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课网
首页
数学
语文
英语
化学
物理
政治
历史
生物
首页
> 丘逢甲在《春愁》中写道:“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与该诗有关的条约是[]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高三历史
丘逢甲在《春愁》中写道:“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与该诗有关的条约是[]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高三历史
题目简介
丘逢甲在《春愁》中写道:“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与该诗有关的条约是[]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高三历史
题目详情
丘逢甲在《春愁》中写道:“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与该诗有关的条约是
[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题型:单选题
难度:偏易
来源:北京会考题
答案
C
上一篇 :
史载,太平军定都天京后下令,“凡
下一篇 :
中国近代化经历了一个向西方学
搜索答案
更多内容推荐
有人说:“甲午战争是19世纪末叶的世界大事,这次战争的结果,不仅对中国历史和日本历史进程产生重大影响,而且是列强在中国的力量对比和格局发生重大变化。”结合史实评述这一-高一历史
反映“外国资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进入一个新阶段”的侵略特权是[]A.应外国侵略者的需要设立总理衙门B.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C.允许外国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D.被迫向西方列强借款-高一历史
下图中的情景反映的应是哪一次战争带来的后果[]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中日甲午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高一历史
有人曾发出这样的感慨:“从前我国只是被西方大国打败过,现在竟被东方的小国打败了,而且是失败的那样惨,条约又订得那样苛刻,这是多么大的耻辱啊!”“被东方的小国打败了”是在-高一历史
有人曾对中国近代史上的一场战争发出这样的感慨:“从前我国还只是被西方大国打败过,现在竞被东方的小国打败了,这是多么大的耻辱啊!”这场战争是[]A.第一次鸦片战争B.八国联军-高三历史
观察下列两幅反映中日关系的图片,结合图片提供的信息回答问题。图11895年4月日本马关图21945年9月中国南京(1)两幅图片分别反映的是哪一重大历史事件?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国联军侵华时曾侵占天津,当时著名清军将领聂士成在天津率众抵抗,不幸牺牲。请问他还在哪次战争中率众抵抗[]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中法战争D.甲午中日战争-高一历史
“太平天国运动为中国的近代化减少了阻力”。这一说法的主要依据是太平天国运动[]A.提出了具有革命的土地纲领B.打击了封建统治势力C.要求发展资本主义经济D.吸收西方基督教文化-高一历史
曹润堂诗:“不信中原力已疲,忍将和局误师期。谁知辽海消兵日,正是军民痛哭时。”与此诗有关的是[]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中日甲午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高一历史
史料记载,清光绪二十一年,杭州开为日本商埠,拱宸桥辟为日租界,主权沦丧,民族蒙耻。清光绪二十一年应该是[]A.1842年B.1860年C.1895年D.1901年-高三历史
柳亚子《题太平天国战史》“楚歌声里霸图空,血染胡天烂漫红。煮豆燃萁谁管得,莫将成败论英雄”。诗中“莫将成败论英雄”实际上包含着对太平天国运动的[]A.肯定B.否定C.既不肯定也-高一历史
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标志是[]A.朝鲜爆发东学党起义B.清政府出兵援助朝鲜镇压起义C.丰岛海战D.黄海海战-高一历史
抗日战争和中日甲午战争相比,中国方面最大的变化是[]A.领导抗战的不是腐败的统治集团B.军队素质提高,广大将士具有爱国精神C.国家综合实力增强,决定了战争的最后结局D.中华-高一历史
19世纪中期,列强侵略激化了中国的社会矛盾,一场轰轰烈烈的农民运动在中国南方兴起。这场运动是[]A.太平天国B.洋务运动C.维新变法D.义和团-高一历史
有学者认为,甲午中日战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带有近代意义的对外战争。学者做出此种判断的依据为[]A.日本战前长期的精心准备B.清政府的全国战争总动员C-高三历史
太平天国运动发生在鸦片战争后的一个新旧交替的时代里,时代赋予它新的内容。这里“新的内容”中的“新”是指[]A.反封建B.分土地C.反侵略D.反清-高一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均引自沈光明《近代留学与中国近代化》一书),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第一个留学生容闳曾经希图“借西方之学术灌输于中国,使中国趋于文明富强之境”,造就一大批像他那-高二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长期以来,很多学者将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概括为“两个过程”,即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相结合,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过程,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反抗帝-高一历史
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曾一度取消城市的商业活动,没收一切商店里的物资,但不久又在天京城外设立各种商店。这表明[]A、原来在城市的政策具有空想性B、领导人开始转向腐化堕落C-高一历史
假如你生活在1895年的台湾,你的爱国行动是参加哪个军队和日本侵略者作战[]A.左宝贵的部队B.义和团C.丁汝昌的部队D.刘永福、徐骧的部队-高一历史
中日甲午战争中,中国遭到惨败;抗日战争中,中国取得完全胜利。从中得出的最重要启示是[]A.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B.团结是战胜一切困难的重要保障C.胜败的关键在于国力之强-高一历史
如果要再现邓世昌英勇杀敌,壮烈殉国的场景,我们选择的素材应该是[]A.黄海海战B.台湾保卫战C.辽东半岛战役D.威海卫战役-高一历史
19世纪90年代清政府与列强签订的条约与19世纪40——60年代签订的条约相比较,最显著的不同点增加了[]A.割地的面积B.赔款的数额C.开放的口岸D.列强办厂的特权-高一历史
1894年7月11日《申报》发表《战必胜说》一文,从中国传统的战胜之道——天时、地利、人和来进行分析,认为日本东京地震是天心示警,此失天时;海口众多,处处可攻,此失地利;党派-高三历史
有学者将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概括为“两个过程”,即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结合,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的过程,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过程。依据其观点,可能会-高一历史
“大陆昏沉三百秋,不作人民作马牛!英雄一恸气将绝,何时剑溅匈奴血。”(洪秀全)诗中的“匈奴”是指[]A、外国侵略者B、匈奴族C、清王朝D、汉族地主-高三历史
下列关于中日《马关条约》的表述,正确的是[]A、条约中关于割地的内容全部得到了落实B、条约的签订有利于列强对华资本输出C、条约没有规定开放新的商埠D、巨额赔款使日本控制了-高一历史
1胡锦涛主席在国庆60周年庆典上讲话指出:“推动海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继续为实现祖国完全统一这一中华民族的共同心愿而奋斗。”近代史上,台湾人民为维护祖国领土完整,同日本-高一历史
19世纪90年代清政府与列强签订的条约与40—60年代签订的条约相比较,最显著不同是[]A.割地的面积B.赔款的数额C.开放的口岸D.列强办厂的特权-高一历史
观察下列图片图一签订《马关条约》图二日本骑兵进入沈阳图三关东军司令部图四受降仪式请回答:(1)哪次战争导致图一所示事件的发生?为什么说该条约的签订标志着列强对华侵略进入-高一历史
1900年,列强在华设厂的总数由以前的80家猛增到933家。其直接原因是[]A.《马关条约》的签订B.外国资本的涌入C.工业革命的开始D.世界市场的形成-高三历史
马克思说:“推动了这次大爆炸(指太平天国运动)的毫无疑问是英国的大炮”。对这一分析的正确理解是[]A、鸦片战争激化了中国社会矛盾,导致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B、太平天国运动反-高三历史
下图中两幅图反映的共同主题是“致远”号撞向敌舰义和团战士[]A.反抗外来侵略B.寻求救国之路C.掀起民主革命D.推翻清朝统治-高一历史
1895——1913年英日德俄等国在华投资在10万元以上的企业达113家,资金合计1.3亿元。行业涉及矿业、水电、纺织、食品、机器造船等。这说明下列《马关条约》各项规定中,对中国社会-高一历史
1871年,中日两国在琉球事件后谈判《中日修好条规》时,日本代表团坚决不同意清政府在条约中自称“中国”,要求只写“大清国”。清朝代表力拒:“我中华之称中国,自上古迄今,由来已-高三历史
光绪帝曾赞扬下图中的人物:“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据此判断照片中的人物是[]A.左宝贵B.邓世昌C.聂士成D.丁汝昌-高一历史
下列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图一“致远”号撞向敌舰图二刘永福与台湾军民誓师抗日图三义和团战士[]A.反抗外来侵略B.寻求救国之路C.掀起民主革命D.推翻清朝统治-高一历史
下图为拿起武器保家自卫的高山族战士。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图示情景发生于中日甲午战争后B.他们的斗争得到清政府的支持C.粉碎了日本对台湾的侵略企图D.避免了中国签订丧-高一历史
李鸿章在1894年《据实陈奏军情析》中说:“倭人于近十年来,一意治兵,专师西法,倾其国力,购制船城,愈出愈精。中国限于财力,未能撒手举办,遂党相形见绌。海军快船快炮太少,-高三历史
1894年日本陆军参谋本部次长川上操六曾说:“为给帝国出兵朝鲜制造借口,要设法怂恿清国政府出兵朝鲜,镇压东学党之乱,巧妙地把清朝政府拖入日本预设的战争陷阱之中。”对材料-高三历史
列强对中国的资本输出“在1894年估计约有1亿多美元,到1914年时已增至9.6亿多美元……这些投资有很大部分不是来自于国外的资本流入,而是由对中国的暴力掠夺转化而成的。例如”庚-高三历史
诗人闻一多《七子之歌》其中有一苗‘里写道:“我们是东海捧出的珍珠一串,琉球是我的群弟我就是台湾。……母亲,酷炎的夏日要晒死我了……”这里“酷炎的夏日”是指[]A.英国殖民统治B.-高一历史
与“东沟海战天如墨,炮震烟迷船掀侧。致远鼓楫冲重围,万火丛中呼杀贼”一诗相关联的历史事件是[]A.鸦片战争B.中日甲午战争C.八国联军侵华D.抗日战争-高一历史
康有为在诗中写道:“海东龙泣舰沉波,上相锚轩(古代使臣乘坐的一种轻车)出议和……台人号泣秦桧歌,九城谣谍遍网罗。”该诗反映的历史事件有①百日维新②《马关条约》的签订③台湾人民-高三历史
台湾人民发布檄文,抗议示威,表示“愿人人战死而失台,决不愿拱手而让台”,誓与台湾共存亡。这种悲壮情景发生在[]A.《南京条约》签订后B.《马关条约》签订后C.《辛丑条约》签订后D-高一历史
下图展示了近代某一次重要战役,对此叙述正确的是[]A.战役结束后清舰队全军覆没B.清朝军民反割台斗争的关键战役C.清军将领邓世昌于此役壮烈殉国D.战役发生于清军运兵朝鲜途中-高一历史
王维的诗句:“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可用来形容自19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下列哪一地区的人民思念祖国的情绪[]A.台湾岛B.香港岛C.澳门D.东北三省-高三历史
下列图片中情景反映的应是哪一次战争带来的影响[]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D.甲午中日战争-高一历史
“再现历史场景,弘扬民族精神”是历史影视剧的主题,若要再现邓世昌带领中国海军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悲壮场景,应选择的素材是[]A.辽东战役B.平壤战役C.黄海海战D.威海卫战役-高一历史
“再现历史场景,弘扬民族精神”是历史影视剧的主题,若要再现民族英雄邓世昌率领中国军队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悲壮场景,应该选择的素材是[]A.宝山战役B.平壤战役C.黄海战役D.四行-高一历史
返回顶部
题目简介
丘逢甲在《春愁》中写道:“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与该诗有关的条约是[]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高三历史
题目详情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