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课网
首页
数学
语文
英语
化学
物理
政治
历史
生物
首页
> 材料一:清明节是中国人集中表达对逝者哀思的特定时间,祭祀扫墓是其中一项重要的节目活动。材料二:每到这个时期,一些陈规陋习便有所回潮,有的在墓地燃香放炮,把墓地搞得乌-高二政治
材料一:清明节是中国人集中表达对逝者哀思的特定时间,祭祀扫墓是其中一项重要的节目活动。材料二:每到这个时期,一些陈规陋习便有所回潮,有的在墓地燃香放炮,把墓地搞得乌-高二政治
题目简介
材料一:清明节是中国人集中表达对逝者哀思的特定时间,祭祀扫墓是其中一项重要的节目活动。材料二:每到这个时期,一些陈规陋习便有所回潮,有的在墓地燃香放炮,把墓地搞得乌-高二政治
题目详情
材料一:清明节是中国人集中表达对逝者哀思的特定时间,祭祀扫墓是其中一项重要的节目活动。
材料二:每到这个时期,一些陈规陋习便有所回潮,有的在墓地燃香放炮,把墓地搞得乌烟瘴气,引发山火事故;有的搞祭品攀比,助长奢靡之风;还有的借祭祖扫墓之名,搞封建迷信;有的在祭扫活动中动用公车,甚至用公款支付有关费用;在农村一些地方还因扫墓产生山林争执,使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如此等等,不一而足,使清明节变得不再清明。
请结合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说明了传统文化的哪些形式和特点?(4分)
(2)、结合材料一、材料二,分析我们对待清明节举行祭祀扫墓活动应具有的态度,并说明持有这种态度的理由。(6分)
(3)清明祭祀怎么祭?请你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5分)
题型:论述题
难度:中档
来源:不详
答案
(1)①清明节举行祭祀扫墓活动属于传统习俗的继承。 ②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在时代变迁中保留着基本特征,但同时其具体内涵又能因时而变;③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2)①应持有的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②传统文化的作用有两面性:对于传统文化中那些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传统文化中那些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移风易俗”,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
(3)文明祭祀,不要把祭祀搞成封建迷信; 健康祭祀,不要把祭祀活动庸俗化; 节约祭祀,不要在祭祀中铺张浪费;环保祭祀,不要在祭祀中造成环境污染; 廉洁祭祀,不要趁机搞腐败活动; 安全祭祀,防止出现安全问题; 创新祭祀,不要固守不文明的祭祀方式; 弘扬革命传统,不要忘了祭祀革命先烈。
试题分析:(1)传统文化的形式和特点是书上的死知识点,考生只要记住即可。
(2)对待清明节举行祭祀扫墓活动应具有的态度,其实就是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对待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对待传统文化要一分为二的看待,对于传统文化中那些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传统文化中那些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移风易俗”,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
(3)这是一个开放的考题,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和传统文化有关的知识点,其中传统文化的形式和特点是个死知识点,考生只要认真背书就能解决。对于第二个小题,考生要学会转换,把问题转换成书上的知识点来回答。第三个问题具有开放性,学生要用分散思维,多角度回答。
上一篇 :
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取得的首次
下一篇 :
抗日根据地政权实行“三三制”
搜索答案
更多内容推荐
今年年初,一位网友的《上海四行仓库保卫战的八百抗日壮士遗骨在海外无人问》一帖,又一次打开了那段尘封的往事。帖子一出,就引起了强烈反响,短短半个月,就引来了百万浏览量-历史
传统服装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但只能说是传统文化的“皮层”,而那些浩瀚典籍,诸子百家的思想,伦理道理观念,那些血肉骨髓,才是传统文化真正的“内核”,如果一味专注于羽扇纶-高二政治
(6分)。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我们都是龙的传人。而由于取材于现实世界中的原型不同,在西方基督教文化中,Dragon(中文译为“龙”)是罪和异教的象征。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龙象征-高二政治
华夏民族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勤劳双手,创造了象征着东方灿烂文化的中国瓷器。并以其源远流长的历史、精湛绝妙的工艺、光致茂美的质感、异彩纷呈的品类而名震寰宇,极大地丰富-高二政治
我们的家乡--扬州文化资源丰富、底蕴深厚,政府在抓经济建设的同时,注重文化建设,努力打造文化名城。市政府不仅整治瘦西湖,而且花巨资修缮个园、吴道台古宅、汪氏小苑等一-高二政治
2010年9月10日,法制网报道甘肃临夏市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环节来抓,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意见》和《公民道德建设实-高三政治
下列对文化传承的说法正确的是[]①文化继承就是原封不动地继承传统②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③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④文化传承是指文化在-高二政治
2010年是抗战胜利65周年。65年前的9月2日,日本签署投降书,宣告了中国抗成的最终胜利。硝烟已散,精神永存。抗战中迸发出的“精神”,主要是指()①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精-高三历史
2010年9月,网上开始盛传“给力”一词,类似于“带劲”、“酷”,顾名思义则是给予力量的意思。素以严肃正统著称的《人民日报》在头版头条也使用了网络热词“给力”,让不少网民大呼意-高二政治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根本原因是A.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B.中共发表“八一宣言”C.蒋介石态度明显转变D.全国人民拥护一致抗日-高一历史
“浔庐讲坛”是由九江市图书馆主办的旨在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平台,多次邀请国内著名文化学者登坛讲学,通过现代诠释将一些艰涩高深的传统经典变得通俗易懂。这说明()A.传统文化-高二政治
皖南事变的发生,说明A.国民党消极抗日、积极反共B.国民党由抗日转向反共C.抗日战争开始进入相持阶段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完全破裂-高一历史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中强调“推进文化创新,增强文化发展活力”。之所以重视文化创新,是因为它[]①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②是社会实践的基础和源泉③能够促进文化的繁荣④是民族-高二政治
在波澜壮阔的抗震救灾斗争中,我们用理想凝聚力量,用信念铸就坚强,用真情凝结关爱,大力培育和弘扬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伟大抗-高二政治
《千手观音》之所以火爆,就在于它的创新,它优美的造型、流畅的舞蹈、艳丽的服装都独具匠心。这说明[]A.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文化的生命在于创新B.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C.文化-高二政治
下面三幅图从不同方面体现了传统文化的继承性,它们依次属于的继承。()A.传统习俗传统建筑传统文艺B.传统习俗传统思想传统建筑C.传统建筑传统文艺传统思想D.传统文艺传统建筑-高二政治
1940年5月16日晚,日军插播了当天在湖北襄河某中国将士阵亡的消息,并称:“我皇军第三十九师团官兵在荒凉的战场上,对壮烈战死的绝代勇将,奉上了最虔诚的崇敬的默祷,并将遗-高三历史
2011年10月10日,将迎来辛亥革命武昌首义100周年。湖北省武汉市市委市政府近日召开“纪念辛亥革命・武昌首义100周年”总体工作部署会,确定了三项重大纪念活动。这三项重大纪念-高三政治
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有①自然环境②社会制度③科学技术④思想运动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高二政治
北京奥运会场建设取得了多项创新成果。这表明[]A.建筑文化有其自身的继承性B.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C.建筑艺术是文化创造的主体D.先进科技是文化创新的动力-高二政治
全面抗战路线和片面抗战路线的根本区别是A.要不要抗战B.是否动员民族一切力量C.是否坚持长期抗战D.是正面战场还是敌后战场抗战-高一历史
卢沟桥事变爆发后,日本青年大量参军,母送子、妻送郎的场景比比皆是。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A.法西斯极端民族主义的煽动B.日本人爱国热情高涨C.日本本国利益受到威胁,保-高二历史
唐代大书法家柳公权在博采众长的基础上创造了“柳体”,丰富了中国书法艺术,为中国书法艺术增添了新的气息和活力。这体现了[]A.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B.社会实践对文-高二政治
以下是抗战初期国民党政府的作战方针:“国军一部分集中华北持久抗战,特别注意保卫山西之天然堡垒;国军主力集中华东,攻击上海之敌,力保淞沪要地,巩固首都;另以最少兵力守-高三历史
关于中国古代科技成就在世界科技成就中所占比例,李约瑟在《自然科学大事年表》中用图表作了说明。以下图表主要说明了()时间时间公元前6~公元前1世纪公元1世纪~公元400年公元4-高二政治
2010年2月28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公开征求意见稿)》发布,受到全社会高度关注。国家之所以高度重视教育,是因为教育()①教育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高二政治
对于传统文化,不管是赞成还是反对,谁也不能不面对它的影响。下面受传统文化影响的有①民族②国家③社会④个人A.①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高二政治
我们之所以要求襄樊、南阳推动文化创新,是因为[]①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②文化创新可以取代传统文化③文化创新可以为文化的繁荣奠定物质基础④文化创新是民族文化永葆-高二政治
首届“创造新的文化遗产”论坛指出,“我们应站在文化继承和创新的高度上审视历史和未来,力争在实践中多留遗产,少留遗憾”,为后人创造出更多“新”的文化遗产。如《亮剑》《闯关东-高二政治
西安事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A.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政策的推动B.国民党内部分化加剧C.民族矛盾已成为主要矛盾D.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掀起高潮-高二历史
结合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时期的有关史实,说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是从哪些方面入手为实现民主政治而努力的。(12分)-高三历史
宋朝理学家朱熹写道:“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它说明的道理是[]A.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B.实践是文化创新的目的C.实践是文化创新-高二政治
2011年1月16日,一座总高为9.5米(九五之尊)的孔子青铜雕像在国家博物馆北广场落成,天安门又添文化新地标,孔子雕像落户天安门广场释放的信号是:①彰显了我国弘扬中华民族优-高二政治
二十世纪中国的革命和建设在各个阶段的客观需要,推动着中国共产党人与时俱进,相继创立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他们指引着中国人民不断将革命和建设-高二政治
“传道、授业、解惑”体现了A.思想运动成为社会变革的先导B.科学技术进步推动了文化的进步C.教育活动对文化传播具有重要作用D.远程教育活动对文化传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高二政治
(2009年3月山东省淄博市一模)1942年1月2日,蒋介石接受美国总统罗斯福的建议,出任中国战区(包括泰国、越南等国)最高司令。22日,罗斯福任命史迪威出任中国战区参谋长兼中美-历史
2012年3月召开的世界儒学大会旨在共同探讨儒学的现代价值,推进儒学国际化的研究、交流、合作,从文化发展的角度看,下列对儒学的正确认识是()A.用外来文化改造儒学,才能推-高二政治
1943年,英美等国通过不平等条约攫取的在华治外法权被废除的根本原因在于A.英国等国对华的基本政策改变B.正面战场抗战形势的不断好转C.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巨大作用D.国民政府-高一历史
2010年2月2日上海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萧功秦做客凤凰网历史综合频道时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如果抗日战争爆发的1937年,日本侵略军面对的仍然是北伐战争以前的那个南北对峙、四-高三历史
湖南省攸县在各乡村依托“乡村大舞台”,开展了以农民为主体的各类文化活动。“乡村大舞台”真正让农民“舞”起来。这体现了[]①人民群众是文化创新的主体②文化创新必须走与人民群众-高二政治
文化发展的实质是[]A、文化创新B、文化传播和交流C、文化继承与批判D、推陈出新,博采众长-高二政治
据某集团一位高管透漏,“文化创新”将是该集团未来十年的一个战略。正是在这种战略的指引下,该集团在广告手法上不断摸索新的路子。高集团之所以重视文化创新,是因为[]①文化-高二政治
“士不可以不弘毅”之句中的“士”在封建时代泛指没有做官的读书人,即“学而不仕者皆为士”。在我国封建社会,“士”为阶层划分(即士、农、工、商)中的“人上之人”。由此可知,兰州一-高二政治
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美国为首“巴统”在对中国出口高科技产品的问题上采取了种种限制措施,以避免西方发达国家的高科技技术和设备流人中国。面对发达国家的技术封锁,我们应该-高二政治
抗战时期,八路军领导下的地方抗日武装,有根据地的县大队,区小队,村民兵小组等,这就是“土八路”。这一史实突出体现了毛泽东的A.根据地建设思想B.土地革命政策C.人民战争路-历史
龚自珍说:“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日本在沦陷区是怎样做的?A.扶植汪伪政权B.以战养战C.奴化教育D.“清乡运动”-高一历史
毛泽东对骁勇善战的彭德怀评价甚高,曾经赋诗颂扬:“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奔。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1940年8月,彭德怀亲自指挥的重大战役是A.平型关战役B.台儿庄-高二历史
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进程中,我们目睹了太多的城市记忆被抹杀,历史文脉被割裂,地域特色被淡化。而扬州通过古城复兴改善人居,实现传统文化载体与现代城市交相辉映的可持续发-高三政治
《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要把文化创新作为“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的重点。国家之所以重视文化创新,是因为[]①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发展②文化创新可以-高二政治
读下图漫画,请你从文化的继承和发展的寓意出发,选择漫画的主题,最贴切的是()A.经验:发展的绊脚石B.常规:成功者的梦呓C.传统:创新的垫脚石D.细节:定成败的关键-高二政治
返回顶部
题目简介
材料一:清明节是中国人集中表达对逝者哀思的特定时间,祭祀扫墓是其中一项重要的节目活动。材料二:每到这个时期,一些陈规陋习便有所回潮,有的在墓地燃香放炮,把墓地搞得乌-高二政治
题目详情
材料二:每到这个时期,一些陈规陋习便有所回潮,有的在墓地燃香放炮,把墓地搞得乌烟瘴气,引发山火事故;有的搞祭品攀比,助长奢靡之风;还有的借祭祖扫墓之名,搞封建迷信;有的在祭扫活动中动用公车,甚至用公款支付有关费用;在农村一些地方还因扫墓产生山林争执,使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如此等等,不一而足,使清明节变得不再清明。
请结合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说明了传统文化的哪些形式和特点?(4分)
(2)、结合材料一、材料二,分析我们对待清明节举行祭祀扫墓活动应具有的态度,并说明持有这种态度的理由。(6分)
(3)清明祭祀怎么祭?请你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5分)
答案
(2)①应持有的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②传统文化的作用有两面性:对于传统文化中那些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传统文化中那些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移风易俗”,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
(3)文明祭祀,不要把祭祀搞成封建迷信; 健康祭祀,不要把祭祀活动庸俗化; 节约祭祀,不要在祭祀中铺张浪费;环保祭祀,不要在祭祀中造成环境污染; 廉洁祭祀,不要趁机搞腐败活动; 安全祭祀,防止出现安全问题; 创新祭祀,不要固守不文明的祭祀方式; 弘扬革命传统,不要忘了祭祀革命先烈。
试题分析:(1)传统文化的形式和特点是书上的死知识点,考生只要记住即可。
(2)对待清明节举行祭祀扫墓活动应具有的态度,其实就是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对待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对待传统文化要一分为二的看待,对于传统文化中那些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传统文化中那些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移风易俗”,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
(3)这是一个开放的考题,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和传统文化有关的知识点,其中传统文化的形式和特点是个死知识点,考生只要认真背书就能解决。对于第二个小题,考生要学会转换,把问题转换成书上的知识点来回答。第三个问题具有开放性,学生要用分散思维,多角度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