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课网
首页
数学
语文
英语
化学
物理
政治
历史
生物
首页
> 2013年6月7日至8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与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安纳伯格庄园会晤,双方全面规划了未来中美关系的发展,共同努力构建中美大国关系。中美关系是大国关系的典型代表-八年级历史
2013年6月7日至8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与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安纳伯格庄园会晤,双方全面规划了未来中美关系的发展,共同努力构建中美大国关系。中美关系是大国关系的典型代表-八年级历史
题目简介
2013年6月7日至8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与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安纳伯格庄园会晤,双方全面规划了未来中美关系的发展,共同努力构建中美大国关系。中美关系是大国关系的典型代表-八年级历史
题目详情
2013年6月7日至8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与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安纳伯格庄园会晤,双方全面规划了未来中美关系的发展,共同努力构建中美大国关系。中美关系是大国关系的典型代表,具有全球性影响。
材料一 我愿非常明确地表示,我反对给共产党中国以外交承认。我同样反对接纳共产党中国进入联合国。依照联合国宪章,一个国家必须爱好和平才具有进入联合国的资格。十分明显,中国不是。美国不应该尊敬一个海盗。
——尼克松在《纽约每日新闻》发表谈话(1960年11月4日)
材料一中尼克松反对中国进入联合国的理由能不能成立?(2分)请列举表明新中国“爱好和平”的外交史实予以反驳。(2分)
材料二 尼克松总统向迎候在机场的周恩来总理首先伸出手去,两位领导人实现了历史性的握手。周恩来说:“你的手伸过世界最辽阔的海洋来和我握手——二十多年没有交往啊!”
(2)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尼克松对华态度有何变化? (2分)“两位领导人实现 了历史性的握手”是在哪一年? (1分)中美双方经过反复磋商,在上海签署了什么文件? (2分) 请写出中美正式建交的时间。 (1分)
材料三 当前中美关系正处在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时期。双方要始终坚持合作共赢、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坚持不懈地推进两国各界友好交往,共同建设中美合作伙伴关系和探索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 ——杨洁篪《纪念尼克松首次访华座谈会》(2013年5月3日)
(3)结合材料三,谈谈你对中美关系应如何发展的认识? (2分)
题型:改错题
难度:偏易
来源:不详
答案
(1) 不能成立;(2分)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表明中国是爱好和平的国家。(2分)
(2)变化:由敌视中国变为谋求与中国改善关系;(2分) 1972年;(1分) 文件:《中美联合公报》;(2分) 1979年。(1分)
(3) 认识:合作共赢,友好交往,构建新型大国关系。(言之有理即可,2分)
试题分析:本大题考查的是中美关系的变化。(1)新中国的成立宣告美国“扶蒋反共”政策的彻底失败,美国政府继续采取敌视新中国,对我们实行经济封锁、军事包围、外交孤立的政策,企图扼杀新生的政权,中美一直处于敌对关系,延续长达二十多年。同时由于美国的阻扰,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一直被台湾当局非法占据。所以尼克松采取敌视反对中国的态度。面对新中国的外交困局,我国政府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切断了旧中国同一切国家的关系,重新开始新型的外交方针,积极同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和亚非拉广大发展中国家发展关系,取得了很多的成就。1953年,周恩来总理在同印度关于西藏问题的关系上提出了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并把他作为指导中印、中缅两国关系的基本原则,在三国总理的积极倡导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国际上产生了深远影响,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也成为我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在1955年的亚非万隆会议上,面对西方帝国主义国家的种种破坏与阻扰,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指出,亚非地区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但殖民主义在这个地区的统治并没有结束,经济上还很落后,因此这一地区的国家不仅要求政治上的独立,同时还要求经济上的独立,改变经济落后面貌,争取完全独立。为此就要保障世界和平,促进亚非国家之间的友好合作。而要实现这个目标,亚非国家之间就应该求同存异,不要因意识形态和国家制度的不同而造成分裂。 “维护世界和平”,“谋求相互间的亲善和合作,建立友好和睦邻的关系”,是周恩来当时着重强调的。周恩来还指出,“和平是有可能维护得住的”,“我们并无意于使亚非国家同其他地区的国家对立,我们同样需要同其他地区的国家建立和平合作的关系”。中国为什么要这样,周恩来说:“正像其他的亚洲国家一样,我们迫切地需要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来发展我国独立自主的经济。”结果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也表明中国是个爱好和平的国家。
(2)从1954年到1970年,中美之间在日内瓦以及华沙共举行了136次大使级会谈。60年代末70年代初,国际形势的变化发生重大变化,美国在美苏争霸中处于守势,苏联处于攻势。美国需要找于一个苏联相邻的能够对其构成影响的朋友来牵制一下苏联实力的全球扩展。中苏在60年代关系就已破裂,中国时刻防备苏联,而苏联也早已不再是我们印象中无私的老大哥了。中国也需要寻找一个对苏联有威胁性的朋友来对苏联警告一下,使 其不会轻举妄动,在这种双方都有所图的契机下,他们发现中美是最好的合作对象,。时任美国总统尼克松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领导人都意识到,改善双边关系符合两国的共同利益:1969年美国放宽了对华贸易限制。1971年7月15日美国总统理查德·尼克松宣布,他的国家安全顾问亨利·基辛格博士已经对北京进行了一次秘密访问,而他本人已经受邀访问中国大陆。1972年2月,尼克松总统访问北京、杭州以及上海。尼克松返国前中美共同签署了上海公报,这是一份表达双方对外交事务看法的声明。在公报中,两国承诺会为外交关系的完全正常化努力。美国认识到海峡两岸都坚持一个中国,并对此不表异议,支持和平解决两岸问题,将逐步减少在台美军设施和武装力量。这使得两国之间关系正常化的障碍——台湾问题——被暂时搁置,使得重新开启两国在贸易以及其他领域间的接触与合作成为可能。1979年1月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
(3)当前,国际关系经历着复杂而深刻的变化,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更加鲜明,世界多极化与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各国相互依存加深,关系互动更加密切。与此同时,国际形势中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也在增多,国际社会仍面临各种威胁与挑战。中国和美国分别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对国际形势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两国关系的走向始终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 中美关系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国家关系之一。上世纪70年代,中美重新打开交往大门,深刻改变了国际战略格局。中美建交以来,两国关系历经波折和起伏,但总的趋势是向前发展的。冷战结束后,中美关系经受了国际格局转换的重大考验,总体上继续保持改善和发展的势头。进入21世纪,新的国际形势赋予中美关系新的时代特征,两国关系越来越超出双边范畴,直接牵动着亚太地区乃至整个国际局势的发展,具有日益重要的全球性影响。 中美的国家实力与地位决定了两国关系的战略影响。美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在经济、军事、科技等领域保持领先地位。中国经过28年的改革开放,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建设性作用。这些决定了中美两国在各自对外关系中的分量日益上升,决定了中美关系的战略意义不断向国际经济、政治、安全等各个领域扩展,决定了中美关系的走向对国际关系的演变具有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国际社会普遍期待中美两国进行建设性合作,希望中美关系保持稳定发展的良好势头。 两国在维护地区和国际安全方面的共同利益增多,合作的需要增大。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美对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负有重大责任,越来越多的地区和国际事务的解决需要中美与有关国家的共同参与和合作。去年以来,两国在联合国改革等问题上进行了密切的磋商与协调。中国致力于以外交和谈判方式妥善解决伊朗核问题,并与美方及其他有关各方就此保持着接触与沟通。在朝鲜半岛核问题上,中美都主张实现半岛无核化,维护半岛和平与稳定,同有关各方一道共同推进朝核问题六方会谈。中美在亚太区域及次区域合作等问题上也开展了广泛而有效的合作。中美关系除存在矛盾的一面,还有相互需求、相互合作的共同性一面。中国同许多与美国有直接利害关系的重大问题分不开,这些问题包括维护朝鲜半岛的和平,保持西太平洋的均势,保护国际环境,管理全球经济,防止大规模毁灭性武器扩散,建立维护全球和区域安全的新体制等等。无论我们对中国的政治制度持何看法,忽视这样一个国家都是愚蠢的。中国政府一向重视中美关系,认为同美国在许多问题上,特别是在维护全球和地区安全问题上,在保护国际环境等全球性问题上,在经济贸易和科技文化交流等问题上,都存在着共同利益。
上一篇 :
亚太经合组织的英文缩写是()A.GAT
下一篇 :
一个美国记者评论周恩来在万隆
搜索答案
更多内容推荐
20世纪50年代我国提出的外交方针、原则至今仍富有生命力并被广泛运用的是()①“求同存异”的方针②“一边倒”③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④发展与第三世界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A.①②③B.①③C.②③D.-八年级历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指导国与国相互关系的基本准则。和印度、缅甸总理共同发表声明,提出这一原则的是A.周恩来B.毛泽东C.刘少奇D.邓小平-八年级历史
观察下图,请将下列历史事件发生地点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答题卷图中相应方框内。(2分)A.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中国合法席位B.1955年,周恩来率团出席亚非会议-九年级历史
2014年是周恩来总理去世38周年,某校八年级学生要办一次周恩来外交风云的演讲比赛,下列哪些内容可以入选作为题材()①历史转折-------西安事变时的周恩来②争取和平------周恩-八年级历史
世纪70年代初,某报纸登出一幅名为《Highlob(吊高球)》的漫画。下面对这幅漫画解析正确的是()A.中美对抗,苏联中立B.中苏合作,对抗美国C.中美缓和,苏联孤立D.美苏泠战,中国-九年级历史
1955年4月,在印度召开的万隆会议是有史以来第一次由亚非国家自己举行的国际会议。-八年级历史
一个美国记者曾发表评论说:“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是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这次会议的名称是()A.巴黎和会B.万隆会议C.华盛顿会议D.慕尼-八年级历史
材料一1953年底,中印两国政府代表团在北京就两国在我国某地区的关系问题进行谈判,周恩来总理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材料二周恩来总理在一次国-八年级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和原则是,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八年级历史
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在题前括号内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并加以改正。【】(1)1953年,在接见缅甸代表团时,周恩来总理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两国之间关系-八年级历史
下列关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表述不准确的是()A.在国际上产生很深远的影响B.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C.在与印度等国家的交往中多有体现D.只适用于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八年级历史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解决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原则,它的提出者是A.朱德B.周恩来C.毛泽东D.刘少奇-九年级历史
古人说“君子和而不同”,含义是‘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互相冲突;和谐以共生共长,不同以相辅相成。”新中国成功运用这一思想的外交政策或事件是①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九年级历史
1953年周恩来首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后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九年级历史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包括是:①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②互不侵犯③互不干涉内政④平等互利⑤和平共处⑥求同存异A.①②③④⑥B.①②③④⑤C.①②③④D.①②③⑤-八年级历史
1953年,周恩来首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下面对五项基本原则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①是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提出的②内容包括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八年级历史
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是()A.1949年《共同纲领》中宣布的原则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C.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D.以五大国身份之一参加日内瓦会议-八年级历史
1971年11月1日,五星红旗第一次在联合国总部升起。这表明①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得到恢复②中国在解决国际事务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③中国与日本建立了外交关系④中国与美国建-八年级历史
一个外国记者在谈到20世纪5O年代召开的一次国际会议时说:“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是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会议的航向”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八年级历史
2009年11月15日,美国总统奥巴马首次访华。在他之前,已有6位美国总统访问过新中国。其中,第一位访问新中国并开启中美交往历程的是A.罗斯福B.艾森豪威尔C.肯尼迪D.尼克松-九年级历史
下列有关新中国外交成就的表述中,错误的是A.1953年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1955年,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方针C.1971年,与美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D.2001年,承办亚太经合-八年级历史
作为新中国首任外交部长,周恩来力挽狂澜,提出“求同存异”的时刻是在:A.访问印度B.万隆会议C.26届联大D.中美外交谈判-八年级历史
有史以来第一次由亚非国家自己举行的国际会议是()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B.万隆会议C.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D.亚太经济组织合作会议-八年级历史
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A.社会主义制度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C.人民民主专政制度D.民主集中制-八年级历史
2012年5月,叙利亚爆发了大规模的人道主义危机,包括40多名儿童在内的100多名平民遭到了屠杀。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要求制裁叙利亚,而中国则反对干涉叙利亚内政。这一事件体-九年级历史
新中国实行的外交政策中,在国际社会上产生了深远影响的是A.以独立姿态登上了国际舞台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C.“求同存异”方针D.始终站在发展中国家的一边-八年级历史
在第三届核安全峰会上,中国政府提出了“发展和安全并重、权利和义务并重、自主和协作并重、治标和治本并重”的核安全观。这①符合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②说明我国在国际-八年级历史
2013年5月20日,李克强总理在出访印度时,发表了题为《跨越喜马拉雅山的握手》的署名文章,指出:中印两国天造地设,注定终将走在一起。60年前,周恩来总理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八年级历史
邓小平在:1984年5月接见外宾时指出:“中国不打美国牌,也不打苏联牌,中国也不允许别人打中国牌。”其含义是()A.中国不支持美国,也不支持苏联B.中国不支持苏联,也无需苏联支-八年级历史
周恩来说:“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弱,怕帝国主义的。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在地上办外交呢?中国100年来的外交史是一部-八年级历史
1953年,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时,首次提出的处理两国关系的原则是A.独立自主B.求同存异C.对外开放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八年级历史
2008年时纪念周恩来诞辰110周年。小文同学想制作一个主题为“周恩来外交风云”的网页,下列内容不适合选入该网页的有A.出席亚非会议B.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C.与美国总统尼-八年级历史
从旧中国的“弱国无外交”,到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中国逐步成长为国际舞台上的外交大国。材料一20世纪50年代,国际政治舞台开始有了“中国的声音”。材料二20世纪70年代-八年级历史
材料一各国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情况表年代1949年20世纪50年代20世纪60年代20世纪70年代20世纪80年代至今个数8个23个16个62个148个材料二如图材料三如图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亚-八年级
2006年新年来临之时,胡锦涛主席发表了题为《携手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新年贺词,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这与20世纪50年代中国提出的哪一原则的基本思想保-八年级历史
2014年2月,乌克兰局势急剧变化。中国主张通过对话协商的途径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支持国际社会为缓和局势所作的建设性努力。这表明我国①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②努力维-八年级历史
由周恩来倡导的成为国际上处理国与国之间相互关系基本准则是A.四项基本原则B.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C.求同存异方针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九年级历史
新中国成立后,新生的人民共和国一改旧中国屈辱的外交形象,挺直了民族的脊梁,以独立自主的姿态,展开了和平外交事业,中国的国际影响与日俱增。某校八年级(1)班准备举办一-八年级历史
中国有句俗话:“远亲不如近邻”。联系新中国成立后的外交活动,最能体现上述思想的外交事件是A.周恩来访问印度缅甸B.恢复联合国席位C.参加日内瓦国际会议D.参加万隆会议-八年级历史
出席1955年4月万隆会议的各国政府首脑来自的国家应该属于A.联合国会员国B.社会主义国家C.所有发展中国家D.亚洲和非洲的一些国家-八年级历史
2013年5月20日,李克强总理在出访印度时,发表了题为《跨越喜马拉雅山的握手》的署名文章,指出:中印两国天造地设,注定终将走在一起。中印两国“注重终将走在一起”是因为双方曾-九年级历史
图为1955年万隆会议期间,各国代表争相请周恩来签名的情景。该情景出现的原因是()A.中国国力强大B.与会各国赞成社会主义C.周恩来“求同存异”方针得到广泛赞同D.中国恢复了在联-八年级历史
(6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918年底,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了,中国第一次成了战胜国。第二年参加巴黎和会。美国第一次提出了无论国家大小都有同等权利。美国人也许只是为了自己-八年级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如图材料二如图,北京2010年5月28日电:国家副主席习近平28日在北京会见了到访的印度总统帕蒂尔并共同出席了中印建交60周年招待会。材料三如图-八年级历史
解读下列表格,能得出的正确信息是年份美国对华出口(百万美元)中国对美出口(百万美元)197260321975304156198037551059198538553840①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②中美建
阅读材料,分析回答问题。材料一各国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情况表1949年20世纪50年代20世纪60年代20世纪70年代20世纪80年代20世纪80年代以后(至2003年)823166248材料二材料三请
我国奉行社会主义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倡导和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维护世界和平,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越来越重大的积极作用。请回答:(6分)(1)指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内容-九年级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1964年10月16日,我国在新疆罗布泊成功地进行了第一颗原子弹爆炸试验,结束了中国的无核时代。我国从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到第一颗氢弹爆炸,仅用了两年多时间,在-八年级历史
在中国成功试爆氢弹时,成为世界第___个掌握核技术的国家。[]A.2B.3C.4D.5-八年级历史
下列对于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加强了国防力量,打破了美苏两国核垄断B.我国从此跻身于世界军事强国行列C.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安全D.显示了我国科-八年级历史
返回顶部
题目简介
2013年6月7日至8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与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安纳伯格庄园会晤,双方全面规划了未来中美关系的发展,共同努力构建中美大国关系。中美关系是大国关系的典型代表-八年级历史
题目详情
材料一 我愿非常明确地表示,我反对给共产党中国以外交承认。我同样反对接纳共产党中国进入联合国。依照联合国宪章,一个国家必须爱好和平才具有进入联合国的资格。十分明显,中国不是。美国不应该尊敬一个海盗。
——尼克松在《纽约每日新闻》发表谈话(1960年11月4日)
材料一中尼克松反对中国进入联合国的理由能不能成立?(2分)请列举表明新中国“爱好和平”的外交史实予以反驳。(2分)
材料二 尼克松总统向迎候在机场的周恩来总理首先伸出手去,两位领导人实现了历史性的握手。周恩来说:“你的手伸过世界最辽阔的海洋来和我握手——二十多年没有交往啊!”
(2)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尼克松对华态度有何变化? (2分)“两位领导人实现 了历史性的握手”是在哪一年? (1分)中美双方经过反复磋商,在上海签署了什么文件? (2分) 请写出中美正式建交的时间。 (1分)
材料三 当前中美关系正处在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时期。双方要始终坚持合作共赢、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坚持不懈地推进两国各界友好交往,共同建设中美合作伙伴关系和探索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 ——杨洁篪《纪念尼克松首次访华座谈会》(2013年5月3日)
(3)结合材料三,谈谈你对中美关系应如何发展的认识? (2分)
答案
(2)变化:由敌视中国变为谋求与中国改善关系;(2分) 1972年;(1分) 文件:《中美联合公报》;(2分) 1979年。(1分)
(3) 认识:合作共赢,友好交往,构建新型大国关系。(言之有理即可,2分)
试题分析:本大题考查的是中美关系的变化。(1)新中国的成立宣告美国“扶蒋反共”政策的彻底失败,美国政府继续采取敌视新中国,对我们实行经济封锁、军事包围、外交孤立的政策,企图扼杀新生的政权,中美一直处于敌对关系,延续长达二十多年。同时由于美国的阻扰,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一直被台湾当局非法占据。所以尼克松采取敌视反对中国的态度。面对新中国的外交困局,我国政府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切断了旧中国同一切国家的关系,重新开始新型的外交方针,积极同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和亚非拉广大发展中国家发展关系,取得了很多的成就。1953年,周恩来总理在同印度关于西藏问题的关系上提出了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并把他作为指导中印、中缅两国关系的基本原则,在三国总理的积极倡导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国际上产生了深远影响,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也成为我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在1955年的亚非万隆会议上,面对西方帝国主义国家的种种破坏与阻扰,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指出,亚非地区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但殖民主义在这个地区的统治并没有结束,经济上还很落后,因此这一地区的国家不仅要求政治上的独立,同时还要求经济上的独立,改变经济落后面貌,争取完全独立。为此就要保障世界和平,促进亚非国家之间的友好合作。而要实现这个目标,亚非国家之间就应该求同存异,不要因意识形态和国家制度的不同而造成分裂。 “维护世界和平”,“谋求相互间的亲善和合作,建立友好和睦邻的关系”,是周恩来当时着重强调的。周恩来还指出,“和平是有可能维护得住的”,“我们并无意于使亚非国家同其他地区的国家对立,我们同样需要同其他地区的国家建立和平合作的关系”。中国为什么要这样,周恩来说:“正像其他的亚洲国家一样,我们迫切地需要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来发展我国独立自主的经济。”结果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也表明中国是个爱好和平的国家。
(2)从1954年到1970年,中美之间在日内瓦以及华沙共举行了136次大使级会谈。60年代末70年代初,国际形势的变化发生重大变化,美国在美苏争霸中处于守势,苏联处于攻势。美国需要找于一个苏联相邻的能够对其构成影响的朋友来牵制一下苏联实力的全球扩展。中苏在60年代关系就已破裂,中国时刻防备苏联,而苏联也早已不再是我们印象中无私的老大哥了。中国也需要寻找一个对苏联有威胁性的朋友来对苏联警告一下,使 其不会轻举妄动,在这种双方都有所图的契机下,他们发现中美是最好的合作对象,。时任美国总统尼克松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领导人都意识到,改善双边关系符合两国的共同利益:1969年美国放宽了对华贸易限制。1971年7月15日美国总统理查德·尼克松宣布,他的国家安全顾问亨利·基辛格博士已经对北京进行了一次秘密访问,而他本人已经受邀访问中国大陆。1972年2月,尼克松总统访问北京、杭州以及上海。尼克松返国前中美共同签署了上海公报,这是一份表达双方对外交事务看法的声明。在公报中,两国承诺会为外交关系的完全正常化努力。美国认识到海峡两岸都坚持一个中国,并对此不表异议,支持和平解决两岸问题,将逐步减少在台美军设施和武装力量。这使得两国之间关系正常化的障碍——台湾问题——被暂时搁置,使得重新开启两国在贸易以及其他领域间的接触与合作成为可能。1979年1月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
(3)当前,国际关系经历着复杂而深刻的变化,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更加鲜明,世界多极化与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各国相互依存加深,关系互动更加密切。与此同时,国际形势中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也在增多,国际社会仍面临各种威胁与挑战。中国和美国分别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对国际形势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两国关系的走向始终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 中美关系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国家关系之一。上世纪70年代,中美重新打开交往大门,深刻改变了国际战略格局。中美建交以来,两国关系历经波折和起伏,但总的趋势是向前发展的。冷战结束后,中美关系经受了国际格局转换的重大考验,总体上继续保持改善和发展的势头。进入21世纪,新的国际形势赋予中美关系新的时代特征,两国关系越来越超出双边范畴,直接牵动着亚太地区乃至整个国际局势的发展,具有日益重要的全球性影响。 中美的国家实力与地位决定了两国关系的战略影响。美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在经济、军事、科技等领域保持领先地位。中国经过28年的改革开放,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建设性作用。这些决定了中美两国在各自对外关系中的分量日益上升,决定了中美关系的战略意义不断向国际经济、政治、安全等各个领域扩展,决定了中美关系的走向对国际关系的演变具有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国际社会普遍期待中美两国进行建设性合作,希望中美关系保持稳定发展的良好势头。 两国在维护地区和国际安全方面的共同利益增多,合作的需要增大。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美对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负有重大责任,越来越多的地区和国际事务的解决需要中美与有关国家的共同参与和合作。去年以来,两国在联合国改革等问题上进行了密切的磋商与协调。中国致力于以外交和谈判方式妥善解决伊朗核问题,并与美方及其他有关各方就此保持着接触与沟通。在朝鲜半岛核问题上,中美都主张实现半岛无核化,维护半岛和平与稳定,同有关各方一道共同推进朝核问题六方会谈。中美在亚太区域及次区域合作等问题上也开展了广泛而有效的合作。中美关系除存在矛盾的一面,还有相互需求、相互合作的共同性一面。中国同许多与美国有直接利害关系的重大问题分不开,这些问题包括维护朝鲜半岛的和平,保持西太平洋的均势,保护国际环境,管理全球经济,防止大规模毁灭性武器扩散,建立维护全球和区域安全的新体制等等。无论我们对中国的政治制度持何看法,忽视这样一个国家都是愚蠢的。中国政府一向重视中美关系,认为同美国在许多问题上,特别是在维护全球和地区安全问题上,在保护国际环境等全球性问题上,在经济贸易和科技文化交流等问题上,都存在着共同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