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课网
首页
数学
语文
英语
化学
物理
政治
历史
生物
首页
>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⑴填出图中字母表示的地理事物名称:A山,B煤矿,C水电站,D河,E市。⑵图示地区面临的最大生态问题是,其形成的原因是。⑶是治理该区生态问题行之有效的方法-高二地理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⑴填出图中字母表示的地理事物名称:A山,B煤矿,C水电站,D河,E市。⑵图示地区面临的最大生态问题是,其形成的原因是。⑶是治理该区生态问题行之有效的方法-高二地理
题目简介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⑴填出图中字母表示的地理事物名称:A山,B煤矿,C水电站,D河,E市。⑵图示地区面临的最大生态问题是,其形成的原因是。⑶是治理该区生态问题行之有效的方法-高二地理
题目详情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⑴填出图中字母表示的地理事物名称:
A
山,B
煤矿,C
水电站,D
河,E
市。
⑵图示地区面临的最大生态问题是
,
其形成的原因是
。
⑶
是治理该区生态问题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在实施综合治理的过程中,应该注意贯彻
措施与
措施紧密结合的原则。而且可以利用其综合治理的经验,进行
或以县为单位的大面积治理,推动整个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工作。
题型:综合读图题
难度:中档
来源:不详
答案
⑴太行山 大同 小浪底 汾 西安
⑵水土流失 沟谷地带坡度较大,黄土土质疏松,易被冲刷;降水集中,且多暴雨;滥砍滥伐,植被遭破坏;乱挖窑洞,乱开矿。
⑶ 小流域综合治理 生物 工程 大中流域
试题分析:
第(1)题,从图中的轮廓可以看出,此图为黄土高原地区。要求熟记黄土高原地区的各个地理事物的名称。根据图中省级行政区域界限及山脉位置河流走向可以看出,A为太行山,B大同煤矿,C小浪底水电站,D汾河,E为西安市。
第(2)题,黄土高原地区面临的最大生态问题是水土流失,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的原因可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方面分析。自然因素主要有地形、降雨、土壤(地面物质组成)、植被四个方面。 ①地形。地面坡度越陡,地表径流的流速越快,对土壤的冲刷侵蚀力就越强。坡面越长,汇集地表径流量越多,冲刷力也越强。 ②降雨,季风气候,降水集中。产生水土流失的降雨,一般是强度较大的暴雨,降雨强度超过土壤入渗强度才会产生地表(超渗)径流,造成对地表的冲刷侵蚀。 ③地面物质组成。土质疏松 ④植被稀疏。达到一定郁闭度的林草植被有保护土壤不被侵蚀的作用。郁闭度越高,保持水土的越强。 人为因素主要有人类对土地不合理的利用、破坏了地面植被和稳定的地形,以致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 ①植被的破坏 ②过度开垦 ③开矿。
第(3)题,本题考查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小流域综合治理是治理该区生态问题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在实施综合治理的过程中,应该注意贯彻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紧密结合的原则。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本题涉及的具体考点有黄土高原的范围、黄土高原地区主要的地理事物、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的原因及其治理措施等,考查了学生对所学基础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
上一篇 :
废旧电池一般作为生活垃圾被丢
下一篇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
搜索答案
更多内容推荐
下图为“海河流域图”,结合资料回答下列问题。(1)分析海河流域形成春旱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读“山西省原煤生产图”,回答问题。小题1:图中反映我国在加强能源基地建设方面采取的措施是()A.扩大煤炭开采量B.提高晋煤外运能力C.加强煤炭的加工转换D.提高能源工业的经济效-高二地理
图为世界某国家水系分布图,近年来,该国政府相继颁布了《森林和自然资源保护法》等一系列相关法令,其中明文规定严禁滥伐林木,禁止出口木材,所需木材从邻国进口。依据图文材-高三地理
关于山西省能源资源的特点,说法不正确的是()A.分布范围广,全省40%的土地下面有煤田分布B.煤种齐全,全国10大煤种,山西省都有分布C.煤质优良,具有低灰、低硫、低磷、发热-高二地理
该图显示我国四个省2005年三种常规能源生产的相对比例(均已折算成标准煤)。读图,回答问题。小题1:①、②、③代表的能源依次是()A.石油、煤炭、天然气B.天然气、石油、煤炭C.煤-高二地理
避免矿竭城衰的命运,大庆正在进行二次创业,努力实现可持续发展,其具体措施描述正确的是()①做大石油产业,以化补油②发展多种经营,以多补主③培育“百姓经济”,以小补大④强化-高二地理
陕西榆林地区“乌金(煤)遍地”,资源非常丰富。5年前开始,该地“村村点火,处处冒烟”,被人们戏称为“黑三角”,据此回答题小题1:在资源开发初期,当地适合发展()①采掘工业②高耗-高二地理
读下图及相关材料回答题法国气候温和湿润,平原占国土总面积的2/3,耕地面积达3350万公顷,土壤肥沃。法国地中海沿岸盛产葡萄。德国北部为平原,多沼泽湿地,土壤贫瘠,低温-高二地理
下图为长江源区环境恶化过程示意图,按相关关系将图中的代码分别填入各项前的括号内。A、河流干涸B、老鼠天敌减少C、全球变暖D、过度放牧E、土壤水分条件恶化-高一地理
右面为“我国某区域示意图”,2011年11月4日,我国首个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在酒泉启动建设,该地建风电基地的有利条件有()①可利用周围未利用的土地②距冬季风源地近,风力强劲③人-高二地理
开展流域综合开发和治理的最有效措施是加高加固河堤。[]-高二地理
山西省是我国重要的煤炭基地,合理开发和利用煤炭资源直接影响到山西省乃至全国的可持续发展。读图,结合有关知识,完成下列问题。(12分)(1)读图,从地理位置、市场和交通三-高二地理
读图,关于欧盟2007年新增电力,下列叙述正确的是()欧盟2007年新增电力构成A.核电增长量大于燃煤发电增长量B.风力发电增长量小于天然气发电增长量C.削减了燃煤和核电发电量D-高二地理
根据下图判断:A、B、C、D四幅图中能够正确表示自然资源、能源和矿产资源三者的关系是-高一地理
下图表示世界能源消费构成的变化,据此完成题。小题1:图中①②③④代表的能源依次是()A.煤、石油、天然气、水电和核电B.石油、天然气、煤、水电和核电C.天然气、石油、煤、水电和-高二地理
煤炭是人类最早认识并加以利用的能源之一。美国匹兹堡丰富的煤炭资源使之成为世界著名的“钢都”。山西是我国主要的煤炭生产基地,但尚未成为我国的经济大省。据此完成题小题1-高二地理
下图为珠江流域图和材料,回答问题。红水河,为西江上游的别称,流域内山岭连绵,地形崎岖,水力资源十分丰富,它的梯级开发已被我国政府列为回家重点开发项目。(1)说明红水-高三地理
图为“我国局部地区示意图”,读图完成题。小题1:图示地区煤炭资源的开采可能直接A.加剧水土流失B.造成土壤盐碱化C.破坏地表植被D.引起草场退化小题2:为实现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高三地理
以橡树岭国家实验室(位于田纳西州)和田纳西大学为基地的田纳西技术走廊是美国的一个高技术中心,总部设在田纳西流域管理局(TVA),美国投放到日本广岛、长崎的原子弹即在此研-高二地理
该图是山西省煤炭的综合利用图,读图回答问题。小题1:山西省从“六五”时期开始围绕能源开采,构造的产业链是:①煤—电—铝②煤—焦—化③煤—电—钢④煤—铁—钢⑤煤—气—液A.①②③B.①②④C.③④⑤-高
江苏是全国最缺电的省份之一,同时又是风能大省和科技大省,潜在风力发电量2200万千瓦时,约占中国风能资源的1/10,发展风电等新能源的条件优越。据此回答问题。小题1:从生态-高二地理
下图中A城市作为闻名全国的能源重化工基地,以其丰富的煤炭资源赢得了华夏“煤都”的盛誉。据此回答下题。小题1:解放后我国在A城市适当发展纺织工业,主要是考虑到A.充分利用当-高三地理
下图为人均能源消耗量与人均GDP的全周期“S”形规律图,读图完成小题。小题1:关于人均能源消耗量的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农业社会时期,能源利用技术落后,人均能源消耗量大-高三地理
西江是珠江的主干流,上接云南、贵州,纵贯广东、广西,被称为连接西南和华南的“黄金水道”,建设西江经济带,把西南地区和珠三角串联起来,已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下图中南、-高三地理
读图(2009年我国东南沿海有效风能与风电场分布示意图),回答题。小题1:下面关于有效风能及风电场分布描述符合事实的是A.台湾有效风能自东北向西南逐渐减少B.风电场大多分布在-高三地理
关于阿斯旺大坝产生的消极影响,叙述错误的是[]A、尼罗河下游沿岸平原土地肥力提高B、对一些水生动物的生存产生了影响C、使下游地区的泥沙堆积加剧D、使尼罗河三角洲盐渍化加-高二地理
该图为中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1998年能源探明储量、生产量和消费量占全国的比重。读图回答问题。小题1:当时的情况是A.东部的消费量占全国3/4B.中部和西部的生产量相当C.西-高二地理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山西省是我国重要的煤炭产地,经济发展对煤炭依赖非常强,山西省围绕煤炭将打造成我国能源基地和工业强省。山西省以前在区域发展中主要依靠采煤-高二地理
山西建设坑口电站,不能达到的目标是A.减轻铁路运输压力B.改善能源输出方式C.增加经济产值D.降低省内环境污染-高二地理
山西能源资源丰富,但经济在全国中的地位并不领先,其中原因有A.能源开发规模不大B.我国能源需求量不大,能源丰富难以发挥出优势C.石油取代煤成为我国主要能源,煤炭开采不足-高二地理
读山西省煤炭的综合利用图,回答下列问题:(12分)(1)简述山西省成为我国重要能源基地的地理条件有哪些?(4分)(2)山西省结合全区资源优势,围绕能源开发,构建了三条产业链,其-高二地理
下图为某区域地理事物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10分)(1)根据信息判断,图中A、B、C、D四城市中最有可能因矿产资源开发而兴起的城市是______和________。(2)A城市的主导工-高二地理
读红水河水电站梯级开发示意图,结合下列材料回答问题。(8分)材料红水河是珠江流域西江水系的上游干流河段,其上游又称南盘江。红水河流域水能资源丰富,已先后建成大化、盐-高三地理
2009年12月,国务院正式批复《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标志着黄河三角洲地区的开发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读黄河三角洲及附近地区略图,回答下列问题。(1)近年来,-高三地理
2010年10月26日9点,在三峡大坝蓄水175m见证仪式上,长江三峡集团董事长曹广晶宣布了三峡库区的水位成功蓄到了175m,175m意味着我国治水伟业被推上新的台阶。读图回答1—3题。-高三地理
某地区森林、铁矿和水能资源丰富,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该地区的工业体系。据上述信息并应用有关地理知识完成下列要求(10)。(1)该地区利用自然资源发展了哪些工业部门?①______-高一地理
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从未像今天这样感受能源瓶颈制约的切肤之痛。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报告指出:未来20年,中国应实行“节能优先、结构多元、环境友好”的可持续能源发展战略-高二地理
资源型城市(依托矿产资源开采、加工发展起来的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有A.提高资源加工深度,延长产业链B.扩大资源开采规模,大量输出原料C.把产业转移向落后地区D.发展传统产-高二地理
读我国部分地区风能密度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1)分析图示地区风能密度在沿海最大的原因?(10分)(2)分析南海在我国海洋运输中的交通地位。(8分)-高三地理
“黄河金三角地区”土地面积为5.8万平方公里,人口1700万,是国家炼铝工业的重要生产基地。读图10,回答第28~30题。小题1:黄河金三角地区()A.包括晋、秦、鄂三省B.主体属于黄-高三地理
读下列材料,回答题。从2009年11月上旬开始,一场前所未有的大范围“气荒”席卷中国部分城市和地区。一些城市的天然气汽车出现加气困难,还有一些城市为了保障居民用气,不得不-高三地理
2003年6月20日开始,淮河流域持续降水22天,使安徽、江苏的淮河沿线均超过警戒水位。读图,回答问题。(1)淮河入海水道主要有两条通道,一条是向东通过苏北灌溉总渠,注入___-高二地理
读山西省工业增加值结构图,回答下列问题。(17分)(1)、改革开放初期,山西省经济的核心是:(2分)(2)、围绕能源开发,山西省构建的产业链是:(3分)(3)、山西省煤炭资源开发条件-高二地理
20世纪60年代以来,我国石油、天然气工业基地主要位于A.东北和西南B.华北和西北C.东北和华北D.西南和华东-高二地理
中国目前的石油产量已满足不了经济发展的需要,自2008年1月1日起中国开始降低石油进口关税。结合所学知识完成问题。小题1:当前我国原油进口主要来自()A.东南亚B.俄罗斯C.波斯-高二地理
为了缓解交通压力,提高晋煤外运的能力的叙述,正确的是A.山西省从“六五”时期开始加强对交通设施的建设,逐渐形成了以铁路运输为主,公路运输为辅的煤炭外运路网体系B.山西省-高二地理
围绕能源开发,山西省构建的产业链是①煤一电一铝②煤一焦一化③煤一气一液④煤一铁一钢⑤煤一电一钢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③④⑤-高二地理
关于清洁生产的叙述,正确的是A.清洁生产始终是工厂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标志B.评估产品对环境影响的焦点放在末端处理上,即产品使用后废弃物对环境的影响C.生产所需的资料和能源-高一地理
读“我国西气东输主干道走向示意图”和“我国受益于西气东输的部分上市公司简况表”,回答下列问题。(12分)⑴“西气东输”工程最有利于解决_______问题。()(单选)A.水资源紧张B.自然-高二地理
读山西省原煤生产图(图5),回答下列题。小题1:图中反映出加强山西省能源基地建设的措施是A.提高煤炭外运能力B.扩大煤炭开发规模C.构筑煤炭产业链条D.加强煤炭加工转换小题2:-高二地理
返回顶部
题目简介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⑴填出图中字母表示的地理事物名称:A山,B煤矿,C水电站,D河,E市。⑵图示地区面临的最大生态问题是,其形成的原因是。⑶是治理该区生态问题行之有效的方法-高二地理
题目详情
⑴填出图中字母表示的地理事物名称:
A 山,B 煤矿,C 水电站,D 河,E 市。
⑵图示地区面临的最大生态问题是 ,
其形成的原因是
。
⑶ 是治理该区生态问题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在实施综合治理的过程中,应该注意贯彻 措施与 措施紧密结合的原则。而且可以利用其综合治理的经验,进行 或以县为单位的大面积治理,推动整个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工作。
答案
⑴太行山 大同 小浪底 汾 西安
⑵水土流失 沟谷地带坡度较大,黄土土质疏松,易被冲刷;降水集中,且多暴雨;滥砍滥伐,植被遭破坏;乱挖窑洞,乱开矿。
⑶ 小流域综合治理 生物 工程 大中流域
试题分析:
第(1)题,从图中的轮廓可以看出,此图为黄土高原地区。要求熟记黄土高原地区的各个地理事物的名称。根据图中省级行政区域界限及山脉位置河流走向可以看出,A为太行山,B大同煤矿,C小浪底水电站,D汾河,E为西安市。
第(2)题,黄土高原地区面临的最大生态问题是水土流失,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的原因可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方面分析。自然因素主要有地形、降雨、土壤(地面物质组成)、植被四个方面。 ①地形。地面坡度越陡,地表径流的流速越快,对土壤的冲刷侵蚀力就越强。坡面越长,汇集地表径流量越多,冲刷力也越强。 ②降雨,季风气候,降水集中。产生水土流失的降雨,一般是强度较大的暴雨,降雨强度超过土壤入渗强度才会产生地表(超渗)径流,造成对地表的冲刷侵蚀。 ③地面物质组成。土质疏松 ④植被稀疏。达到一定郁闭度的林草植被有保护土壤不被侵蚀的作用。郁闭度越高,保持水土的越强。 人为因素主要有人类对土地不合理的利用、破坏了地面植被和稳定的地形,以致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 ①植被的破坏 ②过度开垦 ③开矿。
第(3)题,本题考查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小流域综合治理是治理该区生态问题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在实施综合治理的过程中,应该注意贯彻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紧密结合的原则。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本题涉及的具体考点有黄土高原的范围、黄土高原地区主要的地理事物、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的原因及其治理措施等,考查了学生对所学基础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