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课网
首页
数学
语文
英语
化学
物理
政治
历史
生物
首页
> 材料一:(林肯)心地淳厚善良,性格沉稳刚毅,有时甚至显得有些迟笨。正是这样一个人,领导美国人度过了历史上未遇的难关。他本人则赢得了与华盛顿相伯仲的声誉与地位。摘自《美-高三历史
材料一:(林肯)心地淳厚善良,性格沉稳刚毅,有时甚至显得有些迟笨。正是这样一个人,领导美国人度过了历史上未遇的难关。他本人则赢得了与华盛顿相伯仲的声誉与地位。摘自《美-高三历史
题目简介
材料一:(林肯)心地淳厚善良,性格沉稳刚毅,有时甚至显得有些迟笨。正是这样一个人,领导美国人度过了历史上未遇的难关。他本人则赢得了与华盛顿相伯仲的声誉与地位。摘自《美-高三历史
题目详情
材料一:(林肯)心地淳厚善良,性格沉稳刚毅,有时甚至显得有些迟笨。正是这样一个人,领导美国人度过了历史上未遇的难关。他本人则赢得了与华盛顿相伯仲的声誉与地位。
摘自《美国总统就职演说全集·林肯简介》
材料二:早在八年前,当这个共和国的生命似乎因命运所加的恐怖而冻僵之时……我们处于震惊之中,但我们采取了行动,我们迅速勇敢而果断地采取了行动。
——摘自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第三次就职演说(1941年1月20日)
材料三:昨天,1941年12月7日——一个遗臭万年的日子……“我现在断言,我们不仅要作出最大的努力来保卫我们自己,我们还将确保这种形式的背信弃义不会再危及我们。我这样说,相信是表达了国会和人民的意志。”
摘自富兰克林·罗斯富在国会的演讲(1941年12月8日)
(1)材料一说,林肯第一次就任总统时美国面临“历史上未遇的难关”。当时美国遇到了什么,“难关”?林肯为什么会赢得崇高的声誉和地位?(5分)
(2)材料二说,’“八年前”即1933年美国的生命似乎处于“冻僵之时”。请从经济和社会两个领域,说明当时美国出现的严重情况。(5分)
(3)在材料二中,罗斯福说“我们采取了行动”。请指出罗斯福政府那时在经济和社会领域采取了哪些重大“行动”?这些“行动”有什么共同特点?(6分)
(4)在材料三中,罗斯福愤怒指出,1941年12月7日是“一个遗臭万年的日子”。这天发生了什么严重事件?在此后的半年时间里,为“保卫我们自己”,美国在外交、军事方面采取了哪些重大行动?(4分)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中档
来源:不详
答案
(1)难关:资本主义制度与黑人奴隶制度的矛盾空前激化。南部种植园主为维护奴隶制度公然建立“国家”另立“首都”。合众国面临(或已经)分裂,内战迫在眼前。 (3分)赢得声誉原因:他是国家统一的杰出捍卫者和黑人奴隶的解放者(亦可具体答这两方面的功绩)。(2分)
(2)经济:股市崩溃,银行纷纷倒闭,工商企业大量破产,生产锐减,市场萧条,出现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3分) 社会:失业者、破产者、流浪者激增,人民生活水平大大下降,游行和罢工不断发生,社会动荡不安,社会丑恶现象频发,出现严重的社会危机。(2分)
(3)经济:实施紧急银行法,农业调整法和工业复兴法等。(2分) 社会:进行紧急社会救济,推行以工代赈等(或答制定社会保障法)。 (2分) 共同特点:国家(政府)进行有力的干预。(2分)
(4)严重事件:日本突袭美国海军基地珍珠港,使美国遭受惨重损失。 (2分)美国重大行动:对日本宣战;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在太平洋战场与日军开展激战,并取得中途岛战役的胜利,等等。(任答两点)(2分)
略
上一篇 :
33.(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下一篇 :
2009年前三季度中国经济增速高
搜索答案
更多内容推荐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分)材料一材料二20世纪50~60年代部分歌曲材料三罗斯福去世时,中国共产党主办的《新华日报》在1945年4月14日发表的社论《民主巨星的陨落:悼罗斯福总统之-高三历史
在20世纪30年代美国罗斯福新政使“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交相作用,改变了人们对传统经济模式的认识。这里所说的“看不见的手”和传统经济模式”是指A.市场的自我调节B.国家-高一历史
为了克服危机,美国实行罗斯福新政,日本和德国则走上了法西斯道路,回答16~17题。小题1:罗斯福“新政”通过《国家工业复兴法》的主要意图是:①对工业生产进行一定程度的调控②保障-高二历史
在不同的时期,只有那些根据自己的国情和时代的需要做出了正确战略判断的国家,才能获得历史的青睐。能够证明这一观点的是A.新航路开辟后的西班牙和葡萄牙B.工业革命后的晚清-高三历史
有一位大学老师说:在美国乃至世界经济发展史上,爆发于1929年至1933年的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总统实施的“新政”给人们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以致于研究现代资本主义经济,不可回-高二历史
罗斯福新政中贯穿其全过程的内容是A.救济B.复兴C.改革D.干预-高一历史
罗斯福新政采取奖励农民压缩产量的办法,其主要目的是A.稳定农产品价格B.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C.刺激农产品消费D.刺激农产品出口-高三历史
30年代大危机爆发后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为挽救经济危机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最重要的效果是A.缔造了一个新兴的市场B.国家职能在转变C.产生一个新的利益群体D.美元逐渐升值-高一历史
(24分)发展经济,关注民生,与社会进步息息相关。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以下是反映20世纪30年代美国经济危机时的两幅图片(1)据材料一,指出经济危机发生-高一历史
有学者认为:“罗斯福之所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他拥有一个美国历史上独一无二的‘智囊团’并能充分发挥它的作用。”如果你是罗斯福“智囊团”中的一员,针对-高二历史
下列关于罗斯福新政措施的叙述,错误的是()A.颁布工业复兴法,鼓励自由发展工业B.整顿财政金融体系,恢复银行信用C.调整农业政策,稳定农产品价格D.推行“以工代赈”,稳定社会-历史
1933年5月12日,罗斯福签署《农业调整法》,该法出台后,有1000多万亩棉花田被耕掉,另外还屠宰了22万头母猪和600多万头小猪。实行这些措施的根本目的是A.提高美国消费能力以促-高三历史
“为人类争自由,林肯与还,谁与匹者;绎大同之绝学,仲尼而后,意在斯欤!”罗斯福新政举措中能体现挽联中“大同”思想的主要是A.实行工业复兴法B.恢复银行信用C.建立社会保障体-高一历史
(17分)20世纪30年代,美国政府为消除危机,实现经济振兴,实施罗斯福新政。20世纪80年代,美国政府又降低利率,减少政府财政支出;后又实行战略防御计划。20世纪90年提出信息-高一历史
罗斯福新政中采取的货币政策是A.宣布美元贬值B.实行美元升值C.保持美元稳定D.取消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高三历史
罗斯福新政的实质是A.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调控B.维护资产阶级的统治C.通过缓解经济危机来缓和社会矛盾D.改造美国的经济制度-高一历史
罗斯福新政中有利于长期性地解决失业造成问题的主要措施是A.举办公共工程B.整顿财政金融C.建立社会保障体系D.保护劳工权利-高一历史
克林顿上台后实施“宏观调控、微观自主”的经济政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是凯恩斯主义的体现B.与里根政府的措施完全相同C.是罗斯福新政的翻版D.既反对完全自由放任,又反对过-高三历史
福利制度被称为“社会减震器”,二战后西方福利国家得到发展。下列图示信息是1971年社会保险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以下对于下图的说明错误的是[]A.西方发达国家广泛实行福-高三历史
1965年,美国总统经济报告中宣布:“一个不受衰退威胁的繁荣时期,使我们能够防止经济活动下降的计划时期到来了,我们相信衰退是不可避免的……国家的措施基本上能够在衰退开始之-高二历史
20世纪末东南亚金融危机反映出新加坡经济发展存在的最大弱点是[]A.发展“进口替代”工业B.建立“三高”企业C.过分依赖外贸D.重点发展服务行业-高二历史
20世纪70年代,美英等国发展出一种将政府干预与市场相结合、国有制与私有制并存的“混合经济”。有关“混合经济”的说法正确的是[]A.国有制经济成分逐渐占主导地位B.实质上是资本-高三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929——1933年经济危机期间,世界贸易额缩减近2/3,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缩减了36%,大量的谷物烂在地里,大批的牲畜被活埋或杀死,牛奶和咖啡被倒进河流-高三历史
美国出现持续117个月的经济增长是在那位总统在任期间[]A.胡佛B.罗斯福新C.里根D.克林顿-高三历史
从以下四幅图片中可看出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是美国国营铁路公司法国国营铁路公司日本国营NHK电视台联邦德国国营铁路[]A.全面实行国有化,建立国营经济B.扩-高三历史
20世纪80年代东南亚地区经济发展异军突起的国家促进经济持续增长的共同因素是①劳动力资源丰富②适时调整经济结构③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④发展外向型经济⑤充分利用石油财富[]A、①-高二历史
二战后的美国与20世纪五六十年代西欧各国社会经济政策的共同点不包括[]A.政府对经济的干预与管理得到加强B.改善人民的生活条件C.进行社会改革,缓和社会矛盾D.推行国有化政策-高三历史
福利制度被称为“社会减震器”,二战后西方福利国家得到发展。下列图示信息是1971年社会保险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以下对于下图的说明错误的是[]A.西方发达国家广泛实行福-高三历史
20世纪50年代,美国政府用于采购商品和支付劳务费用的总金额超过了国民生产总值的1/5,并鼓励资本家按照政府的计划进行投资,这表明[]A.美国政府加强了对国民经济的宏观管理-高三历史
某西方大国曾采取以下措施处理经济问题:把40%的国有企业出售给私人,削减住房、医疗、失业等各种社会福利开支,减少税收,提高利率。这是为了[]A、促进工业革命后经济的发展-高一历史
2011年2月6日是美国已故总统里根诞辰100周年纪念日,出于对奥巴马政府的不满,美国民众掀起一股怀念里根的热潮。1981年里根就任美国总统时曾有一句名言:“就目前的危机而言,-高三历史
法国44岁男子提尔里,24年来从未工作过一天,他一直靠一项名为“特别互助救济金”的福利补贴维持生活,除了每月要交房屋贷款之外,其余所有开销都由政府买单。此外,他可以享受-高一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齐世荣主编:《当代世界史资料选辑》第二分册请回答:(1)两张表格中的数字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凯恩斯说“似乎没有强烈理由要实行国家资本主义,把社会大部分经济生活包括在政府权限之内。”对以上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主张国家干预经济,但也不完全排斥经济自由B.强制推行-高三历史
某西方大国曾采取以下措施处理经济问题:把40%的国有企业出售给私人,削减住房、医疗、失业等各种福利开支,减少税收,提高利率。这是为了[]A.促进经济发展,确保一战胜利B.克-高二历史
英国是世界上影响力非常大的国家,许多方面走在世界前列。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英国被认为是典型的西方民主国家,但其民主制度又有着自己鲜明的特点,具体表现为“-高三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从摇篮到坟墓”——某西方国家的福利体系请回答:(1)结合材料,概括西方发达国家的福利制度有何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世纪50年代,美国政府用于采购商品和支付劳务费用的总额超过了国民生产总值的1/5,并鼓励资本家按照政府的计划进行投资,这表明[]A.政府加强了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B.开始走-高三历史
下图反映了美国二战后经济发展的轨迹。对其理解不正确的是[]A、反映了二战后美国经济呈增长的总趋势B、70年代出现严重的“滞胀”问题,发展缓慢C、反映了二战后美国经济艰难曲-高三历史
凯恩斯说:“似乎没有强烈理由要实行国家资本主义把社会上大部分经济生活包罗在政府权限之内”。对以上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主张国家干预经济,但也不完全排斥经济自由B、强制-高三历史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国家的经济被称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这表明[]A.垄断资本日益排挤中小企业B.国有企业占主导地位C.国家对经济的控制加强D.私人经济依附于国家-高三历史
1965年美国总统在经济报告中宣布:“一个不受衰退威胁的繁荣时期,使我们能够防止经济活动下降的计划时期到来了。我们相信衰退是可以避免的,国家的措施基本上能够在衰退开始之-高三历史
下表是《1977年发达国家国有经济比重(%)表》,该表反映二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的基本方式是行业国家邮政电话铁路航空英10010010075法10010010075日100私有7525美100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933年美国政府建立“联邦储备保险”,对5000美元以下的小额存款,由政府保证其安全。——王万达《现代美国史》材料二由于煤的开采掌握在私人企业中,以及用煤-高一历史
1987年接任美联储主席的格林斯潘,强调采取“预防性”的措施,在通货膨胀还没有明显苗头的情况下就实行紧缩政策,将通货膨胀消灭在萌芽状态。由此可见,格林斯潘主张采取的经济-高三历史
二战后,西方发达国家大力干预经济反映了[]A、西方国家对生产关系进行了根本变革B、西方各国在一定程度上调节了生产关系,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C、资本主义社会的基础矛盾正在-高三历史
下图所示现象出现的最可能的原因是1973年德国公路上的马拉汽车[]A.德国汽车出现了质量问题B.燃料不够,用马拉作动力C.兴起了一种新的旅游形式D.提倡低碳生活,保护环境-高三历史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国家的经济被称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这表明[]A.垄断资本日益排挤中小企业B.国有企业占主导地位C.国家对经济的控制加强D.私人经济依附于国家-高三历史
某西方大国曾采取以下措施处理经济问题:把40℅的国有企业出售给私人,削减住房、医疗、失业等各种福利开支,减少税收,提高利率。这是为了[]A.促进工业革命后经济的发展B.克服-高三历史
1945年7月英国举行大选,被视为反法西斯战争英雄的在任首相丘吉尔及其所在的保守党惨败,工党获胜组阁,导致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是[]A.反法西斯战争已经接近最后胜利B.工党提-高三历史
返回顶部
题目简介
材料一:(林肯)心地淳厚善良,性格沉稳刚毅,有时甚至显得有些迟笨。正是这样一个人,领导美国人度过了历史上未遇的难关。他本人则赢得了与华盛顿相伯仲的声誉与地位。摘自《美-高三历史
题目详情
摘自《美国总统就职演说全集·林肯简介》
材料二:早在八年前,当这个共和国的生命似乎因命运所加的恐怖而冻僵之时……我们处于震惊之中,但我们采取了行动,我们迅速勇敢而果断地采取了行动。
——摘自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第三次就职演说(1941年1月20日)
材料三:昨天,1941年12月7日——一个遗臭万年的日子……“我现在断言,我们不仅要作出最大的努力来保卫我们自己,我们还将确保这种形式的背信弃义不会再危及我们。我这样说,相信是表达了国会和人民的意志。”
摘自富兰克林·罗斯富在国会的演讲(1941年12月8日)
(1)材料一说,林肯第一次就任总统时美国面临“历史上未遇的难关”。当时美国遇到了什么,“难关”?林肯为什么会赢得崇高的声誉和地位?(5分)
(2)材料二说,’“八年前”即1933年美国的生命似乎处于“冻僵之时”。请从经济和社会两个领域,说明当时美国出现的严重情况。(5分)
(3)在材料二中,罗斯福说“我们采取了行动”。请指出罗斯福政府那时在经济和社会领域采取了哪些重大“行动”?这些“行动”有什么共同特点?(6分)
(4)在材料三中,罗斯福愤怒指出,1941年12月7日是“一个遗臭万年的日子”。这天发生了什么严重事件?在此后的半年时间里,为“保卫我们自己”,美国在外交、军事方面采取了哪些重大行动?(4分)
答案
(2)经济:股市崩溃,银行纷纷倒闭,工商企业大量破产,生产锐减,市场萧条,出现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3分) 社会:失业者、破产者、流浪者激增,人民生活水平大大下降,游行和罢工不断发生,社会动荡不安,社会丑恶现象频发,出现严重的社会危机。(2分)
(3)经济:实施紧急银行法,农业调整法和工业复兴法等。(2分) 社会:进行紧急社会救济,推行以工代赈等(或答制定社会保障法)。 (2分) 共同特点:国家(政府)进行有力的干预。(2分)
(4)严重事件:日本突袭美国海军基地珍珠港,使美国遭受惨重损失。 (2分)美国重大行动:对日本宣战;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在太平洋战场与日军开展激战,并取得中途岛战役的胜利,等等。(任答两点)(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