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课网
首页
数学
语文
英语
化学
物理
政治
历史
生物
首页
> 图中等值线所注明的数字为最大年降水量出现高度,单位千米。“*”为地理坐标,“---”表示某高原地区,读图回答问题小题1:关于高原区周边的①、②、③三地,正确的说法是A.最大年降-高二地理
图中等值线所注明的数字为最大年降水量出现高度,单位千米。“*”为地理坐标,“---”表示某高原地区,读图回答问题小题1:关于高原区周边的①、②、③三地,正确的说法是A.最大年降-高二地理
题目简介
图中等值线所注明的数字为最大年降水量出现高度,单位千米。“*”为地理坐标,“---”表示某高原地区,读图回答问题小题1:关于高原区周边的①、②、③三地,正确的说法是A.最大年降-高二地理
题目详情
图中等值线所注明的数字为最大年降水量出现高度,单位千米。“*”为地理坐标,“---”表示某高原地区,读图回答问题
小题1:关于高原区周边的①、②、③三地,正确的说法是
A.最大年降水量①=②=③
B.距④地相对高度①>②>③
C.气温的年较差③>②>①
D.三地气候类型相同
小题2:④地种植面积较广的物产有
A.甘蔗和水稻
B.黄麻和茶叶
C.棉花和小麦
D.橡胶和油棕
小题3:⑤市是某国首都,影响其区位的主要因素及多地震的原因分别是
A.政治,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消亡边界
B.交通,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生长边界
C.宗教,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消亡边界
D.地形,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生长边界
题型:单选题
难度:中档
来源:不详
答案
小题1:C
小题2:A
小题3:A
本题考查青藏高原附近地区。
小题1:A项根据三地的地理位置,降水量最大的是①位于印度东北部,乞拉朋齐附近;降水量极大;其次
为②位于横断山区,降水量较大;③位于昆仑山北侧,降水量少;故A项错误。B项由于图示①②③三地的海
拔都为2.0KM,故与④地的相对高度应相同;B项错误。C项,由于③位于昆仑山北侧,为温带大陆性气候,
气温年较差大;②位于横断山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冬季温和,气温年较差较大;①位于热带
季风区,故终年高温,气温年较差最小。故C项正确。
小题2:④位于恒河平原,主要的农作物为水稻、甘蔗等。
小题3:⑤表示巴基斯坦的首都伊斯兰堡,该城市形成的原因:政治。结合图示该地位于青藏高原南侧,故
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碰撞边界,A项正确。
上一篇 :
读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据此回
下一篇 :
图为我国某地等高线图,读图回答
搜索答案
更多内容推荐
如图所示为一假想地区某月等温线分布,图中P处因受地形影响,气温分布异常。读图完成15—16题。小题1:图中P点的气温可能为A.20℃或16℃B.23℃或14℃C.17℃或18℃D.19℃或15℃小题2
阅读材料并分析回答问题:(60分)下面是波斯湾及附近地区一月(虚线)、七月(实线)等温线图,读图回答问题。(1)图中M地与N地比较,气温年较差更大的是地。试分析其原因。(12分)(-高三地理
下面为我国东北地区年干燥度等值线图,年干燥度为年可能蒸发量与年降水量的比值。读图回答8~9题。小题1:M点的值可能是()A.0.4B.0.8C.1.2D.1.6小题2:导致图中①、②两地年干-高三地理
读黄土高原局部地区等高线图,回答1—3题。1、“筑起一条坝,活了一条沟”是指“小流域综合治理”,图中a、b、c、d四地适合建坝治理的是[]A、a地B、b地C、c地D、d地2、图示地区国-高二地理
读下图“我国东部某地一月等温线分布图”,据此回答下列各题小题1:图中1、2、3、4四地气温大小比较()A.3〉2〉1〉4B.2〉3〉4〉1C.2〉1〉3〉4D.3〉2〉4〉1小题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下图中图甲是甲岛等温线分布图,图乙是水系分布图,根据图中信息回答问题。小题1:下列关于两岛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岛位于乙岛的东南方向B.图乙比图甲的比例尺大C.都地壳不稳-高三地理
如图为等压面图,虚线表示高度,实线为等压面,关于各点的气压值的比较,正确的是A.①高于③B.①高于④C.②低于①D.④高于③-高一地理
读亚洲某内陆国家七月等温线分布图,回答问题小题1:关于该国的表述,正确的是A.水汽主要来自北冰洋B.年降水量自南向北递减C.该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内陆国D.气温日较差大,年较差-高二地理
假设某海域的等温线分布如图所示,回答13~15题。小题1:a区域可能是()A.岛屿高压中心B.岛屿低压中心C.深海盆地高压中心D.深海盆地低压中心小题2:关于该图的叙述正确的是()A.此-高一地理
分布密度是指某种地理事物在某区域内的分布面积占该区域总面积的比例。下图是某区域农作物分布密度等值线,读图回答25-26题小题1:造成图中该农作物分布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高二地理
该图为我国南方地区一段河道的等深线图,读图回答下题小题1:若只考虑地转偏向力,该河道的流向最有可能的是()A.自北向南B.自南向北C.自东向西D.自西向东小题2:该地枯水期的水-高二地理
该图是某地局部等高线图,等高距为20米,AB为空中索道。回答下题。小题1:图中河流的流向是A.东北向西南B.西南向东北C.东南向西北D.西北向东南小题2:图中索道A、B两地的高差是-高二地理
下图为我国某地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回答1—2题。1、既近水又受水患影响最小的居民点是[]A.①B.②C.③D.④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②居民点最容易发展成为城镇B.站在M山顶可以通视图-高三地理
下图是世界某地区一月等温线图,其中①是25℃等温线,②是20℃等温线。据图回答1—3题。1、②等温线明显与海岸线平行,其主要原因是[]A、地形影响B、洋流影响C、降水影响D、人类活-高二地理
下图所示是日本1月等温线分布图,使图中等温线发生弯曲的主要因素有()A.纬度和冬季风B.海陆分布和冬季风C.海陆分布和洋流D.洋流和季风-高三地理
下图为“我国南方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描述图形区域内的地形地势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7为北半球某地近地面的等压线分布图(单位:百帕),图中ABCD四处的风向,画法正确的是-高一地理
图6为国家主席胡锦涛先后对苏丹、南非等非洲8个国家访问路线示意图。据此回答6-7题。小题1:图中M为一月份20℃等温线分布状况,虚线L1、L2、L3、L4等温线弯曲符合实际情况的是-高二地理
读我国某市城区地租分布等值线图(a>b>c)。小题1:该市重工业区向东北部迁移的主要原因是()①城区地价上涨②缓解城区环境污染③北部有剩余劳动力④北部矿产资源丰富A.①②B.②③C.①③D.-高一地理
读图,图中MN、XY两条地形剖面线的交点,在剖面图中对应的是A.①、③点B.②、④点C.①、④点D.②、③点-高二地理
(8分)读某地区等高线水系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1)判断甲地的地形类型,并说明判断理由。(2分)(2)乙所在地区的特色农业是,其发展农业的主要制约因素是(2分)(3)写出图中所示-高二地理
下列图12为一某地区某月等温线分布图,图中P处因受地形影响气温出现异常。读图回答。图12小题1:图中P处的气温可能为A.20℃或16℃B.23℃或14℃C.17℃或18℃D.19℃或15℃小题2:该图
下图为某大陆沿纬线气温和降水变化曲线图,读图回答21~22题。小题1:该大陆是()A.非洲大陆B.澳大利亚大陆C.南美大陆D.南极大陆小题2:关于图中大陆东西两岸气温和降水特征及其-高三地理
读“2010年某日02时地面天气图”,回答问题。(10分)小题1:该日正值哪个季节?判断的依据是什么?小题2:从气压分布状况看,甲处为__________,气压中心的名称是___________;从气
读“我国部分地区气压分布图”(图2),回答3~4题:小题1:此气压分布图最有可能出现在:()A.隆冬季节B.冬春之交C.春末夏初D.秋末冬初小题2:此时,上海的风向是:()A.东北风B.东南风-高二地
读材料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我国某地等高线图(单位:m)材料二该地七月等温线分布图(单位:°C)(1)材料一图中甲地形是________(地形区),该地区典型的植被类型是_______-高三地理
下图是中纬度某地剖面示意图,此时正经受某天气系统的影响。分析回答1-4题。小题1:最能反映P地气温垂直分布状况的是小题2:观测发现,该天气系统过境时的夜晚气温较高,主要原-高三地理
下图为北半球高空气压分布图,图中MN为等高面。据图回答以下问题:(1)图中A、B、C、D、E五处,气压相等的是________三处;气压最高的是________处;气压最低的是________处。(2
下面右图为“某大洋东岸大陆等高线地形图”,左图为“丙区域的放大图”,其中实线为等高线,虚线为地层界线。完成1~3题。小题1:下图中能反映左上图地层剖面的示意图是小题2:若丙-高三地理
下图为等温线分布图,M地、N地的地形应为()A.高原和平原B.高原和山地C.盆地和平原D.盆地和山地-高二地理
图甲为我国某区域等高线图,图乙为沿AC线所作的岩层剖面图。读图回答1~2题。小题1:图示地区的地质构造、地形及可能存在的资源分别是A.背斜,山地,石油、天然气B.背斜,盆地-高三地理
为某区域等压线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小题1:M处气压数值可能为A.1000、1010B.1010、1015C.1015、1020D.1020、1000小题2:图中①、②、③、④四地附近,可能出现锋
右图是某地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回答20—22题。小题1:图中所示谷地是()。A.渭河谷地B.汉中谷地C.汾河谷地D.黄河谷地小题2:图中河谷地区主要种植的粮食作物是()。A.冬小麦、谷子-高三地理
读某区域等高线(单位:米)地形图,回答12~13题。小题1:图示区域位于哪两大板块附近()①亚欧板块②非洲板块③印度洋板块④美洲板块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小题2:图中有三处水面,下列说法-高
读图,完成1-2题。小题1:图中Q地的年降雪日数可能是A.8天B.12天C.9天D.4天小题2:造成P地一月等温线向北弯曲的原因是该地A.地势较低,气温较高B.地势较高,气温较低C.降水量少-高三地理
图等压面是某地某日高空的气压状况,则A.A地多晴朗天气B.A地气温比C地高C.近地面气流由A流向CD.四点气压最低的是A-高一地理
下图中曲线①②③④分别表示四条等温线,中间直线为赤道,据此回答下列各题。小题1:图中表示7月份等温线的是:A.①③B.①④C.①②D.②④小题2:当气温分布状况如图中曲线④所示时,下列叙述-高二地理
图是某市近地面某日的气温水平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小题1:造成图中气温分布差异的主要原因有①市区人口集中②郊区工业发达③市区建筑物密集④郊区汽车数量多A.①②B.①③C.②-高三地理
图3示意我国某区域一月和七月气温分布。读图完成9~10题。小题1:图中①②③④地点中,气温年较差最小的是()A.①B.②C.③D.④小题2:造成①②两地气温年较差明显不同的最主要因素是()A.纬-高三
读世界各地气温年较差分布示意图(虚线表示水稻种植北限),分析以下问题:(12分)(1)描述西经30经线上气温年较差分布的总体规律,(2分)并试分析其形成的原因。(2分)总体规律:原-高三地理
图6为“某月沿20°W经线的海平面平均气压分布图”。读图回答17~19题。小题1:甲地盛行()A.东南风B.东北风C.西北风D.西南风小题2:图中的月份里最有可能发生的是()A.我国江南属高温-高三地
下图所示为一假想地区某月等温线分布,图中P处因受地形影响气温出现异常。读图完成6~7题。小题1:若图中闭合等值线的值为20℃时,P处叙述不正确为:A.地形为山地B.地形为洼地C.-高三地理
下图为《等高线分布示意图》,其中a>b>c,且800mm年等降水量线通过该地形区。读图回答1—2题。小题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②坡山麓为温带大陆性气候B.①坡的年降水量比③坡-高三地理
下图表示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读图,完成下列各题。小题1:图中A、B、C三地所在的土地类型依次是()A、草地、林地、耕地B、耕地、草地、林地C、林地、耕地、草-高三地理
下图所示为“某月北纬30°附近地面(或海平面)气压分布状况”,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4分)(1)根据图中气压分布状况可以推知与该图情况相吻合的时间是()A.1月B.7月C.4月D.10月(2)-高
读亚欧大陆与太平洋某月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回答问题。(1)填写图中A气压中心的名称:________,该气压中心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被切断的气压带是________。(2)受A气压中心-高一
读等高线地形图,回答1~3题。1.①处的地形是()A.山脊B.山顶C.陡崖D.鞍部2.下列关于河流流向的说法正确的是()A.从西北流向东南B.从东南流向西北C.从西南流向东北D.从东北流向西-高二地理
图为“北半球某区域近地面900hPa等压面空间高度分布图”,图中数值表示等压面高度(单位:m)。据图完成1—2题。小题1:下图四幅图中,与沿图2的XY方向作900hPa等压面剖面相符的是小-高三地理
读图“三幅等降水量线图(单位:㎜)”,据图回答5、6题。小题1:a图和b图所示地区降水差异大的原因是()①b图所示地区受台风影响②a图所示地区深居内陆③b图所示地区受湿润的夏季风影响-高三地理
在下列地理事物的排列顺序中,反映我国降水量从东南向西北变化规律的是A.水田为主的农业——旱地为主的农业——灌溉农业B.水田为主的农业——灌溉农业——旱地为主的农业C.草原牧业—-高二地理
返回顶部
题目简介
图中等值线所注明的数字为最大年降水量出现高度,单位千米。“*”为地理坐标,“---”表示某高原地区,读图回答问题小题1:关于高原区周边的①、②、③三地,正确的说法是A.最大年降-高二地理
题目详情
小题1:关于高原区周边的①、②、③三地,正确的说法是
答案
小题1:C
小题2:A
小题3:A
小题1:A项根据三地的地理位置,降水量最大的是①位于印度东北部,乞拉朋齐附近;降水量极大;其次
为②位于横断山区,降水量较大;③位于昆仑山北侧,降水量少;故A项错误。B项由于图示①②③三地的海
拔都为2.0KM,故与④地的相对高度应相同;B项错误。C项,由于③位于昆仑山北侧,为温带大陆性气候,
气温年较差大;②位于横断山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冬季温和,气温年较差较大;①位于热带
季风区,故终年高温,气温年较差最小。故C项正确。
小题2:④位于恒河平原,主要的农作物为水稻、甘蔗等。
小题3:⑤表示巴基斯坦的首都伊斯兰堡,该城市形成的原因:政治。结合图示该地位于青藏高原南侧,故
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碰撞边界,A项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