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课网
首页
数学
语文
英语
化学
物理
政治
历史
生物
首页
>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电子计算机进一步部分代替了人类的脑力劳动,是人脑、神经系统的延长和补充……1977--1980年间美国雇用的科学家、工程师和技术人员增加了20%。目前日本的工-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电子计算机进一步部分代替了人类的脑力劳动,是人脑、神经系统的延长和补充……1977--1980年间美国雇用的科学家、工程师和技术人员增加了20%。目前日本的工-历史
题目简介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电子计算机进一步部分代替了人类的脑力劳动,是人脑、神经系统的延长和补充……1977--1980年间美国雇用的科学家、工程师和技术人员增加了20%。目前日本的工-历史
题目详情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电子计算机进一步部分代替了人类的脑力劳动,是人脑、神经系统的延长和补充……1977--1980年间美国雇用的科学家、工程师和技术人员增加了20%。目前日本的工业企业中具有大学毕业学历的职工占33.6%,高中毕业学历的占57.3%,在一些大企业中技术人员占全体职工人数的20%--30%。……目前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第三产业一般占国民经济总产值的50%耀70%。
材料二:以往,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关系是“北方工业”与“南方农业”的对立……在当代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中,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已经逐步转向发展“技术密集型”的高精尖的工业,发展中国家则主要发展“劳动密集型”的粗加工、半加工工业,其中一些新兴工业国家已努力发展技术和资本密集型的工业,而把劳动密集型工业向最不发达的国家转移。
材料三:核武器及运载工具的发展使美苏军备竞赛空前加剧……核武器产生了人类新的生存法则:你要活也须使别人活,要毁灭别人,也难免自己灭亡。战争已不再是用其他手段实现政治的继续,因为在核战争中,这种政策的决策者也将化为灰烬。面临自己在一场核大战中遭到毁灭性打击,或同归于尽的危险,苏美对核时代的世界大战及严重后果都有顾虑,任何一方都不敢轻易挑起战争,都以不超越战争边缘为限。
———以上材料均摘自王斯德、钱洪主编的《世界当代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第三次科技革命使劳动方式、经济结构发生的变化。由此还推动了哪些方面的变化?试举两例。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世界经济结构发生的变化。这一变化使世界政治领域出现了怎样的新态势?
(3)根据材料三,指出第三次科技革命对战争与和平产生的影响。
(4)根据以上材料,你对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作用得出怎样的结论?
题型:综合题
难度:偏易
来源:不详
答案
(1)第三次科技革命使人类主要靠体力劳动转变为以脑力劳动为主,经济结构中第三产业的比重大大上升。由此还推动了社会生活结构和国际经济结构的变化,如人类衣、食、住、行的变化,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进一步加大。
(2)发达国家主要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而发展中国家以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世界劳动分工更加明显。这使世界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政治矛盾日益尖锐化。
(3)第三科技革命使战争的手段和破坏性更加厉害,容易两败俱伤,同归于尽。但同时,它也使各国不敢轻易发动战争。
(4)第三次科技革命既给人类带来了进步,又给人类带来了隐患,它是一把“双刃剑”。
第(1)问要求归纳概括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第(2)问实际上是由经济变化进一步认识其对政治带来的影响。上述各方面的分析说明科技实际上是一把“双刃剑”。
上一篇 :
下列四幅图片是人类在现代取得
下一篇 :
读下表《世界主要国家工业生产
搜索答案
更多内容推荐
互联网在给人类社会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挑战。这些挑战主要来自①信息泛滥②网络犯罪③沉迷虚拟社会④网络安全[]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高二历史
当今,QQ聊天成为人们相互沟通的时尚方式,一个小企鹅改变了人们沟通的方式。这应感谢下列哪项科技成果[]A、电话的广泛应用B、无线电报的试拍成功C、电子计算机的应用D、航天-高二历史
在人类历史上,曾产生过一系列“改变时空”的重大发明。这些发明中,来势最猛、发展速度最快、对当代人类文明进程改变最大的是[]A.飞机B.电话C.因特网D.火车-高二历史
鸦片战争时期,以林则徐.魏源等为代表的地主阶级“睁眼看世界”的着眼点主要表现在[]A.历史地理方面B.军事技术方面C.社会制度方面D.思想文化方面-高一历史
1982年,美国《时代》杂志把“个人电脑”选为当年的“年度风云人物”,并预言“家庭电脑有朝一日会像电视和洗碗机一样普及,20年后,将会有60%的美国人上网。”2006年《时代》杂志又把-高一历史
信息化时代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主要包括:()①使世界各地区、各民族的联系更加紧密②知识密集型产业在经济生活中日益重要③传统产业脱胎换骨④为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新的空间,引起一场-历史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起因有①科学理论出现重大突破;②前两次科技革命奠定了技术基础和物质前提;③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推动;④战后各国重视科学技术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历史
下列有关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评述,不正确的是()A.第二次世界大战发挥了客观推动作用B.航天技术的应用是其代表性成就之一C.推动了二战以后国际经济格局的调整D.成为推动当今经济-高三历史
在科技革命的推动下,微机运算能力成倍增长,成本大幅下降,个人拥有计算机的数量迅速增加。今天计算机工业已发展成为一个年产值5000亿美元以上的庞大产业。这说明[]A.技术革-高三历史
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是何时出于怎样的社会需要而产生的[]A.20世纪40年代军事需要B.19世纪50年代飞机需要C.19世纪40年代经济需要D.20世纪50年代政治需要-高二历史
信息经济的要素包括①信息②知识③智力[]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②③-高二历史
2010年5月31日,最新的全球超级计算机500强揭晓,美国的“美洲虎”排名首位。研制出第一台计算机的国家、时间是[]A.英国1945年B.德国1946年C.美国1946年D.苏联1947年-高二历史
温家宝总理曾经在中外记者招待会上引用清朝一位大臣的诗句“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句诗的作者被称为近代中国“第一个睁眼看世界的人”。他是[]A.林则徐B.康有为C-高一历史
美国电影《黑客帝国》系列描绘了未来社会人与电脑网络世界斗争、进行第六次复兴之战的情景。这表明[]A.电脑帮助人类实现智能的延伸B.高科技使人类进入信息时代C.人们对高新科技-高三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1500年以来的历史,是人类社会由分散隔绝状态进入整体发展的一体化进程的历史。其主线是现代化(或工业文明)。而工业革命(或称科技革命)在人类的现代化进程中起-历史
第三次科技革命最突出的特点是①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加快②科学技术各个领域之间相互渗透③促进了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④科学和技术密切结合,相互促进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历史
下列关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它是原子能技术取得重大突破的直接结果B.学科分工越来越细,学科的联系日趋密切C.促进了社会经济结构和生活结构的变化D.科学技术-历史
下面图片反映的是[]A.劳动者的变化B.生产工具的变化C.劳动对象的变化D.劳动成果的变化-高三历史
在当今美国,有许多大学生同时攻读自然科学或工程技术的某一学科和社会科学的某一学科,同时拿到两种学位,社会上把这种人看做是拿着“金色护照”的人。这一现象从本质上反映出-高三历史
下列关于知识经济的说法,正确的是[]A.劳动密集型产业在经济生活中日益重要B.知识和信息发挥了比传统经济中更加重要的作用C.知识经济时代以能源、原材料的大量消耗为主要特-高二历史
下列关于互联网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产物B.推动了社会发生深刻变化C.引发了知识经济时代的开始D.出现了垃圾信息,使人类道德严重下滑-高二历史
国际互联网作为第四媒体给人类社会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遇,但网络是把“双刃剑”青少年应警①网络成瘾②网络犯罪③健康上网④网络受骗[]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②④-高二历史
《四洲志》是林则徐在广州禁烟时组织编辑的著作,其目的是为抗英斗争提供参考,这里所说的“四洲”不可能包括[]A.南美洲B.北美洲C.大洋洲D.非洲-高三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和图片:材料一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恩尼阿克”诞生于1946年,主要是用来计算炮弹飞行的弹道的。它以电了管为元件,采用外插型程序,需人工接通电路,主要功能-高三历史
下列关于互联网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20世纪60年代末在美国出现B.互联网具有界面直观、链接灵活、高速传输等特点C.互联网是超大规模的计算机及其相关设备组成的信息与服务共-历史
第三次科技革命出现的历史背景与第二次科技革命相比,其最大的不同是A.科学理论成就推动生产和技术进步B.适应社会对新生产力的需求C.战争的需要加速其到来D.国际市场不断扩大-高三历史
计算机和互联网的问世,把人类推进到了信息时代。下列与互联网的问世相关的有①20世纪60年代末互联网在美国问世②20世纪50年代末,美国为了对抗苏联,加紧了对信息科学技术的-高二历史
2009年,中国“天河一号”研制成功,成为继美国之后第二个能够研制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的国家。发明世界首台计算机的国家是[]A.日本B.法国C.美国D.德国-高二历史
互联网带来的工作和生活方式的革命包括①使世界更紧密地连成一体②使人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③引起了一场学习革命④使社会交往方式也发生了变化[]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高三历史
中国近代思想主要经历了“师夷长技以制夷”“中体西用”“维新变法”“民主共和”“民主与科学”及“马克思主义”的演进过程。这些思想反映的共同主题是[]A.发展资本主义B.救亡图存C.反抗-高三历史
“人肉搜索”在中国网络中曾是一个热门词。在汶川地震中,人肉搜索帮助许多人找到了亲人;但是也发生了某大学学生因被怀疑谩骂周恩来而遭人肉搜索,最后只好弃学的事件。这些情-高三历史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不正确的是[]A.学科被划分得越来越少B.科学技术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加快C.各学科间相互渗透的程度越来越深D.科学与技术密切结合-高三历史
第三次科技革命使社会经济产业结构产生的深刻变化表现在()A.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物质条件B.直接物质生产部门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下降C.劳动密集型产业大幅度增加D.垄断组织产生-历史
首先提出建立“信息高速公路”计划的是[]A.美国B.英国C.德国D.法国-高二历史
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三次局部战争中,美军在海湾战争中从发现一个机动目标到发动袭击需要一天的时间,在科索沃战争中这个时间差已经缩小到一个小时,在阿富汗战争中仅需要10分-高二历史
第三次科技革命对工业布局的影响与前两次不同的是[]A.摆脱了能源和地域的限制B.从沿海地区转移到内陆地区C.从城市转移到山区D.从温暖地区转移到寒冷地区-高三历史
有位英国人说:“印刷机彻底改变了个人获取的事实,记录其他人的思想和遥远文化的方式,‘一便士即时邮’改变了我们从朋友处获得新闻和我们与其他团体进行通信的方式,电话改变-高二历史
列宁指出:“电力工业是最能代表最新技术成就,代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资本主义的一个工业部门。”与列宁所说的电力工业无关的是[]A、电车B、无线电报C、电子计算机D、电话-高二历史
魏源受林则徐的委托,在《四洲志》的基础上编成了《海国图志》,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向西方学习的口号,迈出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林则徐和魏源的根本目的是[]A.维-高三历史
与前两次技术革命相比,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是[]A.科学技术各个领域之间相互渗透B.许多技术发明都来源于工匠的实践经验C.自然科学的新发展开始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D.技术革命-高三历史
目前,在欧美发达国家,哪一部分经济已成为国民经济中发展最快的部门A.农业B.重工业C.轻工业D.信息经济-历史
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以“科学发展与社会进步”为主题开展了综合探究活动,同学们各抒己见,讨论激烈。请你帮助各小组完成下列研究。(1)甲组同学认为:“科学时代的到来是经济发展-高二历史
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欧美发达国家,国民经济发展最快的部门是[]A.农业经济B.工业经济C.信息经济D.软件业-高二历史
关于计算机诞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世界是第一台计算机是由美国人发明的B.最初发明计算机是对德战争的需要C.最初发明计算机是对苏冷战的需要D.计算机的发明根本原因是生产-高二历史
英特尔公司副总裁肖恩·马洛克曾经说:“因特网是魔幻的第七大洲,在这里,每个人只需敲几下键盘就可以了解到世界上的所有知识。”对这句话理解不正确的是[]A.因特网能够使信息的-高二历史
下列关于互联网的说法,正确的是①引起了人类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巨大变化②引起了生产生活方式的变化③存在网络安全问题④青少年沉迷网络,影响了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因此互-高二历史
当今,QQ聊天成为人们相互沟通的时尚方式,一个小小的企鹅改变了人们的沟通方式。这当感谢下列哪项科技成果[]A、电话的广泛应用B、无线电报的试拍成功C、电子计算机的应用D、-高二历史
1839年《澳门新闻纸》报道:“中国官府完全不晓得外国的政事,又不询问考求……只有林总督行事与其他官员相反。”“林总督相反的行事”是指[]A.抗击英国侵略者B.设立译馆,翻译西学C.-高三历史
因特网的诞生使①人类社会进入信息时代②交往更加方便③遗传工程迅速发展,④地球变得更小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历史
小马在求职应聘时,用电子邮件的方式向某公司发送了一份个人简历,不久就从自己的电子信箱中收到来自该公司的面试通知。这一信息交流方式依托的技术设备是[]A、B、C、D、-高三历史
返回顶部
题目简介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电子计算机进一步部分代替了人类的脑力劳动,是人脑、神经系统的延长和补充……1977--1980年间美国雇用的科学家、工程师和技术人员增加了20%。目前日本的工-历史
题目详情
材料一:电子计算机进一步部分代替了人类的脑力劳动,是人脑、神经系统的延长和补充……1977--1980年间美国雇用的科学家、工程师和技术人员增加了20%。目前日本的工业企业中具有大学毕业学历的职工占33.6%,高中毕业学历的占57.3%,在一些大企业中技术人员占全体职工人数的20%--30%。……目前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第三产业一般占国民经济总产值的50%耀70%。
材料二:以往,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关系是“北方工业”与“南方农业”的对立……在当代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中,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已经逐步转向发展“技术密集型”的高精尖的工业,发展中国家则主要发展“劳动密集型”的粗加工、半加工工业,其中一些新兴工业国家已努力发展技术和资本密集型的工业,而把劳动密集型工业向最不发达的国家转移。
材料三:核武器及运载工具的发展使美苏军备竞赛空前加剧……核武器产生了人类新的生存法则:你要活也须使别人活,要毁灭别人,也难免自己灭亡。战争已不再是用其他手段实现政治的继续,因为在核战争中,这种政策的决策者也将化为灰烬。面临自己在一场核大战中遭到毁灭性打击,或同归于尽的危险,苏美对核时代的世界大战及严重后果都有顾虑,任何一方都不敢轻易挑起战争,都以不超越战争边缘为限。
———以上材料均摘自王斯德、钱洪主编的《世界当代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第三次科技革命使劳动方式、经济结构发生的变化。由此还推动了哪些方面的变化?试举两例。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世界经济结构发生的变化。这一变化使世界政治领域出现了怎样的新态势?
(3)根据材料三,指出第三次科技革命对战争与和平产生的影响。
(4)根据以上材料,你对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作用得出怎样的结论?
答案
(2)发达国家主要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而发展中国家以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世界劳动分工更加明显。这使世界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政治矛盾日益尖锐化。
(3)第三科技革命使战争的手段和破坏性更加厉害,容易两败俱伤,同归于尽。但同时,它也使各国不敢轻易发动战争。
(4)第三次科技革命既给人类带来了进步,又给人类带来了隐患,它是一把“双刃剑”。
第(1)问要求归纳概括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第(2)问实际上是由经济变化进一步认识其对政治带来的影响。上述各方面的分析说明科技实际上是一把“双刃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