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课网
首页
数学
语文
英语
化学
物理
政治
历史
生物
首页
> 1938年12月22日近卫内阁发表第三次对华声明后,中国社会各种政治力量产生了不同的反响:材料一近卫的狂妄声明,如同日寇军阀手中的刺刀一样凶恶,无非是梦想灭亡中国,想把中-高一历史
1938年12月22日近卫内阁发表第三次对华声明后,中国社会各种政治力量产生了不同的反响:材料一近卫的狂妄声明,如同日寇军阀手中的刺刀一样凶恶,无非是梦想灭亡中国,想把中-高一历史
题目简介
1938年12月22日近卫内阁发表第三次对华声明后,中国社会各种政治力量产生了不同的反响:材料一近卫的狂妄声明,如同日寇军阀手中的刺刀一样凶恶,无非是梦想灭亡中国,想把中-高一历史
题目详情
1938年12月22日近卫内阁发表第三次对华声明后,中国社会各种政
治力量产生了不同的反响:
材料一 近卫的狂妄声明,如同日寇军阀手中的刺刀一样凶恶,无非是梦想灭亡
中国,想把中国变成第二个满洲。须知今天的中国,已找到了自己解放的道路,
这就是全国人民团结一致,坚持抵制日寇的进攻驱除日寇出中国。
-------1938年12月24日中共《新华日报》社评《近卫狂妄声明》
材料二 (近卫声明)这是敌人整个吞并中国,独霸东亚,进而企图征服世界的
一切妄想和阴谋的总自白,也是敌人整个亡我国家亡我民族的一切计划内容的总
暴露。它是要以“建立东亚新秩序”来关闭中国门户,打破九国公约,以 “东
亚协同体”与“经济集团”来排斥欧美在远东的势力。…….我不会背盟弃信,
以破坏人类相与维系的正义的。
---------1938年12月26日蒋介石的声明
材料三 近卫声明在日本方面,有人解释为日本自始即不是侵略主义;有人解释
为日本经过反省以后,已放弃侵略主义。无论怎样解释,近卫声明总是可以说放
弃侵略主义。日本既然放弃侵略主义,我们就开始和平行动。
请回答:
(1)据材料,当时对“近卫声明”有那些不同认识?(4分)
(2)材料一、二表明,在反抗日本侵略问题上两者有何不同?这种不同产生的
根源是什么?(8分)
(3)据材料三,所谓的和平运动的目的是什么?(4分)
(4)依据上述材料及“近卫声明”的目的,简要谈谈你对“近卫声明”的看法。
(8分)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中档
来源:不详
答案
(1)中共和蒋介石都认为“近卫声明”是日本灭亡中国的政策;汪精卫
则认为是日本放弃侵略的标志。
(2)中共坚持走全面抗战的道路;蒋介石则表示依靠英美势力反对日本侵略。
根源:中共代表全民族的利益,实行全面抗战路线;蒋介石集团代表大地主、大
资产阶级的利益,推行片面抗战路线。
(3)目的是为了欺骗人民,放弃抗日,为其投降做准备。
(4)“近卫声明”旨在诱使国民政府投降,排斥英美在华势力,集中主要力量进
攻八路军和新四军。它的提出说明日本的侵华战略方针发生了重大转变,同时也
表明日本速战速决灭亡中国作战计划的破产。
本题主要考查抗日战争。
第(1)问,根据材料,在对材料信息整合、归纳的基础上回答即可。
第(2)问,材料一、二表明,在反抗日本侵略问题上两者有何不同?材料已经有了详细的
讲解,在对材料信息整合、归纳的基础上回答即可。这种不同产生的根源是什么?主要从他
们的阶级立场来考虑。
第(3)问,他们的目的根据材料即可得出答案。
第(4)问,谈谈你对“近卫声明”的看法。主要从日本发表“近卫声明”的目的和对中国
政策的变化来回答。
上一篇 :
作为儒家学说经典的《论语》《
下一篇 :
抗战初期,国民政府组织的多次战
搜索答案
更多内容推荐
下图所反映的历史时期特征是A.国共合作,打倒北洋军阀B.国共对峙,中共开创农村包围城市道路C.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D.国共内战,国民党进攻中原,挑起了内战-高二历史
“书写的文明传递,民族的未雨绸缪”。今年暑假以来,收看央视节目“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几乎成了很多家庭的“必修课”,甚至在全国掀起了一场汉字书写高潮。不同于总是喜欢引进国外-高三政治
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日本军国主义妄图独占中国由来已久。……明治维新以后七十余年,日本发动和参与了一系列侵略战争。其中大多数是侵华战争。……九一八事-高三历史
该图是我国著名画家张光宇在抗日战争时期所作的漫画《“七七”与“切切”》。图中两人为日本人。对这幅漫画理解比较准确的是A.认为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将速战速决B.表明了日本人普遍反-高三历史
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诗:“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羊公碑字在,读罢泪沾襟。”该诗句可以体现()①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②文化是由文人创造的③文化-高一政治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后,国共两党仍然存在着斗争,其根本原因是:()A.两个政党的抗战路线不同B.两党所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C.两党对日军侵略的认识不同D.国民党和共产党的合作-高一历史
最能联合地主阶级一致抗日的是:()A.三三制原则B.实行“减租减息、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C.开展大生产运动D.实行精兵简政-高一历史
“一旦强掳寇边疆,慷慨悲歌奔战场。首战平型关,威名天下扬,嘿,游击战敌后方,铲除伪政权,游击战敌后方,坚持反扫荡!”依据所学知识判断,这首歌词应出自近代哪支人民军队-高一历史
2012年是中国农历龙年。舞龙灯、祭龙王、赛龙舟等与龙相关的民俗活动早已成为烙在华夏儿女身上的中国印、系在炎黄子孙心中的中国结。这表明A.传统习俗具有时代性、在创新中发-高二政治
胡锦涛同志在中国文联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讲话指出,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始终坚持锐意创新,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承担起推进文化创造的历史责任。这种责任担当主要应该表现在[-高三政治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的标志是A.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B.一·二九运动C.国民政府发表自卫抗战宣言D.国民政府公布中共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高一历史
在遭到中国军队的打击之后,侵华日军某部在一份报告中称:“其上级干部多为经验丰富干练之士,其统帅才能十分高超,尤其对分散于广阔地区之多数小部队巧妙的指挥运用,必须瞩目-高二历史
从下面两幅图中,可以汲取的重要历史信息是A.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B.中共革命道路的变化C.中国革命对象的变化D.中国军队性质的变化-高二历史
中国儒家的自然观、道德观和政治思想,成为西方启蒙运动中“百科全书派”有力的思想武器。这表明()A.文化来源于社会实践B.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融合C.不同民族文化的竞争、排斥D-政治
“徐州李长官李宗仁并转所属各司令、各军团长、各军、师长:查第二期抗战开始以及我备战区本运动战、游击战相配合积小胜为大胜之最高原则,以攻为守指导作战,屡遏凶焰,挫被顽-高三历史
圣诞节最初是基督徒庆祝耶稣基督诞生的宗教节日,随着历史的发展,成为一个全民的世俗节日,其习俗也逐渐形成了差异。在西班牙,该国的孩童常将鞋子放在窗口或门外,以接受圣-政治
“岛寇荼毒,痛及滇西。谁无血气,忍弃边陲。桓桓将士,不顾艰危。十荡十决,甘死如饴。瘗忠有圹,名勒丰碑。懔懔大义,昭示来兹。”这段碑文纪念的是A.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B.中-高三历史
蒋介石在庐山谈话中指出:“卢沟桥事变的推演,是关系中国国家整个的问题,此事能否结束,就是最后关头的境界”。“万一真到了无可避免的最后关头,我们当然只有牺牲,只有抗战。-高二历史
传统文化好比一捆干草,人们象驴子一样驮着它走,各人的驮法不同。聪明的人把他们化为养料,轻松的走向未来;愚蠢的人把它当作祖传宝贝,永远是沉重的负担。这启示人们[]①对-高二政治
某校学生就“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展开探究,以下符合这一主题的是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作用B.中国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贡献C.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格局的演变D.辽沈淮海平津-高二历史
相传蒙古人打败西夏党项族后,并没有杀掉其全部族人,而是毁灭了他们的文化,最后党项族终于消亡了。这反映了A.一成不变的传统文化会阻碍社会进步B.优秀的民族决定了优秀的文-高二政治
2013年4月4日,癸巳年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在陕西黄陵县黄帝陵举行。一年一度的清明公祭黄帝典礼,已成为海内外中华儿女心目中一个越来越具有广泛影响和感召力的盛典。材料表明-政治
该图是美国邮政总署在1942年7月7日发行的中美总统林肯、孙中山共处方寸之间左侧印有胜利标志“V”印的首日封。就其现实意义和史料价值来看,最珍贵的是它可以佐证当时美国A.积-高二历史
胡锦涛指出:“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队,分别担负着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作战任务,形成了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略态势。”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A.肯定了国民党军-高一历史
20世纪50年代,我国音乐学院的学生练习的曲目大多是外国音乐家的作品。在上海音乐学院读书的一些拉小提琴的年轻人决心创作出中国人自己的作品。他们以发展民族音乐为使命,创-政治
在日渐强劲的城市化浪潮中,很多城市古建筑在远未濒危时就被拆除了,这不仅是浪费,更是对城市文化传统的“屠杀”。失去了文化传承的城市是文明残缺的城市,看不见历史的城市是-高二政治
1942年1月丘吉尔电报:“缅甸如丧失,会使我们同中国人隔绝,在同日本人交战的军队中,中国军队算是最成功的。”电文中“中国军队”是指A.中国远征军B.八路军C.新四军D.北伐军-高二历史
国民政府进入抗战相持阶段后政策重心发生转变的直接原因是:()A.国民党军队的溃败B.汪精卫集团叛国导致国民党集团分裂C.英美注意力集中于欧洲D.日本实行“诱降”为主的政策-高一历史
“信”是儒家倡导的“五常”之一,而如今我们仍然大力提倡“诚信”。这表明传统文化具有()。A.较强的包容性B.较强的保守性C.相对的稳定性D.鲜明的民族性-政治
近期《都市快报》栏目中的大民、小民两位主持人在讨论应不应该把书法教育纳入中小学教学体系时,有不同的看法,大民认为,这样可以化解汉字书写危机;小民认为,在键盘时代学书-高三政治
下列对图2反映的历史信息表述正确的是A.袁世凯复辟帝制失败B.日本发动的全面侵华战争以失败而告终C.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被推翻D.美国发动的侵略朝鲜战争以失败而告终-高一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阅读下列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24分)南京,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她亲眼见证了近代中国的兴衰荣辱。材料一这年8月的一天,清政府的代表被迫来到停泊在-高一历史
“实事求是”本指一种治学态度和方法。毛泽东从马克思主义的角度对“实事求是”进行新的阐释,从而形成了一个意义重大的哲学命题。材料说明()A.文化继承就是全部承袭B.文化发展是-高二政治
歌剧《木兰诗篇》是我国艺术家创作的一部优秀作品。该剧吸纳欧洲歌剧艺术的表现手段,融入中国戏曲的表演形式,讴歌了伟大的民族精神,在国内外获得高度评价。这表明A.不同民族-高二政治
目前,在我国少数民族中,有22个民族的人口在10万以下,有的不足5000人。由于人口较少民族的核心文化区范围小,其文化传承的状况堪忧。面对这一现象,当务之急是A.提高发展民-高二政治
对文化交流和继承的认识正确的是()A.文化交流不需要继承B.文化继承可以离开交流C.文化交流和传播是同步进行的D.文化在交流中传播,在继承基础上发展-政治
2008年8月8日,第29届奥运会在北京开幕。某校高三(2)班的同学围绕“关注奥运,与奥运同行”这一主题开展探究明理活动,请你参与其中。情景一:同学们从网上获悉,从2008年8月8日-政治
蒋介石集团制定消极抗日、积极反共路线的标志是:()A.确定“溶共、限共、防共、反共”的方针B.制定和发动“皖南事变”C.发动第一次反共高潮D.豫湘桂战役大溃败-高一历史
近年来,中小学教科书内容的调整引起社会广泛的关注。鲁迅、朱自清、茅盾等作家的作品不断减少,而武侠等一些作品则堂而皇之地登上了“大雅之堂”。国家重视教科书篇目的审订表-高二政治
日本编写的《新历史教科书》称:“日本希望和平解决中日间战争,从1938年到1941年间多次通过各种渠道向中方提出和平方案,但都没有成功。”其实,当时的历史真A.日本对中国华北、-高三历史
美食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播出之后在国内外受到热捧。一位网友说:“《舌尖上的中国》不只能让人看饿了,更能让人看哭了。”饿是因为美食,哭是因为勾起乡情。这说明传统文化A.展-高三政治
下列关于抗日战争胜利意义的评述,不正确的是A.是中国近百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帝斗争的完全胜利B.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贡献C.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D.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的-高一历史
蒋介石在1937年南京失守后发表告国民书,声称:“中国持久抗战,其最后决胜之中心,不但不在南京抑且不在各大城市,而实寄于全国之乡村与广大强固之民心”。这说明A.国民党决定-高三历史
近年来在城镇化、工业化大潮中,不少文化遗产遭到破坏。同时,有一些地方兴起了“古镇古城重建风”,往往是“拆了真文物,造了假古董”。城镇化和文物保护似乎成了一个悖论。对此-高三政治
2013年10月4日,全球第一份《孝行天下——上海宣言》诞生。该宣言以通俗易懂、深入浅出的五字句形式,向世人阐述了“孝”字蕴含着强大的正能量。之所以要弘扬孝道,是因为①弘扬孝道-高三政治
2008年8月举行的北京奥运会得到了国内外的高度认可。某校高三(1)班同学围绕“精彩奥运”这一主题展开探究活动。在探究中,他们了解到下面三则信息:信息三:北京为世界人民奉献了-政治
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时期,日军进攻的重点是:()A.进攻正面战场B.加强对沦陷区的掠夺C.推行“治安强化运动”D.进攻敌后抗日根据地-高一历史
抗战进入相持阶段的标志是:()A.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B.日军占领广州和武汉C.日军攻占国民政府首都南京D.汪伪政权的建立-高一历史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的原因是:()①日军战线太长②抗日根据地有力牵制日军③中国抗日力量尚未充分发展④英美主张接受“近卫声明”A.①②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高一历史
全国抗日根据地的总后方是:()A.陕甘宁边区B.晋察冀根据地C.晋冀豫根据地D.冀鲁豫根据地-高一历史
返回顶部
题目简介
1938年12月22日近卫内阁发表第三次对华声明后,中国社会各种政治力量产生了不同的反响:材料一近卫的狂妄声明,如同日寇军阀手中的刺刀一样凶恶,无非是梦想灭亡中国,想把中-高一历史
题目详情
治力量产生了不同的反响:
材料一 近卫的狂妄声明,如同日寇军阀手中的刺刀一样凶恶,无非是梦想灭亡
中国,想把中国变成第二个满洲。须知今天的中国,已找到了自己解放的道路,
这就是全国人民团结一致,坚持抵制日寇的进攻驱除日寇出中国。
-------1938年12月24日中共《新华日报》社评《近卫狂妄声明》
材料二 (近卫声明)这是敌人整个吞并中国,独霸东亚,进而企图征服世界的
一切妄想和阴谋的总自白,也是敌人整个亡我国家亡我民族的一切计划内容的总
暴露。它是要以“建立东亚新秩序”来关闭中国门户,打破九国公约,以 “东
亚协同体”与“经济集团”来排斥欧美在远东的势力。…….我不会背盟弃信,
以破坏人类相与维系的正义的。
---------1938年12月26日蒋介石的声明
材料三 近卫声明在日本方面,有人解释为日本自始即不是侵略主义;有人解释
为日本经过反省以后,已放弃侵略主义。无论怎样解释,近卫声明总是可以说放
弃侵略主义。日本既然放弃侵略主义,我们就开始和平行动。
请回答:
(1)据材料,当时对“近卫声明”有那些不同认识?(4分)
(2)材料一、二表明,在反抗日本侵略问题上两者有何不同?这种不同产生的
根源是什么?(8分)
(3)据材料三,所谓的和平运动的目的是什么?(4分)
(4)依据上述材料及“近卫声明”的目的,简要谈谈你对“近卫声明”的看法。
(8分)
答案
则认为是日本放弃侵略的标志。
(2)中共坚持走全面抗战的道路;蒋介石则表示依靠英美势力反对日本侵略。
根源:中共代表全民族的利益,实行全面抗战路线;蒋介石集团代表大地主、大
资产阶级的利益,推行片面抗战路线。
(3)目的是为了欺骗人民,放弃抗日,为其投降做准备。
(4)“近卫声明”旨在诱使国民政府投降,排斥英美在华势力,集中主要力量进
攻八路军和新四军。它的提出说明日本的侵华战略方针发生了重大转变,同时也
表明日本速战速决灭亡中国作战计划的破产。
第(1)问,根据材料,在对材料信息整合、归纳的基础上回答即可。
第(2)问,材料一、二表明,在反抗日本侵略问题上两者有何不同?材料已经有了详细的
讲解,在对材料信息整合、归纳的基础上回答即可。这种不同产生的根源是什么?主要从他
们的阶级立场来考虑。
第(3)问,他们的目的根据材料即可得出答案。
第(4)问,谈谈你对“近卫声明”的看法。主要从日本发表“近卫声明”的目的和对中国
政策的变化来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