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课网
首页
数学
语文
英语
化学
物理
政治
历史
生物
首页
> (17分)与我们生活最为密切的是建筑,而建筑风格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政治制度的特色。请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一明清故宫建于北京城的中央,以南北为中轴线,坐北朝-高三历史
(17分)与我们生活最为密切的是建筑,而建筑风格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政治制度的特色。请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一明清故宫建于北京城的中央,以南北为中轴线,坐北朝-高三历史
题目简介
(17分)与我们生活最为密切的是建筑,而建筑风格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政治制度的特色。请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一明清故宫建于北京城的中央,以南北为中轴线,坐北朝-高三历史
题目详情
(17分)与我们生活最为密切的是建筑,而建筑风格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政治制度的特色。请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清故宫建于北京城的中央,以南北为中轴线,坐北朝南,充分体现了皇权至上的封建统治思想,故宫城外是皇城,皇城外又有北京城,城城包围,显示了森严的等级制度。
材料二 古希腊时期的雅典卫城,公民集会的场所被设计成半圆形的砖石建筑,并且是能够容纳几千人的剧院式结构,目的在于确保每一个者不仅能看到发言的人,也可以看得见其他出席的人。
材料三 数百年前,爱尔兰议院模仿古希腊建筑构造了半圆形议事厅,而英国的威斯敏斯特宫内部则一直使用长方形的议事厅。后来这两种不同形状的议事厅产生了截然不同的效果。丘吉尔概括说:“英国议会机构的全部特质建立在这样一个事实上,即议会下院是长方形而不是半圆形的结构。因为长方形的会议厅更适合政党体制。对个人来说,所谓‘左’‘右’立场很容易改变,但穿过发言席的行为需要慎重的考虑。”
——(美)迪耶•萨迪奇•海伦•琼斯著《建筑与民主》
材料四 美国国会大厦俯瞰着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这座由第一任总统华盛顿亲自奠基的大厦,对历任美国总统来说都是一个需要小心应付的地方。
美国的开国者们因为长久的自治传统……使他们对一个坐拥大权的政治领袖患有极大的忧虑……因此他们想方设法地约束总统的权力。不仅是司法、立法制度上的约束,甚至在宪法中加上了弹劾权,对犯有“叛国罪、贿赂罪或其他重罪轻罪”的总统和其他行政官员进行弹劾,并予以罢免。
——《大国崛起•美国》
请回答:
⑴根据材料一的描述,能反映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哪两大特点?(2分)
⑵材料二体现了古希腊的民主政治的特点,但也有人认为“就是这种民主政治才是灭亡古希腊的真正的罪魁祸首”,请分析持这种观点的最有力证据应该是什么?(2分)并谈谈这给我们提供了什么可以借鉴的教训?(2分)
⑶根据材料三所透露的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近代政治制度的特点。(3分)
⑷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美国是怎样“约束总统的权力”的?(4分)
⑸上述四则材料所反映的政治制度在历史上都曾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请综合评价这些政治制度的相同点。(要求:不要分别叙述,要综合概括)(4分)
题型:综合题
难度:偏难
来源:不详
答案
⑴特点:皇权至上;中央集权,等级森严。(三点任答二点得2分)
⑵证据:雅典民主是原始的直接民主,导致了国家权力的滥用和误用,使雅典政坛混乱动荡。(2分)
教训:提高参政人员的素质,培养其决策的科学性;强化民主政治监督功能。(任答1项即可)(2分)
⑶特点:君主立宪制;国王统而不治;议会是国家权力中心;实行责任内阁制;政党通过实现自己的政治主张控制国家政权。(答出其中三个特点得3分)
⑷约束:①三权分立,互相制约与平衡。政府掌握行政权、国会掌握立法权、司法独立;②宪法赋予国会拥有对官员的弹劾权。(以答到简要特点为准)(4分)
⑸这些政治制度的产生都符合当时各国的国情,有利于各国的稳定,促进各国的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推动当地文明进入一个新的阶段。(4分)
试题分析:
⑴根据材料一“明清故宫建于北京城的中央...充分体现了皇权至上的封建统治思想,故宫城外是皇城,皇城外又有北京城,城城包围,显示了森严的等级制度。”和所学知识,即可反映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两大特点。
⑵根据材料二“...半圆形的砖石建筑,并且是能够容纳几千人的剧院式结构,目的在于确保每一个者不仅能看到发言的人,也可以看得见其他出席的人”再结合教材知识,即可概括出体现的古希腊的民主政治的特点,“就是这种民主政治才是灭亡古希腊的真正的罪魁祸首”实际上说的是直接民主,结合所学即可说明最有力证据。从其反面即可说明可以借鉴的教训。
⑶根据材料三“...英国的威斯敏斯特宫内部则一直使用长方形的议事厅...即议会下院是长方形而不是半圆形的结构。因为长方形的会议厅更适合政党体制。对个人来说,所谓‘左’‘右’立场很容易改变,但穿过发言席的行为需要慎重的考虑”即可概括出英国近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⑷根据材料四“...对历任美国总统来说都是一个需要小心应付的地方...因此他们想方设法地约束总统的权力。不仅是司法、立法制度上的约束,甚至在宪法中加上了弹劾权...其他行政官员进行弹劾,并予以罢免”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是怎样“约束总统的权力”的。
⑸该类题目特别注意题目的要求,不要偏离了题目的中心意思。评价上述材料涉及的政治制度的相同点可以从产生背景、制度特点、历史影响的角度分析。同时不要分别叙述,要综合概括。
上一篇 :
(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
下一篇 :
下列图最能体现中国历史上皇权
搜索答案
更多内容推荐
明代内阁和清代军机处的共同之处是A.统领六部,处理各种事务B.参与决策,并负责朝廷日常事务C.参与机要政务,但没有决策权D.负责各地的军政事务-高一历史
下列措施中,对地方割据起到限制作用的有()①汉武帝颁布“推恩令”②唐玄宗在边境要地设置军镇③宋太祖派文臣到各地做知州④明太祖废行省在地方设三司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高一历史
明朝内阁制度的形成是在()在位时期()A.明太祖B.明神宗C.明宣宗D.明成祖-高一历史
中国古代加强皇权的措施中,常以内侍、贵戚监督和逐渐代替重臣,以近臣演变为重臣,以辅佐皇帝办事的部门发展为正式的国家机关。以下机构体现这种方式的是()A.中书门下内阁军-高三历史
明王朝颁布了《大明律》,规定谋反、谋大逆、谋叛、恶逆、内乱等为“十恶”重罪,属于“常赦所不原”;“大臣专擅选官”、“交结朋党紊乱朝政”、“交结近侍官员”等列罪条款又为明律所特-高一历史
清朝有这样一个机构,它机构简单,有官无吏,办公条件简陋,是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最重要的中枢机构。这一机构是()A.内阁B.议政王大臣会议C.六部D.军机处-高二历史
16世纪末,西班牙人门多萨在《中华大帝国史》中写道:“皇帝极想成为他的帝国及其臣民的主人,国家如此之大,省份又如此之多,因此没有皇帝和内阁的同意,巡抚、总督和法官不准处-高一历史
“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有敢奏请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将犯人凌迟,全家处死。”明太祖朱元璋制定这一规定主要是为了()A.让群臣监督皇帝B.精简政府机构C.加-高一历史
某地洪水为患,消息上报朝廷后,皇帝一方面交代工部尽快抢修溃决的堤防,勿使水患继续扩大;另一方面责成户部尽快调度粮食,运往灾区,赈济灾民。幕僚根据皇帝之意,写成诏书-高一历史
朱元璋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勤政”皇帝,每天要处理200多件奏章,400多件政事。导致朱元璋如此勤政的主要原因是()A.朱元璋过人的智力与精力B.丞相职位被废除C.明代社会矛盾尖锐-高一历史
“朕自临御以来,十有三年矣,中间图任大臣,期于辅弼,以臻至治。故立中书省以总天下之文治……岂意奸臣窃持国柄,枉法诬贤……谋危社稷……赖神发其奸,皆就臻灭。朕欲革去中书省-高一历史
下列有关清朝军机处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创设于清朝雍正帝统治时期B.行政开放性的特征更为明显C.进一步加强了君主专制制度D.便利了皇帝进一步集中军政大权-高一历史
明朝永乐帝时设立了内阁制,以内阁作为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英国“光荣革命”之后,内阁逐渐成为了最高行政机关。下面关于两国内阁制的叙述,正确的是A.内阁制的形成标志着-高二历史
明朝的内阁和清朝的军机处的共同之处是A.统领六部,处理各种政务B.参与决策,并负责朝廷日常事务C.参与机要政务,但没有决策权D.负责各地的军政事务-高一历史
据史料记载,明太祖朱元璋有一天问大臣:“天下谁人最快活?’’有的说:“金榜题名。”有的答:“功成名就。”朱元璋都不以为然,当大臣万钢回答说“畏法度者快活”时,却极为赞赏,随-高一历史
有关明朝内阁的表述正确的是A.明太祖朱元璋正式设立内阁B.张居正是朱元璋的首辅大臣C.明成祖朱棣时内阁是虚职D.朱元璋时的殿阁大学士品秩较低-高三历史
万历初年,张居正任首辅时,“部权尽归内阁”,六部几乎变成内阁的下属机构。对此下列评述正确的是A.说明明朝中期宰相制度“借尸还魂”B.张居正擅权专恣,加重明朝政治腐败C.明朝-高一历史
(12分)中国的政治制度自古至今绵延流长,不同时代呈现不同特点,在传承借鉴中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黄仁宇曾说:“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高三历史
关于明清时期内阁制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明太祖时设立内阁参与军国大事的商讨B.明内阁不是法定的行政决策机构C.票拟是否采纳取决于皇帝的批红D.清初时与六部、议政王大臣会议-高一历史
清朝由军机处直接寄发的有关机密要务的皇帝谕旨称为“廷寄”。右图是我国辽宁地区发现的国内惟一完整廷寄,对此正确的说法是A.这张廷寄出现于康熙年间B.廷寄的内容是由军机处决-高二历史
7.清顺治十三年(1656年)上谕:“今后凡有商民船只私自下海,将粮食货物等项与逆贼贸易者,不论官民,俱奏闻处斩。”谕中“逆贼”主要是指A.地方割据势力B.倭寇C.南明残余势力D.欧-高三历史
对明太祖废除行中书省的表述,最确切的是A.行中书省权力过重B.强化地方政权的职能C.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D.封建制度的渐趋衰落-历史
清朝加强皇权的主要措施是A.大兴文字狱B.废除丞相C.设立军机处D.采用三省六部制-历史
清代有一位大臣用一首诗来形容自己所处机构的行事模式:“依样画葫芦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画成依样旧葫芦,要把葫芦仔细看。”这一机构A.始设于明代B.是当时最高的行政机关C.是-高三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公元前106年,分全国为13部(州),每部(州)派刺史一人,于每年秋天巡行郡国,按“六条问事”的职权,监督郡国……材料二(北宋)规定州郡长官由文臣担任。长官之-历史
明太祖没置殿阁大学士,作为其侍从顾问;康熙帝设南书房,挑选翰林院学士任职。从中可以看出()A.明清饱学之士享有政治特权B.明太祖和康熙帝处于危机境地C.明清皇帝推行重视文-历史
如果你到故宫参观,你可以在“军机处”景点的文字说明上发现这样的文字:“军机处一日日程:……接折(阅读奏折)……见面(请皇帝旨)……述旨(拟皇帝旨意)……过朱(皇帝过目确定)……交发(下发-高一历史
“君设其本,臣操其末;君治其要,臣行其详;君操其柄,臣常其事”(《申子·大体篇》)。这实质上反映了[]A.君主专制集权B.君臣共理国政C.君权兼并相权D.君臣分工明-高二历史
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曾这样评价当时中国的政治制度:“中国政府只有施用棍棒才能让人民做些事情,政府与其说是管理民政,毋宁说管理家政”。导致孟德斯鸠作出这一论断的直-高三历史
“(军机处)军国大计,罔不总揽。……盖隐然执政之府矣”。一同学认为此观点是错误的,最恰当的理由是[]A.军机处是处理西北军务的机构B.军机大臣大权独揽C.军机处是传达皇帝决策的-高三历史
明朝极大地强化了君主专制,在中央采取的重大行政措施有①确立三省六部制②废除丞相③设置内阁④增设军机处[]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高一历史
有学者指出:“中国传统政治中,君权和相权的关系,是一部不断磨擦,不断调整的历史。”下列有关丞相制度的说法,错误的是[]A.汉武帝重用侍从秘书B.唐朝相权一分为三C.宋代废除-高一历史
“朕欲革去中书省,升六部,仿古六卿之制,俾之各司所事。……如此则权不专于一司,事不留于壅蔽,卿等以为如何?”材料中的“朕”是[]A.秦始皇B.唐太宗C.宋太祖D.明太祖-高一历史
“今我朝罢丞相,┉┉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我朝”指的是[]A.宋朝B.元朝C.明朝D.清朝-高二历史
君主专制在从秦到清不断强化的过程中偶有特殊情况。能反映这一情况的是[]A.战国时秦国以王为首,统一后秦王称皇帝B.汉武帝以身边近臣组成中朝执掌决策权,隋代实行内史、门下-高三历史
清代地方行政制度大体沿袭明制,主管一省之民政、财政的官员,俗称“藩台”。该官职的正式名称是[]A.节度使B.枢密使C.三司使D.布政使-高三历史
“朕欲革去中书省,升六部,仿古六卿之制,俾之各司所事。……如此,权不专于一司,事不留于壅蔽,卿等以为如何?”材料中的“朕”是[]A.秦始皇B.唐太宗C.宋太祖D.明太祖-高一历史
“胡惟庸绝不是朱元璋的真正目标,朱元璋要毁灭的是胡惟庸背后的那个庞然大物。”“那个庞然大物”是指[]A.内阁制度B.宰相制度C.宦官集团D.胡惟庸集团-高三历史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黄仁字曾说:“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中“政府-高三历史
著名史学家黄仁宇认为:“隋唐宋组成的第二帝国带开放性,相对之下,明清组成的第三帝国则带收敛性。”这里的“收敛性”具体表现在①中央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同时设通判负责监督②-高三历史
明初中央“设五府、六部、都察院……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相上下),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这一做法的实质是[]A.罢设丞相,缓和君臣矛盾B.各机构平等-高三历史
明太祖曾作诗一首描述自己的辛劳:“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丈五犹拥被。”明太祖这样辛苦主要是因为他[]A.废除了丞相制度B.设置了军机处C.扩大-高二历史
明太祖的《皇明祖训》中说:“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将犯人凌迟,全家处死。”这一规定①废除了秦朝以来一直实行的宰相制度②使全-高一历史
黄宗羲说:“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明太祖)罢丞相始也。”该论点实际上指出了在古代丞相制度下[]A.相权对皇权有一定的制约作用B.容易形成极端君主专制C.不可能产生明君贤吏D.-高一历史
电视剧《宰相刘罗锅》播出之后,人们认识了清朝官吏刘墉。但是,有历史学家认为这个电视剧名犯了错误,他最有可能的理由是[]A.刘墉不是驼背,所以不能称为“刘罗锅”B.丞相制度早-高一历史
“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将犯人凌迟,全家处死”,对这一材料的理解最准确的是[]A.奉天承运,皇位永继B.控制言论,维护统治C-高三历史
《明史》载:“(内阁)地居近密,而纶言批答,裁决机宜,悉由票拟,阁权之重,偃然汉、唐宰辅,特不居丞相名耳!”这句话的含义是[]A.明朝的内阁就是丞相B.明朝宰相虽无其名却有其实-高三历史
右图是《万历首辅张居正》的图书封面。张居正是明万历年间因厉行改革而彪炳史册的一位传奇人物,升任首辅后,他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部权尽归内阁”,六部几乎变成内阁的下属机-高三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明朝中央机构示意简图材料二臣窃闻东西各国,皆以立宪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盖自三权鼎立之说出,以国会立法,以法官司法,以政-高三历史
“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将犯人凌迟,全家处死”,对这一材料的理解最准确的是[]A.奉天承运,皇位永继B.控制言论,维护统治C-高三历史
返回顶部
题目简介
(17分)与我们生活最为密切的是建筑,而建筑风格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政治制度的特色。请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一明清故宫建于北京城的中央,以南北为中轴线,坐北朝-高三历史
题目详情
材料一 明清故宫建于北京城的中央,以南北为中轴线,坐北朝南,充分体现了皇权至上的封建统治思想,故宫城外是皇城,皇城外又有北京城,城城包围,显示了森严的等级制度。
材料二 古希腊时期的雅典卫城,公民集会的场所被设计成半圆形的砖石建筑,并且是能够容纳几千人的剧院式结构,目的在于确保每一个者不仅能看到发言的人,也可以看得见其他出席的人。
材料三 数百年前,爱尔兰议院模仿古希腊建筑构造了半圆形议事厅,而英国的威斯敏斯特宫内部则一直使用长方形的议事厅。后来这两种不同形状的议事厅产生了截然不同的效果。丘吉尔概括说:“英国议会机构的全部特质建立在这样一个事实上,即议会下院是长方形而不是半圆形的结构。因为长方形的会议厅更适合政党体制。对个人来说,所谓‘左’‘右’立场很容易改变,但穿过发言席的行为需要慎重的考虑。”
——(美)迪耶•萨迪奇•海伦•琼斯著《建筑与民主》
材料四 美国国会大厦俯瞰着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这座由第一任总统华盛顿亲自奠基的大厦,对历任美国总统来说都是一个需要小心应付的地方。
美国的开国者们因为长久的自治传统……使他们对一个坐拥大权的政治领袖患有极大的忧虑……因此他们想方设法地约束总统的权力。不仅是司法、立法制度上的约束,甚至在宪法中加上了弹劾权,对犯有“叛国罪、贿赂罪或其他重罪轻罪”的总统和其他行政官员进行弹劾,并予以罢免。
——《大国崛起•美国》
请回答:
⑴根据材料一的描述,能反映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哪两大特点?(2分)
⑵材料二体现了古希腊的民主政治的特点,但也有人认为“就是这种民主政治才是灭亡古希腊的真正的罪魁祸首”,请分析持这种观点的最有力证据应该是什么?(2分)并谈谈这给我们提供了什么可以借鉴的教训?(2分)
⑶根据材料三所透露的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近代政治制度的特点。(3分)
⑷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美国是怎样“约束总统的权力”的?(4分)
⑸上述四则材料所反映的政治制度在历史上都曾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请综合评价这些政治制度的相同点。(要求:不要分别叙述,要综合概括)(4分)
答案
⑴特点:皇权至上;中央集权,等级森严。(三点任答二点得2分)
⑵证据:雅典民主是原始的直接民主,导致了国家权力的滥用和误用,使雅典政坛混乱动荡。(2分)
教训:提高参政人员的素质,培养其决策的科学性;强化民主政治监督功能。(任答1项即可)(2分)
⑶特点:君主立宪制;国王统而不治;议会是国家权力中心;实行责任内阁制;政党通过实现自己的政治主张控制国家政权。(答出其中三个特点得3分)
⑷约束:①三权分立,互相制约与平衡。政府掌握行政权、国会掌握立法权、司法独立;②宪法赋予国会拥有对官员的弹劾权。(以答到简要特点为准)(4分)
⑸这些政治制度的产生都符合当时各国的国情,有利于各国的稳定,促进各国的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推动当地文明进入一个新的阶段。(4分)
试题分析:
⑴根据材料一“明清故宫建于北京城的中央...充分体现了皇权至上的封建统治思想,故宫城外是皇城,皇城外又有北京城,城城包围,显示了森严的等级制度。”和所学知识,即可反映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两大特点。
⑵根据材料二“...半圆形的砖石建筑,并且是能够容纳几千人的剧院式结构,目的在于确保每一个者不仅能看到发言的人,也可以看得见其他出席的人”再结合教材知识,即可概括出体现的古希腊的民主政治的特点,“就是这种民主政治才是灭亡古希腊的真正的罪魁祸首”实际上说的是直接民主,结合所学即可说明最有力证据。从其反面即可说明可以借鉴的教训。
⑶根据材料三“...英国的威斯敏斯特宫内部则一直使用长方形的议事厅...即议会下院是长方形而不是半圆形的结构。因为长方形的会议厅更适合政党体制。对个人来说,所谓‘左’‘右’立场很容易改变,但穿过发言席的行为需要慎重的考虑”即可概括出英国近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⑷根据材料四“...对历任美国总统来说都是一个需要小心应付的地方...因此他们想方设法地约束总统的权力。不仅是司法、立法制度上的约束,甚至在宪法中加上了弹劾权...其他行政官员进行弹劾,并予以罢免”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是怎样“约束总统的权力”的。
⑸该类题目特别注意题目的要求,不要偏离了题目的中心意思。评价上述材料涉及的政治制度的相同点可以从产生背景、制度特点、历史影响的角度分析。同时不要分别叙述,要综合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