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课网
首页
数学
语文
英语
化学
物理
政治
历史
生物
首页
> 中日关系因钓鱼岛问题持续紧张。2013年1月13日,日本外相的亚太之旅到达最后一站澳大利亚,欲与澳大利亚等国形成对华包围圈。下面是太平洋中两区域示意图,读图回答有关问题-高二地理
中日关系因钓鱼岛问题持续紧张。2013年1月13日,日本外相的亚太之旅到达最后一站澳大利亚,欲与澳大利亚等国形成对华包围圈。下面是太平洋中两区域示意图,读图回答有关问题-高二地理
题目简介
中日关系因钓鱼岛问题持续紧张。2013年1月13日,日本外相的亚太之旅到达最后一站澳大利亚,欲与澳大利亚等国形成对华包围圈。下面是太平洋中两区域示意图,读图回答有关问题-高二地理
题目详情
中日关系因钓鱼岛问题持续紧张。2013年1月13日,日本外相的亚太之旅到达最后一站澳大利亚,欲与澳大利亚等国形成对华包围圈。下面是太平洋中两区域示意图,读图回答有关问题。(15分)
(1)简述A国冬夏季降水的空间分布差异并分析其原因。(6分)
(2)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了震级为9.0级的地震,使本州岛东移2.4米。地震引发巨大海啸,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这次地震引发的海啸对我国沿海影响较小,原因是?(2分)
(3)说明B国阴影区域的气候类型及成因。(4分)
(4)当A国盛行西北风时,B国西北部盛行什么风?并分析其形成原因。(3分)
题型:综合读图题
难度:中档
来源:不详
答案
(15分)
(1)冬季西北多,东南少;夏季东南多,西北少。原因:冬季该国的西北岸为迎风坡,多地形雨,东南岸为背风坡,降水少;夏季东南岸为迎风坡,多地形雨,西北岸为背风坡,降水少。(6分)
(2)我国距离震源远;受本州岛及琉球群岛的阻挡(或东亚岛弧带对海啸阻挡作用明显),海啸影响小。(2分)
(3)热带雨林气候。受来自海洋的东南信风影响;地处东南信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且沿岸有东澳大利亚暖流经过,增温增湿。(4分)
(4)西北风。原因:东北信风南移越过赤道,左偏而成。(或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性移动)(3分)
试题分析:
第(1)题,首先根据经纬网定位法和海陆轮廓定位法可知,A国为日本,该国地形是中间高四周低,处于季风区,然后根据所学知识回答即可。
第(2)题,根据经纬网定位法和海陆轮廓定位法可知,该地区为澳大利亚东北部,该处有大分水岭,地势较高,根据所学知识回答即可。
第(3)题,由上题分析可知,B国为澳大利亚,其北部为季风气候区,当A国盛行西北风时,正值北半球的冬季,而澳大利亚在南半球,正值夏季。据此分析即可作答。
第(4)题,因为两国都是临海国家,全球变暖会使海平面上升,两国的沿海低地有可能被淹没;解决措施应该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增加植被覆盖率以及参加国际合作等方面阐述。
点评:本题难度中等,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利用经纬网和海陆轮廓对区域进行定位。区域定位是解答分布图的关键,熟练掌握世界范围内一些重要的具有控制性的经纬线的相关分布特征,对区域地图的判读具有针对性意义。在考试中对地理事物准确的区域定位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上一篇 :
该图中虚线是某岛火山喷发后火
下一篇 :
“同一条尼罗河,同一盆地,同一
搜索答案
更多内容推荐
读四个地区的地理位置示意图。回答问题。小题1:在四幅图中出现的地跨两大洲的国家有()A.2个B.3个C.4个D.5个小题2:图中字母所示地点位于世界主要地震带上的有()A.a、bB.a、c、-高三地理
读图回答问题。小题1:图示地区的主要气候类型是()A.热带雨林气候B.热带草原气候C.热带季风气候D.亚热带季风气候小题2:图阴影部分表示某种粮食作物,它是()A.茶叶B.玉米C.稻米-高三地理
该图为世界某地区局部图.图中虚线为不同气候类型的界线。读图回答。图中河流①②③④各河段雨水补给量最小的是()A.①B.②C.③D.④-高三地理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4分)材料一如图是我国第28次南极科考航线和P大陆自然带分布示意图。材料二科考队在南极冰盖之巅—冰穹(海拔4093米)的昆仑站成功安装了我国自主研发的首-高三地理
地中海东岸的以色列国土面积为2.1万平方公里,其中2/3是沙漠,人均耕地仅O.058公顷;全年7个月无雨,人均水资源仅为270立方米。回答问题。小题1:该图是以色列荒漠中的景观-高二地理
读该图回答问题:(11分)(1)说明200C等温线西半段的走向特点并分析其形成原因。(2分)(2)分析甲地发展农业生产的有利条件。(3分)(3)试说明PQ两地的气候差别。(6分)-高三地理
图8是地处热带太平洋中的一个岛屿,该岛盛行较强的东南风,有流速较大的河流及森林。现欲对该岛进行开发,据此并结合图回答。18.拟在该岛平原地区发展农业,如图所示,则该农-高三地理
读世界上某岛国位置示意图,回问题。小题1:该国首都塔那那利佛与R河河口的距离约为()A.280千米B.380千米C.480千米D.580千米小题2:在该国东部a、b两地之间沿海一带几乎同时日-高三地理
依据图文资料和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16分)人多地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生态环境脆弱的西北地区是我国后备耕地资源主要分布区之一。为此,我国积极实施国际合作开发战略。-高二地理
该图为河口位于回归线附近的两条河流的位置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小题1:下列城市中,位于乙河口三角洲附近的是A.开罗B.孟买C.圣保罗D.加尔各答小题2:甲河中、上游地区小麦单-高二地理
读两极地区示意图,回答问题。小题1:一艘科学考察船从中山站附近海域出发,逆地球自转方向绕南极洲航行一周,经过的大洋依次是()A.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B.太平洋、大西洋、-高三地理
该图为大洋中某岛位置图,判断问题。小题1:若不考虑地形因素,该岛中甲、乙两地的距离约为A.555千米B.510千米C.600千米D.无法确定小题2:该岛甲、乙两地的降水差异状况及成因-高二地理
图为世界某大陆局部气候类型分布图。读图回答问题。小题1:当图中北部地区受图中所示盛行风影响时,①②③④气候区正值多雨时节的是A.①B.②C.③D.④小题2:图中显示的季节,对①②③④地气-高三地理
读所给的沿某纬线圈的地形剖面图,回答问题。小题1:该纬线圈可能是()A.40°NB.60°NC.30°SD.40°S小题2:有关甲、乙、丙三地的说法正确的是()A.所在大洲分别是:北美洲、非洲、亚-高
如图为亚洲某国年降水量分布图。读图回答问题。小题1:据图示信息推断,甲、乙、丙、丁四城市中,人口数量最多的应是A.甲城市B.乙城市C.丙城市D.丁城市小题2:针对该国面临的突-高二地理
某校“地理社团”在2012年暑期用一周时间进行了网上模拟探究活动、研究了该时间内出现的一些地理现象,该图表示模拟探究的区域和探险路线。(12分)(1)社团成员们发现,有许多地-高三地理
读图,回答问题。小题1:甲、乙两区域所在国的自然地理特征相似的是①都是所在大洲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国家②都位于板块内部,地壳相对较稳定③都有大面积的沙漠分布④首都都是单-高三地理
读图1的四个地区的沼泽地分布图,回答问题.小题1:图l中四个地区的沼泽形成与永久性冻土相关的有A.甲、乙B.乙、丙C.丙、丁D.甲、丁小题2:下列有关图1中四个地区的说法正确的是-高三地理
读《欧洲某地剖面地形图》,B为柏林市,D为威尼斯市。回答问题:小题1:此地形剖面图大致是沿()A.350N纬线而作B.130E经线而作C.本初子午线而作D.400N纬线而作小题2:B地形区波状起-高二
该图是世界某区域示意图,以及对应区域的景观和气候资料,据这些资料完成下列问题(20分)。(1)从气候、地形、河流角度,依据区域示意图和气候资料图分析布里斯班洪涝灾害多发-高三地理
读世界区域图。完成问题。小题1:下列关于两图示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A.北海和多哈附近海域均面临石油污染B.北海和多哈附近海域渔业资源丰富C.北海到多哈海域最近航线走巴拿马-高三地理
国家主席胡锦涛于11月5日—16日访问了越南、老挝、印度、巴基斯坦四国。读图,回答7—9题。小题1:下列地形区中,与印度德干高原地质地貌特征相似的是()A.青藏高原B.黄土高原C.-高二地理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7分)(1)A图所示国家的主要气候类型是。(2)B图所示国家的主要气候类型包括(按自上而下顺序)、和。(3)A图、B图所示都是狭长型的临海国家,导致两国气候差-高三地理
世界第一长河是()A.亚马孙河B.长江C.尼罗河D.恒河-高二地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7分)材料一:随着“2010东盟和中国联合自由贫易区”的逐步形成,一个将近20亿人口的世界最大市场和由发展中国家组成的世界最大自由贸易区将出现在世人面-高二地理
下图为图瓦卢地理位置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小题1:海风吹起的波浪对海岸有侵蚀作用,根据图中地理坐标判断图瓦卢3~5月的盛行风是A.东北风B.东南风C.西北风D.西南风小题2:2001-高一地理
孟买和洛杉矶分别是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具有代表性的城市。根据图14、图15,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6分)(1)孟买位于洛杉矶的方向。(1分)(2)夏季,甲海域近岸洋流的流向为-高三地理
孟买和洛杉矶分别是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具有代表性的城市。根据图回答下列题。(15分)(1)孟买位于洛杉矶的__方向。(2分)(2)夏季,甲海域近岸洋流的流向为_。乙海域近岸洋流的-高二地理
读北冰洋及其周边地区示意图,回答问题。小题1:北冰洋沿岸地区的大洲自西向东依次是A.亚洲、欧洲、北美洲B.欧洲、北美洲、亚洲C.北美洲、欧洲、亚洲D.北美洲、亚洲、欧洲小题-高二地理
该图所示区域是我国重要的铁矿石进口地,读图回答问题小题1:图中洋流所在的大洋为()A.太平洋B.大西洋C.印度洋D.北冰洋小题2:图中洋流对相邻陆地环境的影响是()A.增加了湿、热-高三地理
2010年1月2日—17日,世界达喀尔汽车拉力赛在图示区域举行,图中①城为始发地和终点地,箭头为行进路线。读图完成问题。小题1:比赛途中,选手们不可能看到的自然景观是A.热带荒-高三地理
如图为世界某区域海洋与陆地自然带分布图。读图完成问题。小题1:图中洋流的名称是A.加那利寒流B.西澳大利亚寒流C.本格拉寒流D.秘鲁寒流小题2:X地降水主要集中在A.12月至次年-高三地理
该图为世界局部略图。读图回答问题。小题1:城市所在的两个国家,分别濒临A.波罗的海、黑海B.北海、波斯湾C.地中海、阿拉伯海D.挪威海、孟加拉湾小题2:①所示国家的自然特点是-高二地理
下图为世界地图上的一段纬线,Q点以东为海洋,H点以西为海洋,FK段为大陆。回答14—16题。小题1:气温日较差较大的地点是:A.FB.KC.ND.L小题2:F所在国家的旅游项目有:A.湖光山色-高二地
埃及产量居世界前列的经济作物是()A.咖啡B.长绒棉C.葡萄D.天然橡胶-高二地理
该图示意某地区1月份日照时数分布。日照时数等值线单位为小时,相邻等值线的差值为20小时。.按等值线分布规律及图示方法写出A、B两条日照时数等值线的数值,并说明理由。(6-高三地理
读“澳大利亚自然带分布图”,回答问题。小题1:能体现森林→草原→荒漠的自然带更替的是()A.丙乙丁B.丁丙乙C.甲乙丙D.乙丙丁小题2:和甲处自然带的形成无关的因素是()A.暖流B.大气-高二地理
读图13回答有关问题。(10分)(1)简述图示国家的地形特征。(2分)(2)图示国家是世界重要的粮食生产国,简述其粮食生产的有利自然条件。(3分)(3)乙地从20世纪后期开始,耕地面积-高三地理
读某国轮廓图,完成下列问题.(15分)(1)该国大部分属于带和带(温度带),(2分)(2)填出图中字母处的农业带名称:(5分)ABC________DE(3)分析A农业区(带)形成的原因。(4分)(4
冰岛首都雷克雅未克意为“无烟的城市”,能正确反映冰岛城市供暖构成的是()-高二地理
读图21,完成下列问题。(12分)(1)图中哪些区域会出现极昼极夜现象?为什么?(4分)(2)分析海陆分布与地形对甲、乙两地气候形成的影响。(4分)(3)简述该区域第四纪主要外力作用及-高二地理
根据图表资料,完成下列问题。(9分)(1)根据图甲和图乙的信息,说明裂谷带存在的依据。(3分)(2)分析图丙所在国家首都的自然地理区位。(2分)(3)读图丙、图丁和表,比较M、N两城-高二地理
读该图,图中箭头表示20世纪下半叶本地区产业转移方向。回答问题。(13分)(1)写出图示范围内板块界线的类型及板块的名称。(2分)(2)A国除了多火山、地震外,还经常发生哪些地质-高二地理
西亚和北非被誉为“世界石油宝库”,石油储藏量占世界()A.50%以上B.60%以上C.70%以上D.80%以上-高二地理
该图为某岛自然带或植被分布范围及其变化图(图中a为两种自然带或植被的分界线)。读图回答问题。小题1:该岛Ⅰ地区的典型植被是()A.落叶阔叶林B.针叶林C.苔藓和地衣D.冰原小题2-高二地理
该图为世界上四条著名大河入海口附近的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小题1:关于图中四条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乙、丙、丁四条大河均为外流河,虽然流向不同,但却注入相同的-高二地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4分)材料一北京时间2010年2月27日14:34智利康塞普西翁市发生8.8级强烈地震同时引发海啸,22小时后海啸到达日本馆山市沿海地区(约140°E)。材料二-高三地理
读世界某岛国图,该岛国的面积为65610平方千米,人口均1988万。读图回答以下各题。(5分)(1)图中岛屿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当地有5~8月和11月至次年2月两个雨季,请分析其形-高三地理
根据所给材料,回答问题。(17分)材料1:材料2:M、N两地气候资料。地点气候要素1月4月7月10月全年M气温(℃)-3.63.7156.45.3降水(mm)48377363611N气温(℃)-25.
读南美洲局部地区图,回答下列问题。(12分)(1)A地形区的名称是,该地形区陆地环境呈现地域分异。(2分)(2)试分析图中的水电站所在地水能丰富的原因。(4分)(3)C国主要出口的农-高一地理
返回顶部
题目简介
中日关系因钓鱼岛问题持续紧张。2013年1月13日,日本外相的亚太之旅到达最后一站澳大利亚,欲与澳大利亚等国形成对华包围圈。下面是太平洋中两区域示意图,读图回答有关问题-高二地理
题目详情
(1)简述A国冬夏季降水的空间分布差异并分析其原因。(6分)
(2)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了震级为9.0级的地震,使本州岛东移2.4米。地震引发巨大海啸,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这次地震引发的海啸对我国沿海影响较小,原因是?(2分)
(3)说明B国阴影区域的气候类型及成因。(4分)
(4)当A国盛行西北风时,B国西北部盛行什么风?并分析其形成原因。(3分)
答案
(1)冬季西北多,东南少;夏季东南多,西北少。原因:冬季该国的西北岸为迎风坡,多地形雨,东南岸为背风坡,降水少;夏季东南岸为迎风坡,多地形雨,西北岸为背风坡,降水少。(6分)
(2)我国距离震源远;受本州岛及琉球群岛的阻挡(或东亚岛弧带对海啸阻挡作用明显),海啸影响小。(2分)
(3)热带雨林气候。受来自海洋的东南信风影响;地处东南信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且沿岸有东澳大利亚暖流经过,增温增湿。(4分)
(4)西北风。原因:东北信风南移越过赤道,左偏而成。(或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性移动)(3分)
试题分析:
第(1)题,首先根据经纬网定位法和海陆轮廓定位法可知,A国为日本,该国地形是中间高四周低,处于季风区,然后根据所学知识回答即可。
第(2)题,根据经纬网定位法和海陆轮廓定位法可知,该地区为澳大利亚东北部,该处有大分水岭,地势较高,根据所学知识回答即可。
第(3)题,由上题分析可知,B国为澳大利亚,其北部为季风气候区,当A国盛行西北风时,正值北半球的冬季,而澳大利亚在南半球,正值夏季。据此分析即可作答。
第(4)题,因为两国都是临海国家,全球变暖会使海平面上升,两国的沿海低地有可能被淹没;解决措施应该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增加植被覆盖率以及参加国际合作等方面阐述。
点评:本题难度中等,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利用经纬网和海陆轮廓对区域进行定位。区域定位是解答分布图的关键,熟练掌握世界范围内一些重要的具有控制性的经纬线的相关分布特征,对区域地图的判读具有针对性意义。在考试中对地理事物准确的区域定位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