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关于化学实验的“目的——操作——现象——结论”的描述正确的是实验目的所加试剂(或操作、图示)实验现象实验结论A检验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是否恰好完全反应在反应后的溶液中滴-九年级化学

题目简介

下列关于化学实验的“目的——操作——现象——结论”的描述正确的是实验目的所加试剂(或操作、图示)实验现象实验结论A检验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是否恰好完全反应在反应后的溶液中滴-九年级化学

题目详情

下列关于化学实验的“目的——操作——现象——结论”的描述正确的是     
 
实验目的
所加试剂
(或操作、图示)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A
检验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是否恰好完全反应
在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
无明显现象
恰好完全
反应
B
检验NaOH溶液
是否变质
加入足量稀盐酸
有气泡产生
NaOH溶液
已变质
C
检验某固体是否
含碳酸盐
加入稀盐酸
有气泡产生
固体中一定含碳酸盐
D
测定空气中氧气
的体积分数(反应前在瓶中放有少量水)

完全燃烧后,立即打开弹簧夹,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为集气瓶总体积的五分之一
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
题型:单选题难度:中档来源:不详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基本实验操作的注意事项分析判断。
A、若稀盐酸过量,在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也无明显现象,错误;
B、若NaOH溶液变质,则含有碳酸钠,加入足量稀盐酸后一定有气泡产生,所以正确;
C、加入稀盐酸后,有气泡产生的物质,不一定是碳酸盐,如活泼金属也能与稀盐酸反应而产生氢气,错误;
D、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时,红磷完全燃烧后,不能立即打开弹簧夹,要等到装置冷却后再打开,错误。故选B32-检验方法),金属的性质,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理解和熟练掌握基本实验操作的注意事项和现象,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实验中,不可忽视细节,要多学习、多积累基础知识。

更多内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