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课网
首页
数学
语文
英语
化学
物理
政治
历史
生物
首页
>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三百年前,人类的思想还充斥着迷信和恐惧,水为什么往低处流?太阳为什么升起落下?这些今天看来简单之极的问题,在当时却是根本无法认识和把握的。直到艾-高二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三百年前,人类的思想还充斥着迷信和恐惧,水为什么往低处流?太阳为什么升起落下?这些今天看来简单之极的问题,在当时却是根本无法认识和把握的。直到艾-高二历史
题目简介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三百年前,人类的思想还充斥着迷信和恐惧,水为什么往低处流?太阳为什么升起落下?这些今天看来简单之极的问题,在当时却是根本无法认识和把握的。直到艾-高二历史
题目详情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三百年前,人类的思想还充斥着迷信和恐惧,水为什么往低处流?太阳为什么升起落下?这些今天看来简单之极的问题,在当时却是根本无法认识和把握的。直到艾萨克·牛顿出现,人类才终于结束了这种状态。牛顿通过自己的伟大著作宣告了科学时代的来临,他告诉世人:自然界存在着规律,而且规律是能够被认识的。牛顿的发现,给人类带来从未有过的自信。曾经匍匐在上帝脚下的人类,终于大胆地抬起头来,开始用自己理性的眼光打量世界。
——《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二
1896年,严复翻译出英人赫胥黎著《进化论与伦理学》一书前两章,译名为《天演论》。晚清文学家、教育家吴汝纶为此书作序,《序》中说:“天演者,西国格物家言也。其学以天择物竞二义综万汇(即“天地万物之本原”),考动植之蕃耗。言治者取焉,因物变递嬗(即“次第发展演变”),深研乎质力(即“物质发展的动力”)取散之几,推极乎古今万国盛衰兴坏之由,而大归以任天为治①。抑严之子译是书,不惟自传其文而已。盖谓赫胥黎氏以人持天②,以人治之曰新,卫其种族之说。其义富,其辞危,使读焉者怵焉知变,于国论殆有助乎?”
注:
①任天为治:消极地听凭自然的发展为治理之法。
②以人持天:积极地掌握自然发展规律而使之为人所用,进而与天争胜,以人胜天。
材料三
下图为2005年国际物理年标识,该标识象征着科技的进步和国际的合作可以帮助建设光明的未来,还象征着爱因斯坦渊博的见解及洞察力。在19世纪末,科学实验发现了许多经典物理学无法解释的事实。首先是世纪之交物理学的三大发现:电子、X射线和放射性现象的发现。其次是经典物理学的万里晴空中出现了两朵“乌云”:“以太漂移”的“零结果”和黑体辐射的“紫外灾难”。 20世纪初,爱因斯坦发表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论文,为物理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为纪念这一奇迹100周年,2004年6月10日,联合国大会召开第58次会议鼓掌通过了2005年为“国际物理年”的决议。
(1)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一中“三百年前”人们对自然现象不能认识的原因。(2分)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直到牛顿出现,人类才终于结束了这种状态”的理解(2分)
(2)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说明严复翻译《天演论》的意义何在?(6分)
(3)依据材料三说明,物理学理论在20世纪初有了新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3分)
题型:综合题
难度:偏难
来源:不详
答案
(1)生产力水平低下,封建神学束缚人们的思想。(2分)
牛顿力学体系以严格的数学方法和逻辑体系把空间运动统一起来,完成人类对自然界认识史上的第一次理论大综合,其建立标志着人类科学和理性时代的开始。(2分)
(2)①19世纪末,中国民族危机深重,严复宣传“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任人为治”、“与天争胜”、“自强保种”等思想,说明变法改革、救亡图存的道理。(2分)②打击封建势力的因循守旧观念,为资产阶级的维新变法运动的提供了理论基础,有力地推动了维新运动。(2分)③激发了人们的爱国热情,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2分)(共计6分)
(3)原因:①科技发展和科学理论进步②经典物理学出现危机③国际合作的推动④科学家的探索和创新精神(3分,每点1分,任答其中三点即可)
试题分析:(1)原因:首先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一可以推断出“三百年前”应该是指1687年牛顿经典力学出现之前,所以原因可以从当时生产力的水平和宗教神学占统治地位两个角度考虑。“直到牛顿出现,人类才终于结束了这种状态”的理解:实际是考查牛顿经典力学出现的意义,结合所学回答即可。
(2)吴汝纶对严复翻译的《天演论》非常赞赏。他在这篇文章中,一方面肯定了《天演论》一书“以人治之日新卫其种族之说”,令广大读者“怵焉知变”,实现自强图存。另一方面,对严复的译文给予很高评价。所以其意义可以就此出发去分析即可。
(3)要求围绕由经典力学发展到相对论作答,联系材料三,可知20世纪初,爱因斯坦发表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论文,为物理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而划时代的论文指的就是相对论;正是在科技革命的推动;经典物理学出现危机;科学理论有了重大突破的前提下,相对论才诞生。另外材料三中还提到了“国际的合作”、“渊博的见解及洞察力”等信息也可以是原因。
上一篇 :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我读了各
下一篇 :
1859年,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出
搜索答案
更多内容推荐
恩格斯曾这样评价一部著作:“至今还从来没有过这样大规模的证明自然界的历史发展的尝试,而且还做得这样成功。”这是因为这部著作A.从根本上否定了神创论B.摇撼了理学的理论基-高三历史
(2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达尔文的学说被很多人运用到社会政治思想中,形成一股“社会达尔文主义”思潮……19世纪70年代以后,社会达尔文主义愈益与种族主义、帝国主-高三历史
下列哪一理论的提出,使人类对微观世界的基本认识有了革命性的进步?()A.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的提出B.相对论的提出C.量子论的提出D.万有引力定律的提出-历史
量子力学的发展经历了一个较长的过程,下列与量子力学有关的人物是①开普勒②普朗克③玻尔④爱因斯坦[]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高二历史
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A.沉重打击了基督教神学B.否定了猿猴变人的结论C.伤害了人类的尊严D.主观上为帝国主义侵略提供依据-高二历史
它“是用来解释生物在世代与世代之间具有变异现象的一套理论,其在生物学领域的贡献是巨大的,但是它在意识形态方面产生的重要影响更为突出。”“更为突出”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它(-高二历史
简述是哪些原因推动了世界近代科学技术发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世纪英国科学家达尔文的墓志铭是:“他把世界翻了一个个,虽然并不完全。”“他把世界翻了一个个”是指达尔文()A.进行了环球航行和考察B.开启了人类科学的新时代C.揭开了工业革-高二历史
康有为在《孔子改制考》中认为人类社会是循着“据乱世——升平世——太平世”的规律发展的,最终达到“政府皆由民造”,实现天下为公的大同世界;陈独秀说:孔子之道,施于今日社会为不-高二历史
有人说:“如果说15~16世纪文艺复兴把神从人们的生活中驱逐出去;17世纪牛顿把造物主从无生命现象的研究领域驱逐出去;而直到19世纪中期以后,造物主才从有生命现象的研究领域-高二历史
某一理论被评价为“亵渎圣灵”“触犯君权神授天理”“有失人类尊严”,你认为这一理论应该是A.进化论B.量子论C.相对论D.经典力学-高三历史
构成现代物理学基础的是:()①量子论②相对论③牛顿力学④电磁学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历史
“他把世界翻了一个个,虽然并不完全。”是19世纪英国科学家达尔文的墓志铭。“他把世界翻了一个个”是指达尔文()A.进行了环球科学考察B.提出细胞是构成一切生物的基本单位C.到处-高二历史
英国著名物理学家汤姆生在展望20世纪物理学前景时,讲道:“动力理论肯定了热和光是运动的两种方式,现在,它的美丽而晴朗的天空却被两朵乌云笼罩了。”其中第二朵“乌云”,尤以-高二历史
物理学在近代取得那些突出的成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世纪法国贵族布封伯爵大胆地提出:“《圣经》不明确表示出来的话,人们会去为马和驴,猴子和人寻找共同的起源。”不过他后来把这句话收回了。这表明:A.达尔文“进化论”引起了广泛-高三历史
“19世纪的英国是科学的时代,当时的时尚就是人人都谈科学。”能对此作出有力证明的是①经典力学体系的建构②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③进化论的提出④量子论的形成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高二历史
在1918年的诺贝尔奖授奖大会上,大会主席宣读了对物理学奖获奖者的评语:“在人类对微观世界的认识上,他提出的理论是一座不朽的里程碑……”由此可知,该年度物理学奖的获奖者应-高二历史
达尔文进化论使人们不再把动物和植物之间,动物和人类之间的区别看做是绝对和神圣的,主要原因是达尔文进化论A.是时代进步的综合产物B.打破了上帝造人的神话C.说明生物物种是-高二历史
有学者对19世纪某重大成就发表评论:“它的要义不能被当时的人们理解,但它在科学领域以外却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其程度甚至远远超过了原有领域的影响。”他评价的是()A.经典物-历史
神创说和进化论是人类在生命起源问题上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达尔文进化论思想最终取代神创说的根本原因是:A.人类认识水平的提高B.社会生产力的发展C.思想解放运动的洗礼D.资-高二历史
达尔文所著《物种起源》(1859年)和《人类的起源》(1871年),阐发了他奠立于自然选择理论基础上的进化论,并将其用于解释人类的起源。其学说遭到宗教界的强烈反对,主要是因为A.促-高三历史
马克思在1861年向朋友介绍某本书时这样写道:“这本书我可以用来当作历史上的阶级斗争的自然科学根据……虽然存在许多缺点,但是在这里不仅第一次给了自然科学中的‘目的论’以致-高三历史
(8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860年,达尔文学派的另一代表人物赫胥黎在牛津大不列颠学会上与威尔伯福斯主教展开了一场著名的大辩论。演说到最后,主教文雅地转向赫胥黎:“请问这-高二历史
海洋是人类活动的重要舞台。时间历史资料1831~1836年达尔文进行环球航行考察1840年利物浦至波士顿之间的轮船航班开通1858~1864年瑞典地质学家伊雷克先后对北极斯匹兹卑尔根岛-历史
“人的尊严在历史上受过三次重大的打击。第一次是哥白尼发现了日心说——神给人类安排的地球竟然不是宇宙的中心?!第二次是……——人类与地球上的一切低等生物同祖同源!第三次是弗洛-高二历史
下列科学家与其科学成就的对应关系中,不正确是[]A、伽利略——自由落体定律B、牛顿——经典力学的形成构成了现代物理学的基础C、爱因斯坦——物理学思想的一次重大革命D、普朗克—-高二历史
“……其动物之不合宜者,渐渐澌灭,其合宜者,得以永存,此谓天道自然之理。但其说与耶苏之旨相反,故各国儒士,均不服其言。初时辩驳蜂起,今佩服者渐多,而格致之学从此大为-高二历史
证明“造物主”即神根本没有存在的必要,使人的思想上发生跃进的学说是A.经典力学B.生物进化论C.因信称义D.社会契约论-高二历史
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发表后,引起了宗教势力的强烈反对,他们叫嚣“打倒进化论”、“拯救心灵”、“粉碎达尔文”等,这说明了①达尔文的进化论给上帝创造了万物说以致命的打击②达尔文的-高二历史
马克思在评价达尔文学说时说:“《物种起源》包含我们的理论的自然科学基础。”马克思所说的“自然科学基础”的含义是A.达尔文否定了上帝创造生物,肯定了生物自然生成B.“用进废退”-高三历史
列宁评价该人物,说他的著作“最后把上帝从自然界赶走”。该人物是A.牛顿B.达尔文C.哥白尼D.马丁.路德-高二历史
达尔文生物进化论学说最直接的社会意义在于:A鼓励了社会的竞争意识B促进了人口的大幅度增长C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D进一步挑战了教会的权威-高二历史
(12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他(赫胥黎)写道:“你不愿承认上帝创造世界的假设。可是你又能提出什么学说。让任何小心慎思的人都能接受呢?1857年我不能回答这个问题,也不相信-高三历史
文艺复兴把神从人民的生活中驱逐出去,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把造物主从天文学中驱逐出去,17世纪的牛顿把造物主从无生命现象的研究领域驱逐出去,而19世纪把造物主从有生命现-高二历史
下列选项颠覆了下图所示理论的是A.但丁B.马丁·路德《九十五条论纲》C.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D.达尔文《物种起源》-高三历史
对中国维新变法运动起着促进作用的自然科学成就是()A.达尔文进化B.爱因斯坦相对论思想C.启蒙运动的各种学说D.社会主义理论-高二历史
探索生命起源的过程中,成就最为突出的是[]A.胡克发现细胞B.拉马克提出早期生物进化思想C.细胞学说建立D.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高二历史
下列关于生物进化论创立背景的叙述,正确的是()①文艺复兴以后崇尚理性之风盛行②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相继发生③科学技术进步,生物学知识日趋丰富④17、18世纪人类视野不断拓-高三历史
下列科学家都为科学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作出过重大贡献,其理论对中国的维新变法运动产生重大影响的科学家是()-高二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我读了各种各样的书,其中有达尔文的《自然选择》一书。它为我们的观点提供了自然史的基础。——恩格斯材料2:达尔文推翻了那种把动物、植物物种看作彼此毫无-高二历史
恩格斯在评价一本书时说:“至今从来没有过这样大规模的证明自然界的历史发展的尝试,而且还做得这样成功。”这本书是:A.《天体运行论》B.《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C.《物种起源》D.《共-高二历史
如图人物为进化论的创立奠定了重要基础,下列内容符合图中人物观点的是()A.动植物分类的通用层次分为纲、目、属、种四级B.植物发育的基本过程就是细胞的形成过程C.生物是从低-高二历史
10.下列属于达尔文进化论主要观点的是A.一切生物都经历了由高级到低级,由简单到复杂的演进过程B.生存竞争自然选择是生物界的普遍规律C.穷人是命运悲惨的弱者D.直接批判了基-高三历史
19世纪,自然科学的发展给哲学带来了重大的影响。德国的哲学家尼采认为:只有那些敢于面对现实,敢于奋斗的强者才配存在于社会,那些毫无能力奋斗的弱者和低能儿应该被社会所-高三历史
下图体现了近代一位著名博物学家的观点,他力图说明A自然选择是人类起源的基础B人类是经过不断的变异而出现的C人类是从古猿进化而来的D上帝造人说没有科学依据-高三历史
19世纪初,一位学者通过对自然现象的观察,肯定了环境对物种变化的影响:经常使用的器官就会发达,不用就会退化;后天获得的特性有可能遗传下去。这位学者是()A.胡克B.施莱登-高二历史
达尔文的《物种起源》认为在生物进化过程中,新物种起源的首要因素是()A.自然选择、变异B.人工选择、变异C.自然选择、遗传D.遗传、变异-高二历史
1889年,上海格致书院春季考试的一份答卷中,这样写道:“……(某人)一千八百五十九年,特著一书论万物分种类之根源,并论万物强存弱灭之理……此谓天道自然之理。”文中的“天道自然-高二历史
1882年4月19日,达尔文因病逝世,人们为了表达对他的敬仰,把他葬在牛顿的墓旁。这主要是因为[]A.达尔文和牛顿都有着惊人的洞察力B.达尔文发展了牛顿的经典力学C.达尔文是“生-高三历史
返回顶部
题目简介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三百年前,人类的思想还充斥着迷信和恐惧,水为什么往低处流?太阳为什么升起落下?这些今天看来简单之极的问题,在当时却是根本无法认识和把握的。直到艾-高二历史
题目详情
材料一
三百年前,人类的思想还充斥着迷信和恐惧,水为什么往低处流?太阳为什么升起落下?这些今天看来简单之极的问题,在当时却是根本无法认识和把握的。直到艾萨克·牛顿出现,人类才终于结束了这种状态。牛顿通过自己的伟大著作宣告了科学时代的来临,他告诉世人:自然界存在着规律,而且规律是能够被认识的。牛顿的发现,给人类带来从未有过的自信。曾经匍匐在上帝脚下的人类,终于大胆地抬起头来,开始用自己理性的眼光打量世界。
——《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二
1896年,严复翻译出英人赫胥黎著《进化论与伦理学》一书前两章,译名为《天演论》。晚清文学家、教育家吴汝纶为此书作序,《序》中说:“天演者,西国格物家言也。其学以天择物竞二义综万汇(即“天地万物之本原”),考动植之蕃耗。言治者取焉,因物变递嬗(即“次第发展演变”),深研乎质力(即“物质发展的动力”)取散之几,推极乎古今万国盛衰兴坏之由,而大归以任天为治①。抑严之子译是书,不惟自传其文而已。盖谓赫胥黎氏以人持天②,以人治之曰新,卫其种族之说。其义富,其辞危,使读焉者怵焉知变,于国论殆有助乎?”
注:
①任天为治:消极地听凭自然的发展为治理之法。
②以人持天:积极地掌握自然发展规律而使之为人所用,进而与天争胜,以人胜天。
材料三
下图为2005年国际物理年标识,该标识象征着科技的进步和国际的合作可以帮助建设光明的未来,还象征着爱因斯坦渊博的见解及洞察力。在19世纪末,科学实验发现了许多经典物理学无法解释的事实。首先是世纪之交物理学的三大发现:电子、X射线和放射性现象的发现。其次是经典物理学的万里晴空中出现了两朵“乌云”:“以太漂移”的“零结果”和黑体辐射的“紫外灾难”。 20世纪初,爱因斯坦发表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论文,为物理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为纪念这一奇迹100周年,2004年6月10日,联合国大会召开第58次会议鼓掌通过了2005年为“国际物理年”的决议。
(1)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一中“三百年前”人们对自然现象不能认识的原因。(2分)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直到牛顿出现,人类才终于结束了这种状态”的理解(2分)
(2)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说明严复翻译《天演论》的意义何在?(6分)
(3)依据材料三说明,物理学理论在20世纪初有了新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3分)
答案
(1)生产力水平低下,封建神学束缚人们的思想。(2分)
牛顿力学体系以严格的数学方法和逻辑体系把空间运动统一起来,完成人类对自然界认识史上的第一次理论大综合,其建立标志着人类科学和理性时代的开始。(2分)
(2)①19世纪末,中国民族危机深重,严复宣传“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任人为治”、“与天争胜”、“自强保种”等思想,说明变法改革、救亡图存的道理。(2分)②打击封建势力的因循守旧观念,为资产阶级的维新变法运动的提供了理论基础,有力地推动了维新运动。(2分)③激发了人们的爱国热情,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2分)(共计6分)
(3)原因:①科技发展和科学理论进步②经典物理学出现危机③国际合作的推动④科学家的探索和创新精神(3分,每点1分,任答其中三点即可)
试题分析:(1)原因:首先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一可以推断出“三百年前”应该是指1687年牛顿经典力学出现之前,所以原因可以从当时生产力的水平和宗教神学占统治地位两个角度考虑。“直到牛顿出现,人类才终于结束了这种状态”的理解:实际是考查牛顿经典力学出现的意义,结合所学回答即可。
(2)吴汝纶对严复翻译的《天演论》非常赞赏。他在这篇文章中,一方面肯定了《天演论》一书“以人治之日新卫其种族之说”,令广大读者“怵焉知变”,实现自强图存。另一方面,对严复的译文给予很高评价。所以其意义可以就此出发去分析即可。
(3)要求围绕由经典力学发展到相对论作答,联系材料三,可知20世纪初,爱因斯坦发表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论文,为物理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而划时代的论文指的就是相对论;正是在科技革命的推动;经典物理学出现危机;科学理论有了重大突破的前提下,相对论才诞生。另外材料三中还提到了“国际的合作”、“渊博的见解及洞察力”等信息也可以是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