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课网
首页
数学
语文
英语
化学
物理
政治
历史
生物
首页
> 材料一2006--2010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状况及国家财政收入的增长状况: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人民币/元)117591378615781171
材料一2006--2010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状况及国家财政收入的增长状况: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人民币/元)117591378615781171
题目简介
材料一2006--2010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状况及国家财政收入的增长状况: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人民币/元)117591378615781171
题目详情
材料一 2006--2010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状况及国家财政收入的增长状况: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人民币/元)
11759
13786
15781
17175
19109
同比上年实际增长(%)
10.4
5.4
8.4
9.8
7.8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人民币/元)
3587
4140
4761
5153
5919
同比上年实际增长(%)
7.4
6.2
8
9.5
10.9
同期国家财政收入的增幅(%)
24.40
32.4
19.5
11.7
21.3
材料二 J省N市政府在网上调查居民幸福感数据
材料三 2012年中秋、国庆双节期间,中央电视台推出了《走基层•百姓心声》调查节目,深入基层对几千名不同各行业的人进行采访,面对的问题都是“你幸福吗?”一时间,“幸福”一词称为媒体热词,也引发了中国人对幸福的思考。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人民物质生活水平大为提高,伴随而来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的变迁对当代中国人特别是青年人幸福观的形成产生了重大影响,中国人产生了新的选择困惑和幸福困惑;当前世界各国在关注经济发展的同时,越来越将注意力转向国民幸福问题,中国政府对此问题的重视程度也不断加强。2012年11月15日 ,习近平发表讲话指出,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着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1)材料一、二反映了哪些经济信息?(6分)
(2)依据上题信息,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说明政府应如何提升居民幸福感?(12分)
题型:论述题
难度:偏难
来源:不详
答案
(1)(共6分)材料一反映2006年到2010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都得到了较快增长;(2分) 除2007、2010年之外,农村居民收入的增长相对低于城市居民收入的增长,同时城乡居民收入的增长又明显低于国家财政收入的增长;(2分)
材料二反映了影响人们幸福感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人们会更多地关注的是收入、住房、生态环境和交通等方面。(2分)
(2)(共12分)①让人民生活更幸福,首先要大力发展生产力,既增加社会财富总量,把“蛋糕”做大;又要实现社会总需求与社会总供给的基本平衡,以平抑物价;(3分)②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提升居民幸福感必须促进民富,让百姓的钱袋子鼓起来;(3分)③要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完善分配政策,缩小两极差距,实现共同富裕和社会的公平;(3分)④加强宏观调控,充分发挥财政的作用,切实关注涉及民生的住房、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等问题,完美社会保障,以提升居民的幸福感。(3分)(其他言之有理酌情给分,如提高两个比重,科学发展观等)
试题分析:(1)从表的横向数字比较中可以看出2006年到2010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都得到了较快增长,除2007、2010年之外,农村居民收入的增长相对低于城市居民收入的增长,同时城乡居民收入的增长又明显低于国家财政收入的增长。从图中可以看出材料二反映了影响人们幸福感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人们会更多地关注的是收入、住房、生态环境和交通等方面。
(2)材料要求从经济生活的角度说明政府应如何提升居民幸福感,在经济生活中,跟政府有关的知识点,也就是宏观调控,而宏观调控的目标有四个:发展经济,稳定物价,促进就业,保持国际收支平衡,要提升居民的幸福感,就得让居民有钱花,这需要发展经济,增加收入,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点评:本题考查一是考查考生是否会做图表题,二是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做图表题时注意三点:图的标题,对图表中的数字进行分析,不要遗忘了注。本题的图表指向性十分明确,较为简单。
上一篇 :
为了实现收入公平,图4中组合正
下一篇 :
中国社会科学院2011年8月发布
搜索答案
更多内容推荐
党的16届6中全会指出,要把基本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主要任务之一,必须完善收入分配制度,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强调既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高一政治
小赵是一位国有企业员工,2012年工资总共6万,平常炒股,收入2万多元。小赵的妻子开了一家饰品店,月收入3000元。小赵的儿子在私营企业打工,月收入4000元。下列对小赵一家人-高一政治
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下列对效率与公平关系理解正确的有()①效率的提高意味着财富的增加和公平的真正实现②效率是公平的前提,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益的保证-高一政治
图是我国“2011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构成”示意图。据此,以下判断正确的是:A.我国农村人均纯收入不断增长B.我国农村收入结构在不断完善C.劳动收入是农村居民收入的主体部分D.-高二政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坚持把劳动报酬同劳动效率、生产要素收益和经济效率挂钩,打破分配上的平均主义,但也出现了收入分配不公问题。这启示我们要A.坚持效率优先的原则B.贯彻多-高三政治
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条件是A.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的发展水平B.生产资料的公有制C.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高三政治
2012年4月是第21个全国税收宣传月。全国各地税务部门围绕“税收、发展、民生”的主题,继续深入宣传中央有关税收的决策措施、税收政策法规、税制改革、税收法治建设、纳税服务-高一政治
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很多,主要的制约因素是()A.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B.经济发展水平和分配政策C.企业生产的扩大D.个人购买力的大小-高一政治
2012年3月11日,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就“实现国民收入分配合理化、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召开提案办理协商会。当前,结构性收入分配不公已经成为全社会普遍关心的问题。收入分-高二政治
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城镇居民基尼系数的变化年份19791988199820062007200820092010基尼系数0.330.3820.3780.4650.470.4960.480.47注:基尼系数(
要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财富这块蛋糕必须“一要做大,二要分好”,要把“蛋糕”做大,这是因为A.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B.只有蛋糕做大,人民才能富裕C.消费对生产-高一政治
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的更本原因是A.生产力水平B.所有制结构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D.我国存在多种所有制经-高一政治
居民购买股票取得的收入属于()A.按劳分配B.按个体劳动成果分配C.按生产要素分配D.劳动报酬收入-高一政治
“国富”到“民富”的转变成为公众关注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的最大亮点。请运用经济常识有关知识论述从“国富”到“民富”转变的现实意义。要求:(1)围绕论题,在论述中正确运用所学过的-高三政治
亚当·斯密说过:“如果一个社会的经济发展成果不能真正分流到大众手中,那么它在道义上将是不得人心的,并且有风险的,因为它注定会威胁到社会的稳定。”这句话强调的是A.在收入分-高二政治
下面是我国某城市一居民家庭2011年上半年收入构成一览表,图表表明[]注:财产性收入,一般是指家庭拥有的动产(如银行存款、有价证券等),不动产(如房屋、车辆、土地、收藏品等-高三政治
(18分)阅读下列漫画和材料,然后回答问题:漫画《施舍》材料一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体现。我们不仅要通过发展经济,把社会财富这个“蛋糕”做大,也要通过合理-高一政治
上海市从1995年开始实行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首创我国最低生活保障金制度之先河。下表是几年来上海市最低生活保障金的变化:请用经济常识中“社会保障”的有关知识回答:(1)最-高三政治
东部地区人们的消费水平相对于西部地区来说要高,这主要取决A.东部地区人们的收入水平相对较高B.东西部地区人们的收入差距大C.东部地区人们的过去和未来的收入水平高D.东部地-高一政治
在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是由()A.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的B.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决定的C.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决-高一政治
下列属于按劳分配的是()①国有企业职工的工资②国有企业职工的奖金、津贴③外资企业中职工的工资④个体劳动者劳动所得A.①②③B.①②C.①③④D.②③④-高三政治
在我国现阶段,除了按劳分配以外,还存在其他多种分配方式。“其他多种分配方式”主要包括:①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②按需分配③按生产要素分配④平均分配A.①③B.①②C.②③D.③④-高一政治
近段时间各界普遍关注分配问题,不少专家预计收入分配改革成型方案有望在年内定稿。在合理解决分配问题的过程中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之所以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高三政治
我国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是()A.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的发展水平B.我国的所有制结构C.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的性质和特点D.生产资料公有制-高一政治
小李在一家国有控股企业任技术员,月薪1500元。2009年5月,小李将自己的一项技术专利以20万元卖给本企业,并将其中的10万元购买了该企业的股票。2009年10月小李获得了2万元的-高二政治
党的“十二五”规划建议强调,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以下有利于在初次分配中促进社会公平的措施是()A.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推进工资集-高一政治
(31分)材料一:经济学家认为,收入差距拉大对经济增长有两重效应,既改善效应和恶化效应。改善效应,是指收入差距拉大促进可流动资源配置于需求更大,效率更高的领域,从而有-高三政治
在社会主义社会,国民收入的分配必须正确处理积累与消费的关系。具体要求是()①必须在生产发展、国民收入增加的基础上,使积累部分和消费部分都有所增长②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必-高一政治
针对2010年发生的自然灾害,国家民政部、财政部紧急安排资金用于抗灾、救灾,这部分资金属于国民收入中用于()A.公共消费的社会保障部分B.积累的社会物资储备部分C.积累的非生-高一政治
(12分)材料一:[权威观点]各级政府和企业要针对劳动力成本上升的新情况,切实采取有效措施,推动构建和谐劳资关系,既要逐步增加职工收入,又要使其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相适应-高三政治
(32分)材料一:表:我国国家财政收入、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情况单位:%材料二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正在审议的“十二五”规划(草案)与此前的规划有着很大区别:过去的规划追求-高三政治
(18分)(1)请阅读上面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回答,调高最低工资标准反映了国家调整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平的什么举措?(2分)(2)某世界知名电子产品供应商将工资水平提高了30%-高三政治
我国城乡居民收入从1998年的2.52:1扩大到2008年的3.31:1。电力、石油、金融等行业收入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地区之间最高与最低工资差距倍数也在增大,1985年市2.07倍,-高一政治
要实现改革发展成果为群众共享,就应该()①初次分配中解决好效率问题,再分配中解决好公平问题②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③实行平均分配④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高一政治
“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是“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两个同步增长”()①有利于促进国家富强、人民富裕②能促-高三政治
2010年8月17日,全国政协召开全国政协贾庆林强调“要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提高上述两个”比重“的依据是A.维护劳动者效-高三政治
读图《如此分配》。要解决漫画所反映的问题,就必须()①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②消除企业间分配差距,保证公民共同富裕③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防止收入差距悬-高三政治
据中国社科院人口经济研究所专家测算,农民工对GDP贡献率达21%,但农民工群体收入占GDP的比重只有6%左右,农民工对经济增长成果的分享偏低。这说明()A.公平的收入分配是社会-高一政治
人民网载文:社会主义分配必须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否则将不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据此回答下列各题小题1:所谓效率是指()A.经济活动中产出与投入的比率B.经济增长速度的-高一政治
下列关于收入分配公平的理解,正确的是A.主要表现为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B.消除社会成员的利益差别C.平均分配,不能有收入差距D.只要是合法所得,不管差距多大,都是公平的-高二政治
我国改革30年来尽管减贫成效显著,但不可否认的是,贫富差距有拉大的趋势。据国内外一些机构的统计,中国内地拥有百万美元以上财富的富翁在30万以上,掌握着近万亿美元财富。-高一政治
呼唤已久的工资协商制度、同工同酬等保障劳动者权益的条款被纳入我国《工资条例》。工资协商制度对职工的意义()①有利于职工分享企业发展的成果②有利于建立固定的劳资关系,增强-高二政治
“一切合法的劳动收入和合法的非劳动收入,都应该得到保护。”这将促进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这-高一政治
民患寡亦患不均。我国“调高、扩中、提低”的收入分配改革框架已经清晰,在这个分配框架下,解决贫富差距问题虽不可一蹴而就,但前景可期。“调高、扩中、提低”的收入分配框架(-高二政治
民间疾苦,枝叶关情。在200次国务院常务会议上,从教育、医疗、住房到就业、社保、救助、个税调整,民生议题多达70多个。更加关心困难群众的生产和生活是本次会议的最大亮点-高一政治
小范2009年下半年自办豆腐坊,取得好的效益;2010年上半年又雇佣工人成立豆制品厂,扩大了生产规模。他这段时间的收入包括()①按劳分配获得的收入②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获-高一政治
在收入分配中,要注意社会公平。对“公平”理解正确的是①公平就是消灭差别,有差别就是不公平②人人平均,平均主义③公平不在于差别的大小,而在于差别是否合理④收入差距不能过于-高一政治
20l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总量超越日本居世界第二,但判断收入分配公平的基尼系数却不断扩大,收入分配改革的呼声强烈,国富的同时要民富。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中促进民富的措施-高二政治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指出,我们要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运用所学的知识,据此回答问题小题1:从政治生-高三政治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10年10月居民消费品的价格上涨了近5%,再创年内新高。物价的持续上涨不仅影响了人民群众的生活,同时也引发了人们对通胀的担忧。回答下列各题。小题-高三政治
返回顶部
题目简介
材料一2006--2010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状况及国家财政收入的增长状况: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人民币/元)117591378615781171
题目详情
材料三 2012年中秋、国庆双节期间,中央电视台推出了《走基层•百姓心声》调查节目,深入基层对几千名不同各行业的人进行采访,面对的问题都是“你幸福吗?”一时间,“幸福”一词称为媒体热词,也引发了中国人对幸福的思考。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人民物质生活水平大为提高,伴随而来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的变迁对当代中国人特别是青年人幸福观的形成产生了重大影响,中国人产生了新的选择困惑和幸福困惑;当前世界各国在关注经济发展的同时,越来越将注意力转向国民幸福问题,中国政府对此问题的重视程度也不断加强。2012年11月15日 ,习近平发表讲话指出,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着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1)材料一、二反映了哪些经济信息?(6分)
(2)依据上题信息,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说明政府应如何提升居民幸福感?(12分)
答案
材料二反映了影响人们幸福感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人们会更多地关注的是收入、住房、生态环境和交通等方面。(2分)
(2)(共12分)①让人民生活更幸福,首先要大力发展生产力,既增加社会财富总量,把“蛋糕”做大;又要实现社会总需求与社会总供给的基本平衡,以平抑物价;(3分)②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提升居民幸福感必须促进民富,让百姓的钱袋子鼓起来;(3分)③要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完善分配政策,缩小两极差距,实现共同富裕和社会的公平;(3分)④加强宏观调控,充分发挥财政的作用,切实关注涉及民生的住房、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等问题,完美社会保障,以提升居民的幸福感。(3分)(其他言之有理酌情给分,如提高两个比重,科学发展观等)
试题分析:(1)从表的横向数字比较中可以看出2006年到2010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都得到了较快增长,除2007、2010年之外,农村居民收入的增长相对低于城市居民收入的增长,同时城乡居民收入的增长又明显低于国家财政收入的增长。从图中可以看出材料二反映了影响人们幸福感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人们会更多地关注的是收入、住房、生态环境和交通等方面。
(2)材料要求从经济生活的角度说明政府应如何提升居民幸福感,在经济生活中,跟政府有关的知识点,也就是宏观调控,而宏观调控的目标有四个:发展经济,稳定物价,促进就业,保持国际收支平衡,要提升居民的幸福感,就得让居民有钱花,这需要发展经济,增加收入,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点评:本题考查一是考查考生是否会做图表题,二是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做图表题时注意三点:图的标题,对图表中的数字进行分析,不要遗忘了注。本题的图表指向性十分明确,较为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