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课网
首页
数学
语文
英语
化学
物理
政治
历史
生物
首页
> (7分)创新是一个民族前进、兴旺的动力,是一个政党熠熠生辉的源泉。回顾中国共产党成立93年的历史,她领航中国,谱写了一曲曲惊世篇章。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九年级历史
(7分)创新是一个民族前进、兴旺的动力,是一个政党熠熠生辉的源泉。回顾中国共产党成立93年的历史,她领航中国,谱写了一曲曲惊世篇章。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九年级历史
题目简介
(7分)创新是一个民族前进、兴旺的动力,是一个政党熠熠生辉的源泉。回顾中国共产党成立93年的历史,她领航中国,谱写了一曲曲惊世篇章。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九年级历史
题目详情
(7分)创新是一个民族前进、兴旺的动力,是一个政党熠熠生辉的源泉。回顾中国共产党成立93年的历史,她领航中国,谱写了一曲曲惊世篇章。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生死考验的危机关头,在国家徘徊、抉择的关键时刻,实现了党在历史上的两次伟大转折。
材料二:党和人民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吸取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经验教训,通过中共十二大、十三大、十四大、十五大,不断总结实践经验,找出了一条适合本国国情的建设之路。温家宝曾向世界阐明:未来中国,我们党和政府要让每一个中国人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让人民感到安全有保障,让每个人对未来有信心。
材料三:当今世界,现代高新科技发展迅猛,知识经济化速度加快,世界经济冲破国与国之间的界限,出现了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党和政府主动融入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使我国活跃于国际经济舞台。
(1)材料一所提的“两次伟大转折”中第一次转折确立了以谁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1分)第二次转折作出了什么伟大决策?(1分)
(2)中国实现独立自主、中华民族真正“有尊严”开始于哪一历史事件?(1分)在此后的外交中,周恩来倡导了什么原则成为了国际上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1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中国为融入经济全球化,参加了哪些国际性经济组织?(2分)经济全球化给中国现代化建设带来了哪些有利因素?(1分)
题型:改错题
难度:中档
来源:不详
答案
(1)毛泽东(1分);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现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1分,答出划线部分给全分)
(2)开国大典(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分)。
(3)世界贸易组织(WTO)(1分),亚太经合组织(APEC)(1分)。推进了与各国的经济技术合作;引进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等(1分,答出一点给全分)。
试题分析:(1)第一次伟大历史转折发生在长征途中,以1935年1月在贵州遵义举行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为标志。在党和红军处于生死攸关之际召开的遵义会议,结束了 “左”倾路线在中央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使红军和党中央得以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保存下来,并且在这以后能够战胜张国焘的分裂主义,胜利地完成长征,打开中国革命的新局面。第二次伟大转折是指1978年12月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共第二代领导集体,开始了党在思想、政治、组织等领域的全面拨乱反正,开辟了改革开放和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
(2)1949年10月1日,北京30万群众齐集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开国大典。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国内意义:开辟中国历史新纪元;中国结束100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
国际意义: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由周恩来提出,并与印度和缅甸政府共同倡导的在建立各国间正常关系及进行交流合作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半个世纪以来,“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不仅成为中国奉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础,而且也被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接受,成为规范国际关系的重要准则。
(3)中国为融入经济全球化,于1991年参加了亚太经合组织,于2001年加入了世贸组织,推进了与各国的经济技术合作;引进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等.
上一篇 :
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12分)毛
下一篇 :
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
搜索答案
更多内容推荐
长征是中国历史上波澜壮阔的史诗,它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历史兴趣小组围绕工农红军长征展开“主题学习活动”。(1)下列四幅图片记录了长征的经过。请任选一副图,用一-八年级历史
2012年11月14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胜利闭幕,选出了新一届党中央领导人。下列与此会议有类似意义的是A.井冈山会师B.遵义会议C.会宁会师D.中共七大-九年级历史
右图是工农红军长征的路线图。下列说法正确有()①中央根据地是由井冈山根据地发展而来的。②长征途中召开的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一次转折点③长征胜利的标志是甘肃会宁会师④长征的-九年级历史
长征精神一直以来鼓舞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不断进取。下列红军长征路线按照行程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中央革命根据地——遵义——湘江——金沙江——赤水河——吴起镇B.中央革命根据-八年级历史
阅读诗句,结合图片回答问题。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1)这-八年级历史
中央红军在长征途中开始获得军事主动权的事件是[]A.红六军团西征B.中央红军长征,渡过湘江C.中央红军通道转兵D.红二、六军团从桑植出发长征-九年级历史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毛泽东的这首诗概括了长征的艰难,赞扬了红军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下列有关红军长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长征的原因是红军主动放弃-八年级历史
八年级(5)班同学要在暑假进行红色旅游,他们选好的目标是:两栋房子(※※※※),一条船(红船),两个名城(南昌,延安),一座山(井冈山)。你认为这两栋房子可能成为旅游景点主要是因-八年级历史
材料分析: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毛泽东《七律•长征》请回-八年级历史
长征中,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的地点是A.遵义B.吴起镇C.井冈山D.甘肃-八年级历史
阅读材料:“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眼。”①这首诗的作者是谁?材料-八年级历史
老战士黄镇曾用画笔记录他的亲身经历。其中以“汹涌的大渡河、寒冷的雪山、荒芜的草地”为素材的作品反映的历史事件是A.武昌起义B.秋收起义C.井冈山会师D.长征-九年级历史
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一:(这次)会议结束了“左”倾冒险主义在党中央的统治,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川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材料二:会议揭开了我国改革开-九年级历史
红军在长征途中初步扭转军事被动局面的事件是[]A.红六军团转战湘南B.中央红军突破敌人四道封锁线C.通道转兵D.红二、六军团突围长征-九年级历史
遵照中央指示,1935年11月19日,贺龙、任弼时率领红二、六军团开始长征,出发地是[]A.慈利B.桑植C.永顺D.瑞金-九年级历史
红军长征初期,打乱敌人部署,把数十万敌军甩在湘西,初步扭转了红军长征以来被动局面的军事行动的是[]A.四渡赤水B.血战湘江C.会宁会师D.通道转兵-九年级历史
下列哪一历史事件“是考验中国红军男女战士的意志、勇气和力量的人类伟大史诗……是一曲人类求生存的凯歌,是为避开蒋介石的魔爪而进行的一次生死攸关、征途漫漫的撤退,是一场-八年级历史
今年是红军长征胜利77周年纪念,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的标志是1936年10月三大主力会师,其地点是()A.吴起镇B.井冈山C.遵义D.会宁-八年级历史
请用直线将下列地址与所在的省份连起来。湘江湖南金沙江四川大渡河甘肃腊子口四川泸定桥四川-八年级历史
“1935年1月,遵义会议确立了谁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A.博古B.陈独秀C.毛泽东D.邓小平-八年级历史
济宁某中学组织学生开展“重走长征路”活动,他们沿途不可能参观到的是()A.遵义会议遗址B.中共一大遗址C.吴起镇会师纪念馆D.泸定桥-八年级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7分)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读后请回答:(1)材-八年级历史
右图是从描述某事件的历史地图上切取的一块。据此判断,该历史事件是:()A.北伐战争B.秋收起义C.井冈山会师D.红军长征-九年级历史
下图是遵义会议会址,这次会议取得的重大成就是()A.确立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B.决定北上抗日C.决定开辟新的革命根据地D.确定开展土地革命的方针-九年级历史
(13分)下面是《长征组歌》中的几个片段:片段一红旗飘,军号响。子弟兵,别故乡。王明路线滔天罪,五次“围剿”敌猖狂。红军急切(主力)上征途,战略转移去远方。男女老少来要送,-八年级历史
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成为党史上生死攸关转折点的是()A.北伐战争B.红军长征C.遵义会议D.中国七大-八年级历史
观察右图的图画,图中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什么?(2分)这一段历程中,共产党在贵州召开了一个重要会议是什么?(2分)它确立了以谁为核心的领导地位。(2分)-八年级历史
红军长征的出发地是A.瑞金B.延安C.大别山D.井冈山-八年级历史
判断:1935年10月红二、红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与红一方面军胜利会师,宣告长征胜利结束。-八年级历史
“马嘶人叫角号吹,万面红旗天际挥。赤水金沙辗转渡,雪山草地等闲飞。”诗歌描绘的历史事件是A.北伐战争B.红军长征C.百团大战D.淮海战役-九年级历史
红军长征途中发生的事件中,按发生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巧渡金沙江②强渡大渡河③四渡赤水河④飞夺泸定桥⑤渡过乌江A.⑤①②③④B.⑤③①②④C.②④⑤①③D.③⑤①②④-八年级历史
“长征路上走出了决定中国命运的两代伟人,走出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的全部成员,走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5位国家主席、代主席走出了人民解放军的9位元帅,8位大将和9-九年级历史
一位历史学家在评论1935年的一次会议时说:“这次政治局扩大会议的召开是史无前例的,它是中国共产党党史上一个里程碑。”这次“会议”是A.中共一大B.遵义会议C.中共七大D.中共八-八年级历史
2006年10月,一学校要举办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图片展,搜集到了下面四幅图片,按发生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应是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①C.④①②③D.③④①②-八年级历史
阅读下面的图文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一:“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八年级历史
1935年1月,党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这次会议A.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B.是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C.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D.讨论抗战胜利后中国将走什么道路的问-八年级历史
(13分)中国共产党带领团结全国各族人民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胜利,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实现复兴的奋斗凯歌。材料一-九年级历史
有首诗写道:“生死攸关转折点,左倾错误受批判。重新确立领导人,党和红军脱危险。”此诗反映的历史事件是A.五四运动B.中共诞生C.遵义会议D.挺进中原-八年级历史
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根本原因是()A.蒋介石调集50万人重点围攻B.蒋介石有帝国主义全力支持C.蒋介石的50万人装备先进D.临时中央负责人博古和军事顾问李德等人指挥错误-七年级历史
长征途中使红军从此跳出了敌人包围圈的是()A.遵义会议B.强渡大渡河C.巧渡金沙江D.飞夺泸定桥-八年级历史
1935年的遵义会议是我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这次会议事实上确立的党的领导核心人物是()A.陈独秀B.周恩来C.毛泽东D.朱德-九年级历史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三军”会师的地点在A.井冈山B.吴起镇C.遵义D.会宁-八年级历史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毛泽东的这首诗概括了长征的艰难,赞扬了红军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下列有关红军长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长征的原因是红军主动放弃-九年级历史
红军长征胜利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主要是指:()A.国民党不再围剿红军B.保存了革命的基本力量C.国民党已无力围剿红军D.革命取得了成功-八年级历史
今年暑假小明准备到贵州参加主题为“革命转折,出奇制胜”的红色旅游,出发前他应该了解的历史大事是①井冈山会师②遵义会议③四渡赤水④百团大战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八年级历史
图片是形象的史料。下列图片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发生在红军长征途中的是-八年级历史
有诗写道:“生死攸关转折点,‘左’倾错误受批判。重新确立领导人,党和红军脱危险。”此诗反映的历史事件是A.五四运动B.中共诞生C.遵义会议D.挺进中原-九年级历史
毛泽东著名的词句“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抒发了博大的胸襟和远大的抱负。这首《沁园春·雪》写于1936年。此时中国工农红军A.开创了井冈山革命-八年级历史
很多人认为贵州省的旅游可以归纳为:一栋房子(如右图),一个瓶子(茅台酒),一棵树子(黄果树瀑布)。你认为贵州省这栋房子能够成为旅游景点是因为这里A.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八年级历史
下列哪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A.八七会议B.七届二中全会C.遵义会议D.十一届三中全会-八年级历史
返回顶部
题目简介
(7分)创新是一个民族前进、兴旺的动力,是一个政党熠熠生辉的源泉。回顾中国共产党成立93年的历史,她领航中国,谱写了一曲曲惊世篇章。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九年级历史
题目详情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生死考验的危机关头,在国家徘徊、抉择的关键时刻,实现了党在历史上的两次伟大转折。
材料二:党和人民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吸取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经验教训,通过中共十二大、十三大、十四大、十五大,不断总结实践经验,找出了一条适合本国国情的建设之路。温家宝曾向世界阐明:未来中国,我们党和政府要让每一个中国人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让人民感到安全有保障,让每个人对未来有信心。
材料三:当今世界,现代高新科技发展迅猛,知识经济化速度加快,世界经济冲破国与国之间的界限,出现了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党和政府主动融入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使我国活跃于国际经济舞台。
(1)材料一所提的“两次伟大转折”中第一次转折确立了以谁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1分)第二次转折作出了什么伟大决策?(1分)
(2)中国实现独立自主、中华民族真正“有尊严”开始于哪一历史事件?(1分)在此后的外交中,周恩来倡导了什么原则成为了国际上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1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中国为融入经济全球化,参加了哪些国际性经济组织?(2分)经济全球化给中国现代化建设带来了哪些有利因素?(1分)
答案
(2)开国大典(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分)。
(3)世界贸易组织(WTO)(1分),亚太经合组织(APEC)(1分)。推进了与各国的经济技术合作;引进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等(1分,答出一点给全分)。
试题分析:(1)第一次伟大历史转折发生在长征途中,以1935年1月在贵州遵义举行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为标志。在党和红军处于生死攸关之际召开的遵义会议,结束了 “左”倾路线在中央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使红军和党中央得以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保存下来,并且在这以后能够战胜张国焘的分裂主义,胜利地完成长征,打开中国革命的新局面。第二次伟大转折是指1978年12月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共第二代领导集体,开始了党在思想、政治、组织等领域的全面拨乱反正,开辟了改革开放和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
(2)1949年10月1日,北京30万群众齐集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开国大典。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国内意义:开辟中国历史新纪元;中国结束100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
国际意义: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由周恩来提出,并与印度和缅甸政府共同倡导的在建立各国间正常关系及进行交流合作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半个世纪以来,“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不仅成为中国奉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础,而且也被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接受,成为规范国际关系的重要准则。
(3)中国为融入经济全球化,于1991年参加了亚太经合组织,于2001年加入了世贸组织,推进了与各国的经济技术合作;引进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