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课网
首页
数学
语文
英语
化学
物理
政治
历史
生物
首页
> (1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在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这个结果是什么呢,结果就是,把-高二历史
(1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在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这个结果是什么呢,结果就是,把-高二历史
题目简介
(1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在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这个结果是什么呢,结果就是,把-高二历史
题目详情
(1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
答问题。
材料一 “在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这个结果是什么呢,结果就是,把市场,实际上就等于把商品、货币、市场机制引进到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里面去,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上,这是一个重大的突破。
——《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二 1923—1929年在任的美国总统柯立芝说:“既然只有富人才是有价值的,因此政府应谨防多数人的意见。因为贫穷是罪恶的报应,政府便不应该向高尚的富人征税,以援助卑贱的穷人。由于富人最了解他们的利益所在,政府便不应该干预他们经营的企业。”
——《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三 让我们再一次发问:我们已经达到了1933年3月4日那天所梦想的目标了吗?我们已经找到快乐之谷了吗?
但是,我们的民主也正受到考验:在这个国家中,我看到数千万公民——占总人口的重大数目——他们中的大部分
此时此刻仍然处于今天所称的生活之必需的最起码的标准之下。
我看到数百万家庭依赖低微的收入生存,以致家庭灾难的阴影日复一日地笼罩着他们。
我看到数百万人们,他们在城市和农村的日常生活仍处在半个世纪前一个所谓的上流社会认为不体面的环境之中。
我看到成
百万人得不到教育、娱乐以及改善他们及其子女利
益的机会。
我看到数百万人无力购买农产品和工业产品,又因为他们的穷困潦倒而无力工作,不能为其他数百万人生产。
我看到全国有三分之一的人口住房破损,衣衫褴褛,营养不良。
——1937年1月20日罗斯福总统连任就职演说
材料四 近两个月来,世界金融危机日趋严峻,为抵御国际经济环境对我国的不利影响,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了当前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包括:一是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二是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三是加快铁路、公路和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四是加快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事业发展。……会议确定,到2010年底约需投资4万亿元。
——《人民日报》( 2008年11月10日)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所说的俄国“能够拄着拐杖走动”得益于什么政策?(1分)为什么说它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大突破?(1分)
(2)材料二反映了当时美国盛行什么经济思想?(1分)这对美国历史造成了什么影响?(1分)
(3)从材料三的演说词中,你能看到20世纪30年代美国社会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1分)罗斯福采取了哪些措施解决这些问题?(4分)他所开创的经济新模式与以往相比,最大的特点是什么?(1分)
(4)根据材料四及所学知识,指出中国政府在应对本次危机方面与罗斯福新政的哪些做法相似?(2分)二者有何共同特点?(1分)
(5)20世纪80年代,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曾说:“(我们的)社会有一个梯子和一张安全网,梯子用来供人们自己努力改善生活,安全网则是用来防止人们跌入深渊。”由此可见,西方国家推行社会福利制度的主要目的是什么?(1分)
题型:综合题
难度:偏易
来源:不详
答案
(1)新经济政策(1分) 利用商品、货币、市场来建设社会主义。(1分)
(2)自由放任的经济思想(1分)。为1929年经济危机的爆发埋下了祸根。(1分)
(3)问题:美国社会矛盾尖锐,经济危机导致数千万人处于贫困当中。(1分)
措施:整顿银行和金融体系;调整工业;调整农业;实行社会救济,采取社会保障措施;以工代赈,举办公共工程。(4分)
特点:国家干预经济(或市场和政府的作用同时发挥)。(1分)
(4)相似之处:健全社会保障;加大基础设施的投入(或举办救济和公共工程)等。(2分)
共同特点:国家干预经济(或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1分)
(5)目的:防止由于人民极端贫困、社会两极分化过于明显而造成社会动乱
。(1分)
略
上一篇 :
30年代美国罗斯福新政加强对工
下一篇 :
(16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
搜索答案
更多内容推荐
该图是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美国股市走势图。对此图理解不正确的是A.1927—1928年,股市上涨过快加剧金融市场风险B.1929年,纽约股市崩溃直接导致股市下跌C.1930-1932年,股市-高
(14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19世纪30年代英国制定了新的《济贫法》,并推行了以“救济大量贫民、失业者为主要内涵”的社会保障措施。但在当时,英国国民充斥着自由放任-高三历史
罗斯福新政中,既直接提高就业率,缓和社会矛盾,又为经济发展开拓空间的措施是A.恢复银行信用B.调整农业经济C.社会救济,“以工代赈”D.规范企业行为-高一历史
罗斯福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你认为其新政中最有可能遭到当时资本家激烈反对的措施是A.整顿银行B.调整农业C.工业复兴法D.以工代赈-高三历史
罗斯福在1932年4月的一次全国广播讲话中说:“在这个不幸的时代,我们要制订出一些计划来,把希望重新寄托在那些压在经济金字塔底层、被人遗忘了的人们身上。”对这段话理解错误-高二历史
在罗斯福新政中,既直接提高就业率又为经济发展开拓空间的措施是()A.恢复银行信用B.调整农业经济C.规范企业行为D.举办公共工程-高一历史
罗斯福新政是在面临资本主义工业社会全面来临的时代,在传统的自由放任政策再也不能适应生产力巨大发展的时候开辟的一条新的发展道路。他从金融、工业、农业、社会救济等方面-高二历史
图是美国某时期流行的漫画,一位绅士正向一位农民进行解释艰难埋藏就如同那群鸟儿,要驱赶它们只需要竖立一个稻草人吓一吓就可以了,请问与此绅士观点为一致的政策是A.固守自-高三历史
伯顿·w·小福尔索姆在其新作《罗斯福新政的谎言》中,批评罗斯福,“他采取了一系列政府干预经济的措施,但他的大部分举措,对当时的美国甚至以后都造成了灾难性的影响”。新政“灾-高一历史
(3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市场经济中有一只“看不见的手”,能自动平衡商品的总供给和总需求。因此,企业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如何生产,生产效益如何分配,都无需政府干-高一历史
罗斯福新政期间,积极进行失业救济和举办公共工程,实施“以工代赈”,政府组建了民间资源保护队,先后吸收了275万名男青年从事造林、筑路、森林防火和土壤保持等工作。美国政-高一历史
材料一:(林肯)心地淳厚善良,性格沉稳刚毅,有时甚至显得有些迟笨。正是这样一个人,领导美国人度过了历史上未遇的难关。他本人则赢得了与华盛顿相伯仲的声誉与地位。摘自《美-高三历史
针对经济危机下“国家二分之一的人们住无定所,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状况,罗斯福采取的社会保障与救济措施有:①社会救济,以工代赈②削减农业,政府补贴③整顿银行,统制货币④-高一历史
恩格斯说:“如果我们从股份公司进而来看那支配着和垄断着整个工业部门的托拉斯,那么,那里不仅私人生产停止了,而且无计划性也没有了”。这段话表明恩格斯认为19世纪晚期出现-高二历史
下列关于罗斯福新政的评价中,不正确的是:()A.罗斯福新政使美国经济开始恢复B.使资本主义获得了新的发展余地和活力C.为战后资本主义国家提供了新的模式D.中下层民众从新政中-高三历史
为了渡过经济危机,罗斯福政府通过了《社会保障法》,对失业者、老人和残疾者给予一定的保险金。《社会保障法》发挥的重大作用包括()①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人民生活的苦难和后顾之忧-高一历史
1929—1933年的经济大萧条中,罗斯福在亚特兰大市的演说中表示单纯的施舍对具有正当自尊心的美国人而言,将会伤害要求保持个人独立的一切本能,而这种工作正是防止他们精神上-高一历史
下列关于罗斯福新政的评价,正确的是()A.罗斯福实行的国家对经济的全面干预政策实质上是社会主义B.从根本上解决了资本主义制度存在的矛盾C.没有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也就-高二历史
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克林顿经济政策的相同点是A.鼓励高科技产业发展B.实行不同程度的国家干预C.倡导自由放任D.大力发展“新经济”-高二历史
1929年—1933年经济危机期间,美国修建了田纳西河流域水利工程。美国政府修建这一工程的目的是A.根治水患B.耗费国家财富C.缓解失业问题D.制造繁荣假象-高二历史
有学者认为:“罗斯福之所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他拥有一个美国历史上独一无二的‘智囊团’并能充分发挥它的作用。”如果你是罗斯福“智囊团”中的一员,针对-高二历史
罗斯福新政以后,资本主义告别“自由放任”政策占统治地位的时代,迎来以国家干预经济为特征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期。-高一历史
“神入”历史是一种较好的历史学习方法。某班同学“神入”罗斯福,模拟1933年罗斯福宣誓就任美国总统时发表的鼓舞人心的就职演说。当时他最有可能选择A.建立北美贸易自由区B.建立-高一历史
下图反映了罗斯福新政中,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的一项措施,这一措施是()A.整顿财政金融B.兴办公共工程,“以工代赈”C.通过工业复兴法D.调整农业生产结构-高一历史
图是1932年富兰克林·罗斯福与两个佐治亚的农民亲切交谈的图片,你认为他们就农业问题交谈的话题最有可能是()A.扩大耕地面积,降低农产品价格B.提高农产品产量,稳定农产品价-高三历史
(12分)阅读下列材料:第30任总统柯立芝说:举目四望,看不到任何希望。第31任总统胡佛说:我们已到了山穷水尽的境地,我们无能为力了。第32任总统罗斯福说:不知这座用纸板搭的房-高二历史
下图是美国某时期流行的漫画,一位绅士正向一位农民进行解释:艰难时期就如同那群鸟儿,要驱赶它们只需要竖立一个稻草人吓一吓就可以了。请问与此绅士观点一致的政策是A.固守-高二历史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分)材料一材料二20世纪50~60年代部分歌曲材料三罗斯福去世时,中国共产党主办的《新华日报》在1945年4月14日发表的社论《民主巨星的陨落:悼罗斯福总统之-高三历史
阅读材料材料一1933年5月(美国国会)通过《紧急救济法令》,到1936年止,政府大约支出30亿美元用于失业救济。实行失业救济;。同年,美国国会又通过《财产税法》,规定对盈利超过-高二历史
以下是1933-1935美国出口统计表,导致美国出口大幅增加的主要原因是1933-1935年美国出口统计表(百万美元)年份总额美洲欧洲亚洲大洋洲非洲19331675455850292354319342
罗斯福新政实行的货币政策的基本内容是放弃金本位制,实行有控制的通贷膨胀,同时拒绝参与国际金融合作,甚至推行诸如购金购银等以邻为壑的政策。其主要目的是A.提高美国商品-高二历史
罗斯福新政和德国法西斯专政的共同点是①背景相同②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全面干预③都打过社会主义的招牌④都起过一定的进步作用A.①B.①②C.①②③④D.①②④-高二历史
罗斯福政府颁布的《国家工业复兴法》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建立国家复兴管理局。二是由国家兴办各种公共工程,减少失业大军。三是适当提高劳工地位,改善劳工待遇。劳工组织有与-高二历史
政府的经济职能对社会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清朝奉行“率天下农民竭力耕耘…‘使人力无遗而地力殆尽’’的政策,多次颁令实行矿禁,并用“处处皆关、-高三历史
下列关于罗斯福新政影响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美国彻底摆脱了经济危机,国民经济显著发展B.缓和了社会矛盾,一定程度上遏制了法西斯势力C.减轻了经济危机对美国的破坏程度,-高一历史
《农业调整法》规定:“对自愿减少耕地的农民给予补贴:对与政府合作的农业给予商品货款,而将其耕地面积减少30%的棉花种植者可用其收成作担保……”罗斯福新政在农业方面的改革措施-高三历史
美国企业界最具传奇色彩的人物之一,曾被称为“经营之神”、“幸运之神”的阿曼德·哈默在大学时就成为美国第一位在校的百万富翁,后成为美苏贸易代理人,与东西方政界的领导人都-高一历史
2009年前三季度中国经济增速高达7.7%,增幅再惊世界。美国彭博社评论:“中国经济的复苏主要靠了4万亿元的刺激措施,这些钱被用在铁路、公路、电厂和公共房屋的建设上。”下列-高一历史
有一位大学老师说:在美国乃至世界经济发展史上,爆发于1929年至1933年的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总统实施的“新政”给人们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以致于研究现代资本主义经济,不可回-高二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初,美国成为当时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实力最为雄厚的国家,它占资本主义世界工业产量的2/3、黄金储备的2/3,同时还是世界上最大的债权-高一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金融寡头在资产阶级内部所起的领导作用,是依靠着垄断组织对全国经济的统治地位,是依靠着生产资料大量集中在他们手中,是依靠着国家在分摊公债方面在一-高一历史
战后美国经济步入高速发展的“黄金时期”是在[]A.20世纪50年代初~70年代初B.20世纪50年代初C.20世纪70年代D.20世纪80年代-高一历史
撒切尔夫人是英国历史上著名的女首相,素有“铁娘子”之称。她曾推出一系列经济改革政策,下列各项与其政策相符的是[]A.国有企业私有化B.实行通货膨胀C.增多社会福利D.扩大政府-高三历史
下表是《1977年发达国家国有经济比重(%)表》,该表反映二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干预经济的基本方式是[]A.扩大政府开支B.发展基础工业C.改善交通条件D.建立国营经济-高三历史
20世纪5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米尔顿·费里德曼创立矛“货币主义”理论。1976年因此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二战后至九十年代美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体现了米尔顿·费里德曼这一主张的是-高三历史
从生产关系变革的角度而言,二战后日本经济高速增长的原因是[]A.朝鲜战争的特需订货对日本的刺激B.战后日本进行广泛的社会改革和民主改革C.确立“贸易立国”思想扩大进出口贸易-高一历史
20世纪50至70年代,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新变化主要是[]A.奉行自由放任政策B.普遍实施政府干预C.实行计划经济D.倡导“新经济”-高一历史
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危机的爆发使人们对传统的自由放任政策进行反思。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修改了传统的经济理论,提出了凯恩斯主义。请回答下列问题:(1)凯恩斯主义的核心内容-高一历史
二战后西欧和日本的经济均获得了飞速发展,但他们的经济类型是不同的。以下哪一组组合是正确的?[]A.法国—政府主导型经济B.日本—混合市场经济C.联邦德国—社会市场经济D.英国—-高一历史
下列属于二战后发达国家的“混合经济”的是[]A.跨国公司经营不同的产品B.私有制和国有制经济并存C.股份公司的股票为众多投资者所拥有D.传统工业部门和高新产业同时发展-高一历史
返回顶部
题目简介
(1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在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这个结果是什么呢,结果就是,把-高二历史
题目详情
材料一 “在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这个结果是什么呢,结果就是,把市场,实际上就等于把商品、货币、市场机制引进到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里面去,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上,这是一个重大的突破。
——《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二 1923—1929年在任的美国总统柯立芝说:“既然只有富人才是有价值的,因此政府应谨防多数人的意见。因为贫穷是罪恶的报应,政府便不应该向高尚的富人征税,以援助卑贱的穷人。由于富人最了解他们的利益所在,政府便不应该干预他们经营的企业。”
——《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三 让我们再一次发问:我们已经达到了1933年3月4日那天所梦想的目标了吗?我们已经找到快乐之谷了吗?
但是,我们的民主也正受到考验:在这个国家中,我看到数千万公民——占总人口的重大数目——他们中的大部分
我看到数百万家庭依赖低微的收入生存,以致家庭灾难的阴影日复一日地笼罩着他们。
我看到数百万人们,他们在城市和农村的日常生活仍处在半个世纪前一个所谓的上流社会认为不体面的环境之中。
我看到成
我看到数百万人无力购买农产品和工业产品,又因为他们的穷困潦倒而无力工作,不能为其他数百万人生产。
我看到全国有三分之一的人口住房破损,衣衫褴褛,营养不良。
——1937年1月20日罗斯福总统连任就职演说
材料四 近两个月来,世界金融危机日趋严峻,为抵御国际经济环境对我国的不利影响,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了当前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包括:一是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二是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三是加快铁路、公路和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四是加快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事业发展。……会议确定,到2010年底约需投资4万亿元。
——《人民日报》( 2008年11月10日)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所说的俄国“能够拄着拐杖走动”得益于什么政策?(1分)为什么说它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大突破?(1分)
(2)材料二反映了当时美国盛行什么经济思想?(1分)这对美国历史造成了什么影响?(1分)
(3)从材料三的演说词中,你能看到20世纪30年代美国社会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1分)罗斯福采取了哪些措施解决这些问题?(4分)他所开创的经济新模式与以往相比,最大的特点是什么?(1分)
(4)根据材料四及所学知识,指出中国政府在应对本次危机方面与罗斯福新政的哪些做法相似?(2分)二者有何共同特点?(1分)
(5)20世纪80年代,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曾说:“(我们的)社会有一个梯子和一张安全网,梯子用来供人们自己努力改善生活,安全网则是用来防止人们跌入深渊。”由此可见,西方国家推行社会福利制度的主要目的是什么?(1分)
答案
(2)自由放任的经济思想(1分)。为1929年经济危机的爆发埋下了祸根。(1分)
(3)问题:美国社会矛盾尖锐,经济危机导致数千万人处于贫困当中。(1分)
措施:整顿银行和金融体系;调整工业;调整农业;实行社会救济,采取社会保障措施;以工代赈,举办公共工程。(4分)
特点:国家干预经济(或市场和政府的作用同时发挥)。(1分)
(4)相似之处:健全社会保障;加大基础设施的投入(或举办救济和公共工程)等。(2分)
共同特点:国家干预经济(或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1分)
(5)目的:防止由于人民极端贫困、社会两极分化过于明显而造成社会动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