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课网
首页
数学
语文
英语
化学
物理
政治
历史
生物
首页
> 以下措施不属于凯恩斯经济主张的是()A.发展混合制经济B.扩大政府开支C.增加货币发行量D.增加政府税收-高三历史
以下措施不属于凯恩斯经济主张的是()A.发展混合制经济B.扩大政府开支C.增加货币发行量D.增加政府税收-高三历史
题目简介
以下措施不属于凯恩斯经济主张的是()A.发展混合制经济B.扩大政府开支C.增加货币发行量D.增加政府税收-高三历史
题目详情
以下措施不属于凯恩斯经济主张的是( )
A.发展混合制经济
B.扩大政府开支
C.增加货币发行量
D.增加政府税收
题型:单选题
难度:偏易
来源:不详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属于逆向思维选择题,解题时注意“不属于”。联系已学知识可知根据所学,凯恩斯主义主张国家采用扩张性的经济政策,通过增加需求促进经济增长。 即扩大政府开支,实行财政赤字,刺激经济,维持繁荣。20世纪三十年代经济大危机后,西方各国开始普遍奉行这一经济理论,因此BCD属于凯恩斯经济主张;而A“混合经济”指的是政府干预与市场相结合、国有制与私有制并存的经济,不符合凯恩斯经济主张,因此A符合题意。所以正确答案为A。
上一篇 :
“我坚决相信,我们唯一引为恐惧
下一篇 :
(12分)有人认为:“20世纪有两位伟
搜索答案
更多内容推荐
面对经济大危机,美国总统罗斯福曾说:“(政府)如果对老者和病人不能照顾,不能为壮者提供工作……听任无保障的阴影笼罩每个家庭,那就不是一个能够存在下去,或者应该存在下去的-历史
罗斯福是美国历史上最杰出的总统之一。在四次总统竞选中,拥护他的多数是南部白人、城市工人、移民、农民、黑人、广大处于下层的“被遗忘的人”。罗斯福执政期间,相对体现了这-高三历史
据统计,1933—1934年间,美国的农业种植面积减少了31万平方千米,牛马等大牲畜减少了2300万头。这一举措可以预见的效果是A.农产品价格开始回升B.物缺则贵的无情法则失去作用-高三历史
1929—1933年,胡佛任总统四年间,美国政府公共工程开支达7亿美元,修建了37000英里公路,国家公园增长了40%,森林面积扩大了250英亩,1930年胡佛水坝开工兴建。这说明面对危-高三历史
斯塔里夫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苏联的)五年计划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尤其是因为同一时期西方经济的崩溃。因此,原先的怀疑态度转变为真正的兴趣,有时转变为模仿。”当时-高二历史
1933年,罗斯福就任总统,他对美国开出应对“大萧条”的良方是A.实行计划经济B.以供给创造需求C.实行自由放任政策D.政府全面干预经济-高一历史
罗斯福说,工业复兴法是美国国会制定的“最具有深远意义”的法规。实施该法的主要目的是()A.实现经济复兴B.增加就业机会C.国家干预经济D.防止盲目竞争-高三历史
材料一20世纪30年代,美国《名利场》杂志的漫画(下图)材料二经济不景气的问题绝不能用立法的行动或行政的声明来解决。经济的创伤只能由经济实体的细胞——生产者和消费者——来自我-历史
1933年5月12日(罗斯福)发布《农业调整法》。强制农民减少耕地面积和牲畜繁殖,对超过国家规定生产定额的产品课以重税。这一做法的目的是()A.缓和农民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高一历史
“国家的义务之一就是要照顾那些在逆境下如无别人帮助即难以为生的公民……政府必须给这些不幸的公民以援助”。为给“不幸的公民以援助”,罗斯福新政()A.发展非政府的慈善组织B.规-高三历史
以下统计数据最能体现美国罗斯福新政特点的是A.1935年农民的现金总收入从1933年的40亿增加到70亿美元B.1932年美国出现了约200万人的流浪大军,次年失业人数将近1700万C.1933-高三
下列关于罗斯福新政的评价中,不正确的是:()A.罗斯福新政使美国经济开始恢复B.使资本主义获得了新的发展余地和活力C.为战后资本主义国家提供了新的模式D.中下层民众从新政中-高三历史
罗斯福在1935年提交的年度国会咨文中宣称:“我们发现我们的人民正在经受着陈腐的不平等的煎熬”,“尽管我们付出了话语和行动的努力,但是特权阶层尚未铲除、社会下层依然没有得-高三历史
剑桥大学刘瑜在《罗斯福新政的另一面》一文中指出:“罗斯福新政之所以成为神话,与其说是因为它经济上的成功,不如说是政治上的成功。”这一观点突出强调罗斯福新政A.建立了新的-高一历史
联系所学知识观察该图,判断1933年罗斯福与农场主的交谈,涉及的主要话题应是A.提高农业产量B.增加农业出口工C.压缩农业种植面积D.修建水利设施-高三历史
据中新网报道:美国总统奥巴马重申他的“经济振兴”计划:大规模改造联邦政府办公室,使之更加节能;大力投资公路和桥梁等基础设施建设;大规模升级学校硬件设施,安装节能系统,-高三历史
1933年5月,美国国会通过了《紧急救济法令》,到1936年止,美国政府大约支出30亿美元用于失业救济。1935年,又通过《社会保障法》,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养老金制度和失业保险制度。-历史
当以调查、访问和回忆等口述记录资料为主要研究对象和依据的口述史学悄然兴起的今天,首先要考虑的问题是历史的当事人或亲历者以及事件内幕的解密程度等因素。下列主题最适合-高三历史
赫伯特·斯坦在《总统经济学》中说:“大萧条描述的是旧有的政策,它为新政策的产生敞开了大门。”“新政策”的特点是A.反对国家垄断资本主义B.政府大力加强对国家经济的干预C.根除了-历史
罗斯福新政时期,保守派对新政“大笔开支”、“敲诈富人计划”和“社会主义”不满,批评政府抛弃自由政策,某些批评者一提到罗斯福的名字都觉得反感。下列不能佐证保守派观点的是A-高二历史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1928年,斯大林开始实行一系列五年计划中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尤其是因为同一时期西方经济的崩溃……美国新闻记者-历史
有学者指出,在500余年的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美国总统罗斯福扮演了一个开拓者和革命者的角色。其依据是罗斯福A.改变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模式B.建立了社会主义的运行机制C.放弃了-高三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929年10月,美国爆发严重经济危机后,当时美国总统胡佛称:“只要大公司大企业得到繁荣,千百万劳动群众最终也会得到繁荣。”胡佛政府还对大公司大企业提供-高一历史
面对经济大危机,罗斯福说:“(政府)如果对老者和病人不能照顾,不能为壮者提供工作……听任无保障的阴影笼罩每个家庭,那就不是一个能够存在下去,或者应该存在下去的政府。”这-高一历史
下列对美国四位总统的评价最不准确的是A.有人说:“世界历史上只有一个人,不贪恋权势,这就是华盛顿。”B.富兰克林·罗斯福,扩大了中央政府的权力,“新政”就是苛政,不是榨取富-高三历史
1934年1月10日,罗斯福总统宣布发行以国家有价证券为担保的30亿美元纸币,并使美元贬值40.94%。导致20世纪30年代美元贬值的直接因素是()A.经济危机B.政府强制推行《工业复兴-高三历史
罗斯福担任总统之前,美国出版的一本书提议政府增加开支,甚至不惜造成财政赤字,以便舒缓经济衰退。罗斯福读后批注:“哪有此等好事——天下没有不劳而获的东西”。这表明()。A.-历史
时任美国劳工部长弗朗西斯·珀金斯描述总统的炉边谈话:我曾见到男男女女都聚集在收音机旁边,甚至那些不喜欢他的人和在政治上反对他的人也都在那儿以友好愉快的心情聆听。他们-高三历史
有学者这样批评罗斯福,他采取了一系列政府干预经济的措施,但他的部分举措也对以后美国政策的制定产生了不利的影响。下列措施体现其不利影响的是A.金融货币政策B.贸易保护C-历史
罗斯福说:“低收入的工人是我们人数最多的消费集团,可是他们今天却无法维持像样的生活水准,不能购买食品、衣服和其他必须品以保持我们的工厂和农场充分运转”。为此,罗斯福-高一历史
“一个舰队决定它速度的不是那艘航行最快的船只,而是那艘最慢的船只。如果我们改善了困难群体的生活状况,也就改善了整个社会的生活状况。”下列与改善困难群众生活、关注社会-高二历史
某班黑板报这样介绍罗斯福新政:“1929-1933年经济危机首先从美国爆发后,迅速波及到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罗斯福总统上台后首先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从工业领域整顿全国经济。-高一历史
一位西方政治家曾说:“政府经营商业将损害政治平等”,此观点所体现的经济思想是A.重农抑商B.重商主义C.自由主义D.凯恩斯主义-高三历史
罗斯福新政对当时的美国经济最深刻的影响是()。A.减轻了危机对美国经济的破坏B.遏制了法西斯势力,维护了资产阶级民主制度C.缓和了社会矛盾,巩固了资本主义统治D.开创了国家-历史
1933年美国政府颁布下图标志的主要目的是A.整顿财政金融B.调节农业生产C.调整工业生产D.实行社会保障-高一历史
当共和党重新掌权的时候,它在原则上反对福利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反对联邦政府日益扩大的作用,但保留了新政的种种改革。这主要是因为共和党A.认识到了改革在美国的影响B.只是-高三历史
1935年,某些批评者对新政“大笔开支”“敲诈富人计划”和“社会主义”不满,批评政府抛弃自由政策,甚至一提到罗斯福的名字都觉得反感。此现象出现主要是因为新政A.国家干预经济B-高三历史
(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批评家说他往往是独裁者,是个革命家,是会彻底推翻美国现行制度的。有的人把罗斯福比作希特勒、墨索里尼、斯大林,右派的人说他是个社会主义者,-高三历史
罗斯福新政在经济上影响深远的是:()A.二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B.保存了美国的民主制度C.缓解了社会的各种矛盾D.促使美国经济复苏-高一历史
1937年5月24日,罗斯福在向国会提交关于最低工资、最高工时立法的咨文中说:“我们知道,当我们工人的一大部分还没有就业的时候,超时工作和低水平的工资是不能提高国民收入的-高一历史
1933年美国国会通过的法案规定:“工人有权组织起来,可选派代表与雇主进行谈判,签订集体合同。雇主不得以工人参加任何工会为雇佣条件;雇主必须遵守最高工时和最低工资限额。-高二历史
某同学在进行以“罗斯福新政”为主题的研究性学习时,收集了大量历史图片,其中可选取的图片有①20世纪20年代的汽车长龙——虚假的繁荣②胡佛村——“自由放任的政策”的深渊③“蓝鹰运动-历史
罗斯福新政使美国经济逐渐走出低谷,缓解了社会危机。但有一项措施却导致世界经济进一步陷入混乱,一度加深已经非常严重的危机,使国际关系日趋紧张。这项措施是A.恢复银行信-高三历史
“大国之谜,当然还有另外的那就是体制创新。”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所进行的体制创新最突出的特点是()。A.实行市场经济B.政府加强对经济的干预C.知识经济D.积极拓展海外市场-历史
罗斯福在就职宣言中说:“我们最大、最基本的任务是让人民投入工作。”为此他在“新政”中采取的措施是A.推行以工代赈B.整顿金融系统C.保护劳工权利D.建立保障机制-高三历史
1937年罗斯福总统呼吁法院改革时说道:“当然,这三驾马车即政府的三个部门──国会、行政部门和法院。其中两匹马今天正在协力拉曳;而第三匹却不然……法院的所作所为已不像是一个-高三历史
有人说,“罗斯福新政是以掩饰资产阶级本质的牧师面貌出现的”。下面直接说明这一特征的是A.调节工业生产B.整顿财政金融C.规定工资工时D.实行美元贬值-高三历史
读下面“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关税率表(单位:%)”国家英国法国德国美国日本1926年4121220161931年10.0(1932)38.040.753.024.0根据表格材料信息,不能得出的结论是A.资
罗斯福新政产生的最重要影响是[]A.扩大了联邦政府和总统的权力B.改善了工人阶级的生活状况C.增强了美国人民对联邦政府的信心D.推动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高一历史
1929—1933年的经济大萧条中,罗斯福在亚特兰大市的演说中表示单纯的施舍对具有正当自尊心的美国人而言,将会伤害要求保持个人独立的一切本能,而这种工作正是防止他们精神上-高一历史
返回顶部
题目简介
以下措施不属于凯恩斯经济主张的是()A.发展混合制经济B.扩大政府开支C.增加货币发行量D.增加政府税收-高三历史
题目详情
答案
试题分析:本题属于逆向思维选择题,解题时注意“不属于”。联系已学知识可知根据所学,凯恩斯主义主张国家采用扩张性的经济政策,通过增加需求促进经济增长。 即扩大政府开支,实行财政赤字,刺激经济,维持繁荣。20世纪三十年代经济大危机后,西方各国开始普遍奉行这一经济理论,因此BCD属于凯恩斯经济主张;而A“混合经济”指的是政府干预与市场相结合、国有制与私有制并存的经济,不符合凯恩斯经济主张,因此A符合题意。所以正确答案为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