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课网
首页
数学
语文
英语
化学
物理
政治
历史
生物
首页
> 全球视野下的西方文明对于大多数西方人来说,1715年至1789年间的生活只是一种量的变化,绝大多数人还生活在农村,而且所谓的旧制度中的社会和政治仍然被贵族和君主制控制,但-高三历史
全球视野下的西方文明对于大多数西方人来说,1715年至1789年间的生活只是一种量的变化,绝大多数人还生活在农村,而且所谓的旧制度中的社会和政治仍然被贵族和君主制控制,但-高三历史
题目简介
全球视野下的西方文明对于大多数西方人来说,1715年至1789年间的生活只是一种量的变化,绝大多数人还生活在农村,而且所谓的旧制度中的社会和政治仍然被贵族和君主制控制,但-高三历史
题目详情
全球视野下的西方文明对于大多数西方人来说,1715年至1789年间的生活只是一种量的变化,绝大多数人还生活在农村,而且所谓的旧制度中的社会和政治仍然被贵族和君主制控制,但是表面现象之下,这时期的西方在几个关键方面发生了变化,标志着18世纪是一个西方人即将到来的大转变奠定基础的时期。
问题:(12分)
1、在下图(1)(2)(3)(4)处填写相应的历史大事件。
2、美国革命及其原则是以什么方式预示将要爆发在法国的政治动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什么法国的君主制特别容易遭遇一场革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认为法国革命和18世纪的政治趋势是一致的还是相反的?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材料题
难度:中档
来源:上海模拟题
答案
(1)1启蒙运动,2美国独立战争,3英国的工业革命,4法国革命和拿破伦。
(2)美国《独立宣言》宣称“人人生而平等”,预示着深受压迫的第三等级的革命反抗性。
(3)财政危机;启蒙思想;资本主义的发展壮大了第三等级中资产阶级的力量,资产阶级要求分享权利,波旁王朝阻碍其发展。
(4)法国大革命虽然出现过君主制的复辟、但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基础——启蒙运动,革命成果《人权宣言》、君主立宪制、资产阶级共和国直至《拿破仑法典》无不体现了18世纪资产阶级反封建追求民主平等的潮流,两者是一致的。
上一篇 :
2012年是郑和首次下西洋607周
下一篇 :
下列关于启蒙运动的说法,正确的
搜索答案
更多内容推荐
黑人后裔奥巴马能够赢得美国大选,这一现象可以用18世纪末杰斐逊的话来诠释:“有必要吸收人民参加政府的每一个部门,只要他们胜任。这是保证长期并正直地管理国家权力的唯一方-高二历史
“17世纪末科学革命的胜利为启蒙运动奠定了基础”。这是因为[]A.科学革命为启蒙运动奠定了理性主义思想基础B.科学革命为启蒙运动奠定了人文主义思想基础C.有些启蒙思想家本身就-高三历史
李约瑟对古代中国科技作出这样的评价:“在中国完成的发明和技术发现,改变了西方文明的发展进程,并因而也确定改变了整个世界的发展进程。”以下可以支持这一观点的是①指南针使-高三历史
“思维着的悟性成了衡量一切的唯一尺度……迷信、偏私、特权和压迫,必将为永恒的真理,为永恒的正义,为基于自然的平等和不可剥夺的人权所排斥。”恩格斯此段话赞扬的是[]A.文艺-高三历史
从19世纪中叶开始,欧洲女权主义者提出了改革妇女服装的倡议,设计并试穿了短裙和女式长裤,但受到舆论责难。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问,大量妇女加入劳动大军,妇女裤装和短裙开-高三历史
与前代相比,宋代藏书家的人数大增,藏书数量最多者超过十万卷。与之相关的因素是[]A.小说在社会上流行B.造纸术的发明C.对外文化交流频繁D.印刷术的进步-高三历史
“它是一场反封建的思想文化运动,这场以人权对抗神权、以法律对抗专制、以科学对抗蒙昧的运动,是……欧洲发生的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文中的“它”指的是[]A.文艺复兴B.启蒙运动-高三历史
17世纪欧洲启蒙运动兴起的根本原因是[]A.自然科学的重大进展B.资本主义的发展C.宗教改革的推动D.法国大革命的鼓舞-高二历史
伏尔泰、孟德斯鸠和卢梭是启蒙运动时期的主要代表人位,三位思想家被称为法兰西“自由三剑客”,主要是因为他们①追求民主、平等和自由②抨击天主教,提倡“民主共和”③反对专制主-高二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8世纪的天才们不单只是哲学家或某个方面的学者,最重要的是他们极其关注社会,更加具有批判的精神和意识。这些人就如恩格斯所说的,不承认任何外界的权-高三历史
假如你是生活在春秋时期,你可以享受到的文明成果是①印刷发行你的个人自传②利用刘徽的割圆术计算圆形池塘边的长度③可以借助《石氏星表》相关资料确定100多颗恒星位置④借助《黄帝-高二历史
英国哲学家罗素认为“启蒙运动本质上是对有独立见解的知识活动的价值重估”,他在这里强调的是[]A.科学发展是启蒙运动的前提B.理性主义是启蒙运动的核心C.人文思想是启蒙运动的-高三历史
狄德罗在《呈给叶卡特琳娜二世的报告》中这样说道:“在这一片叫嚷声中,大家都认购该套书(《百科全书》),他们都想要这套书,而把作者毁掉。”狄德罗所说的“大家”应该是[]A.封建势-高三历史
对英王查理一世的审判与处死是英国革命中的重大事件。布拉德肖法官曾在法庭上向查理一世宣示:“在国王和他的人民之间存在一个契约协定……这就好像一条纽带,纽带的一头是君主对-高三历史
当代史学家西斯。马丁在其《思想的进步史》中说,“与文艺复兴运动相比,启蒙运动在许多方面都有明显的超越。”“超越”的主要表现不包括[]A.以理性主义为核心B.斗争矛头直接指向封-高三历史
“较为保守的人士徒劳无益地抱怨说,没有什么是神圣的了,上帝自己也受到审查了,《圣经》被要求在理性的法庭上提交自己的证明材料。”直接导致这种质疑(怀疑)一切局面出现的人物-高三历史
今天象棋中有“炮”与“砲”二字。唐代的象棋中使用“砲”字,宋代的象棋中“炮”“砲”二字开始并用,这一变化说明[]A.中国象棋发明于宋代B.宋代发明了火药C.宋代火药广泛用于战争D.洋-高三历史
培根说:“这三种东西曾改变了整个世界事物面貌和状态:第一种在文学方面,第二种在战争上,第三种在航海上。”培根所说的第一种东西是我国古代的[]A、印刷术B、造纸术C、古典文-高二历史
欧洲启蒙思想的传播,引起了各国君主的恐慌,这是因为[]A、天主教会势力已经遭到严重削弱B、它反对专制王权、贵族特权和等级制度C、各国君主是启蒙运动反对的唯一对象D、它明-高二历史
1955年,周恩来总理在亚非会议上倡导包括尊重一切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在内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对主权思想作了新的阐释。如果想进一步研究主权理论的渊源,应参阅[]A.格劳秀斯-高三历史
“难道农民的儿子生来颈上带着圈,而贵族的儿子生来在腿上带着踢马刺吗……一切享有各种天然能力的人,显然是平等的……除了法律之外,不依赖任何别的东西,这就是自由人。”材料表-高一历史
马克思说:“火药、罗盘针、印刷术——这是预兆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项伟大发明。”这句话反映出[]A.中国古代科技孕育了西方近代文明B.西方资产阶级利用中国的发明进行侵略扩张C.-高二历史
当代史学家西斯·马丁在其《思想的进步史》中说,“与文艺复兴运动相比,启蒙运动在许多方面都有明显的超越。”“超越”的主要表现不包括:[]A.以理性主义为核心B.斗争矛头直接指向封-高二历史
“17世纪末科学革命的胜利为启蒙运动奠定了基础。”这是因为[]A、科学革命为启蒙运动奠定了理性主义思想基础B、科学革命为启蒙运动奠定了人文主义思想基础C、有些启蒙思想家本-高三历史
在一次关于启蒙运动的综合探究课中,同学们提出了以下的观点:①启蒙思想用理性之光照亮了欧洲近代社会发展的道路②18世纪中叶启蒙运动进入高潮③启蒙运动的“自由”“平等”等主张,-高二历史
“西洋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年,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来,引到光明世界”。西洋人在思想领域里拥护德、赛两先生的重大事件是指[]A.文艺复-高三历史
中国的四大发明不仅属于中国,也属于全世界,它对世界文明的进程有着深远影响。右图是中国纪念币收藏网向海内外公开发行的纪念币,它体现的是我国古代哪一方面的成就[]A.火药-高三历史
鲁迅在《电的利弊》中说:“外国用火药制造子弹御敌,中国却用它做炮竹敬神;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看风水”中国古代科技在东西方的不同地位表明[]A.科技能否产生巨大的经-高二历史
发源于西欧的启蒙运动能迅速波及欧洲大多数国家的主要原因是[]A、它使文艺复兴运动进一步发展B、它追求政治民主和权利平等C、它把斗争矛头指向天主教会D、它适应了发展中的资-高二历史
“他们把欧洲的封建制度比作漫长的黑夜,呼唤用理性的阳光驱散现实的黑暗”。这里“他们”应该是指[]A.智者学派B.人文主义者C.宗教改革者D.启蒙思想家-高二历史
18世纪的法国流行的一部著作《天真汉》中,主人公天真汉说“我每天都发觉,那本书(指《圣经》)里不让人做的事,大家不知做了多少,让人做的,却一件也不做。”其用意主要是[]A、告-高一历史
欧洲启蒙思想家大多认为:国家是“必不可少的恶”,是人们不得已而为之的一种强制工具。为此,他们都主张[]A.推翻君主制,建立共和制B.消灭私有制,实现社会平等C.建立有效机制-高二历史
启蒙运动的核心思想主张是[]A、肯定人,注重人性B、把人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C、理性主义D、批判专制和特权,追求民主、平等和自由-高三历史
对下图解读中,正确地揭示了中西科技发展轨迹上的差异的是[]A.中国古代科技一直领先于西方B.15世纪中西方科技发展趋势出现逆转C.公元前后中国科技达到最高峰D.公元前后到10世-高三历史
在启蒙运动时期,“自然神论者喜欢将上帝比喻成一个钟表匠,无需不断干涉被造物的世界,因为这个世界可以按照上帝创造的理性与自然法则自行运转。”这段材料反映出①基督教受到-高二历史
古代中国的四大发明传入欧洲,加快了西方迈入近代社会的速度。其中,指南针发挥的作用是[]A.促进了欧洲文化发展B.推动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C.推动了英国工业革命D.促进了远洋-高二历史
发明于11世纪的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传播作出巨大贡献的重要发明是[]A.指南针用于航海B.雕版印刷术的成熟C.毕升发明的活字印刷D.火药的广泛利用-高二历史
资产阶级启蒙思想的核心是[]A、追求政治民主、权利平等和个人自由B、号召打倒天主教会的神权地位C、反对贵族特权和等级制度D、号召消灭专制王权-高二历史
古代常用“学富五车”来形容学问渊博,但也反映出书写工具的落后。下列哪项发明使读书人不用学习五大车的竹筒,也可以“学富五车”[]A.造纸术B.印刷术C.火药D.指南针-高三历史
西方人文精神经历了三次大的演进和变化。下列运动中,把人们从封建专制和等级特权的思想藩篱中解放出来,促使“人”与“社会”双重觉醒的是[]A.智者运动B.文艺复兴运动C.宗教改革-高二历史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一切立法体系最终的全体最大的幸福究竟是什么……可以归纳为两大主要目标即自由与平等。自由,是因为一切个人的依附都要削弱国家共同体中同样大的-高二历史
2009年7月30日至10月7日,北京中华世纪艺术馆举办了“秦汉——罗马文明展”,下图是展品“东汉书信纸”。它原衬于铜镜之下,故呈圆形。纸以麻为主要原料,并通过施胶等加工技术,改-高三历史
“神州六号”宇宙飞船载人飞行成功,是我国宇航事业的重大成就。追溯历史,中国人最早探索航空事业,在这方面,成果历历可陈。现代火箭推进的基本原理源于中国的火药发明,中国-高二历史
奠定了中医学理论基础的医学著作是[]A.《黄帝内经》B.《伤寒杂病论》C.《千金方》D.《本草纲目》-高二历史
下表是16——17世纪中国著名科学家及其成就简表,从中能够分析得出的信息有①中国传统科技进入总结阶段②当时中国科技成就与社会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③当时中国科技在研究方法上主-高二历史
古代中华儿女曾经创造出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古代科技成就中天文历法、数学、医学等尤为突出,科学理论方面的成果却较少。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A.以小农经济为主的农耕-高二历史
17世纪传入欧洲,被西方国家称做“东方药物巨典”的中国著作是[]A.《本草纲目》B.《伤寒杂病论》C.《天工开物》D.《黄帝内经》-高二历史
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最系统的古代农业科学著作是[]A.《氾胜之书》B.《齐民要术》C.《农书》D.《农政全书》-高二历史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但近代科学技术落后于西方。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中国的世界纪录》收录的中国古代科技成果统计材料二英国学者李约瑟博士在对中国科学技术-高三历史
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在他的著作《物种起源》(1859年)中说:“如果以为选择原理是近代的发现,那就未免和事实相差太远。早在1300多年前,在一部中国古代(农业)百科全书中,就已有关-高二历史
返回顶部
题目简介
全球视野下的西方文明对于大多数西方人来说,1715年至1789年间的生活只是一种量的变化,绝大多数人还生活在农村,而且所谓的旧制度中的社会和政治仍然被贵族和君主制控制,但-高三历史
题目详情
问题:(12分)
1、在下图(1)(2)(3)(4)处填写相应的历史大事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什么法国的君主制特别容易遭遇一场革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认为法国革命和18世纪的政治趋势是一致的还是相反的?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2)美国《独立宣言》宣称“人人生而平等”,预示着深受压迫的第三等级的革命反抗性。
(3)财政危机;启蒙思想;资本主义的发展壮大了第三等级中资产阶级的力量,资产阶级要求分享权利,波旁王朝阻碍其发展。
(4)法国大革命虽然出现过君主制的复辟、但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基础——启蒙运动,革命成果《人权宣言》、君主立宪制、资产阶级共和国直至《拿破仑法典》无不体现了18世纪资产阶级反封建追求民主平等的潮流,两者是一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