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课网
首页
数学
语文
英语
化学
物理
政治
历史
生物
首页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在此期间,城镇人口由1843年的2072万人,至1894年增至2351万人,从占总人口的5.1%上升至6%。至1949年增至5766万人,从占总人口的5.1%上升至1-高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在此期间,城镇人口由1843年的2072万人,至1894年增至2351万人,从占总人口的5.1%上升至6%。至1949年增至5766万人,从占总人口的5.1%上升至1-高
题目简介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在此期间,城镇人口由1843年的2072万人,至1894年增至2351万人,从占总人口的5.1%上升至6%。至1949年增至5766万人,从占总人口的5.1%上升至1-高
题目详情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在此期间,城镇人口由1843年的2072万人,至1894年增至2351万人,从占总人口的5.1%上升至6%。至1949年增至5766万人,从占总人口的5.1%上升至10.6%……从五口通商始,至甲午战争前,全国通商口岸34个。这些口岸一直是被迫开放的……中国各地工厂有外资工厂、官办和商办工厂、民族资本主义工厂三大类。
——皮明庥《洋务运动与中国城市化、城市近代化》
材料二 时至今日,农村破产,日益剧烈,农民痛苦,日益深刻。……农民莫不纷纷离村,徙居城市。
——董汝舟《中国农民离村问题之检讨》
材料三
英国城市人口比重示意图
——谷延芳《重评圈地运动与英国城市化》
材料四 由于历千年而仍其故的农工结合体因在近代受到的冲击程度不同,造成了不同区域间传统农业区域和商品化农业专业化区域的同时并存。在小农经济一统天下的传统农业区域,城乡间的联系和互动性差,乡村对城市产生的推力小,城市对乡村产生的拉力也弱,故而城市与乡村均发展缓慢。
——戴鞍钢《近代上海与苏南浙北农村经济变迁》
材料五 近代上海开埠后,成为中国对外贸易大港和工商业、金融中心城市,毗邻的苏南浙北农村经济受此促动,发生结构性的深刻变化。上海的内外贸易和城市经济,推动了苏南浙北农副业的发展,促使棉花、蚕桑、蔬菜等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明显扩大,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并相应形成几个生严相对集中的产区;与此同时,原先面向国内市场以丝、棉织造为主的农村传统手工业的生产、经营发生剧烈变动,呈现转向国际市场、依附于进出口贸易的新趋向。这些变化反映了传统农业向近代农业转型的历史进程,体现了近代都市和周边农村互动的双向经济关系。
——戴鞍钢《近代上海与苏南浙北农村经济变迁》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中国近代前期城市发展的背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比材料一、三归纳中国近代城市化的特点,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特点形成的经济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材料二、四、五及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近代城市化对乡村产生哪些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综合以上材料,谈淡你对中国近代城市化进程中城乡关系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材料题
难度:偏难
来源: 专项题
答案
(1)列强经济侵略;小农经济的破产;农村人口的流动;洋务运动和民族资本主义的推动。
(2)特点:起步晚,发展缓慢。原因:固守农耕经济(或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城乡间联系和互动性差;农村农产品商品化程度低,对城市发展推动力小;受西方工业文明冲击晚(或工业化起步晚);城市工业发展滞后。
(3)提高农产品商品化程度,加强了与城市的经济联系(促进农业生产发展);促进农村经济结构的变化,传统农业向近代农业转型;农村部分人口流向城市;农村经济与国际市场联系加强;带动农民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的变化。
(4)城乡的互动程度影响城市化进程;乡村经济发展程度影响城市化进程;城市的经济发展程度影响乡村经济结构的变化和经济发展水平。
上一篇 :
下图中分别反映了我国1840——
下一篇 :
下列关于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资
搜索答案
更多内容推荐
张裕葡萄酒是中国的知名品牌,1892年由华侨实业家创办了烟台张裕葡萄酒酿酒公司,它继承了中国传统的酿酒工艺,又借鉴了西方技术,酿制成色味纯正的葡萄酒。这一企业的创办说-历史
我国早期民族工业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在列强入侵下,沿海自然经济瓦解较早B.沿海地区的地理条件和气候条件优越C.沿海地区劳动力资源充足、原料丰-历史
1896年至1899年张謇以新科状元的身份,在通州创办了大生纱厂。驱使他与“学而优则仕”传统道路告别的社会背景是A.中国政府大力扶植私人办厂B.中华民族危机日益严重C.“办厂自救-历史
(08孝感第二次统考)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的近代化内容出现了新的变化,开始由“政策创新”转向“体制创新。”导致这种转变的主要内在因素是A.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B.民主思-历史
五口通商以后近二十年时间,西方列强的商品才以低廉的价格逐渐占领中国市场,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A、封建专制阶级的阻挠B、中西文化的差异C、社会各界抵制洋货D、-高三历史
1861年,进入天津口岸的各类洋布折银3250582两,占当年天津口岸进口总值的64%,鸦片折银948480两,占进口总值的18.9%。材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进口货物中洋布占主要份额B.-高三历
苏、锡、常、镇地区以往很少种桑养蚕,1865年之后则“日渐加多,渐可与浙相埒(同等)”。这反映了当时的上述地区①部分农产品商品化②自然经济基础受到削弱③民族资本主义迅速发展-高三历史
观察两组数据。第一组:鸦片战争之后短短的几年,据估计英国输华商品比战前增加了3.5倍,其中棉纺织品增加了4倍多。第二组:1855年以前的十多年间,英国对华工业品贸易始终在-高三历史
下图是《1933~1936年中国轻工业年(月)平均指数增长表》。它所示经济发展状况的主要原因有()①国家基本统一②帝国主义暂时放松对中国的侵略③民族资产阶级在经济上对国民政府的支持-历史
曾国藩认为办洋务“可以剿发捻,可以勤远略”,说明洋务派办洋务的根本目的是[]A.抵御外侮B.维护封建统治C.发展资本主义D.镇压人民革命-高三历史
19世纪中期,中日两国相继走上近代化道路;而在甲午战争中,中国却败于日本。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为了劝阻西方列强以“修约”为借口要挟中国,清政府聘用卸任美国驻华公使-高三历史
戈登留言1880年,前洋枪队领袖戈登离华之际,留言给李鸿章,对中国提出以下建议:1、与外国议约,或先将其意暗询别国。因各国互相猜忌,若某款吃亏,必为指出。2、中国一日不-高三历史
“经济足匡时,筹楚饷、克杭城、平粤寇、底定关陇回疆,尽瘁江闽,先幕后官,遍历艰苦成铁汉;诗书能报国,精天文、熟地理、详水利、谙练吏才兵略,兼通洋务,出将入相,不求-高三历史
“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中间就不断有人做着各种各样的西方梦:梦想有西方的坚船利炮,梦想有西方的新型工业,梦想有西方的民主制度,梦想有一种全面的西方式的现代化……”下列-高一历史
洋务运动推动了我国的外语和科技教育。然而,当初京师同文馆增设天文算学馆,报名入学者却寥寥无几,主要原因是[]A.欧洲列强的干涉B.顽固势力的反对C.洋务官员的无能D.维新人-高三历史
有学者认为:“鸦片战争的军事失败还不是民族致命伤,失败后还不明了失败的理由,那才是民族的致命伤。倘使同治光绪年间的改革移到道光咸丰年间,我们的近代化就要早20年。”这-高一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同答问题。材料一筹建之始……(左宗棠)明确指出:“自海上用兵以来,泰西各国火轮兵船直达天津,藩篱竞成虚设。”……英、法、俄、德等国“各以船炮互相矜耀,日竞鲸吞-高三历史
由福州船政局独立制造的“平远号”铁甲舰,其性能不亚于北洋舰队从国外购买的战舰,在甲午海战中,“平远号”一炮击中日本战舰“松岛号”,震惊敌军。这反映出洋务运动[]A.促进了中-高一历史
某同学要研究洋务派兴办的民用工业的发展情况,可作为史料的是[]A.同文馆B.江南制造总局C.汉阳铁厂D.上海洪盛机器碾米厂-高三历史
工业革命使“先进文明以生存威胁迫使其他文明不得不仿效它”。能够反映这一观点的事件有[]A.太平天国运动B.洋务运动C.义和团运动D.五四运动-高三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著名历史学家牟安世说:“所谓洋务运动,乃是清朝统治者在汉族地主官僚和外国侵略者的支持下,用出卖中国人民利益的办法换取外洋枪炮船只来武装-高三历史
下列企业中最能体现洋务运动初衷的是[]A.开平煤矿B.汉阳铁厂C.江南制造总局D.发昌机器厂-高一历史
有人说洋务运动是“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这里的“柳”是指[]A.增强封建统治的力量B.引进近代科学技术C.抑制外国经济实力的扩张D.出现新的经济因素和阶级力量-高三历史
某中学高一历史兴趣小组同学们准备举办“洋务运动与中国近代化图片展”,搜集了一些图片,请帮忙把不合适的一幅找出来[]A.江南制造总局炮厂B.福州船政学堂旧址C.京师大学堂旧址-高一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高一历史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其根本目的是[]A、是中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B、镇压太平天国C、抵抗外来侵略D、维护清朝统治-高一历史
从2008年4月8日起中央电视台第八套黄金时段连续播出了42集大型现代神话科幻喜剧《魔幻手机》,剧中主人公通过一部摩幻手机能够穿越时空隧道回到过去。如果你拥有一部这样的手机-高一历史
下图示(国营招商局图)为中国近代第一家股份公司上海轮船招商局的经营广告,其上面的文字为:“宗旨:发展中国航运,促进对外贸易。业务:预定客货仓位,代客报关装货,代理水火保-高三历史
洋务运动时期,福州船政学堂开设的主要科目有数学、物理、化学、天文学、地质学、画法等。同时,课外要读《圣谕广训》、《孝经》,兼习策论。这反映了船政学堂的主要教学内容是[-高一历史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其根本目的是[]A.使中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B.镇压太平天国C.抵抗外国侵略D.维护清朝统治-高三历史
下面图片反映的史实最早出现在[]A.鸦片战争结束后B.戊戌变法开始后C.辛亥革命以后D.洋务运动开始后-高一历史
日本福泽谕吉的《文明论概略》就社会转型的问题说:“汲取欧洲文明,必须先其难者而后其易者,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变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按照这个顺序做,虽然有困难,但-高三历史
改革在中外近现代史上的作用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改革是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一种形式;第二,改革是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自我调节的一种手段;第三,改革也是殖民地、-高三历史
郑观应曾这样批判洋务运动:“西人立国……育才于学堂,论政于议院……此其体也。……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无论竭蹶趋步,常不相及。”他指出了洋务运动的哪一致命弱点[]A.片面依赖西-高三历史
1881年投产的开平煤矿是中国第一个使用机械开采的煤矿。在此之前,通商口岸所需的煤炭几乎全被洋煤垄断。开平煤投入市场后,由于质优价低,中外争相使用,达到了分洋利的目的-高一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以忠刚慑泰西之魄,而以精思窃制器之术,国耻足兴,于公是望!——曾国藩《复李少荃中丞》材料二夫共和是否决不能行于我国,此非可以空言折人之口,必有待于他-高三历史
19世纪50——70年代,在中国众多的经济成分中,使用机器大生产的是①自然经济②洋务企业③民族资本主义④外商经济[]A.②③④B.①③C.③④D.①②-高三历史
下列对这张历史照片的背景解读,最有可能正确的是:1896年,李鸿章在德国,亲自前往俾斯麦家乡,与赋闲在家的俾斯麦会谈[]A.李鸿章为了推动德国参与俄国领导的干涉还辽,亲自-高一历史
对中国资本主义工业兴起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受外商企业的刺激B、由部分官僚、地主、商人投资C、由政府企业分化出来D、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高一历史
如图序号上的地点所对应的我国近代企业正确的是[]A.最早的民族工业发昌机器厂创办的地点是①B.继昌隆缫丝厂创办的地点是③C.第一家军用官办企业创办的地点是②D.贻来牟机器磨坊-高三历史
下列关于洋务运动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总理衙门是推动洋务运动的中央机构B.兴办的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都是近代工业C.海军重要舰船由中国自己制造D.甲午战争的惨败宣告洋务运-高三历史
李鸿章在1876年强调“筹办海防,欲与洋人争衡,非治土寇可比,必须时加戒备。方今强邻环逼,合反倾危,岂可稍存侥幸无事之心。顿忘厝火积薪之诫。”这表明[]A.洋务派筹划海防的-高二历史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中,产生了一些新的因素,其出现的先后顺序是[]A、官僚资本外国资本民族资本B、民族资本官僚资本外国资本C、外国资本官僚资本民族资本D、外国资本民族资本-高一历史
某学校历史探究小组找到下列一组图片,该小组成员为它们确立的主题中,最恰当的是[]A.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B.中国工业化的曲折发展历程C.民族资产阶级探索强国之路D.中国军-高三历史
人类社会生产的动力大致经历了人力、人力+畜力+机械力+自然力、人力+畜力+机械力+自然力+机器力三个阶段。中国最早进入第三阶段的地区是[]A.中原地区B.东南沿海地区C.环渤海-高三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由于中国人闭关自守、骄傲自满,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他们受到了巨大的刺激:第一次是1840~1842年同英国的战争,第二次是1856~1858年同-高三历史
下列事件中,与无产阶级队伍的发展壮大无关的是[]A.洋务运动B.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C.列强向中国倾销商品走私鸦片D.允许列强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高一历史
国家海权材料一:全球化时代的国家财富的增长与国家海权而非陆权的扩张是同步上升的。这是因为,海洋是地球的“血脉”,因而也是将国家力量投送到世界各地并将世界财富送返资本-高三历史
从1872年到1875年,清政府派出四批留美幼童,其中绝大部分学成归国后在军政和实业部门就职,在政治上基本是清政府的拥护者。1905年前后留日学生近万名,其中公派生的相当部分-高三历史
李鸿章说:“必先富而后能强,尤必富在民生而国本乃可益固。”下列洋务活动哪一项符合上文思想[]A.成立江南制造总局B.创办轮船招商局C.组建北洋舰队D.创办京师同文馆-高一历史
返回顶部
题目简介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在此期间,城镇人口由1843年的2072万人,至1894年增至2351万人,从占总人口的5.1%上升至6%。至1949年增至5766万人,从占总人口的5.1%上升至1-高
题目详情
材料一 在此期间,城镇人口由1843年的2072万人,至1894年增至2351万人,从占总人口的5.1%上升至6%。至1949年增至5766万人,从占总人口的5.1%上升至10.6%……从五口通商始,至甲午战争前,全国通商口岸34个。这些口岸一直是被迫开放的……中国各地工厂有外资工厂、官办和商办工厂、民族资本主义工厂三大类。
英国城市人口比重示意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比材料一、三归纳中国近代城市化的特点,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特点形成的经济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材料二、四、五及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近代城市化对乡村产生哪些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综合以上材料,谈淡你对中国近代城市化进程中城乡关系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2)特点:起步晚,发展缓慢。原因:固守农耕经济(或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城乡间联系和互动性差;农村农产品商品化程度低,对城市发展推动力小;受西方工业文明冲击晚(或工业化起步晚);城市工业发展滞后。
(3)提高农产品商品化程度,加强了与城市的经济联系(促进农业生产发展);促进农村经济结构的变化,传统农业向近代农业转型;农村部分人口流向城市;农村经济与国际市场联系加强;带动农民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的变化。
(4)城乡的互动程度影响城市化进程;乡村经济发展程度影响城市化进程;城市的经济发展程度影响乡村经济结构的变化和经济发展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