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课网
首页
数学
语文
英语
化学
物理
政治
历史
生物
首页
> 梁启超说:“吾国则一经庚申圆明园之变,再经甲申马江之变,而十八省之民犹不知痛痒,未尝稍改其顽固嚣张之习,直待台湾既割,二百兆之偿款既输,而鼾睡之声乃渐惊起。”惊起民-高一历史
梁启超说:“吾国则一经庚申圆明园之变,再经甲申马江之变,而十八省之民犹不知痛痒,未尝稍改其顽固嚣张之习,直待台湾既割,二百兆之偿款既输,而鼾睡之声乃渐惊起。”惊起民-高一历史
题目简介
梁启超说:“吾国则一经庚申圆明园之变,再经甲申马江之变,而十八省之民犹不知痛痒,未尝稍改其顽固嚣张之习,直待台湾既割,二百兆之偿款既输,而鼾睡之声乃渐惊起。”惊起民-高一历史
题目详情
梁启超说:“吾国则一经庚申圆明园之变,再经甲申马江之变,而十八省之民犹不知痛痒,未尝稍改其顽固嚣张之习,直待台湾既割,二百兆之偿款既输,而鼾睡之声乃渐惊起。”惊起民众的事件是
[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
题型:单选题
难度:中档
来源:0103 期末题
答案
C
上一篇 :
“瓜分豆剖燃眉急,扶清灭洋树大
下一篇 :
历史上,日本发动了两次大规模的
搜索答案
更多内容推荐
国民收入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民的生活水平。阅读1850—1949年中国人均国民收入表,对下表的分析不正确的是[]A.1850—1887年人均收入降低与西方侵略、太平天国运动有关B.1887—19-高三历
近代名人郑观应《闻大东沟战事感作》诗中有“东沟海战天如墨,炮震烟迷船掀侧。致远鼓楫冲重围,万火丛中呼杀贼”的诗句。据史实判断与该诗相关联的历史事件是[]A、鸦片战争B、甲-高一历史
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可以划分为那几个阶段?简介其代表人物、内容特征以及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右图是一幅法国报刊上的政治讽刺漫画:义和团杀外国人为“野蛮”(BARBARIE);外国人杀义和团为“文明”(CIVILISATION)。这幅漫画的作者意在[]A.主张武力解决争端B.抨击西方殖民侵-高
19世纪末20世纪初,最不可能出现在山东半岛的旗帜是[]A、日本海军军旗B、德意志三色旗C、义和团的旗帜D、中华帝国国旗-高三历史
下列是《马关条约》签定的消息传入中国后,国人在某一茶馆中的言论,其中不正确的是[]A、日本人比英国人的胃口都大,这条约比《南京条约》厉害多了B、日本人要在中国开厂,我们这-高三历史
1871年,中日两国在琉球事件后谈判《中日修好条规》时,日本代表团坚决不同意清政府在条约中自称“中国”,要求只写“大清国”。清朝代表力拒:“我中华之称中国,自上古迄今,由来已-高三历史
丘逢甲《春愁》诗:“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与该诗相关联的事件是[]A.鸦片战争B.中法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高一历史
有人曾对中国近代史上一场战争后签订的条约发出这样的感慨:“这真是空前未有的亡国条约!从前我国还只是被西方大国打败过,现在竟被东方的小国打败了,而且失败得那样惨,条约-高一历史
自习观察下图,图中被撕扯的布上的英文字母为“CHINA”,判断这一历史现象发生在那一次战争之后[]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高一历史
(2008年6月福建会考3题)19世纪中期,列强侵略激化了中国的社会矛盾,一场轰轰烈烈的农民运动在中国南方兴起。这场运动是A.太平天国运动B.洋务运动C.维新变法运动D.义和团运动-高一历史
“再现历史场景,弘扬民族精神”是历史影视剧的主题,若要再现邓世昌带领中国海军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悲壮场景,应选择的素材是[]A.威海卫战役B.黄海战役C.反割台斗争D.淞沪会战-高一历史
洪仁玕在《资政新篇》中提出了很多效仿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和政治制度的建议。这主要反映了A.农民阶级的迫切愿望和强烈要求B.挽救民族危机的反帝爱国精神C.先进的中国人发展资本主-高一历史
台湾人民发布檄文,抗议示威“愿人人战死而失台,决不愿拱手而让台”,誓与台湾共存亡。这种悲壮情景发生在[]A、《南京条约》签订后B、《中法新约》签订后C、《马关条约》签订后D、《-高一历史
定都天京后,洪秀全颁布法令:“贵贱宜分上下,制度必判尊卑”。说明洪秀全()A.背叛了农民革命事业B.没有摆脱封建传统观念的影响C.要限制杨秀清的野心D.为了完善农民政权的法律-高一历史
一名日本商人在重庆拿到了清政府准许其开办工厂的营业执照,并免除内地税收,这一现象最早可能出现在[]A.1840年B.1860年C.1895年D.1901年-高一历史
“瓜分豆剖燃眉急,扶清灭洋树大旗。莫道中华尽懦弱,农民阶级志不移。”该诗反映的历史事件是[]A.三元里抗英B.义和团运动C.太平天国运动D.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高三历史
甲午战争结局对朝鲜的影响是[]A、削弱了日本对朝鲜的控制B、朝鲜沦为日本的殖民地C、日本将朝鲜变为其保护国D、增强了日本控制朝鲜的势力-高二历史
曾经率领台湾各族人民在反割台斗争中奋起抗击日军的是[]A.唐景崧B.李鸿章C.邱逢甲D.左宗棠-高一历史
历史课上,吴老师组织学生探讨《甲午战争是近代前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这一课题,下列可以支持其观点的有①由沿海深入内地②由商品输出为主转变为资本输出为主③由军事侵略为主转-高一历史
甲午中日战争对日本的影响主要是①从中国获得大量赔款②增强了日本对朝鲜的控制③在中国获得许多特权④推动了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②③-高二历史
下列城市,在近代史上最晚开放为商埠的是[]A、南京B、厦门C、天津D、杭州-高一历史
某部历史题材的电影剧本叙述了1843年上海的场景,请找出有悖历史事实的一组镜头[]A、一队队英国士兵在街上巡逻,有很多英国国旗在飘扬B、悬挂日本国旗的工厂一家接一家C、民-高一历史
《马关条约》的签订反映了帝国主义资本输出的要求,其中最明显地体现在[]A、中国割台湾等地给日本B、赔偿日本军费2亿两白银C、开放重庆等地为通商口岸D、允许日本在华设厂-高一历史
“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与该诗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是[]A、第二次鸦片战争B、中法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高一历史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在如何看待中国战场问题上,美国总统罗斯福曾说,“如果中国屈服,会有多少日本军队脱身出来?那些军队会干什么呢?会占领澳大利亚,占领印度,会和-高一历史
下图展示了近代某一次重要战役,对此叙述正确的是[]A、战役结束后清舰队全军覆没B、清朝军民反割台斗争的关键战役C、清军将领邓世昌于此役壮烈殉国D、战役发生于清军运兵朝鲜-高三历史
阅读下列图片,回答问题。图1:1895年4月,日本马关图2:1945年9月侵华日军向中国递交投降书(1)两幅图片分别反映的是哪一重大历史事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00年,列强在华设厂的总数是以前的80家。其直接原因是[]A、《马关条约》的签订B、外国资本的涌人C、工业革命的开始D、世界市场的形成-高三历史
甲午中日战争时,慈禧太后命人向李鸿章问策,李怒曰:“总理度支(户部),平时请款辄驳诘,临事而问兵舰,兵舰果可恃乎?……政府疑我跋扈,台谏参我贪婪,我再哓哓不已,今日尚有-高三历史
杨秀清在《谕英使文翰》中说:“尔海外英民,不远千里而来归顺我朝,不仅天朝将士兵卒踊跃欢迎,即上天之天父、天兄亦当嘉汝忠义也。”这表明太平天国的局限性在于()A.力图建立正-高一历史
“19世纪末,洋教势力扩大,吸收了不少中国人加入;与此同时,人民的反洋教斗争迅速发展,并最终形成声势浩大的义和团运动。”该材料反映了①列强利用传教特权,强迫中国人入教-高三历史
1887年,黄遵宪花了12年的时间终于写成了《日本国志》,但国内知道的人并不多。若干年后,总理衙门章京袁昶痛心地对黄遵宪说:“你的书如果早一点让大家看到,价值可以抵得二万万-高一历史
康有为在诗中写道:“海东龙泣舰沉波,上相锚轩(古代使臣乘坐的一种轻车)出议和……台人号泣秦桧歌,九城谣谍遍网罗。”该诗反映的历史事件有①百日维新②《马关条约》的签订③台湾人民-高三历史
下图是112年前,法国远征军跨过中国“LO-KO-CHIAO”时留下的照片,请判断法国远征军的借口是[]A.到北京换约遭拒B.法国商品在中国滞销C.镇压义和团运动D.寻找在宛平城丢失的士兵-高三历史
“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该诗写于[]A、1840B、1860C、1895D、1896-高一历史
《马关条约》中规定:“日本臣民得在中国制造一切货物,其于内地运送税、内地税、钞课、杂派……即照日本臣民运人中国之货物一体办理,自应享优例豁除。”从中可以看出导致中国近代-高一历史
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最主要原因是A.阶级矛盾激化B.外国经济侵略加深C.自然灾害严重D.西方宗教思想严重-高一历史
“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与该诗有关的历史事件是[]A.中法战争B.抗日战争C.中日甲午战争D.日俄战争-高一历史
马克思在1853年说:“太平天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具有共产主义性质的政权”。而蒋介石则说:“往者,洪杨诸先民,崛起东南,以抗满清,虽志业未竟而遽尔败亡,……在历史上足以留一重大-高三历史
观察下列图片:图一签订《马关条约》图二日本投降请回答:(1)根据图一、图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两次战争中国一败一胜的国际国内的最主要因素各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高一历史
如果要再现邓世昌英勇杀敌壮烈殉国的场景,我们选择的素材应该是[]A.黄海海战B.台湾保卫战C.辽东半岛战役D.威海战役-高一历史
20世纪初,中国出现“文明排外”的思想。其直接原因是[]A.对义和团运动盲目排外的反思B.对西方列强侵略的认识逐渐全面C.西方启蒙思想在中国的广泛传播D.新文化运动中民主思想的-高三历史
与以往的农民战争相比,太平天国运动新的时代特点表现在()①运动规模空前②反封建同时反侵略③《天朝田亩制度》是历代农民起义的结晶④《资政新篇》的资本主义色彩A.①②③B.②④C.③④D.①③-高一历史
近代以来,在中国人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中出现了许多震撼人心的爱国口号。如①停止内战,一致抗日②保卫华北,保卫黄河,保卫全中国③愿人人战死而失台,决不愿拱手而让台④还我-高一历史
据记载,在义和团运动时期,外国人被称为“大毛子”,一律杀无赦。中国人如信奉天主教、基督教,通被称为“二毛子”;其他通洋学、懂洋语,以至用洋货者,被称“三毛子”以至“十毛-高三历史
“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该诗可能写于[]A、1894年B、1895年C、1896年D、1898年-高三历史
下列不平等条约中反映帝国主义性质侵略要求的是[]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C、《北京条约》D、《马关条约》-高一历史
1871年,中日两国在琉球事件后谈判《中日修好条规》时,日本代表团坚决不同意清政府在条约中自称“中国”,要求只写“大清国”。清朝代表力拒:“我中华之称中国,自上古迄今,由来已-高三历史
义和团在斗争中提出“扶清灭洋”口号的主要原因是[]A.清政府对义和团由镇压改为安抚政策B.义和团被地主阶级篡夺了领导权C.义和团对清朝本质缺乏明确认识D.当时帝国主义与中华民-高二历史
返回顶部
题目简介
梁启超说:“吾国则一经庚申圆明园之变,再经甲申马江之变,而十八省之民犹不知痛痒,未尝稍改其顽固嚣张之习,直待台湾既割,二百兆之偿款既输,而鼾睡之声乃渐惊起。”惊起民-高一历史
题目详情
[ ]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