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课网
首页
数学
语文
英语
化学
物理
政治
历史
生物
首页
> 14.中国三个经济地带划分的主要依据是A.人口密度B.自然条件C.经济社会发展水平D.地理位置-地理
14.中国三个经济地带划分的主要依据是A.人口密度B.自然条件C.经济社会发展水平D.地理位置-地理
题目简介
14.中国三个经济地带划分的主要依据是A.人口密度B.自然条件C.经济社会发展水平D.地理位置-地理
题目详情
中国三个经济地带划分的主要依据是
A.人口密度
B.自然条件
C.经济社会发展水平
D.地理位置
题型:单选题
难度:偏易
来源:不详
答案
C
中国三个经济地带划分的主要依据是经济社会发展水平。
上一篇 :
有关小流域的治理,叙述正确的是
下一篇 :
长江中游地区受洪水威胁最大的
搜索答案
更多内容推荐
读“我国东部某地等高线图”,回答18~20题。18.图中所示地区适宜种植()A.柑橘B.橡胶C.苹果D.冬小麦19.本地发展立体农业主要是为了()A.合理利用光热资源B.合理利用当地-地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002年春季,席卷半个中国的沙尘暴正是沙漠化严重的结果和表现。沙尘暴发生的原因:一是大风;二是疏松裸露的沙土质地表;三是不稳定的气流。三者结-地理
在伊拉克战争中,美英联军大量使用精确制导导弹,这种制导导弹不受浓烟、沙尘暴的影响,是因为采用了()A.IT技术B.RS技术C.GIS技术D.GPS技术-地理
12.有关青藏高寒区的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地势是西北低、东南高B.山地垂直自然带数目从高原边缘至内部逐渐减少C.本区农业较发达的地区是西北高原面上D.夏半年的夏季风是不-地理
关于自然条件对荒漠化影响的说法,正确的是()A.多雨年有利于土地荒漠化的进程B.山地、丘陵地区裸露的地表有利于风沙活动C.大风天数多且集中为风沙活动提供了条件D.气候因素对-地理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遥感感知事物时不直接接触B.遥感技术是遥感信息接收与应用的过程C.遥感获取的信息是电磁波信息D.遥感对地面不反射和辐射电磁波的物体无法感知-地理
全球定位系统的简称是()A.GISB.GPSC.CDMAD.GSM-地理
关于东北平原区农业的发展方向和重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面向市场,强化商品粮、豆等农产品的生产B.以国际市场为重点,发展适应加工需要的优质、专用品种,提高质量和竞争-地理
指出四幅图中,地形名称与图中排序相符的是()A.①三江平原②洞庭湖平原③鄱阳湖平原④江汉平原B.①江汉平原②鄱阳湖平原③洞庭湖平原④三江平原C.①江汉平原②洞庭湖平原③鄱阳湖平原④三-地理
读图并回答1~4题。1.自R河河口至Q湖北岸的距离约为()A.180kmB.280kmC.380kmD.480km2.开垦P平原首先应该()A.引入灌溉水源B.增加土壤肥力C.平整土地D.排水3.国家
实行“开发性移民”的最大优势在于()①可免去一次性补偿,节省大量开发资金②节省移民资金③能实现广辟生产门路,拓展环境容量,更好地安置移民④把移民安置与库区经济发展结合起来-地理
下列关于我国国土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A.国土资源的地区分布不平衡B.地区分布与人口分布基本一致C.国土资源的开发程度较高D.国土资源的利用率较高-地理
荒漠化是当前全球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由于全球在气候、地形、土地使用制度和社会经济制度等方面千差万别,因此要结合各国各地区的区域特点和实际确定荒漠化的范畴。我国幅-地理
关于长江洪灾的叙述,正确的是()A.长江洪灾,完全是由于长江流域降水多,又多暴雨造成的B.长江洪灾是人为因素造成的C.1998年的特大洪水,除了自然因素,人为原因的加剧作用也-地理
东北区地理事物或现象的分布符合由南到北顺序的是()A.温度带: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B.森林类型:暖温带常绿林、温带针阔混交林、寒温带针叶林C.作物:冬小麦、春小麦、甜菜D.-地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初,经过近10年的实验研究,70年代日渐成熟。目前,已从信息储存、数据库建立,以及查询检索、统计分析和自动-地理
导致内蒙古高原草场载畜量东部远高于西部的因素主要有()①年降水量②海拔③荒漠化程度④人口密度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地理
2002年12月,世界最大的水利工程“南水北调”工程正式开工。这一工程建成后()①将较大地改善北方地区的生态环境②将提高我国资源配置效率③将减少黄土高原地区的水土流失④将改善北-地理
-地理
关于东北地区宜农荒地的正确叙述有()①东北地区宜农荒地资源数量多、肥力高、平坦连片,是我国当前垦荒的重点地区②东北地区荒地集中分布于松辽平原、三江平原和内蒙古东北部③-地理
东北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的三江平原,目前还有大片沼泽性的荒原有待开发建设。但是2000年国务院下令停止围垦。据此完成17~18题。17.此项行为不属于()A.国土管理B.国土整-地理
结合我国国情,试简要说明我国国土整治工作的艰巨性。-地理
读下图,回答问题。(1)河流名称:A__________,B__________,C____________。(2)A、B、C三河流中,塑造黄淮海平原的主力是__________。(3)黄淮海平原高产
东北地区的气候类型是()A.暖温带半干旱季风气候B.中温带半干旱大陆气候C.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D.寒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地理
关于黄淮海平原的叙述,正确的是()A.是由黄河、海河、淮河等高含沙量河流合力冲积而成B.地跨冀、鲁、浙、皖、京、津四省二市C.西部是冲积低平原,中部是缓斜平原,东部是滨海-地理
.小浪底水利枢纽位于()A.我国地势的一、二级阶梯交界附近B.我国地势的二、三级阶梯交界附近C.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交界附近D.内蒙古高原边缘-地理
三峡库区36万农村移民能否得到妥善安置的核心问题是()A.耕地问题B.住房问题C.交通问题D.就业问题-地理
属于黄土高原环境脆弱性表现的是()A.地下矿产多,地面开矿多B.处于平原向山地过渡的地区C.土壤遭到侵蚀后,难以恢复原来的肥力D.水旱灾害频繁-地理
24.有关青藏高寒区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①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地形复杂多样②太阳辐射强、日照长、气温高③地面多为森林覆盖,土层较厚④大部分地方气候高寒,多冰川、湖泊-地理
有关东北地区土地资源优势的叙述,正确的是()A.耕地面积大,但分布分散B.宜农荒地多,但肥力不高C.有大面积肥沃的红土地D.东北平原地势平坦,适于大规模机械化耕作-地理
黄淮海平原的气候特征是()A.降水集中且变率大B.气温年较差小C.秋旱多风沙D.夏季炎热干燥-地理
田纳西河流域的综合开发与治理的核心环节是()A.发电B.防洪C.养殖D.梯级开发-地理
关于小流域综合治理开发模式的叙述,正确的是()A.深耕改土是工程措施B.轮作套种是农业技术措施C.抽水、引水灌溉是农业技术措施D.选育良种是生物措施-地理
材料一:从1999年3月24日起,以美国为首的北约以南联盟科索沃自治问题为借口,对南斯拉夫进行了大规模的空袭,给南斯拉夫人民的生命和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材料二:2001年9月1-地理
读右边“我国华北某地区等高线图”,回答34题。图中所标出的三道堤坝,其主要作用是()A.蓄水发电B.水产养殖C.拦泥蓄水D.修桥筑路-地理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在图中空框内填上适当的内容,使系统成立。(2)整治盐碱地的核心是_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地理
在“我国防护林分布示意图”中,A、B、C、D四个防护林体系,主要发挥水土保持环境效益的是()A.A、BB.B、CC.A、CD.B、D-地理
在西部大开发过程中,利用地理信息技术可以帮助我们()①对国土整治工程实施进行监控②对生态环境和气象变化进行监控,及时为西部大开发提供准确的信息服务③对无人区进行长期勘-地理
下图是“某自然地理事物的分布图”,分析并完成下列问题。(1)阐述该种地理事物的主要特征及其分布规律。(2)请分析此地理事物形成的天气与气候条件。(3)图示地区国土整治面临的-地理
根据有关知识,填写下列图表。(1)读小流域综合治理开发模式图,将各项的代号填在图中相应的空格内。①平整土地②修基本农田③蓄水保土④发展多种经营⑤贮水拦沙⑥改善生产条件(2)根-地理
读下图,完成30~31题。小题1:关于同一水文站在不同时间观测流量的说法,正确的是()A.甲时最大B.乙时最小C.丙时最小D.甲、乙、丙三时观测的流量大小无法确定小题2:自2003年下-地理
请列出我国开展的四大跨区域的国土整治工作,并阐述其开展的原因、措施和目的。-地理
读下面两幅图,回答有关问题。(1)中国是世界上拥有水坝数量最多的国家,全国大江除了__________江和_________江上外,几乎所有大小江河的干流或支流上都建有水坝,总数量超过-地理
下图为世界地图一段经线,N以南为陆地3MN之间为海洋。回答13~1513.MN之间的水域盐度较高,其主要原因是A.没有河流注入B.与周围海域没有水体交换C.蒸发量大于降水量D.地处高纬-地理
列表比较黄土高原小流域综合治理水土流失的方针、措施和效果。-地理
14.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指出河套平原的年降水量分布特征,并分析原因。河套平原素有“塞上米粮川”之称,是内蒙古自治区粮、油、糖生产基地。(2)指出该地发展农业生产的-地理
下面是我国江南丘陵某县农村土地利用构成、农村生活用能构成资料,以及“农业开发示意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表1某县土地利用构成耕地林地草山草坡湖泊其他1976年45.2%4%8%-地理
美国和中国分别是世界上经济最发达的国家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比较图中两国西部地区的自然环境、开发条件等方面的区域特征,并回答有关问题。(1)比较中国西部、美国西部在地-地理
读下图,回答问题。(1)C处在整个土地利用中处于___________地位;E处发展的方向是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D处可发展哪些生产?__________________
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黄土高原表土的主要特点是,呈灰黄色或棕色,质地均一细腻,粉沙约占50%;结构疏松,多孔隙,有的大孔隙肉眼可见;无沉积层理,有垂直节理裂隙;富含-地理
返回顶部
题目简介
14.中国三个经济地带划分的主要依据是A.人口密度B.自然条件C.经济社会发展水平D.地理位置-地理
题目详情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