原因有①中国的积极斗争②一战后日本国力衰弱,无力继续占领③英美对日本施加压力④日本妄图独占东北,故而以退为进,放弃山东A.①③④B.-高二历史
华盛顿会议的召开,是英美与日本在东亚争夺利益和霸权的需要。下列有关说法不准确的是A.美国是华盛顿会议最大的赢家B.形成列强共同支配中国局面C.美国居主导地位,日本受到一-高二历史
在巴黎和会上,威尔逊提出“不论平时和战时,在领海以外,海洋上的航行有绝对自由……”。其真实目的是A.维护公海航行自由B.限制德国潜艇的发展C.打破英国海上优势D.维护美国海上-高二历史
《国际联盟盟约》规定:“联盟会员国如有不顾本约……规定而有从事战争者,则据此事实,应视为对于联盟所有其他会员国有战争行为。其他会员国应即与之断绝各种商业上或财政上之关系-高二历史
假设以下是巴黎和会上四个国家的代表所说的话:甲:“我有的是钱,你们都的听我的。”乙:“借给我钱可以,想当老大你还嫩点!”丙:“应该吧那条腿也打断,叫他永远也爬不起来!”丁:“伤-高二历史
(24分)20世纪以来,国联和联合国的建立对世界历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国联)最初只有23个成员国,以后逐渐增多,德国和苏联先后于1926年和1934年加-高二历史
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英法两国采取基本一致态度的事件有①德国赔款②西班牙内战③对德国领土处置④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A.①④B.②③C.③④D.②④-高二历史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英国在欧洲采取的政策不包括A.反苏B.中立C.势力均衡D.绥靖-高二历史
在华盛顿会议上,《五国海军条约》的签订A.成功地解决了列强对中国的争夺B.成功地解决了对太平洋地区势力范围的争夺C.成功地遏制了德、意、日法西斯的海军力量D.暂时遏制了帝国-高二历史
“我们要求得到领土和土地(殖民地)来养活我国人民和迁移我国过剩人口。”为此德国在20世纪30年代A.镇压社会主义革命B.大规模迫害犹太人C.向边境地区迁移人口D.公开撕毁《凡尔赛-高二历史
《和平大使》一书中评述说:“英国的根本利益在于防止德国的崩溃,只要德国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欧洲就能或多或少地保持均势。”英国在下列哪些事件中的态度体现了上述原则①巴黎和会-高二历史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破产的历史原因是A.帝国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B.体系建立时就埋下了矛盾的隐患C.资本主义制度下基本矛盾激化的结果D.德日两国具有浓厚的军国主义传统-高二历史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确立表明:A.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国际关系格局被打破B.一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的新秩序建立C.美国攫取了世界领导权D.保证国际和平与安全的有效体制形成-高二历史
下列文件中,反对日本独霸中国的是A.《九国公约》B.《联合国家宣言》C.《大西洋宪章》D.《波茨坦公告》-高二历史
《国际联盟盟约》规定:“凡任何战争或战争之威胁,……皆为有关联盟全体之事,联盟应采取措施,以保持各国间之和平……”。这一规定主要体现了国联①“维护和平”的原则②实行“集体安全”-高二历史
下图是20世纪初某国际会议上签订的一份文件(节录),下列各项对图中内容评述正确的是A.使中国获得了独立的主权B.是对《凡尔赛和约》关于山东问题的重要修正C.使中国又回到几个帝-高二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一位参加和会的代表说:“我们初来巴黎时,对即将建立的新秩序满怀信心,离开时,则已觉悟,新秩序不过是比旧秩序更加纠缠不清。”(1)这位代表说的-高二历史
世博会的主题,往往反映了一个时代的需要。下列世博主题,最能反映20世纪30年代后期时代需要的是A.“水乃生命之源”B.“通过竞争获取和平”C.“科技时代的休闲与生活”D.“太空时代-高三历史
华盛顿会议结束时,美国总统沃伦·哈定兴奋地称赞:“这次会议取得了新的重大成果”。他所说的“成果”主要有①拆散了英日同盟②重新瓜分了德国在太平洋地区的殖民地③美国海军力量获-高二历史
美国历史学家保罗·肯尼迪说:“绝大多数德国人都是修正主义者,只是表现形式不同而已。赔款、波兰走廊,对于武装部队的限制以及把讲德语的地区从祖国划分出去等做法,是不会被-高二历史
(15分)对比以下两幅德国地图:请回答:(1)两图表明二战全面爆发前,德国的版图发生了许多变化。结合有关历史事实,概括说明为什么能够发生这些变化?(4分)(2)德意志帝国首相俾斯-高二历史
(14分)阅读下列材料: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担任协约国联军总司令、巴黎和会期间任法国军事顾问的福熙元帅,在听到《凡尔赛和约》签订的消息时,曾预言:“这不是和平,这是20年的休-高二历史
1919年3月25日英国首相劳合·乔治说:“你们可以把德国的殖民地夺走,把他的军队减到仅够警察的力量,把它的海军减到五等国家的地位,但结果还是必然的,如果德国认为1919年的和-高二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材料一缔约各方以他们各国人民的名义郑重声明,他们斥责用战争来解决国际纠纷,并在他们的相互关系上,废弃战争作为实行国家政策的工具。缔约-高二历史
在巴黎和会上,争吵不休的战胜国却一致同意保留德国在东线的部队。这最有可能是为了A.确保法国的安全B.维系欧洲大陆均势C.遏制社会主义力量D.安抚德国抵触情绪-高二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在巴黎和会上,“百灵鸟”——威尔逊极力想使美国登上第一大国的宝座,称霸世界。但美国在国际舞台上毕竟根基不深,它的海军不如英国,陆军不如法-高三历史
(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16年5月27日,威尔逊在华盛顿的一次演说中就宣称:“世界有摆脱构成侵略的起源和不尊重各民族与国家权利的一切扰乱和平因素的权利”。—-高二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5分)材料一捷克人宁愿让他们的国家在一场摧毁欧洲的大灾难中灭亡,而不愿做出重大让步……我们的文明是由欧洲文明融合而成……我们不能坐-高二历史
概述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在国际关系方面存在着哪些基本矛盾?表现如何?其中的主要矛盾先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导致了什么结果?(12分)-高二历史
电影《我的1919》为参加巴黎和会的主人公顾维钧设计了这样的一段台词:“长久以来,中国人民期待着,期待着这个时刻的到来。在这块土地上,诞生过举世闻名的孔子和孟子,他们不仅-高二历史
华盛顿会议是巴黎合会的继续,它协调了列强在亚洲和太平洋地区,尤其是在中国的复杂矛盾,形成了远东大干洋地区的新的国际关系格局。结合所学的知识回答(1)美国发起召开华盛-历史
20世纪,大国之间靠牺牲他国利益达成的协议有①《布列斯特和约》②《九国公约》③《慕尼黑协定》④《雅尔塔协定》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高二历史
梁启超在《欧洲心影录》中写道:“虽然侥幸没有小产了去,却成了先天很虚弱的一个孩子,连他的产婆(威尔逊)也弄得焦头烂额,把许多人对他前途的热望,倒灰冷了一半,就此看来……这-高二历史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形成,突出地反映了A.美国确立世界霸权地位B.德国被排挤出帝国主义阵营C.一战后帝国主义大国争夺世界的斗争激烈D.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两大阵营形成-高二历史
当前,美国反恐怖主义斗争得到了世界各国的广泛支持,形成全球范围的反恐怖主义联盟,一方面是由于恐怖分子不得人心,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当今世界的政治特征。请回答:(1)20世纪-高二历史
在华盛顿会议上,美英支持中国要求的意图是A.削弱日本在华势力B.维护中国主权C.受五四运动压力D.扶植亲美英势力-历史
一战后,英美在下列问题上态度严重不一致的是A.处置战败国德国的原则B.日本归还中国山东主权问题C.远东、太平洋地区的领导权问题D.平息中国人的民族情绪问题-高二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14分)材料一德国和日本的领导人决意修改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领土和约,并有办法、有决心这样做。他们大规模重整军备的计划和惊人的侵略行径急剧地改变了势力均衡-高二历史
《四国条约》、《五国条约》和《九国公约》的共同点是()A.日本在受限制的同时也保持有局部特权或优势B.维护了美国的利益,抑制了日本势力C.华盛顿会议与会各国平等协商的结果D.帝国-高二历史
“在我国历史上,这是第二次把光荣的和平从德国带回到唐宁街来。”(英国首相张伯伦在1938年9月的演说)话中的“两次光荣的和平”是指A.《凡尔赛和约》、《四国条约》B.《凡尔赛和约》、-高二历史
《凡尔赛和约》对德国的惩罚和削弱包括①重新划分德国的疆界,削弱其领土②以“委任统治”的形式瓜分德国的海外殖民地③严格限制德国军备④将德国在山东的权利归还中国⑤德国必须对协-历史
漫画往往可以从侧面反映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的种种现象。回答下列各题小题1:图为战前一幅著名的漫画《希特勒,墨索里尼与狗》,以下是场景:希特勒说:“没有问题的,你知道有些-高二历史
下列不符合20世纪20年代国际政治形势特点的是A.全世界受到法西斯侵略的威胁B.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形成C.凡尔赛--华盛顿体系逐渐崩溃D.欧、亚两个战争策源地形成-高二历史
在1938年9月,张伯伦回到伦敦,站在唐宁街10号的阳台上对群众说,他“把光荣的和平从德国带回唐宁街了”“这就是我们和平时代的和平”。张伯伦所谓的“和平”文件是指A.“枫丹白露备-高二历史
美国由新兴国家崛起为世界大国是近现代世界的重大事件,当今,正在复兴的中国或许可以从中汲取政治智慧和经验教训。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914年8月19日,(威尔逊)在向美国人民-高二历史
美国邀请中国参加华盛顿会议的主要目的是A.解决中国问题B.钳制日本C.重新瓜分中国D.平息中国反帝斗争-高二历史
材料一:一位参加和会的代表说:“我们初来巴黎时,对即将建立新秩序满怀信心,离开时,则已觉悟,新秩序不过是比旧秩序更加纠缠不清。”材料二:在巴黎和会上,顾维钧代表中国进-高二历史
宗旨是维护世界和平的组织有①国际联盟②联合国③巴勒斯坦民族解放组织④亚太经合组织A.①②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高二历史
(13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以下问题材料一材料二日本参加巴黎和会的主要目标之一是想继承德国在中国山东强占的一切利益。……中国代表、驻美公使顾维钧驳斥了日本的立场,坚持“胶-高二历史
返回顶部
题目简介
(共32分)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国际关系的主要特点是法西斯的兴起、扩张和反法西斯力量的逐步形成。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当时各国形成了各自的经济区,……日本没有进-高二历史
题目详情
材料一:当时各国形成了各自的经济区,……日本没有进入美国的经济区域,而苏联有苏联的区域,英国也建立了自己的区域,设置很高的关税壁垒。当时就是这种情况,世界各国在各自的势力范围内展开贸易,形成排斥他国的地区经济。 鉴于当时的情况,日本不得不关注满蒙(中国东北)。向白人世界的移民受到排斥,日本为了解决每年增加的 100万人口,自然要利用满蒙这一新天地。日本人转而关注满蒙,是受周围国际形势所迫。……满洲事变(九一八事变)还有很多其他原因。满洲铁路由于受到了各种各样的阻碍,陷入危机。……在二十一条问题上,日本虽然得到了在满洲从事农业和商业的土地,并获得和中国人联合开展经营,然而,这些几乎成了白纸空文。正如刚才所说,各种各样的情况促成了满洲事变的爆发。因此,满洲事变……就不能简单地断定为侵略。
——摘自日本中村粲《大东亚战争的起因》
请回答:
(1)结合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的目的和结
材料二:下表是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
(2)德国垄断资本家面对上述情况,做出了什么决定?(2分)试分析原因。(4分)
材料三:在1929—1933年
——王斯德主编 《世界现代史》
(3)根据材料三指出20世纪30年代中期美国的对外政策,分析这一政策出台的原因。(6分)
材料四:《全球通史》记述意大利准备侵略埃塞俄比亚时写道:“墨索里尼在拿定主意后决定立即行动,因为他认为当时外交形势对他很有利。”
(4)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在意大利准备侵略埃塞俄比亚时,德国和日本分别进行了哪些侵略扩张活动。(4分)
材料五:日军挑起七七事变后,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七七事变的第二天,中国共产党
中央委员会就通电全国,呼吁:“全中国的同胞们,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
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并且提出了“不让日本帝国主义占领中国寸土!”、“为保卫国土流最后一滴血!”的响亮口号。
蒋介石曾致电宋哲元等人“宛平城应固守勿退”,“卢沟桥、长辛店万不可失守”;并指出“卢沟桥事变已到了退让的最后关头”,“再没有妥协的机会,如果放弃尺寸土地与主权,便是中华民族的千古罪人。”卢沟桥事变揭开了全国性的抗日战争的序幕。
(5)根据材料五,指出
(6)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二战爆发前的反法西斯局部战争没有遏制住法西斯势力扩张的原因。(4分)
答案
(1)评价:中村粲的观点是完全错误的,他是在为日本侵华战争推卸责任。(2分)
从战争的目的看: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大陆政策一贯方针的进一步体现;是日
本政府为转移国内人民 的视线,缓和阶级矛盾而发动的;其企图依靠掠夺中
国的财富,来弥补经济危机的损失;(2分)
从战争的结果看:九一八事变把整个中国东北变成了它的殖民地,进行了长期的殖民掠夺。所以,完全是侵略战争性质的。(2分)
(2)决定:让纳粹党上台,建立法西斯专政。(2分)原因:统一后的德国继承了普鲁士军国主义和专制主义传统,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战后受到凡尔赛和约的制约,在经济危机的打击下使得阶级矛盾与民族矛盾特别尖锐。而魏玛政府的软弱无力使得垄断资本家倾向建立独裁统治。(4分)
(3)政策:中立政策。(2分)原因:民众要求中立,孤立主义盛行;政府专注于克服危机而无暇他顾。(4分)
(4)德国公开撕毁《凡尔赛和约》中对其军事力量的规定;日本制造华北事变(4分)
(5)坚决抵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2分)
抗战初期,国共两党共同浴血奋战,粉碎了日军速决战的计划;进入相持阶段以后,国民党由积极抗战到消极抗战,正面战场的地位下降。共产党的敌后战场日益成为抗击日军的主战场,为夺取抗战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4分)
(6)法西斯势力强大;主要大国对法西斯的妥协;反法西斯国家各自为战。(任意答两点即可得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