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课网
首页
数学
语文
英语
化学
物理
政治
历史
生物
首页
> 将洁净的金属片甲、乙、丙、丁分别放置在浸有某种盐溶液的滤纸上面并压紧(如下图所示)。在每次实验时,记录电压表指针的移动方向和电压表的读数如下表:(已知构成两电极的金属-高一化学
将洁净的金属片甲、乙、丙、丁分别放置在浸有某种盐溶液的滤纸上面并压紧(如下图所示)。在每次实验时,记录电压表指针的移动方向和电压表的读数如下表:(已知构成两电极的金属-高一化学
题目简介
将洁净的金属片甲、乙、丙、丁分别放置在浸有某种盐溶液的滤纸上面并压紧(如下图所示)。在每次实验时,记录电压表指针的移动方向和电压表的读数如下表:(已知构成两电极的金属-高一化学
题目详情
将洁净的金属片甲、乙、丙、丁分别放置在浸有某种盐溶液的滤纸上面并压紧(如下图所示)。在每次实验时,记录电压表指针的移动方向和电压表的读数如下表:(已知构成两电极的金属其金属活动性相差越大,电压表的读数越大)依据记录数据判断,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金属
电子流动方向
电压/V
甲
甲→Cu
0.78
乙
Cu→乙
0.15
丙
丙→Cu
1.35
丁
丁→Cu
0.30
A.金属乙能从硫酸铜溶液中置换出铜
B.甲、乙形成合金时,将该合金露置在空气中,甲先被腐蚀
C.在四种金属中,乙的还原性最强
D.甲、丁若形成原电池时,甲为正极
题型:单选题
难度:偏易
来源:不详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原电池中电子的流向判断金属的强弱,电压值越大,金属的活泼性越强,以此解答各题。甲-Cu连接时,电子从甲→Cu,所以甲的金属性大于铜; 乙-Cu连接时,电子从Cu→乙,所以乙的金属性小于铜; 丙-Cu连接时,电子从丙→Cu,所以丙的金属性大于铜;丁-Cu连接时,电子从丁→Cu,所以丁的金属性大于铜。A、金属乙的金属性小于铜,所以金属乙不能从硫酸铜溶液中置换出铜,故A错误;B、甲的金属性大于铜,乙的金属性小于铜,所以金属性是甲大于乙,甲、乙形成合金时,将该合金露置在空气中,甲先被腐蚀,故B正确;C、甲、丙、丁的金属性均强于Cu,但是电压越大,金属性越强,所以活泼性是:丙>甲>丁,只有乙的活泼性弱于铜,所以在四种金属中乙的还原性最弱,故C错误;D、活泼性是:丙>甲>丁,甲、丁若形成原电池时,活泼金属甲作负极,故D错误,因此答案选B。
点评:该题是高考中的常见题型,属于中等难度的试题。试题综合性强,在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巩固和训练的同时,侧重对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应试能力。本题的关键是注意把握原电池的工作原理,然后结合数据分析灵活运用即可。
上一篇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实验室常用
下一篇 :
某化学教师为“氯气与金属钠反
搜索答案
更多内容推荐
下列各种冶炼方法中,可制得相应金属的为()A.加热氢氧化铝B.加热碳酸钙C.电解饱和食盐水D.电解熔融氯化镁-高一化学
小丽在测量盐水密度时进行下列操作,其中的一步错误操作是:______(填序号).①把烧杯中盐水倒一部分到量筒中,测出量筒中盐水的体积;②用天平称出烧杯和剩下盐水的总质量;③把-八年级物理
有关钠的叙述正确的是()A.2.3g钠与97.7g水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等于4%B.钠跟CuSO4溶液反应生成的蓝色沉淀上有时出现暗斑,这是析出了金属铜C.将金属钠与水反应后的溶-高三化学
Al、Fe、Cu都是重要的金属元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三者对应的氧化物均为碱性氧化物B.三者的单质放置在空气中均只生成氧化物C.制备AlCl3、FeCl3、CuCl2均不能采用将溶液直接-高三化学
工业上用某矿渣(含有Cu2O、Al2O3、Fe2O3、SiO2)提取铜的操作流程如下:已知:Cu2O+2H+=Cu+Cu2++H2O(1)实验操作Ⅰ的名称为________;在空气中灼烧固体混合物D时
小明为了测某种小矿石的密度,进行了如下的实验操作:A.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B.把游码放在标尺的零刻度线处,调节横梁上的螺母,使横梁平衡;C.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并记下-八年级物理
在测量盐水密度的实验中某同学设计了两个方案(如表所示)方案A方案B①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m1②在空烧杯中倒入适量的盐水,称出它们的总质量m2③把烧杯中的盐水倒入量筒中,测-物理
下列物质中,属于合金的是()A.水银B.黄铜C.钢铁D.生铁-高二化学
下列物质与硝酸银溶液相遇能产生白色沉淀的是()A.Cl2B.CCl4C.KClO3D.AlCl3-高二化学
化学在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二氧化硅是光纤制品的基本原料B.水玻璃可用作黏合剂和防火剂C.电解NaCl饱和溶液,可制得金属钠D.Al2O3的熔点很-高三化学
只含有下列成分的物质一定不是合金的是()A.Fe、CB.Cu、ZnC.Al、CuD.C、Si-高一化学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在Cu(NO3)2和AgNO3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Fe粉,充分反应后,所得的固体可能仅为Cu和Fe的混合物B.隔绝空气,把Na2O2投入FeCl2溶液中,既有无色气体生成
a、b代表2种金属,下列叙述中,肯定能判断金属活动性a比b强的是A.常温下,a能从水中置换出氢,而b不能B.原子的电子层数a比b多C.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a比b少D.1mola、b分别与足-高一化学
小明利用天平和量筒测量一杯盐水的密度.请你完成下面的记录表格.杯和剩余盐水的质量m2/g盐水的密度ρ/g•cm-3-八年级物理
(15分)(1)氯化铝水溶液呈性,原因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把AlCl3溶液蒸干,灼烧,最后得到的主要固体产物是,Al2(SO4)3溶液蒸干最后得到的固体产物是;(2)NaHCO3的水溶液呈-高二
(15分)某化学兴趣小组用含有铝、铁、铜的合金制取纯净的氯化铝溶液、绿矾晶体和胆矾晶体,以探索工业废料的再利用。其实验方案如下:请回答下列问题:(1)由滤液A制得AlCl3溶液-高三化学
铁、铝、铜等金属及其化合物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请根据下列实验回答问题。(1)生铁中含有一种铁碳化合物X(Fe3C)。X在足量的空气中高温煅烧,生成有磁性的固体Y,将Y溶于过-高三化学
下列有关金属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目前我国流通的硬币是由合金材料制造的B.铁是人体必需的元素之一,主要以二价铁的形式存在血红蛋白中C.目前人类使用最广泛的金属材料是铝合金-高一化学
下列陈述Ⅰ、Ⅱ正确并且有因果关系的是()选项陈述Ⅰ陈述ⅡA向Na2O2的水溶液中滴入酚酞变红色Na2O2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B明矾能水解生成Al(OH)3胶体实验室用明矾与水反应制Al(OH)-高三化
下列有关金属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青铜、不锈钢、硬铝都是合金B.铜表面易形成致密的氧化膜C.工业上用电解熔融MgCl2的方法制取金属镁D.铝是活泼金属,但在空气中耐腐蚀-高三化学
合金有许多特点,如Na—K合金为液体,而Na和K的单质均为固体。据此,试推测生铁、纯铁、碳三种物质中,熔点最低的是A.纯铁B.生铁(Fe、C的合金)C.碳D.无法确定-高二化学
海洋中有丰富的食品、矿产、能源、药物和水产资源等(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从能量转换角度来看,框图中的氯碱工业是一个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过程B.过程②-高三化学
在测量某种食用油的密度时,小明和小红分别选用了A、B两种不向的实验方法.方法A:(1)用调好的天平称出空烧杯的质量m1;(2)用烧杯取适量的食用油,称出烧杯和油的总质量m2;(3-物理
请写出下列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1)湿法炼铜是用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2)氧化铁与铝粉在高温下发生铝热反应:(3)电解熔融的氯化镁制金属镁:(4)乙醇与金属钠反应:-高一化学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Si可用来制造半导体材料B.SiO2可用于制造光导纤维C.合金中可以含有非金属元素D.铝合金比纯铝的硬度低-高一化学
小明想测量每天早晨妈妈做的豆浆的密度.他从学校借来了天平和量筒,借助家里的玻璃杯测量豆浆的密度.他测豆浆密度的实验步骤如下:A.称物体质量前,调节好天平B.用天平称出玻-八年级物理
某学校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金属回收物的综合利用,专门设计实验用含有铝、铁、铜的合金制取纯净的AlCl3溶液和胆矾晶体(CuSO4∙5H2O),其实验方案如下:请回答下列问题:(1)将合金-高三化学
下列有关金属及其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A.NaHCO3的热稳定性大于Na2CO3B.FeCl3溶液能与铜反应,故可用于蚀刻印刷线路版C.Mg和Fe在一定条件下与水反应都生成氢气和对应的碱D.由-高三化学
下列有关金属及其化合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①在人类对金属材料的使用过程中,性质活泼的金属单质最早被人们冶炼和使用②纯铁比生铁抗腐蚀性更强③单质铝在空气中比较耐腐蚀,-高三化学
Al、Cu都是重要的金属元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两者对应的氧化物均为碱性氧化物B.两者的单质都能与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C.常温条件下,两种金属都能溶解于浓硝酸中D.制备AlC-高三化学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金属钠、钾在空气中易被氧化,应该在水中密封保存B.某气体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该气体一定是SO2C.Al(OH)3、NaHCO3和CaCO3均能用来治疗胃酸过多D.为了-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铁是人类在生产、生活中最早使用的金属B.金、银、铜是应用最广泛的金属材料C.钛被誉为“21世纪的金属”,应用前景很广阔D.铜是导电性、导热性最好的有-高三化学
下列有关物质的用途的叙述正确的是A.可用铝制容器盛装稀硫酸B.Na2O2可用于呼吸面具中作为氧气的来源C.FeO常用于制造红色油漆和涂料D.SiO2可用于制造太阳能电池-高二化学
下列有关合金性质的说法正确的是A.合金的熔点一般比它的成分金属高B.合金的硬度一般比它的成分金属低C.组成合金的元素种类相同,合金的性能就一定相同D.合金与各成分金属相比-高二化学
现代建筑的门窗框架,常用电解加工成古铜色的硬铝制造。取硬铝样品进行如下实验,由此推知硬铝的组成是(已知锰比铁活泼):A.Al、Mg、Si、Zn、MnB.Al、Cu、Mg、Si、MnC.Al、Fe-高一
下面列出测量牛奶密度三种操作方法及步骤,比较说明最合理的是哪种?方法一:先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为m0;用量筒量出适量的牛奶的体积为V1;将牛奶倒入烧杯中,用天平测出它-物理
小明学了密度知识后,想到关于劣质食用油含有大量有毒杂质的报道,猜想该劣质食用油的密度应该比正常食用油的密度大.为了验证这种猜想,他找来了一些这种食用油,在实验室做-八年级物理
下物质间的转化通过一步化学反应不能实现的是A.HCl→C12B.Na→Na2OC.CuO→Cu(OH)2D.Fe→Fe3O4-高二化学
某固体混合物是由Al、(NH4)2SO4、MgCl2、FeCl2、AlCl3中的两种或几种组成,现对该混合物做如下实验,所得现象和有关数据如图所示(气体体积数据已换算成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下-高三化学
某混合金属粉末,除Fe外,还含有Al、Zn中的一种或两种,含量都在10%以上。某研究小组设计实验探究该混合金属粉末中铝、锌元素的存在,探究过程如下:【查阅资料】①Zn可以与NaOH-高三化学
a、b、c、d、e分别是Cu、Ag、Fe、Al、Mg五种金属中的一种。已知(1)a、c均能与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2)b和d的硝酸盐反应,置换出d单质;(3)c与强碱溶液反应放出气体;(4)c、e在-高
合金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熔合而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分析下表中的数据,不能形成合金的是NaCuAlFe熔点/℃97.810836601535沸点/℃88325672467275
下列关于生铁和钢的叙述,正确的是()A.由铁矿石炼成铁是化学变化,由生铁炼成钢是物理变化B.用铁制容器盛放硫酸铜溶液,容器易被腐蚀C.生铁和钢都是铁、碳合金,它们在性能和-高三化学
下列化学方程式中,不正确的是A.Cu+2HCl=CuCl2+H2↑B.Fe+CuSO4=FeSO4+CuC.Al2O3+2NaOH=2NaAlO2+H2OD.2Al+Fe2O32Fe+Al2O3-高二
(7分)请回答下列有关金属的问题。(1)铝是活泼金属,通常铝锅却很耐腐蚀,原因是。(2)右边是某探究实验装置图。一段时间后,能观察到现象(装置气密性良好,且开始时U型管两端-高一化学
下列所用材料不属于合金的是A.家用的铝窗B.建筑用的钢筋C.铸造用的黄铜D.温度计用的水银-高二化学
下列金属冶炼的反应原理,错误的是()A.2NaCl(熔融)2Na+Cl2B.MgO+H2Mg+H2OC.Fe3O4+4CO3Fe+4CO2D.2HgO2Hg+O2-高一化学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铝箔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熔化但不滴落,说明铝箔表面氧化铝膜的熔点高于铝B.向氢氧化铁胶体中加入少量稀硫酸,因发生化学反应而产生红褐色沉淀C.电子-高三化学
地沟油中含有大量对人体有毒的物质,一些不法商人对其进行简单的脱水、脱杂、脱臭处理后,提供给无良餐馆使用,假冒色拉油,严重伤害市民身体健康.小明学了密度后,想用测密-八年级物理
下列关于金属性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钠与氧气反应时,产物是由O2的用量决定的B.铝箔在空气中受热可以熔化且会发生剧烈燃烧C.金属与非金属发生反应时,被氧化的一定是金属D.铁-高一化学
返回顶部
题目简介
将洁净的金属片甲、乙、丙、丁分别放置在浸有某种盐溶液的滤纸上面并压紧(如下图所示)。在每次实验时,记录电压表指针的移动方向和电压表的读数如下表:(已知构成两电极的金属-高一化学
题目详情
B.甲、乙形成合金时,将该合金露置在空气中,甲先被腐蚀
C.在四种金属中,乙的还原性最强
D.甲、丁若形成原电池时,甲为正极
答案
试题分析:根据原电池中电子的流向判断金属的强弱,电压值越大,金属的活泼性越强,以此解答各题。甲-Cu连接时,电子从甲→Cu,所以甲的金属性大于铜; 乙-Cu连接时,电子从Cu→乙,所以乙的金属性小于铜; 丙-Cu连接时,电子从丙→Cu,所以丙的金属性大于铜;丁-Cu连接时,电子从丁→Cu,所以丁的金属性大于铜。A、金属乙的金属性小于铜,所以金属乙不能从硫酸铜溶液中置换出铜,故A错误;B、甲的金属性大于铜,乙的金属性小于铜,所以金属性是甲大于乙,甲、乙形成合金时,将该合金露置在空气中,甲先被腐蚀,故B正确;C、甲、丙、丁的金属性均强于Cu,但是电压越大,金属性越强,所以活泼性是:丙>甲>丁,只有乙的活泼性弱于铜,所以在四种金属中乙的还原性最弱,故C错误;D、活泼性是:丙>甲>丁,甲、丁若形成原电池时,活泼金属甲作负极,故D错误,因此答案选B。
点评:该题是高考中的常见题型,属于中等难度的试题。试题综合性强,在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巩固和训练的同时,侧重对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应试能力。本题的关键是注意把握原电池的工作原理,然后结合数据分析灵活运用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