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课网
首页
数学
语文
英语
化学
物理
政治
历史
生物
首页
> 小刚写了一篇关于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文章,这篇文章中出现了下列的情景:这是1915年的一个相当富裕的家庭,男主人留着长辫,身着笔挺的中山装。他正在收听广播,广播中正-八年级历史
小刚写了一篇关于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文章,这篇文章中出现了下列的情景:这是1915年的一个相当富裕的家庭,男主人留着长辫,身着笔挺的中山装。他正在收听广播,广播中正-八年级历史
题目简介
小刚写了一篇关于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文章,这篇文章中出现了下列的情景:这是1915年的一个相当富裕的家庭,男主人留着长辫,身着笔挺的中山装。他正在收听广播,广播中正-八年级历史
题目详情
小刚写了一篇关于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文章,这篇文章中出现了下列的情景:
这是1915年的一个相当富裕的家庭,男主人留着长辫,身着笔挺的中山装。他正在收听广播,广播中正在报道当时发生的甲午中日战争的情况和五四运动的情况。女主人身着旗袍,穿着高跟鞋,正在沙发上打有线电话,约朋友下午一起去看获奖影片《渔光曲》。小天看过这篇文章后说小刚写错了。请你帮助小刚找出文章中的错误并说明理由。
(1)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理由
(2)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理由
(3)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理由
(4)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理由
(5)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理由
题型:辨析题
难度:中档
来源:同步题
答案
(1 )错误:留着长辫;理由:辛亥革命后都剪掉了辫子。
(2 )错误:身着笔挺的中山装;理由:中山装发明于1923 年。
(3 )错误:正在收听广播;理由:中国最早的广播电台产生于1922年。
(4 )错误:甲午中日战争;理由:甲午中日战争发生于1894——1895 年。
(5 )错误:获奖影片《渔光曲》;理由:《渔光曲》创作于1934 年。
上一篇 :
电影传入中国是在[]A.1895年B.18
下一篇 :
将下面正确连在一起:A.第一部无
搜索答案
更多内容推荐
近代以来,中国的交通工具不断增加更新,最早出现的是[]A.蒸汽轮船B.火车C.汽车D.有轨电车-八年级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以洋务运动为起点,中国近代化的探索,不仅给中国的经济带来了变化,也改变了中国人民的社会生活。在近代史上,交通通讯工具开始在近代中国出现。火-八年级历史
我国第一部有声电影是由哪里拍摄的[]A.北京丰泰照相馆B.上海电影制片厂C.上海明星影片公司D.北京电影制片厂-八年级历史
20世纪初,在中国能办到的事情有①坐轮船、火车②使用洗衣机③照相、看电影④男子剪发辫、穿中山装[]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八年级历史
将两件密切相关的事件连在一起,只填序号。1.“黄鹄”号——_________2.《义勇军进行曲》——_________3.《制碱》——_________4.《海国图志》——_________5.福新面
中国出现的第一条正式投入运营的铁路是[]A、唐胥铁路B、淞沪铁路C、滇越铁路D、京汉铁路-八年级历史
1901年清政府某官员要给远在武昌的湖广总督发送消息,下列传递方式中能够使用的最快捷的是[]A.乘飞机B.发电报C.坐火车D.乘轮船-八年级历史
近代中国的老百姓远距离通讯的快捷方式是什么?当今我们远距离通讯的快捷方式又有哪些?再请你预测一下,未来会出现什么样的更便捷的远距离通讯方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八年级历史
中国加入WTO以来与世界的科技、文化、经济交流更频繁,引进了许多新技术,提高了综合国力丰富了人民生活。在清末民初时,中国也开始逐渐融入世界文明的发展中,接受西方先进-八年级历史
你认为光绪皇帝不可能使用的通讯工具是[]A.有线电报B.手机C.电话D.到邮局发信-八年级历史
19世纪70年代以后,人们进行快捷的联络方式是通过[]A.移动电话B.有线电话C.无线电报D.信件-八年级历史
近代文化生活的变化表现在①架设有线电报②照相艺术出现③电影的传入④电脑的使用[]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八年级历史
19世纪后,从西方传人中国的交通工具是①火车②汽车③飞机④轮船[]A.①②B.①③C.①④D.③④-八年级历史
下列关于中国电影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电影刚传人中国时,是无声电影B.20世纪30年代,中国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电影演员C.从电影传入中国到20世纪30年代,一直没有出现中国人-八年级历史
中国人自己拍摄的第一部电影是[]A.《定军山》B.《渔光曲》C.《歌女红牡丹》D.《难夫难妻》-八年级历史
物质生活的变化主要反映在衣、食、住、行等方面,这些变化描绘出了历史发展的轨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吴老太爷从乡下来到上海,坐进(20世纪)30年代的汽车里,像一-九年级历史
照相术传入中国是在[]A.19世纪30年代后B.19世纪40年代后C.19世纪50年代后D.19世纪60年代后-八年级历史
有线电报在中国架设后,对近代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不包括[]A.商人可以用它来传递生意信息B.它可以为后人留下许多珍贵的历史镜头C.记者可以用它从外地发回新闻报道D.老百姓可-八年级历史
下列有关物质文明传到中国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中国首家出租汽车公司诞生在上海B.中国最早采用的近代交通工具是电车C.中国最早的制片公司成立于上海D.19世纪40年代,照相术-八年级历史
最近中国电影事业的发展日新月异,产生了如《卧虎藏龙》《英雄》等获国际大奖的优秀影片,揭开中国电影事业序幕的是[]A.上海徐园“又一村”放映“西洋影戏”B.1905年拍摄了京剧艺术记-八年级历史
中国近代文化生活的新变化表现在①看戏②照相术的传入③电影的传入④电脑的使用[]A.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八年级历史
中国人自己拍摄的第一部电影的题材是[]A.战争B.市民生活C.戏剧D.科普-八年级历史
清政府最早修筑的铁路是[]A.滇越铁路B.淞沪铁路C.唐胥铁路D.京张铁路-八年级历史
19世纪末,清朝科举考试的结果经过10多个小时就能从北京传到浙江的乡下,其信息传送方式是[]A.快马B.鸡毛信C.电报D.电话-八年级历史
有一部电影片断,以1872年的上海为拍摄背景,在这个片断中我们可以看到[]A.在火车上看《申报》B.在轮船上看由商务印书馆印制的《申报》C.在飞机上阅读《申报》上的新闻D.在家中阅读-八年级历史
20世纪初,在中国能办到的事情有①坐轮船、火车②使用洗衣机③照相、看电影④使用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字典[]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八年级历史
中国自己拍摄的第一部无声电影是[]A.《定军山》B.《歌女红牡丹》C.《风云儿女》D.《渔光曲》-八年级历史
近代文化生活的变化是由于哪些新事物的传入①照相②电视③电影④报纸[]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八年级历史
假如你生活在19世纪末的中国,你的生活中会有下列哪些现象出现①用轮船经营航海业②在唐山可以坐火车到胥各庄③用电报和上海的朋友联系④中国有了近代第一支海军[]A.①②③B.①③④C.②-八年级历史
假如你生活在中国近代,你不可能看到的是[]A.有人坐火车旅游B.邻居给儿子打电报C.有人在照相馆拍婚纱D.有人在网吧看新闻-八年级历史
你对摄影感兴趣吗?用它捕捉生活的闪光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八年级历史
拍摄历史电影需要对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有详细的了解,假如你要拍摄一部关于“五四运动”的电影,下列不可能出现的场景是[]A.乘轮船去上海B.在北京看电影C.用电脑帮助计算数-八年级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郑观应在《盛世危言》中写道:地上有铁路联系各地,好比人身上有血脉流通一样,手脚灵活,脑瓜敏捷……没有修筑铁路的国家,就好比中风麻痹的病人,半个身体不能动,-八年级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乘火车、坐飞机外出旅游,照上几胶卷的影照,今天已经不再是稀奇事了。用电话、电脑交流信息,联系友谊,也已成为“家常便饭”。爸爸的书柜上摆满了各类图书杂志-八年级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876年,英国人在上海修筑了吴凇铁路,这是中国境内的第一条客运铁路。这条铁路的修建事先没有得到清政府的同意,运行不久,火车又轧死了人。清政府遂以-八年级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1876年,英国商人修筑了一条从吴淞到上海的铁路,称为淞沪铁路,这是在中国出现的第一条正式投入运营的铁路。通车的那一天,上海万人空巷,大家都赶来看热闹,-八年级历史
育才中学初二(3)班的历史兴趣小组要准备一期“近代中国摄影作品展”,你认为不可能收集到的历史照片是[]A.慈禧太后的生活照B.林则徐虎门销烟时的留影C.南京临时政府参议院开幕-八年级历史
下图是中国人自己拍摄的第一部影片的剧照。该影片是[]A.《歌女红牡丹》B.《渔光曲》C.《定军山》D.《难夫难妻》-八年级历史
同学们开展“中国近代交通变迁”的历史探究学习,有两首《咏火轮车》的竹枝词引起了大家的兴趣。“轮随铁路与周旋,飞往吴淞客亦仙。他省不知机器巧,艳传陆地可行船。”“火车当日-九年级历史
中国出现的第一条正式投入运营的铁路是[]A.粤汉铁路B.淞沪铁路C.滇越铁路D.平汉铁路-八年级历史
下列现象和近代前期的社会生活有关,其中叙述有知识性错误的是[]A.张某在阅读《申报》是获知日本强占台湾的消息,他悲愤万分B.刘某乘坐火车,沿着中国自己设计建造的第一条铁路-八年级历史
截止1893年,中国最长的一条铁路是[]A、唐胥铁路B、淞沪铁路C、京张铁路D、京沪铁路-八年级历史
某班举办了一次“穿越历史时空”的征文比赛。马小虎同学写了一篇题为《我的1909》的短文。以下是这篇短文的片段,请你将文中违背基本史实的错误逐一指出来,并简要说明理由。我的-八年级历史
有诗云:“从此千里争片刻,无须尺幅费笔砚。雁帛鱼书应共妒,声气相通快胜箭。枝枝节节环四海,地角天涯连一线。”请回答:(1)此诗赞颂的是下列哪一物质文明成果?[]A.火车B.电灯-八年级历史
对号入座:A.第一部无声电影B.第一部故事短片C.第一部有声电影a.《难夫难妻》b.《歌女红牡丹》c.《定军山》-八年级历史
下列关于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的描述,不准确的是:[]A.轮船只是在沿海沿江的口岸城市才出现B.铁路的数量还很稀少C.电影和报纸已很普及,在城市和农村都能看到D.照相只是极-八年级历史
下列哪项不是交通通讯变化带来的影响[]A.促进了商品的流通B.便于百姓之间的沟通C.利于信息的传达D.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八年级历史
我国第一艘木质蒸汽轮船——“黄鹄号”是由下列哪一企业建造的?[]A.安庆内军械所B.福州船政局C.天津机器局D.江南制造局-八年级历史
19世纪初,西方发明了轮船、火车。1876年,英国商人修建了一条从______________到______________的铁路,称为______________铁路,这是中国出现的第一条正式投入运
某班举办了一次“穿越历史时空”的征文比赛。马小虎同学写了一篇题为《我的1909》的短文。以下是这篇短文的片段,请你将文中违背基本史实的错误逐一指出来,并简要说明理由。我的-九年级历史
返回顶部
题目简介
小刚写了一篇关于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文章,这篇文章中出现了下列的情景:这是1915年的一个相当富裕的家庭,男主人留着长辫,身着笔挺的中山装。他正在收听广播,广播中正-八年级历史
题目详情
这是1915年的一个相当富裕的家庭,男主人留着长辫,身着笔挺的中山装。他正在收听广播,广播中正在报道当时发生的甲午中日战争的情况和五四运动的情况。女主人身着旗袍,穿着高跟鞋,正在沙发上打有线电话,约朋友下午一起去看获奖影片《渔光曲》。小天看过这篇文章后说小刚写错了。请你帮助小刚找出文章中的错误并说明理由。
(1)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理由
(2)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理由
(3)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理由
(4)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理由
(5)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理由
答案
(2 )错误:身着笔挺的中山装;理由:中山装发明于1923 年。
(3 )错误:正在收听广播;理由:中国最早的广播电台产生于1922年。
(4 )错误:甲午中日战争;理由:甲午中日战争发生于1894——1895 年。
(5 )错误:获奖影片《渔光曲》;理由:《渔光曲》创作于1934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