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课网
首页
数学
语文
英语
化学
物理
政治
历史
生物
首页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4分)材料一2011年我国明确提出:“以大城市为依托,以中小城市为重点,逐步形成辐射作用大的城市群,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材料二左图-高一地理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4分)材料一2011年我国明确提出:“以大城市为依托,以中小城市为重点,逐步形成辐射作用大的城市群,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材料二左图-高一地理
题目简介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4分)材料一2011年我国明确提出:“以大城市为依托,以中小城市为重点,逐步形成辐射作用大的城市群,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材料二左图-高一地理
题目详情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4分)
材料一 2011年我国明确提出:“以大城市为依托,以中小城市为重点,逐步形成辐射作用大的城市群,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
材料二 左图为长三角城市分布图,右图为长三角地区苏州、嘉兴经济综合发展水平指数图。下表为我国长三角城市群与美国大西洋沿岸城市群人口、城市、经济发展状况对比数据。
(l)分析两大城市群的共同特征。 (3分)
(2)在长三角城市群产业分T协作方面,首位城市应重点发展下列哪三个产业? (填写序号)(3分)
①国际金融 ②机械制造 ③服装制造 ④石油化工 ⑤文化创意 ⑥进出口贸易
(3)苏州和嘉兴与上海距离相近,自然条件与农业基础相似,分析两城市经济发展的差异及形成原因。 (5分)
(4)为把长三角城市群建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需采取的措施是 。(3分)
题型:综合读图题
难度:偏易
来源:不详
答案
(1)人口密度大;城市化水平高;城市数量多;城市经济发展水平高;城市等级体系完善。(答对其中三点3分)
(2)① ⑤ ⑥(3分)
(3)苏州发展速度快于嘉兴;苏州经济发展水平高于嘉兴 产业发展政策;产业基础;与周边城市联系;交通条件(通达性)(4分)
(4)加强城市之间的产业分工与合作;完善与加强交通及信息网络;减少行政壁垒;提高区域城市化水平;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活动。(答对其中三点3分)
试题分析:
(1)读表格数据分析,两大城市群占国土面积大,城市化水平高,说明城市数量多,地区人口密度大。GDP占全国比重高,说明城市经济发展水平高,城市等级体系完善。
(2)首位城市是在一个相对独立的地域范围内(如全国、省区等)或相对完整的城市体系中,处于首位的城市,亦即人口规模最大的城市。通常指处于城市体系顶层(或第一级)的城市。所以首位城市应重要发展第三产业,包括金融、文化、商贸等,所以①、⑤、⑥对。制造业、化工生产属于第二产业,所以②、 ③、 ④错。
(3)读右图分析,根据两地经济综合发展水平指数判断,苏州发展速度快于嘉兴。苏州经济发展水平高于嘉兴。这种差异 与两地产业发展政策,产业基础,与周边城市联系以及当地的交通条件相关。
(4)把长三角城市群建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需要加强城市之间的产业分工与合作。完善与加强交通及信息网络,减少行政壁垒。要提高区域城市化水平,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活动。
上一篇 :
根据材料和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回
下一篇 :
下面是我国某流域2000年部分土
搜索答案
更多内容推荐
下图中虚线内是世界沙尘暴多发地区之一。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该区域沙尘暴多发的季节是__________。(2)这段时期,影响该区域的__________风越过__________山地,到达平原-
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我国某地区化肥消费量与小麦单产变化图。材料二:农民生产施肥习惯表。(1)结合资料,说明我国化肥消费量与小麦单产的变化趋势。____________-高三地理
不是黄淮海中低产田形成的自然条件有[]A、春旱多大风B、降水集中且变率大C、地势起伏和缓,平原上岗地洼地相间D、气温年较差小,为典型的大陆性气候-高二地理
20世纪60~70年代,数以万计的转业军人和知识青年奔赴北大荒造田,使这块沉睡的荒芜之地变成世界闻名的“北大仓”,成为中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北大荒是指[]A、三江平原B、辽河-高二地理
气候是影响农业生生产及其分布的重要因素。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据研究,玉米每晚收1天,亩产约增加10公斤。如果适当晚收10天,亩产就可增加50公斤左右,高产田增-高三地理
(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很多传统工业区是在丰富的煤、铁资源基础上发展起来的。20世纪50年代,辽中南工业区已成为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材料二“东北平原地形图”和“-高三地理
读“美国农业生产区域化分布类型图”,回答下列问题。(1)A地所属的农业地域类型是___________,这里有大面积的___________气候区,适宜经营_________业。(2)B地所属的农业地
随着我国工业的快速发展,农业的现代化进程也随之加快。据此回答问题。材料一:下图是江苏省沿海地区农业生产区位示意图。材料二:下表是2000年和2008年江苏省沿海地区耕地投入-高三地理
1979—2000年,我国蔬菜种植规模和种植地区分布都发生了显著变化。分析表1、表2,完成1—2题。1、1979—2000年我国蔬菜[]A.种植面积2000年比前一年增加最多B.单位面积产量经历了-高
有关黄淮海平原地理位置范围的叙述,正确的是[]A、地处黄河中下游,自古有“中原”之称B、位于淮河以北,太行山以东的第三级阶梯上C、全部位于暖温带湿润区D、与环渤海经济区分-高二地理
关于东北地区土地利用中出现的问题,叙述错误的是[]A、黑土土层变薄,肥力下降B、沼泽地大量开发,湿地破坏C、土地大量酸化D、林木减少,森林质量下降-高二地理
与我国其他地区的商品粮基地相比,东北地区的商品粮基地具有的突出特点是①大规模机械化②商品化③集约化④地区专业化[]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高二地理
读“某国部分地区灌溉用水量示意图”,回答1—2题。1、图中甲地区农业发展历史上用水量曾较少,现在却是该国农业用水量最大的区域,其主要原因是农业地域类型发生了变化,则目前-高三地理
读“美国农业分布图”,回答1—3题。1、图中带标号的四个地区中,种植粮食作物相同而播种时间不同的是[]A.①与②B.①与③C.②与④D.③与④2、影响图中①附近农业地域类型的主导因素是[]A-高三地理
(10分)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东胜城区图(见下图)材料二鄂尔多斯高原拥有优良畜种阿尔巴斯山羊。上世纪80年代,在改革开放的背景下,当地依托特有的畜牧业优势和补偿贸-高一地理
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填写图中字母表示的山脉或地形区名称。A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2)图中D处属于__________气候,E
2006年夏季,重庆市遭遇百年不遇的特大干旱。为挽回旱灾的部分经济损失,重庆市政府组织农民工赴新疆摘棉花。事实上,以前就有大量重庆民工到新疆摘棉花。读图回答问题。(1)-高二地理
乌兰布和地区地势低平,引黄灌溉率为60%以上,经过近20年来的土地开发,耕地面积增加近一倍。读图分析回答1—2题。1、本区农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是[]A、沙漠化、水土流-高二地理
读下图,回答1~3题。1、我国不同区域发展农业的条件不同,下列有关图示四地区的表述,正确的是[]A、①地区地势平坦,年降水量在400mm以上,水网密布B、②地位于青藏高原,地势-高三地理
包头是内蒙古自治区最大的工业城市,是国家重要的钢铁工业基地。甲图为我国某区域地图,乙图为包头市城市土地利用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7分)(1)简析内蒙古在包头建立重-高一地理
下图为我国江南丘陵某地地形结构和农业用地结构的饼状图。对比分析下图回答1—2题。1、造成该地农业用地结构不合理的主要原因是[]A.过度开垦B.过度放牧C.过度围垦D.过度养殖2-高二地理
如图是我国农牧用地过渡带分布图。读图完成1—3题。1、图中原过渡带和可能变化地区说明该地区土地利用的情形是[]A、农业用地向牧业用地转变B、牧业用地向林业用地转变C、牧业-高二地理
东北地区的商品粮基地主要种植的粮食作物有[]A、小麦、甜菜、玉米B、小麦、玉米、水稻C、小麦、棉花、玉米D、小麦、大豆、水稻-高二地理
我国商品率最高的商品粮生产基地是[]A、松嫩平原B、辽河平原C、三江平原D、华北平原-高二地理
我国在20世纪70年代的南方丘陵山区出现“开山种粮,越种越荒”的状况,其原因在于[]A.季风气候下降水不稳定B.当地的地带性土壤——红壤比较贫瘠C.开山破坏了原有的生态环境D.没能-高二地理
推进城市化与工业化协调发展,拉动新一轮经济增长,促进广东率先实现现代化,是当前广东省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一项重大课题。回答下列各题。小题1:2001年广东省第二、三产业的生-高一地理
东北平原是我国大豆的主产区,但近年来,由于进口大豆的冲击,市价大幅下降,由原来的2.2元/kg降到现在约1.6元/kg,降幅近30%,由于价格下跌,产品滞销,豆农的生产积极性大-高二地理
在广州、佛山两市政府负责人签署的《广州市、佛山市同城化建设合作框架协议》中提出,广佛两地要在产业协作、城市规划、交通基础设施和环境保护这四个领域率先尝试同城化。据此-高二地理
图中等值线反映了某地区多年粮食平均单产的分布情况,其中A>B>C>D。读图完成1—2题。1、影响图中等值线分布的主要因素是①地形②气候③土壤④水源[]A、①②B、③④C、①③D-高二
2000年黑龙、工省政府作出决定:停止对北大荒沼泽地的开垦、这一举措的意义何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合阿根廷的大牧场放牧业,回答有关我国东北地区畜牧业的问题:(1)东北地区的畜牧业分布广泛,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____。(2)东北地区畜牧业商品率____,为加快畜牧业的发-高二地理
东北三省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耕地占全国16.8%。水资源占全国4.01%。读图1和图2,结合相关知识回答1—2题。图1:1990~2002年东北三省有效灌溉面积变化图图2:1990~2002年东-
(10分)“长三角”和“珠三角”是我国两个重要经济区。结合图表完成下列问题。城市群土地面积(万km2)人口(万)非农业人口比重(%)生产总值(GDP,亿元)人均GDP(元)经济密度(亿元/km2-高二
美国西部历史上曾发生大规模的沙尘暴天气,形成原因可能是[]A.过度开采地下水B.过度砍伐C.过度开垦D.过度樵采-高二地理
读材料回答问题(22分)材料一:年降水量仅200mm左右但蒸发量达1600mm的银川平原,因黄河贯穿,湖泊众多,加之贺兰山的“守护”,盛产稻米、枸杞、葡萄等名特优产品,有着“塞上江-高三地理
2007年3月26日,承德市的潮白河流域“稻改旱”工程全面启动,今年计划把7.1万亩水稻田退还为旱田,以保证北京的供水。实施“稻改旱”工程是2006年10月京冀合作备忘录中确定的京-高二地理
“湖广熟,天下足”描绘了我国千百年来“南粮北运”的历史。但是,目前这种格局已经发生了变化。对全国粮食增产的贡献率,长江流域产区由20世纪70年代的30%下降到90年代的11%,而-高二地理
比较我国和美国局部地区图,回答1—2题。1、图中阴影地区的土壤类型是[]A.红壤B.紫色土C.黑土D.黑钙土2、图中阴影地区都种植的农作物是[]A.小麦B.玉米C.水稻D.甜菜-高二地理
根据相关资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考古材料证明,玉米最早是在美洲培育出的。哥伦布将这种“奇异的谷物”带回欧洲后,在全世界得到迅速传播,成为世界三大谷物之一。材料二:赫鲁-高二地理
读20世纪世界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2分)(1)亚洲“四小龙”(韩国、台湾、香港、新加坡)成为世界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入最佳区始于年代,这些产业不断转移的主-高二地理
(10分)阅读材料,完成有关问题。材料一:规划建设的“西三角经济区”包括重庆经济图、成都经济圈和以西安为中心的关中城市群,将打造成继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经济区之后的我-高二地理
下图是我国人均占有耕地面积变化图,读图回答1—3题。1、图中反映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在减少,其直接原因是①过度抽取地下水②草场普遍超载③人口不断膨胀④城市化进程加快⑤不合理灌-高二地理
东北大米在全国各地市场上占的份额越来越大,主要原因是[]A、东北昼夜温差大、土质好,大米的口感好B、东北气温低,病虫害少,大米污染少C、东北农业生产效率高,大米价格低-高二地理
读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分布图(单位:mm),据此回答1~2题1、影响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分布的主要因素有[]A、太阳辐射B、距海远近C、季风风向D、纬度位置2、东北地区平原广大,一首诗歌-高二地理
(18分)读“京津地区局部示意图”和资料,回答下列问题。天津滨海新区是中国发展最快的国家级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区内集中了海洋化学、电子信息、汽车和装备制造等现代工业企业-高一地理
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关中—天水经济区包括陕西省西安、铜川、宝鸡、咸阳、渭南、杨凌、商洛(部分)和甘肃省天水所辖行政区域,面积7.98万平方千米,2007年末总人口为2-高三地理
困扰我国北方农业生产的主要问题有[]A、水土流失,风沙侵害和旱涝灾害B、梅雨、台风、寒潮和春季风沙的严重侵袭等问题C、冻土、沼泽地和海河夏季洪水的袭击D、土壤盐碱化、酸-高二地理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沙特阿拉伯人口主要集中在沿海和内陆绿洲地区。21世纪初,该国甲地发现便于开采、储量丰富的优质磷酸盐矿(位置见下图)。初期开采的矿石运-高二地理
以珠江三角洲为核心的包括珠江流域的9+2(即广东、广西、福建、江西、湖南、云南、贵州、四川、海南、香港、澳门)的部分或全部地区,正逐步形成我国南部地区的又一重大的经济-高二地理
与三角洲平原相比,冲积扇地区发展农业的优势是[]A、地势较高,排水较通畅B、地势低平,灌溉便利C、土壤匀细,保肥保水能力强D、相对地势较高、坡度较大,涝灾较少-高二地理
返回顶部
题目简介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4分)材料一2011年我国明确提出:“以大城市为依托,以中小城市为重点,逐步形成辐射作用大的城市群,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材料二左图-高一地理
题目详情
材料一 2011年我国明确提出:“以大城市为依托,以中小城市为重点,逐步形成辐射作用大的城市群,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
材料二 左图为长三角城市分布图,右图为长三角地区苏州、嘉兴经济综合发展水平指数图。下表为我国长三角城市群与美国大西洋沿岸城市群人口、城市、经济发展状况对比数据。
(l)分析两大城市群的共同特征。 (3分)
(2)在长三角城市群产业分T协作方面,首位城市应重点发展下列哪三个产业? (填写序号)(3分)
①国际金融 ②机械制造 ③服装制造 ④石油化工 ⑤文化创意 ⑥进出口贸易
(3)苏州和嘉兴与上海距离相近,自然条件与农业基础相似,分析两城市经济发展的差异及形成原因。 (5分)
(4)为把长三角城市群建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需采取的措施是 。(3分)
答案
(1)人口密度大;城市化水平高;城市数量多;城市经济发展水平高;城市等级体系完善。(答对其中三点3分)
(2)① ⑤ ⑥(3分)
(3)苏州发展速度快于嘉兴;苏州经济发展水平高于嘉兴 产业发展政策;产业基础;与周边城市联系;交通条件(通达性)(4分)
(4)加强城市之间的产业分工与合作;完善与加强交通及信息网络;减少行政壁垒;提高区域城市化水平;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活动。(答对其中三点3分)
试题分析:
(1)读表格数据分析,两大城市群占国土面积大,城市化水平高,说明城市数量多,地区人口密度大。GDP占全国比重高,说明城市经济发展水平高,城市等级体系完善。
(2)首位城市是在一个相对独立的地域范围内(如全国、省区等)或相对完整的城市体系中,处于首位的城市,亦即人口规模最大的城市。通常指处于城市体系顶层(或第一级)的城市。所以首位城市应重要发展第三产业,包括金融、文化、商贸等,所以①、⑤、⑥对。制造业、化工生产属于第二产业,所以②、 ③、 ④错。
(3)读右图分析,根据两地经济综合发展水平指数判断,苏州发展速度快于嘉兴。苏州经济发展水平高于嘉兴。这种差异 与两地产业发展政策,产业基础,与周边城市联系以及当地的交通条件相关。
(4)把长三角城市群建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需要加强城市之间的产业分工与合作。完善与加强交通及信息网络,减少行政壁垒。要提高区域城市化水平,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