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课网
首页
数学
语文
英语
化学
物理
政治
历史
生物
首页
> 英国外交大臣格雷曾说:“整个欧洲的灯火正在熄灭”,这是一个时代的写照,开始于()A.19世纪初B.19世纪末C.第一次世界大战后D.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高二历史
英国外交大臣格雷曾说:“整个欧洲的灯火正在熄灭”,这是一个时代的写照,开始于()A.19世纪初B.19世纪末C.第一次世界大战后D.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高二历史
题目简介
英国外交大臣格雷曾说:“整个欧洲的灯火正在熄灭”,这是一个时代的写照,开始于()A.19世纪初B.19世纪末C.第一次世界大战后D.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高二历史
题目详情
英国外交
大臣格雷曾说:“整个欧洲的灯火正在熄灭”,这是一个时代的写照,开始于( )
A.19世纪初
B.19世纪末
C.第一次世界大战后
D.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题型:单选题
难度:偏易
来源:不详
答案
C
略
上一篇 :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欧洲战场的
下一篇 :
有人将一战的爆发形象地比喻为
搜索答案
更多内容推荐
一战中,西线转入阵地战是在下列哪次战役后?A.俄军的夏季攻势B.马恩河战役C.凡尔登战役D.索姆河战役-高二历史
19世纪末,欧洲开始出现两大军事集团局面的标志是:A.德奥同盟条约的缔结B.法俄同盟的形成C.三国同盟的正式成立D.英俄协约的签订-高二历史
(16分)法德是欧洲大陆的两个大国,法德关系直接关系到欧洲的稳定,世界的和平。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在法国东北部贡比涅森林的雷通德车站,是一个令法德两国人民百-高三历史
(20分)发生在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深刻影响了世界历史的进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欧罗巴四年亘古未有之血战,只做到“利己杀人,寡廉鲜耻”。……世事纷纭已极。和会散后-高三历史
下列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同盟国集团失败原因的表述,正确的是()①经济实力总体上处于劣势②作为非正义一方,失道寡助③战略上出现重大失误④内部矛盾不断尖锐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高二历史
某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对下表中协约国在1914—1917年三种战略物资生产出现重大变化的主要原因进行了分析,得出了四项结论,其中最有可能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两大军事集团战-高三历史
1915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推进到了第二阶段。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A.1915年战争的重心转移到东线B.1916年战争的重心重新转移到西线C.1916年协约国已基本取得胜利D.日德兰海战后-高二历史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在作为主要战线的西线,英法联军同德军进行了殊死较量,一战期间第一次大规模战役和规模最大的战役都发生在西线,他们分别是导致德军“施里芬计划”破产的战-高二历史
(14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在)1815-1914年的百年间,大国间的战争几乎都不出自家门前的区域。……但是这一切,到了1914年都改变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席卷了每一个强国,事实上除-高二历史
1914年7月28日,在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的当天,法国大使遵照其政府的指示向俄国外交大臣声明:“在必要的时候,法国完全准备履行它作为一个盟邦的义务。”法俄两国成为“盟邦-高二历史
下列属于人类进入了20世纪以后才出现世界大战原因的是()①到20世纪,各国各地区都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人类世界基本上成为一个整体②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垄断阶段以后,争-高二历史
1917年3月,美国总统威尔逊在其连任的就职演说中说:“……我们不再是孤立的区域,经过那致命的骚乱所造成的30个月来的悲惨事件,我们已经成为世界公民。要想回头已不可能,我们-高二历史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出现,背景广深,耐人寻味。下列关于这次大战背景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飞速进步的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B.狂热或极端的行为,只能招致矛盾的升级C.对于这次-高二历史
(15分)【二十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一对于战争,人们有不同的看法。德军参谋总长毛奇认为:“人类最可尊敬的高尚品格是通过战争而揭示和显露出来的。没有战争,世界将陷入自私自-高三历史
材料一虽然第一次世界大战本质上是一场发生在欧洲的战争,但是它在许多难以预料的方面改变了中国的命运。早在1915年,"以工代兵"计划就已经在酝酿,……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高三历史
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同年,一位非洲的国王发布了《告全国人民书》:“我决心保卫我们的国家,给予敌人以反击,一切有力量的人跟我来吧。”最终他领导人民取得了卫国战争的胜利,迫-高三历史
(15分)材料一:战争为人类之恶性……近百年来白种之物质进化,实超前古,而其心性进化尚未离乎野蛮,故战争之祸于今尤烈。——孙中山材料二:斯大林格勒之战,英美报纸比之为凡尔登-高三历史
一战不仅对世界经济、政治产生了重要影响,而且也使人类生活的很多方面发生了大的改变。下图是一战期间妇女在炮弹工厂做工。下列对此描述不正确的是A.大战造成人力资源短缺是-高二历史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兴起的社会思潮有①社会主义②和平主义③人道主义④人文主义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高二历史
列宁说:“如果没有战争,俄国也许会过上几年甚至几十年而不发生反对资本家的革命。”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A.第一次世界大战急剧激化了俄国各种矛盾,推动了革命的发生B.没有-高二历史
右图是一战中使用的新式武器。下面叙述与之不相关的是()A.英国首先使用B.和飞机同时亮相于凡尔登战役C.首次亮相于1916年,增加了战争的残酷性D.首次亮相于一战中规模最大的战-高二历史
1956年,法国凡尔登为纪念发生在这里的某一战役40周年举行了大规模的庆祝活动。他们纪念的这次战役()①由德军首先发起②在大战中具有决定性的意义③是一战中伤亡人数最多的战役-高二历史
(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反法西斯盟国组成军事法庭,在德国纽伦堡和日本东京分别对战犯进行了审判。该审判原则于1946年12月11日经联合国大会通-高三历史
要了解历史上的重大事件,一个直观的方法是阅读历史地图。从下边这幅地图中可以看出,德国要想在未来的战争中取胜,应当选择的战略是A.速战速决,避免两线作战B.突袭对手,两-高二历史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是协约国和同盟国矛盾不断激化的结果,下列有关一战的事件按发生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三国同盟正式形成②英俄签订协约③英法签订协约④萨拉热窝-高二历史
一战后,欧洲大陆的版图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其中,部分国家是根据民族自决原则重新划定而建立的。下列不属于战后欧洲新兴民族国家的是A.波兰B.立陶宛C.捷克斯洛伐克D.保加利-高二历史
(15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科学技术对于国家的军事实力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战争也会对科学技术的发展产生影响。考察20世纪初以来的现代科学技术的-高三历史
“如果意大利未有直接挑衅行为而遭受法国的进攻,不论其理由为何,其他两缔约国必须以他们的全部军队给予被攻击的一方以援助。”这份盟约中的“其他两缔约国”最有可能是A.德国和-高二历史
下表为一战期间,各主要参战国伤亡人数占其总人口的比例。对此表解读正确的一项是法国1:28德国1:32英国1:57俄国1:107A.法国在战争中伤亡人数最多B.战争给欧洲带来巨大的人口-高二历史
“1916年9月15日,英军在进攻中首次使用坦克,共出动49辆,而实际参加战斗的有18辆,步兵的进攻速度因而有所增加,当天占领了第三道阵地的几个要点。”这个战斗情景出现在A.日-高二历史
1917年,中国北洋政府对德宣战,并派出大批劳工到欧洲战场服役。80多年后,时任法国总统的希拉克曾这样评价说:“任何人都不会忘记这些远道而来的、在一场残酷的战争中与法国共-高二历史
德意志帝国《装甲兵之歌》:“如果我们为命运女神所抛弃,如果我们从此不能回到故乡,如果子弹结束了我们的生命,如果我们在劫难逃,那至少我们忠实的坦克,会给我们一个金属的坟-高二历史
瑞士著名的国际法学者瓦特尔在1758年发表的《国际法》中说:“均势的核心意义是妥协安排国际事务,没有一个国家能居于至高无上的主宰、支配他国的地位。”1907年,英国外交部在克-高二历史
一战中,德国军事当局遵循克劳塞维茨的理论,用最残酷的手段进行战争,认为“唯有用恐怖的方法,才能恫吓像法国人那样堕落的民族”。毒气战就是德国人采用的“恐怖的方法”之一。-高二历史
电影《我的1919》为参加巴黎和会的主人公顾维钧设计了这样一段台词:“长久以来,中国人民期待着,期待着这个时刻的到来。……在这块土地上,诞生过举世闻名的孔子和孟子,他们不仅-高二历史
右图所示是1913年欧洲形势,其形成的根本原因是()A.欧洲列强之间的矛盾和冲突B.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C.列强争夺殖民地和世界霸权D.列强之间相互勾结-高二历史
英国历史学家杰弗里•帕克在其历史著作《剑桥战争史》中有这样一段话:“长远看来,协约国可任意借助美国经济,但德国却遭到封锁,这使它只能使用中欧资源,这种封锁产生了巨大的-高二历史
法国贝当将军在回忆一战中的某场战役时曾说:“德军试图造成一个任何部队都无法坚守的死亡区。钢铁碎片、霰弹片和毒气向我们所在的树林、堑壕和掩蔽体铺天盖地袭来,简直在消灭-高二历史
有一种观点认为,粗看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全球,它显示出的变化相当少,欧洲的霸权比大战前更完整。但实际上,从全球史观点来看,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要意义恰恰在于它开始了对-高二历史
一战期间,美国对一战的态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保持“中立”到加入协约国集团作战。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有①美国与协约国经济联系密切②“无限制的潜艇战”给美国造成重大损失-高二历史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同盟国失败的原因不包括A.同盟国始终处于两线作战的不利局面B.美国参战增强了协约国的实力C.长期战争导致国家经济崩溃D.协约国所进行的战争是正义的-高二历史
法国驻印度支那总督于1926年写道:“这场用鲜血覆盖了整个欧洲的战争……在距我们遥远的国度里唤起了一种独立的意识。……在过去几年中……一切都发生了变化。”上述材料反映了战争的-高二历史
马恩河战役使双方陷入旷日持久的阵地战,德国总参谋长小毛奇向德皇报告说:“陛下,我们已经输掉了战争。”这一判断的主要依据是()A.英法比军队战斗力相对强大B.“施里芬计划”破-高二历史
1916年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关键性的一年,这一年战争的基本态势是()A.同盟国处于进攻状态B.协约国开始取得战略主动权C.战役主要集中在西线D.同盟国控制制海权-高二历史
图中的站立者是美国总统威尔逊,他对鹰说道:“啊!我把你变成一只多么好的鸽子呀!”但1917年美国放弃中立,对德宣战。下列关于美国政策变化表述不正确的是()A.一战前期,美国奉-高二历史
下列与民族问题相关的表述正确的是A.拉美独立运动彻底铲除了封建主义B.一战中塞尔维亚的参战具有民族解放性质C.提拉克的激进主张成为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的方向D.民族成分单一是-高二历史
马恩河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一战,其“决定性意义”主要在于A.是英德海军间最大规模的交锋B.发生在主要战线——西线C.前后持续时间最长D.宣告德国“速战速决”战-高二历史
19世纪末,当欧洲两大军事集团初步形成后,英国并没有急于加入某一集团,而是继续奉行“光荣孤立”政策,其主要原因是A.英国不想参与大国间的争霸斗争B.英国已完全丧失“海上霸-高二历史
某同学在研究一战爆发的有关史实时找到了以下因素。下列各项按一定的逻辑联系排列起来,正确的是①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②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③帝国主义国家争夺-高三历史
有两位同学参加了一次夏令营,他们参观了福熙车厢,甲同学向乙同学介绍了同盟国失败的原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协约国集团在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方面都占有优势②英、美的海上-高二历史
返回顶部
题目简介
英国外交大臣格雷曾说:“整个欧洲的灯火正在熄灭”,这是一个时代的写照,开始于()A.19世纪初B.19世纪末C.第一次世界大战后D.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高二历史
题目详情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