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课网
首页
数学
语文
英语
化学
物理
政治
历史
生物
首页
> 中国古代非常注重行政监察制度。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御史大夫,秦官……掌副丞相。有两丞,秩千石。一日中丞,在殿中兰台,掌图籍秘书,外督部刺史,内领侍御史员十-高三历史
中国古代非常注重行政监察制度。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御史大夫,秦官……掌副丞相。有两丞,秩千石。一日中丞,在殿中兰台,掌图籍秘书,外督部刺史,内领侍御史员十-高三历史
题目简介
中国古代非常注重行政监察制度。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御史大夫,秦官……掌副丞相。有两丞,秩千石。一日中丞,在殿中兰台,掌图籍秘书,外督部刺史,内领侍御史员十-高三历史
题目详情
中国古代非常注重行政监察制度。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御史大夫,秦官……掌副丞相。有两丞,秩千石。一日中丞,在殿中兰台,掌图籍秘书,外督部刺史,内领侍御史员十五人,受公卿奏事,举劾按章。监御史,秦官,掌监郡。(注:秩千石指官员俸禄)
材料二汉武帝设立刺史制度,规定刺史负责监察地方官吏(包括其子弟)、地方豪强有无“强宗豪右、田宅逾制,以强凌弱,以众暴寡;二千石不奉诏书,遵承典制背公向私,旁诏守利,侵渔百姓,聚敛为奸;二千石选署不公、苛阿所受,蔽贤宠顽;二千石违公下比、阿附豪强、通行贷赂、割损政令,怒则任刑,喜则淫赏”等违法行为。
唐代规定,监察官则主要察官人善恶;察户口流散,籍账隐没,赋役不均;察德行孝悌,茂才异等,藏器晦迹,应时用者;察黠吏豪宗兼并纵暴,贫弱冤苦不能自申者;察农桑不勤,仓库减耗等。材料三汉文帝时,发现“御史不奉法,下失其职,乃遣丞相史出刺并监督御史”;而唐代则规定尚书仆射对于“御史纠劾不当,兼得弹之”;金代规定“纠弹之官知有犯法而不举者,减犯人罪一等科之”。
材料四盖朝廷纪纲之地,为帝王耳目之司,必在得人,方为称职,自非端劲特立之士,不当轻授。
(1)根据材料一,归纳秦朝实行的监察制度及其职能。
(2)根据材料二,指出汉、唐监察官职责的异同。
(3)材料三反映了古代监察制度的什么特点?
(4)在材料四中,包拯提出了什么原则?
(5)试根据上述材料分析我国古代监察制度的积极作用,并分析对今天有何借鉴作用。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中档
来源:不详
答案
(1)在中央设立御史大夫,负_责监察百官,并“掌图籍秘书”,并参领机要,下设御史中丞河侍御史等职;在地方上设监御史,对郡实行监督。
(2)同:都监督官吏的违法行为。
异:汉代受监督的 官吏品级较高,还对地方豪强进行监察,监察内容侧重于吏治腐败和残暴。而唐代加强对发展经济、选拔人才、冤假错案的监察,体现了对民生的更多关怀。
(3)实行双重监察,即对监察机关要加强监察。体现了古代监察制度的完善与成熟。
(4)选拔“端劲特立之士”即刚正不阿、清正廉洁的人担任监察官员。
(5)加强了政府对官员的监督,调整了统治阶级内帮的矛盾;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强化皇权,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社会秩序,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和封建统治的巩固。借鉴作用:要建立完整的监察体系,制定行之有效盼相关法规;要提高监察机关官员的自身素养,选拔清正廉洁的监察官员;要加强对监察机关自身的监察,把监察工作的重心放在打击经济犯罪上。
本题旨在考查孝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描述和阐述历史现象的能力。第(1)问难度较低,直接从材料中选取即可。第(2)问难度较高,一是要从汉代刺史有关职责中找到“二千石”,结合教材内容得出刺史监督的地方官品级较高;二是从“不奉诏书,背公向私”“违公下比”“割损政令““怒则任刑,喜则淫赏”等信息总结出汉代侧重监察吏治腐败 现象;再从唐代所列职能中“察户口流散”“察德行孝娣”“察农桑不勤”等得出汉唐监察官制度的异同。‘第(3)问要抓住对御史进行“纠劾”得出结论。第(4)问较为简单,从“端劲特立”一词,结合包拯是个大清官的常识,即可得出结论。第(5)问要从所有材料和前四问中得出结论,材料一和第(1)问强翻从中央到地方的监察制度,材料二和第(2)问强调监察的相关法规和职能,材料三和第(3)问强调监察制度的完善,材特四和第(4)问强调监察官员的选拔标准,从中徉出的结论均对今天有借鉴作用。
上一篇 :
秦王赢政一统天下后,认为原先的
下一篇 :
阅读下列图片,回答问题图1图2图
搜索答案
更多内容推荐
下列古代的官职,按分组不同的是A.太尉、通判B.丞相、参知政事C.御史大夫、刺史D.郡守、巡抚-高三历史
秦朝统一度量衡、货币、车轨的客观效果主要在于A.维护皇权的至高无上B.加强了对人民的控制C.确立法家思想的统治地位D.巩固发展统一的国家-高二历史
秦始皇首创的举措有A.建立皇帝制B.规定土地私有C.创制文字D.修建长城-高二历史
有人在评述秦朝的政治变革时说:“这是一个划时代的突破和最骇人听闻的政治结构,没有封国封爵,没有公侯伯子男。当时没有一个人敢于想象皇帝的儿子们竟会跟平民一样,竟没有拥-高二历史
中国的秦始皇和雅典的伯利克里实行了什么政治制度?其基本特点是什么?他们各采取了哪些措施来保证政治制度的正常运作?这两种不同的政治制度在当时起到了什么共同的作用?(12分-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图1唐朝中央机构图2明朝中央机构图3清朝军机处内景(1)图1体现的中国古代王朝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是什么?与图1相比,图2所反映的政治制度发生变化-高三历史
阅读下以材料(36分)交通为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交往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古今中外,人们都十分重视交通建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从公元前220年开始,(秦朝)建造-高三历史
《秦律》内容广泛、缜密、残酷,对秦社会的方方面面都有规定。其中《仓律》是关于粮草仓的法律,《效律》是关于核验官府物资财产的法律。《仓律》二十六条。律文中包括了谷物入仓、发-高三历史
郡县制和分封制最大的不同是A.属于中央的地方行政设置B.直接接受中央政府的命令和监督C.具有行政、军事和监察职能D.郡县长官由天子任免而非世袭-历史
秦朝统一有利于社会生产的发展,这种“有利”主要是指A.促进了各地经济文化交流B.减轻了人民负担C.创造了安定社会环境D.推广了农业生产经验-历史
柳宗元被贬谪湖南永州时所创作《封建论》中说:“周之兵,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文中的两个“制”分别是指A.分封制和郡县制B.宗法制和郡县制C.分封制和专制主义中央集-高三历史
2002年,湖南龙山县里耶镇出土了37万枚秦代简牍,这些简牍是秦代地方官府档案。通过对这些秦简我们可以研究秦代()①官方文字的基本情况②地方政府的基本职责③基层组织的设茬睛-高三历史
新皇帝开始将早先在本国取得辉煌成功的法家学说应用到全中国。他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高三历史
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论及秦亡时曾说:“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之守宰(宰:地方官)。据天下之雄图,都六合之上游,摄制四海,运于掌握之内,此其所以为得也。不-历史
秦朝在地方废除分封制,推行郡县制,并为后世沿用。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地方县制自秦朝开始实行B.县级行政单位是秦朝最基层的行政组织C.西汉继承了秦朝地方行政制度,但-历史
《史记》载,王翦将兵六十万人发楚,始皇自送至灞上。王翦行,请美田宅园池甚众。始皇日:“将军行矣,何忧贫乎?”王翦日:“为大王将,有功终不得封侯,故及大王之向臣,臣亦及时-高三历史
“这是一个划时代的突破和最骇人听闻的社会结构,没有封国封爵,没有公候伯子男。……尤其是儒家学者更是大惑不解,而且不久就大起恐慌,这简直就是打碎他们的饭碗了”。这个时代是-高三历史
《全球通史》的作者认为“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他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第一次发生在公元前221年,第二次发生在1911年,第三次发生在1-高三历史
1975年湖北云梦睡虎地秦墓中出土了大量简牍,其中《行书律》规定:“行命书及书署急者,辄行之;不急者,日毕,不敢留。留者以律论之。”还规定“行传书,受书,必书其起及到日月夙-高三历史
古人坐船从位于漓江的桂林直达位于湘江的长沙,这种情形最早只可能发生在()A.西周B.春秋C.战国D.秦朝-历史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这是李白对秦始皇的称颂。秦王扫六合,完成统一的根本原因是()A.各民族逐渐融合B.适应国家统一大势C.商鞅变法比较彻底,秦国实力最强D.秦王嬴政的-高三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周室微,诸侯力政,争相并。秦僻在雍州,不与中国诸侯之会盟,夷狄遇之。——司马迁《史记·秦本纪》【材料二】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宗室非有军功论,不-高三历史
“二世元年七月,发问左谪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日:"今亦死,举打击亦死;等死,-高三历史
下列关于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造成秦朝的暴政,是历史的倒退B.维护封建社会正常统治秩序的需要C.维护封建经济基础发展的需要D.皇帝控制了中央和地方的-历史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创立了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的政治制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其核心是A.颁布秦律,严刑峻法B.中央设立九公三卿制C.地方推行郡县制D.确立皇权至-历史
某班历史课围绕“中国古代的皇帝制度”展开研究性学习,请你参与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始皇帝幸梁山宫,从山上见丞相车骑众,弗善也。中人或告丞相,丞相后损车骑。始皇怒曰:-高三历史
秦统一后,在全国范围内确立了专制体制。秦王嬴政改称“皇帝”,自称为“朕”,命为“制”,令为“诏”;西汉建立后,刘邦为改变朝仪无度的状况,命儒士叔孙通制定新朝仪。他们都是为-高三历史
《史记》中“法令出一”,“别黑白而定一尊”、“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形容的是什么制度的特点[]A.三公九卿制B.皇帝制度C.分封制D.郡县制-高三历史
秦朝确立封建主义中央集权制度,适应了①国家统一的需要②自然经济存在的需要③保护地主土地制度的需要④推动多民族国家发展的需要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历史
中央集权制度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历史影响,这一制度形成于A.西周B.秦朝C.西汉D.元朝-历史
右图是一张摆满棋子的中国象棋棋盘。其中做为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时代中央官职的“相”曾一度处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其何时开始设置?又在何时淡出历史舞台?A.秦朝宋朝B.元-高三历史
秦朝建立后,秦始皇下诏“使黔首自实田”,强调“今天下已定,法令出一,百姓当家则力农工”,鼓励“男乐其畴,女修其业,事各有序”。这些法令A.刺激了小农经济的产生B.奠定了秦朝-历史
《秦律·法律答问》中规定“盗徙封”(私自移动田界)要判“耐”刑,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秦朝严格实行法治B.《秦律》详细而完备C.维护地主阶级土地私有制D.秦朝刑法残酷-历史
封建王朝在珠江流域设置行政机构进行管理始于A.秦朝B.西汉C.东汉D.东晋-历史
右图是柏杨的《中国人史纲》。他在书中中写道:“这是一个划时代的突破和最骇人听闻的政治结构,没有封国封爵,没有公侯伯子男。当时没有一个人敢于想像皇帝的儿子们竟会跟平民一-历史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是①建立皇权绝对权威②皇权控制中央机构③削弱地方势力④注重思想控制[]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高二历史
秦朝时期,中央三公各司其职,其中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的是[]A.宰相B.御史大夫C.太尉D.丞相-高二历史
中国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确立于[]A.西周B.秦朝C.西汉D.明朝-高二历史
下列关于秦朝的叙述,不符合史实的是A.郡县长官均由皇帝任免B.太尉负责管理全国军事C.小篆以外出现了隶书D.私学也可以教授律令-历史
一位西方学者评论秦始皇:“建立了绝对的专制制度,这一制度以个人亲信为基础,而不考虑世系和教育。”从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角度看,这一政治转向的积极意义主要在[]A.从血缘政-高三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唐初每事先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上中书,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高三历史
(2009年1月上海浦东新区高三质检)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写道:“从秦帝国开始的我国历史上的第一次社会政治大转型,发自商鞅,极盛于始皇,而完成于汉武。”这一转型完成后确立-历史
秦朝建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本质特征是[]A.改国王为皇帝B.建立中央官制C.实行郡县制D.皇权至高无上-高二历史
有学者认为,古代游牧民族大举南下,与气候寒冷有密切关系。读图5,完成1—2题:1.在图中Ⅰ期,南下进攻的民族是A.山戎B.匈奴C.突厥D.回纥2.在图中Ⅱ期,少数民族两次入主中原。-历史
下列各图反映了泰始阜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一的是()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历史
根据相关资料完成下列问题。山东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在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1)结合史实,从政治、经济、思想三方面说明山东在中国先秦时期的重要地位。-历史
司马迁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这样形容秦代的皇帝制度:“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法令出一”、“别黑白而定一尊”。由此可见,该政治制度突出的特点是[]A.部族色彩浓厚B.权力-高一历史
史家指出,中国历史上某一时期“有极关重要者四事”:一为中国版图之确立,二为中国民族之抟成,三为中国政治制度之创建,四为中国学术思想之奠定。这应是指A.春秋战国时期B.秦-高三历史
开创郡县制度和行省制度的朝代分别是()A.秦朝与唐朝B.秦朝和隋朝C.秦朝与元朝D.唐与元朝-历史
秦朝时我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朝代,透过秦朝时期的艺术品以及有关文献记载,我们可以更好的了解当时的社会状况。材料一材料二始皇初即位,穿治郦山,及并天下,天下徒送诣七十-历史
返回顶部
题目简介
中国古代非常注重行政监察制度。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御史大夫,秦官……掌副丞相。有两丞,秩千石。一日中丞,在殿中兰台,掌图籍秘书,外督部刺史,内领侍御史员十-高三历史
题目详情
材料一御史大夫,秦官……掌副丞相。有两丞,秩千石。一日中丞,在殿中兰台,掌图籍秘书,外督部刺史,内领侍御史员十五人,受公卿奏事,举劾按章。监御史,秦官,掌监郡。(注:秩千石指官员俸禄)
材料二汉武帝设立刺史制度,规定刺史负责监察地方官吏(包括其子弟)、地方豪强有无“强宗豪右、田宅逾制,以强凌弱,以众暴寡;二千石不奉诏书,遵承典制背公向私,旁诏守利,侵渔百姓,聚敛为奸;二千石选署不公、苛阿所受,蔽贤宠顽;二千石违公下比、阿附豪强、通行贷赂、割损政令,怒则任刑,喜则淫赏”等违法行为。
唐代规定,监察官则主要察官人善恶;察户口流散,籍账隐没,赋役不均;察德行孝悌,茂才异等,藏器晦迹,应时用者;察黠吏豪宗兼并纵暴,贫弱冤苦不能自申者;察农桑不勤,仓库减耗等。材料三汉文帝时,发现“御史不奉法,下失其职,乃遣丞相史出刺并监督御史”;而唐代则规定尚书仆射对于“御史纠劾不当,兼得弹之”;金代规定“纠弹之官知有犯法而不举者,减犯人罪一等科之”。
材料四盖朝廷纪纲之地,为帝王耳目之司,必在得人,方为称职,自非端劲特立之士,不当轻授。
(1)根据材料一,归纳秦朝实行的监察制度及其职能。
(2)根据材料二,指出汉、唐监察官职责的异同。
(3)材料三反映了古代监察制度的什么特点?
(4)在材料四中,包拯提出了什么原则?
(5)试根据上述材料分析我国古代监察制度的积极作用,并分析对今天有何借鉴作用。
答案
(2)同:都监督官吏的违法行为。
异:汉代受监督的 官吏品级较高,还对地方豪强进行监察,监察内容侧重于吏治腐败和残暴。而唐代加强对发展经济、选拔人才、冤假错案的监察,体现了对民生的更多关怀。
(3)实行双重监察,即对监察机关要加强监察。体现了古代监察制度的完善与成熟。
(4)选拔“端劲特立之士”即刚正不阿、清正廉洁的人担任监察官员。
(5)加强了政府对官员的监督,调整了统治阶级内帮的矛盾;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强化皇权,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社会秩序,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和封建统治的巩固。借鉴作用:要建立完整的监察体系,制定行之有效盼相关法规;要提高监察机关官员的自身素养,选拔清正廉洁的监察官员;要加强对监察机关自身的监察,把监察工作的重心放在打击经济犯罪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