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课网
首页
数学
语文
英语
化学
物理
政治
历史
生物
首页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1814-1835年,英国输往印度的棉布增加了62倍,同期印度输往英国的棉布减少了四分之三。1840年,英国下议院特别委员会询问英国商人麦尔维尔“英-历史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1814-1835年,英国输往印度的棉布增加了62倍,同期印度输往英国的棉布减少了四分之三。1840年,英国下议院特别委员会询问英国商人麦尔维尔“英-历史
题目简介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1814-1835年,英国输往印度的棉布增加了62倍,同期印度输往英国的棉布减少了四分之三。1840年,英国下议院特别委员会询问英国商人麦尔维尔“英-历史
题目详情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814-1835年,英国输往印度的棉布增加了62倍,同期印度输往英国的棉布减少了四分之三。1840年,英国下议院特别委员会询问英国商人麦尔维尔“英国工业不是已经取代了印度的手工业”时,后者说:“是的,在很大程度。”“从什么时候开始?”“我想,基本上是从1814年起。”“英国工业排挤了印度工业是不是说印度现在的供应主要是依靠英国厂家的商品?”“我认为这样……我毫不怀疑,他们的重大灾难主要是由于英国工业打乱了印度的工业。”
——摘编自汪熙《约翰公司——英国东印度公司》。
材料二 19世纪50年代英国人开始在印度兴办较大规模的工厂,印度人很快跟进,棉纺织业成为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部门,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全印度纺织厂增加到264个,绝大多数属于印资,印度工厂生产的棉布和进出口棉布在国内棉布消费总量中的比重,1901-1902年度分别为11.9%、62.7%,1911-1912年度分别为23.3%、54%,但是,这一时期印度工业的发展并没有改变印度作为英国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的性质。
——摘编自林承节《殖民主义史(南亚卷)》。
材料三 1913年—1918年外国输华棉纺织品总值变化表(单位:千关两)
材料四 从遥远的古代直到19世纪最初10年,无论印度过去在政治上变化多么大,它的社会状况却始终没有改变。曾经造就无数训练有素的纺工和织工的手织机和手纺车,是印度社会结构的枢纽……不列颠入侵者打碎了印度的手织机,毁掉了它的手纺车……不列颠的蒸汽机和科学在印度斯坦全境彻底摧毁了农业和制造业的结合……结果就在亚洲造成了一场前所未闻的最大的、老实说也是唯一的一次社会革命……英国不管干了多少罪行,它造成这个革命毕竟是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
——摘自马克思《不列颠在印度的统治》
(1)根据材料一,指出19世纪上半期英国棉纺织业“取代”印度棉纺织业的主要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19世纪以后印度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8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13年—1918外国棉纺织品向中国出口的总体变化趋势及原因。(12分)
(4)如何理解马克思所说的“英国不管干了多少罪行,它造成这个革命毕竟是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6分)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中档
来源:不详
答案
(1)印度棉纺织业仍停留在手工生产阶段;工业革命后,英国棉纺织业采用机器生产,产量剧增,质优价廉。
(2)棉纺织业是印度民族工业的主要部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得到迅速发展;印度仍是英国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民族工业仍然处于从属地位。
(3)趋势:出口额虽有起伏,总体呈下降趋势。 原因: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列强无暇东顾,民族资本的外来竞争减弱;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解除了对民族资本的束缚;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鼓励民族资本发展的政策;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
(4)英国的殖民侵略与扩张给印度等亚洲国家造成了沉重灾难,但客观上打破了这些国家的传统社会结构,将其纳入世界市场;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引起了社会变革,导致亚洲的觉醒,走上了民族独立的道路。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提炼和归纳概括历史知识的能力。第(1)问,通过材料可以看出,19世纪上半期应该棉纺织业“取代”印度棉纺织业的主要原因是英国工业革命对印度进行大量的商品输出;印度棉纺织业依然处在手工生产阶段所致。第(2)问从材料中“棉纺织业成为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部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全印度纺织厂增加到264个”、“印度工厂生产的棉布和进出口棉布在国内棉布消费总量中的比重,1901-1902年度分别为11.9%、62.7%,1911-1912年度分别为23.3%、54%”可以看出,棉纺织业是印度民族工业的主要部门,一战前,印度民族工业得到快速发展;而“但是,这一时期印度工业的发展并没有改变印度作为英国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的性质。”,可以看出,印度仍然是英国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第(3)问,通过表中数据的变化可以看出,总体呈下降趋势。第(4)问),主要是指英国的殖民扩张给亚洲带来的是“破坏性”和“建设性”双重使命。
上一篇 :
世界经济格局及演变材料一:材料
下一篇 :
工业革命的显著特征是A.雇佣关
搜索答案
更多内容推荐
请将下图中四种交通工具按照出现的时间顺序进行排列()A.③④①②B.③①②④C.④③①②D.③④②①-高二历史
①打电话拜年②乘公共汽车上班③坐飞机旅行④网上聊天A.①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历史
“几乎完全没有通风设备。因此,……在工厂里经常闻到许多人身上发出的汗臭味……机油、棉尘及夜晚蜡烛等发出的恶浊气味……曼彻斯特近郊的传染病,对许多人而言,是致命的疾病……从-高三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西方史学界在20世纪70—80年代掀起了打破“西欧中心论”的世界历史编纂潮流,使世界历史的编纂学在总体上进入了全球文明史。材料二19世纪后期英国-高三历史
下表所反映的美国钢铁业发展变化的主要特征是[]A.行业竞争激烈B.生产和资本走向集中C.企业规模保持稳定D.劳动生产率快速提高-高一历史
读下图,以下各项对其理解正确的是[]A.商业革命促进世界贸易扩展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C.亚非拉地区的民族工业迅速发展D.西方国家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深入-高三历史
下表改编自英国学者艾瑞克·霍布斯邦《帝国的年代1875—1914》一书,对其解读最准确的是[]A、英国仍然坚持自由贸易政策B、美俄等国自此放弃了自由贸易政策C、欧美国家争夺世界市-高三历史
有关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的表述正确的是①确立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②有利于世界经济的增长和世界贸易的发展③受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④对亚非拉广大地区的发展具有双重作用[-高一历史
下列表格改编自英国学者艾瑞克?霍布斯邦《帝国的年代1875——1914》一书,对其解读最准确的是1914年欧美主要国家平均关税率(%)[]A.英国仍然坚持原有自由贸易政策B.美俄等国放弃-高三历史
大企业(垄断组织)出现的积极作用包括①促进了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②一定程度上适应了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③有利于改善经营管理,降低成本,提升质量,提高生产效率④放弃了自由竞争-高一历史
下图是一幅创作于1903年的漫画,其主旨是[]A.批评洛克菲勒控制全球石油贸易的企图B.讽刺洛克菲勒给予芝加哥大学的资助来自于巨额利润C.嘲笑芝加哥大学依傍寡头,接受洛克菲勒-高三历史
下图所示建筑享誉全球,据史料记载是为了展示钢铁时代的辉煌,你认为这座建筑应建于何时[]A.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B.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C.第三次科技革命时期D.二战时期-高一历史
读《美、德、英、中在世界制造业产值比重的变化曲线图》,其中曲线③代表的国家是[]A.美国B.德国C.英国D.中国-高三历史
19世纪中期,面对西方侵略和所带来的民族危机,亚洲各国在为争取民族独立所作的斗争和努力中出现了哪两种典型的方式?试分析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高二历史
钱乘旦、许洁明合著的《英国通史》中说:“……过去以天为单位,现在以分钟、秒为单位;……火车还教会人们守时,准时准点成为了现代生活的准则,人们开始随身带上一块表,时间概念是-高三历史
第二次工业革命迅猛发展的主要原因是[]A、世界各地政治经济联系的加强B、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C、科研成果迅速应用于生产领域D、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高一历史
对下表中反映的情况产生促进作用的是①科学技术的发展②工业生产的增长③陆路和海上运输的发展④国际贸易秩序的制度化[]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高三历史
霍布斯鲍姆《帝国的年代》记载:“最惊人的变化首推出现了许多以女性为主要从业人员的职业:商店和办公室中的职业。在德国,女性店员由1882年的约3.2万人(总数的五分之一)增加到1-高三历史
19世纪晚期,石油工业作为新能源支柱工业开始崛起。导致这一现象的直接原因是[]A.资本主义对外掠夺的需要B.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最终形成C.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D.交通运输业的-高三历史
19世纪末,“六大公司统治着德国化学工业市场,它们组成两大集团……此后不久,又吞并了两大独立的公司。”上述现象的产生,主要是由于[]A.工业革命的开展B.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高二历史
有学者在论述科技发展时说:“知识边疆的自主扩张不仅产生了各种各样无法想象的实际成果,而且工业界现在可以作为客户从实验室订购迫切需要得到之物,就像工厂发货一样。”这种-高一历史
下列表述与第二次工业革命史实不符的是[]A.汽船的发明改变了水上运输的状况B.发电机的问世使电力成为一种新能源C.无线电报的出现增强了各国的联系D.内燃机的创制推动了石化工-高一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欧洲市场上汇集了来自各大洲的商品,如美洲的烟草、可可,非洲的咖啡、象牙,亚洲的香料、茶叶、丝绸等……这样,由地理大发现引发的“商业革命”,通过以西-高一历史
19世纪晚期,随着帝国主义瓜分非洲狂潮的到来,非洲人民行动起来,出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事例。这一时期非洲人民反对殖民主义斗争的主要形式是[]A.武装斗争和武装起义B.和平合-高二历史
第二次工业革命给资本主义世界带来了深刻的影响。伴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工业结构方面发生的最大变化是[]A.重工业的地位逐渐上升B.轻工业的生产逐步下降C-高二历史
下列图片说明了[]A.工人阶级的劳动积极性得到极大调动B.资本主义制度消除了阻碍生产力发展的障碍C.机器的使用减轻了工人劳动的强度D.工业革命极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高三历史
第二次工业革命发生之后,人类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为此,某中学开展了名为“第二次工业革命过程中社会的变迁”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学生们可以通过以下哪些事实证明他们的-高三历史
有史学家认为,第二次工业革命并不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简单延续,第二次工业革命具有不同于后者的显著特点。这些显著特点包括①科学技术与生产的紧密结合②在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高三历史
现代世界体系材料一:“16世纪的葡萄牙、17世纪的尼德兰(荷兰)或18世纪的英国在世界经济中根本没有霸权可言……在1800年以前,欧洲肯定不是世界经济的中心”。——弗兰克《白银资本》-高三历史
世界历史不是各民族、各国家、各地区历史的堆积,而是人类自孤立和分散的状态,逐步发展成为一个密切联系的整体的过程。请回答:(1)写出地图上A、B两处所代表的古代文明。___-高三历史
2013年5月8日,甲乙双方口头约定购销合同,甲方向乙方购买20万瓶劣质酒,货款为24万元,交款提货,并约定乙方须加贴名牌商标,以便甲方冒充名酒出售。2013年7月18日,双方在-政治
下列不属于无效合同的是()A.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的合同B.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合同C.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的合同D.当事人双方协商一致订立的合同-政治
甲将自己的家庭财产投保,与保险公司签订了保险合同。对此认识正确的是()①甲与保险公司成立合同关系②甲订立的是书面合同③如有意外,甲财产受损,符合投保范围,保险公司应依-政治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1860年各国占全球国际贸易的比例材料二英、法、美、德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比重材料三1870~1910年世界贸易总额变化材料四1870~1910年世界船-高三历史
19世纪末,“六大公司统治着德国化学工业市场,它们组成两个集团……此后不久,又吞并了两个独立的公司”。上述现象的产生,主要是由于[]A.工业革命的开展B.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高一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第二次工业革命产生的新兴工业部门,在厂房、设备、技术要求和产品结构的复杂性等方面,都对生产组织提出了新的要求。这是过去的独家企业无法满足的,而-高一历史
下列有关各国解决统一国内市场问题的途径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俄国是通过废除农奴制度B.美国是通过南北战争C.日本是通过推翻幕府统治D.德意志是通过王朝战争-高二历史
英国在向帝国主义过渡的过程中丧失了它的世界工业的垄断地位,最主要的原因在于[]A.美德经济飞速发展同英国竞争市场B.英国资本家不愿更新设备采用新技术C.英国资本家从殖民地-高二历史
在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时期,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大大加剧。在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德日两国经济发展速度都很快,其共同的原因在于[]A.都得到大量的外国投资B.都得到大量-高二历史
把亚洲革命风暴推向顶点的大起义是下图中[]A、①②③B、②④⑤C、①③④D、①②⑤-高二历史
英国殖民者罗德斯1907年说:“可惜我们不能到达夜间在我们头顶上的星星那里,如果可能,我就要吞并那星星。我经常想到这件事,我看到它们这样亮却又那样远,只觉得心中难受。”-高二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913~1914年列强的经济实力及其占有殖民地的情况国家英国沙俄法国德国日本美国占世界工业总产量(%)142.6616138殖民地面积(万平方米)335017401060290
19世纪上半期,随着火车的出现,贵族男女同下层百姓同挤一列车。这种情景,使保守人士惊呼,铁路会带来某种“平等化的危险”。材料主要反映了先进科技[]A.推动了蒸汽时代的到来-高三历史
下列关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以发电机的问世为兴起标志B.发展进程从一国推广到多国C.促进了重工业部门的大发展D.催生了汽车工业等新兴产业-高一历史
下面是西方四国所占世界贸易值的比例对照表,根据所学知识推测其年份可能是[]A.1850年B.1900年C.1950年D.2000年-高三历史
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________两者紧密结合,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同时欧美资产阶级凭借强大的实力,建立起以欧美资本主义列强为主导的__________体系。-高一历史
下列有关农业资本主义发展的正确评价是①英国和法国都属于小农资本主义经济②美国农业资本主义经济规模较大③各国走不同的道路,是由其国情决定的④都促进了该国农业生产快速发展-高二历史
对下图中b处对应历史时期的叙述,正确的是①这一时期电力作为新能源被广泛利用②石油的利用促进了内燃机、交通运输和化学工业的发展③电话、电报等新的通讯手段加强了世界各地的-高一历史
“第二次工业革命极大地促进了世界经济的相互交流,世界市场进一步发展”,为论证该观点,你将选择的论据是①第二次工业革命加强了国际交流,孕育着世界市场的雏形②交通运输工具-高一历史
第二次工业革命比第一次工业革命更快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其根本原因在于[]A.同时开展工业革命的国家多B.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C.新技术、新设备的普及D.各国统治者重视程度加-高一历史
返回顶部
题目简介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1814-1835年,英国输往印度的棉布增加了62倍,同期印度输往英国的棉布减少了四分之三。1840年,英国下议院特别委员会询问英国商人麦尔维尔“英-历史
题目详情
材料一 1814-1835年,英国输往印度的棉布增加了62倍,同期印度输往英国的棉布减少了四分之三。1840年,英国下议院特别委员会询问英国商人麦尔维尔“英国工业不是已经取代了印度的手工业”时,后者说:“是的,在很大程度。”“从什么时候开始?”“我想,基本上是从1814年起。”“英国工业排挤了印度工业是不是说印度现在的供应主要是依靠英国厂家的商品?”“我认为这样……我毫不怀疑,他们的重大灾难主要是由于英国工业打乱了印度的工业。”
——摘编自汪熙《约翰公司——英国东印度公司》。
材料二 19世纪50年代英国人开始在印度兴办较大规模的工厂,印度人很快跟进,棉纺织业成为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部门,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全印度纺织厂增加到264个,绝大多数属于印资,印度工厂生产的棉布和进出口棉布在国内棉布消费总量中的比重,1901-1902年度分别为11.9%、62.7%,1911-1912年度分别为23.3%、54%,但是,这一时期印度工业的发展并没有改变印度作为英国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的性质。
——摘编自林承节《殖民主义史(南亚卷)》。
材料三 1913年—1918年外国输华棉纺织品总值变化表(单位:千关两)
材料四 从遥远的古代直到19世纪最初10年,无论印度过去在政治上变化多么大,它的社会状况却始终没有改变。曾经造就无数训练有素的纺工和织工的手织机和手纺车,是印度社会结构的枢纽……不列颠入侵者打碎了印度的手织机,毁掉了它的手纺车……不列颠的蒸汽机和科学在印度斯坦全境彻底摧毁了农业和制造业的结合……结果就在亚洲造成了一场前所未闻的最大的、老实说也是唯一的一次社会革命……英国不管干了多少罪行,它造成这个革命毕竟是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
——摘自马克思《不列颠在印度的统治》
(1)根据材料一,指出19世纪上半期英国棉纺织业“取代”印度棉纺织业的主要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19世纪以后印度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8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13年—1918外国棉纺织品向中国出口的总体变化趋势及原因。(12分)
(4)如何理解马克思所说的“英国不管干了多少罪行,它造成这个革命毕竟是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6分)
答案
(2)棉纺织业是印度民族工业的主要部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得到迅速发展;印度仍是英国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民族工业仍然处于从属地位。
(3)趋势:出口额虽有起伏,总体呈下降趋势。 原因: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列强无暇东顾,民族资本的外来竞争减弱;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解除了对民族资本的束缚;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鼓励民族资本发展的政策;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
(4)英国的殖民侵略与扩张给印度等亚洲国家造成了沉重灾难,但客观上打破了这些国家的传统社会结构,将其纳入世界市场;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引起了社会变革,导致亚洲的觉醒,走上了民族独立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