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2月15日闭幕的安徽省十一届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了安徽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打造“经济强省、文化强省、生态强省”的奋斗目标。某校高三(2)班同学以“着力打造‘三个强省’,-高三政治

题目简介

2012年2月15日闭幕的安徽省十一届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了安徽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打造“经济强省、文化强省、生态强省”的奋斗目标。某校高三(2)班同学以“着力打造‘三个强省’,-高三政治

题目详情

2012年2月15日闭幕的安徽省十一届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了安徽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打造“经济强省、文化强省、生态强省”的奋斗目标。某校高三(2)班同学以“着力打造‘三个强省’,奋力建设美好安徽”为主题展开了探究活动。收集到以下信息:
信息一 加速崛起经济强省
2007—2011年安徽省宏观经济状况及城乡居民收入增长情况
年份
GDP增速(%)
财政收入
增速(%)
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
农民纯收入
增速(%)
2007
20.4
26.7
17.4
19.8
2008
20.3
28.2
13.2
18.2
2009
13.7
17
8.4
7.2
2010
21.9
33
12.1
17.3
2011
13.5
27.6
17.8
17.9
(1)分析信息一蕴含的经济信息,并就解决所反映的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
信息二 努力建设文化强省
安徽文化底蕴深厚,多姿多彩。传统徽州文化的核心内容和精髓部分可以概括为:崇仁尚叉、修德敦行、讲求诚信;创新进取;坚忍不拔、百折不回,负重进取的“徽骆驼精神”;兴文重教;宗族乡里意识和帮扶协作精神。正确对待民族文化精神,传承和创新徽州文化,建设好徽州文化基地,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心和进一步弘扬良好道德风尚营造良好的文化支持系统。
(2)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相关知识,谈谈如何“传承和创新徽州文化”。
(3)有人认为,传统习俗含有封建因素,继承传统习俗不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知识,对上述观点进行评析。
题型:论述题难度:中档来源:不详

答案

(1)经济信息:①2007—2011年,安徽省GDP、财政收入和城乡居民收人都保持平稳较快增长,但相比较而言,2009年增速有所下降;②安徽省GDP、财政收入的增长速度高于城乡居民收入的增长速度。(每点2分,满分4分)
建议:①大力发展生产力,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为国家财政收入和城乡居民收入的增长奠定雄厚的物质基础;②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合理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合理比重。(每点2分,满分4分)
(2)①文化在交流中传播,通过商贸活动、教育等途径和大众传媒等手段积极传播徽州文化,增强徽州文化的影响力;②文化在继承中发展,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还要推陈出新,革故鼎新;③在社会实践基础上,加强徽州文化同其他地域文化的交流,做到博采众长;④传承和创新徽州文化,必须坚持正确的方向,克服错误的倾向,反对守旧主义、封闭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每点3分,满分12分)
(3)(12分)①事物都包含着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或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传统习俗既有精华,也存在糟粕,精华与糟粕对精神文明建设的作用是不同的(6分);②我们要坚持辩证否定观,继承传统习俗中的精华,抛弃糟粕,并增添符合社会发展的新内容,促进精神文明建设(6分)。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社会公平、文化传承与创新以及唯物辩证法的有关知识点,第(1)问:第一小问是图表题,考生注意培养分析图表的能力,解题思路:“先看再比后升华。”从图表可以看出安徽省GDP、财政收入和城乡居民收人都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安徽省GDP、财政收入的增长速度高于城乡居民收入的增长速度。第二小问是措施类的试题,考生根据材料可以从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合理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合理比重等角度作答。第(2)问:文化生活知识,角度是文化传承与创新,考生可以通过商贸活动、教育等途径和大众传媒等手段积极传播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还要推陈出新,革故鼎新、立足社会实践、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等角度作答。第(3)问:哲学知识,角度是辩证法,考生可以从矛盾的对立统一原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辩证否定观等角度作答。
点评:图表题要求学生描述表格反映的经济信息,并指出说明的经济问题,是高考中常见题型。解题思路:“先看再比后升华。”看强调看全信息,包括表头、表格、小注,比是比较。包括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就本题来看比较。后升华强调挖掘材料中隐含的本质问题。措施类的试题考生要注意结合材料多角度进行作答;文化生活的试题已经确定了角度,考生注意回忆该角度的知识点结合材料作答即可,哲学试题,考生还是注意范围,在这个范围内选取最符合题意的知识点作答,难度适中。

更多内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