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课网
首页
数学
语文
英语
化学
物理
政治
历史
生物
首页
> 图1、图2分别记录了我国西北某地绿洲和邻近荒漠某年6月1日(晴天)近地面层大气温度和水平风速日变化状况。读图计算并回答问题。(1)6月1日绿洲的气温日较差约___℃,荒漠的气温-高二地理
图1、图2分别记录了我国西北某地绿洲和邻近荒漠某年6月1日(晴天)近地面层大气温度和水平风速日变化状况。读图计算并回答问题。(1)6月1日绿洲的气温日较差约___℃,荒漠的气温-高二地理
题目简介
图1、图2分别记录了我国西北某地绿洲和邻近荒漠某年6月1日(晴天)近地面层大气温度和水平风速日变化状况。读图计算并回答问题。(1)6月1日绿洲的气温日较差约___℃,荒漠的气温-高二地理
题目详情
图1、图2分别记录了我国西北某地绿洲和邻近荒漠某年6月1日(晴天)近地面层大气温度和水平风速日变化状况。读图计算并回答问题。
(1)6月1日绿洲的气温日较差约___ ℃,荒漠的气温日较差约 ____ ℃。(2分)
(2)与荒漠相比,绿洲全天风速较 ________ ,风速日变化幅度较_______ 。(2分)
(3)22时,绿洲的气温比荒漠 ______ ,风速比荒漠 ________ 。白天(6时至18时),绿洲的气温比荒漠 ________ ,风速比荒漠 _________ 。(4分)
(4)上述现象表明,绿洲植被可以 _____ 气温日变化幅度,还可以 __________ 风速。由此可见,绿洲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邻近荒漠的侵袭。(1分)
(5)土地荒漠化是制约当地农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试从自然和人为因素两方面分析该地区出现土地荒漠化的原因。(4分)
(6)为了遏制沙漠化的趋势,有人认为栽种草和灌木比栽种乔木更好,试分析其自然原因。(2分)
题型:综合读图题
难度:偏易
来源:不详
答案
(1)12.5(11.5到13.5均可) 16(15到17均可)
(2)低,小
(3)高,小,低,小
(4)减小(降低) 减缓(降低)
(5)自然原因:气候干旱少雨;蒸发旺盛;日较差大,大风日数多。
人为原因:过度农垦;水资源利用不当;过度放牧;过度樵采等。
(6)因为该地区降水量少,气候干旱,蒸发量大,风力强,不利于乔木的生长(乔木的生长需水量较大,易导致该地区更加干旱);草和灌木矮小,根系发达(复杂),抗风固沙能力强;草和灌木需水量小,在干旱地区容易成活。
略
上一篇 :
(8分)根据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
下一篇 :
读世界某区域图,回答4—7题。小
搜索答案
更多内容推荐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高速发展,我国农业生产格局和地理环境也发生了深刻变化。材料一图是1990~2005年我国气候变化类型示意图。材料二图是1990年以来我国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示-高三地理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1分)湄公河是一条国际河流。2008年3月3日,围绕加强资源、能源合理利用,扩大贸易市场等问题,湄公河流域有关国家领导人召开了第三次经济合作会议。(1)-高一地理
(25分)读图文材料,分析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哈尔滨周边地区简图、哈尔滨两时刻海平面气压分布图。材料二松花江(哈尔滨河段)多年平均最低日温、平均降水量、月径流量统计资料-高三地理
图16为“欧洲西部1月、7月等压线分布图”。读图和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2分)材料:冰岛被称为“极圈火岛”。2010年4月冰岛火山喷发,随风飘散的火山灰逐渐弥漫于北欧、西欧等地区上-高三地理
左图是某国局部地形图,右图是N地的气候资料图,读后回答下列问题。(12分)(1)简要描述M河流域的地形特征。(3分)(2)M河的主汛期出现在季节,原因是。(3分)(3)图示流域与黄河上-高一地理
针对我国西部地区现状,有全国人大代表提出了“西三角经济圈”的区域发展战略,以带动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根据下述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4分)(1)西三角经济圈包括-高三地理
(16分)读我国华南局部地区等高线图,回答以下问题:(1)图中东部地区的总体地势特征是,判断依据是:。(2分)(2)分析图中甲、乙两处河流的河床横剖面特征及成因:(6分)(3)广州亚运-高三地理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河南遭受60年来的最大旱情。全省受旱面积已经达到了63.1%。2008年11月1日至2009年1月26日,河南省平均降水量为11.0毫米,较常年-高三地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2008年12月26日13时45分,我国海军舰艇编队从三亚启航,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执行护航任务,并于10天后抵达任务海区。材料二:中国海军护航编队行-高三地理
区域开发与整治的实质是A.协调好自然与人类社会之间的关系,建立和谐的人地关系B.合理利用区域资源,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C.尽可能地开发利用区域资源,促进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高二地理
读我国某区域图,图中A附近河段为我国大型水电基地之一。B地形区是我国优质葡萄酒原料生产基地之一。回答有关问题。(1)分析在A附近河段建设大型水电基地的区位优势和地理意义-高三地理
阅读以下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世界某区域(半岛及附近岛屿)图(图8)材料二:该半岛所在国的能源领域相关数据统计(表2)材料三:该半岛所在国的GDP增长与能耗比较(图9)(1)依-高三地理
材料一: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于2009年12月7日一18日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图8)召开。面对全球变暖的趋势,192个国家的环境部长和其他官员们将商讨《京都议定书》一期承诺到期后的-高三地理
(7分)下图是我国某省轮廓图,据图回答:(1)图中省会城市A是__________,铁路干线B是__________,C是____________。(3分)(2)图中斜线所示地区是我国著名的_____
图甲、图乙分别为北半球某地某月平均气温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说出图甲中等温线数值自北向南的变化规律及其原因。判断图甲所示等温线分布表示的季节,说明判断理由-高三地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1分)材料一:天津附近海平面在正常情况和上升情况下的潮位高程表材料二:天津市滨海平原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图13)(1)导致全球海平面上升的主要原因是-高二地理
关于区域空间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A.区域空间结构仅指各种区域要素空间分布形式B.区域空间结构是稳定的、不变的C.区域空间结构主要受自然因素制约D.从空间分布形式上看,区域-高二地理
读下列有关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甲型H1N1流感病毒,是继禽流感病毒后发现的又一种新型传染病,目前尚无完全确认的特效药可以治疗。2009年4月,这一病毒的感染病例首先在美-高二地理
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关于农业地域类型,甲地区主要为________,乙地区为________和________。(2)甲地是我国著名的商品粮基地,但近年来地位有所下降。简要-高三地
读下图和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指出A、B两地太平洋沿岸降水量分布的异同点,并分析二者差异的主要原因。(12分)(2)列举A地区易发生的农业气象灾害,并指出该地多发气象灾害-高三地理
读下列我国部分地区图,回答有关问题。(12分)①②③④(1)最宜发展棉花生产的两个区域是图所示区域,宜发展甜菜生产的是图所示区域。(2)将山西大同的煤炭通过水陆联运到①图地区,-高二地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问题。(11分)材料一非洲大陆已探明的石油储量超过774亿桶,占世界已探明石油储量的7.4%,原油日产量占世界的10.6%,日均消费石油量占世界石油消费的3.-高二地理
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土地资源类型:A是________;B是________;C是________。(2)图中B地区是我国农业生产发展潜力较大的地区之一,原因是A.水热条件优越,复种指数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2010年4月20日,位于墨西哥湾的一座海上钻井平台起火爆炸,导致约1600米深处漏油,造成严重的海洋污染。由于天气恶劣等原因,虽然有关方面采取多-高二地理
半干旱地区多是草原牧区,湿润半湿润地区多是农业区,这反映地理环境影响区域的A.发展水平B.生活特点C.发展方向D.发展条件-高二地理
读图完成:该图能正确表达出的区域特征是A.区域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B.区域内部的特性相对一致C.区域可划分为下一级区域D.区域的边界是明确的-高二地理
读世界局部地区图(1)简述该区域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以及它们共同的区位因素:(6分)(2)新加坡是新兴的工业化国家,分析其电子工业布局的有利因素:(6分)(3)新加坡水资源紧张,试-高三地理
下图为我国部分干湿地区及农业生产区示意图,读图完成:该图能正确表达出的区域特征是A.区域没有固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B.区域内部的特性相对一致C.每一个区域的边界都是明确-高二地理
当今世界,恐怖主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地区冲突和环境恶化等问题,对世界和平与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威胁。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填出图中所代表的国家和地区名称:①____-地理
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37分)(1)简述图示北部地形区聚落分布特点,并分析原因。(8分)(2)比较B地与D地的降水差异,并分析原因。(10分)(3)说明图示北部地形区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高三地理
(30分)E市位于内蒙古西南部,自然资源丰富,以羊(羊毛和羊绒制品)、煤(煤炭)、土(稀土)、气(天然气)著称。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5)题。材料一:l990-2005年E-地理
下图是某国土地利用分布示意图,分析回答。(11分)A④(1)图中①、②所在的地形区名称分别是、(2分)(2)土地利用类型包括耕地、草地、林地、建设用地等。据图判断①、②地区的土地利-高二地理
图9为“新疆地区矿产资源分布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5分)(1)新疆地区资源丰富,其主要的能源资源有、、等。(3分)(2)为了将西部丰富的天然气输往东部地区,我国建设了工程;-高二地理
图8为“中国环境问题分布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7分)(1)我国西北地区生态环境问题最主要是,造成这种问题的自然原因是,人为原因是;为了防治北方沙尘暴,我国修建了防护林-高二地理
下图为地中海地区冬雨率等值线图(冬雨率为冬季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百分率,单位:%)。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简述地中海地区冬雨率较高的原因。(2)从气候角度,分析地中海沿岸-高三地理
读图12和相关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0分)上海是中国最大城市群的核心,正在迈向国际大都市。2010上海世博会主题为“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该主题不仅契合了人们对于改善未来城-高二地理
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36分)。材料一:海地是西印度群岛中的岛国,位于海地岛西部。全境75%为山地,仅沿海和沿河有狭窄平原。海地北部属热带雨林气候,而南部年平均降水量不到-高三地理
读下图,按要求回答问题。(11分)(1)将图中各数字所表示的海域和河流的名称填在下面的横线上:①海,②海,③运河,⑤河,⑥河,④河,④河注入海。(2)图中斜线区域是德国最大的工业区-高二地理
(25分)读图文材料,分析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世界两区域简图(图7、图8)(1)图9是某时乙城市近地面气压分布图,请画出完整的等压线图,并分析此时乙城市的天气状况。(4分)材料-高三地理
:根据下面地形剖面图(大至沿东经109°经线的陕西境内)中展示的内容,回答问题。(10分)(1)图中陕西省的西安市坐落在谷地。(2)西安市之所以分布在这里的自然区位因素主要有、、-高一地理
下图为“东北地区简图”,阅读图表,回答下列问题。(10分)长江三角洲部分省市与黑、吉、辽三省人均耕地面积及谷物单产的比较(2006年)黑龙江吉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全国人均耕地面-高二地理
读图11,回答下列问题。(10分)(1)说出祁连山脉走向及其地理意义。(3分)敦煌鸣沙山和月牙泉,山泉共处,沙水共生,三面沙山捧出一弯清泉,泉在流沙中,干旱不枯竭,风吹沙不落-高二地理
读下面两区域图,回答问题。(15分)(1)指出甲、乙两图所示地区主要自然景观的差异并分析其成因。(6分)(2)简要回答甲、乙两图所示地区发展种植业气候条件的优势。(4分)(3)一艘-高三地理
(26分)阅读下面两图回答问题。材料一莱茵河流域图材料二欧洲西部年降水量和1月均温0℃等温线分布图(1)导致材料二中甲处等温线向北凸出的主要原因有。(6分)(2)材料二中50°N附近-高三地理
下列关于区域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任何一个区域内部都有一致性,但无差异性B.各区域之间自然和人文要素的开放性是地球表层最显著的特点C.区域内部各要素之间构成一个整体D-高一地理
读下列图文资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0年5月1日第41届世界览会将在中上海开幕举行。沙特馆定名为“阿拉伯之城”,主题是“生命的活力”,着重展示在没有河流和湖泊的严酷自然环境-高三地理
读下图,回答问题。(11分)(1)图中F、H两地气温比两侧地区高的自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2)图中丹江口水库出口处和北京两地的平均温差约为________℃,其主要原因是(3)京
2010年4月20日,位于墨西哥湾的一座海上钻井平台起火爆炸,导致原油大量泄漏。图10为“墨西哥湾和加勒比海地区略图”。读图回答问题。(13分)(1)影响该海域开发利用石油资源的自-高二地理
(37分)结合材料,读图9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焚风是出现在山脉背面,由山地引发的一种局部范围内的空气运动形式——过山气流在背风坡下沉而变得干热的一种地方性风。焚风现象是-高三地理
读图10,回答下列问题。(1)说明甲地降水特征及其形成原因。(8分)(2)指出乙、丙两区的农业地域类型。与乙区相比,说明两区农业生产的自然优势。(6分)澳大利亚是世界主要蔗糖生-高三地理
返回顶部
题目简介
图1、图2分别记录了我国西北某地绿洲和邻近荒漠某年6月1日(晴天)近地面层大气温度和水平风速日变化状况。读图计算并回答问题。(1)6月1日绿洲的气温日较差约___℃,荒漠的气温-高二地理
题目详情
(1)6月1日绿洲的气温日较差约___ ℃,荒漠的气温日较差约 ____ ℃。(2分)
(2)与荒漠相比,绿洲全天风速较 ________ ,风速日变化幅度较_______ 。(2分)
(3)22时,绿洲的气温比荒漠 ______ ,风速比荒漠 ________ 。白天(6时至18时),绿洲的气温比荒漠 ________ ,风速比荒漠 _________ 。(4分)
(4)上述现象表明,绿洲植被可以 _____ 气温日变化幅度,还可以 __________ 风速。由此可见,绿洲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邻近荒漠的侵袭。(1分)
(5)土地荒漠化是制约当地农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试从自然和人为因素两方面分析该地区出现土地荒漠化的原因。(4分)
(6)为了遏制沙漠化的趋势,有人认为栽种草和灌木比栽种乔木更好,试分析其自然原因。(2分)
答案
(1)12.5(11.5到13.5均可) 16(15到17均可)
(2)低,小
(3)高,小,低,小
(4)减小(降低) 减缓(降低)
(5)自然原因:气候干旱少雨;蒸发旺盛;日较差大,大风日数多。
人为原因:过度农垦;水资源利用不当;过度放牧;过度樵采等。
(6)因为该地区降水量少,气候干旱,蒸发量大,风力强,不利于乔木的生长(乔木的生长需水量较大,易导致该地区更加干旱);草和灌木矮小,根系发达(复杂),抗风固沙能力强;草和灌木需水量小,在干旱地区容易成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