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课网
首页
数学
语文
英语
化学
物理
政治
历史
生物
首页
>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材料一大清帝国统治大清帝国万世一系,永久尊戴。君主神圣不可侵犯。法律虽经议院决而未奉诏令批准颁布者,不能见诸实行。用人之权操诸君主,而大-高三历史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材料一大清帝国统治大清帝国万世一系,永久尊戴。君主神圣不可侵犯。法律虽经议院决而未奉诏令批准颁布者,不能见诸实行。用人之权操诸君主,而大-高三历史
题目简介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材料一大清帝国统治大清帝国万世一系,永久尊戴。君主神圣不可侵犯。法律虽经议院决而未奉诏令批准颁布者,不能见诸实行。用人之权操诸君主,而大-高三历史
题目详情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 大清帝国统治大清帝国万世一系,永久尊戴。君主神圣不可侵犯。法律虽经议院决而未奉诏令批准颁布者,不能见诸实行。用人之权操诸君主,而大巨辅弼之,议院不得干涉。
——《钦定宪法大纲》
材料二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差别。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本约法实施后,限十个月内由临时大总统召集国会。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请回答:
(1)材料一所述统治权力依据什么思想?(2分)
(2)材料二“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体现了什么原则?(2分)统治权力的分工体现了什么思想?(3分)
(3)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本质和目的有何不同?(6分)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中档
来源:不详
答案
(1)“君权神授”,神圣不可侵犯。(2分)
(2)“主权在民”的原则,体现了三权分立的思想。(5分)
(3)材料一本质上是维护君主专制,目的是维护清朝封建统治;材料二要求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政体,目的是发展资本主义,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6分)
试题分析:(1)《铁定宪法大纲》属于封建专制性质的文件,宣扬君权神授;(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宪法,学习美国,体现三权分立的思想。(3)二者的性质不同,两部文献无论在指导思想、内容,还是发表的目的等各方面都截然不同。
点评:清朝末年,民族危机加速,中国国内的反清运动此起彼伏,清政府处于风雨飘摇之中。为了挽救自己的统治,清政府1905年派五大臣出洋考察宪政,1908年出台了《钦定宪法大纲》,事实证明,清末预备立宪只是一场骗局。《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则是规定了主权在民,学习美国和英国等国的体制,并得到发展创新,是资产阶级性质的一部法律文献。
上一篇 :
拿破仑曾说:“我一生最大的骄傲
下一篇 :
在17世纪英国议会常常被取消和
搜索答案
更多内容推荐
史学界认为,1640~1689年的英国革命与1789—1830年间的法国革命进程有许多相似之处,主要表现在()①都建立过资产阶级共和国②都出现过封建王朝的复辟③都出现过君主立宪制④都发生-历史
“宗教改革以来的社会化潮流也使新教各派积极从事社会文化活动,参与社会改革,把建立人道主义社会秩序作为教会的神圣职责”。能够论证该观点的史实有A.马可·波罗介绍了东方文-高三历史
在复辟王朝统治时期,查理二世采取的反动措施不包括A.恢复英国国教B.国家公职人员按国教仪式进行宣誓C.实行军事管制D.用恐怖的手段迫害参加过革命的人-历史
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迎接查理二世在英国复辟和发动“光荣革命”推翻复辟王朝都是为了A.在英国建立代议制民主政治B.维护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既得利益C.尊重英国人民的习惯和传统D.实-历史
《权利法案》和《人权宣言》的不同点是①体现了摧毁君主专制的要求②是资产阶级革命的重要成果③为确立新型的资产阶级政体提供了法律依据④将启蒙运动中的政治主张以法律形式肯定下来-高二历史
(17分)材料一第8条所有法国人都享有民事权利。第537条除法律规定的限制外,私人得自由处分属于其所有的财产。第1134条依法成立的契约,在缔结契约当事人间有相当于法律的效力-高三历史
规定未来的国王必须是英国国教徒的法律文件是()A.《三年法案》B.《王位继承法》C.《权利法案》D.《权利宣言》-高二历史
路易十四改革前,法国面临的主要问题有①贵族叛乱不断②民族矛盾尖锐③宗教战争纷起④资本主义尚未萌芽A.①②B.①③C.②④D.①②③-历史
杰斐逊曾这样写道:“我认为有必要吸收人民参加政府的每一个部门,只要他们胜任。这是保证长期并正直地管理国家权力的唯一方法。”“对于一切人都同样严格地公平对待,而不论他的-高三历史
(32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事实上,17世纪在英国进行着两种革命。第一种是小贵族和资产阶级的政治革命;小贵族和资产阶级感兴趣的是赢得在社会上有地位所必需-高三历史
高二某班设计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网页进行自主学习,页面设置了“历史背景”、“历史文献”、“重要人物”、“练习巩固”等四个链接。如果再添加一项新的链接,最适合的是A.克伦威-高二历史
英国《权利法案》、法国《人权宣言》和美国《独立宣言》都是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体现了时代精神和资产阶级的要求。其内容的相同点,主要体现在A.都主张反对封建专制制度B.都反-高二历史
17世纪.面对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统治,英国资产阶级为确立资本主义制度进行了哪些形式的反复斗争?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是什么?说明了什么?-历史
在17世纪的政治斗争中,英国议会是重要的政治力量。对此表述不正确的是()A.始终是反对封建专制的力盘B.一度是维护独裁统治的工其C.随着议员成分的变化发挥不同的作用、D.多次-历史
1660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接受斯图亚特王朝复辟的目的是A.恢复共和政体B.重建封建王朝C.推进宗教改革D.维护革命成果-历史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议员有弹劾总统的权力,表明A.中华民国有真正的民主B.权力的重心在议院C.临时大总统没有权力D.孙中山要限制袁世凯-高二历史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路易十四推行重商主义经济政策的原因是A.为维持庞大的常备军B.为维持宫廷的奢侈生活C.为增强国家财政收入D.为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高一历史
宣扬“君权神授”,还宣称国王居于法律之上,认为“除上帝之外,国王不对任何人负责”的英国国王可能是()①詹姆士一世②查理一世③威廉三世④克伦威尔A.①③④B.①②③C.②④D.①②-高二历史
美国的《1787年宪法》和中国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体现的思想原则,实践了哪一位思想家的观点A.霍布斯B.孟德思鸠C.伏尔泰D.卢梭-高二历史
关于克伦威尔建立的“护国政体”的说法正确的是()①实质上是军事独裁体制②地方管理采取了军事措施③解散议会④厉行清教法规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高二历史
(12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随着护国政体的确立,共和国已名存实亡。共和国试验失败的原因在于,这种政权形式如同无国会国王专制一样,都违背了“国王在议会中”的历史传统,二-高二历史
某书中有这样的描述:“1661年1月的伦敦……一群面露凶相,怀着强烈复仇情绪的国王的忠实部属……将克伦威尔、爱尔顿和布拉德肖的尸首拖了出来,装上木架,拖着游街,然后裹上镣铐-高二历史
英国民主政治的形成和发展经过了反复斗争和不断完善的过程。回答21、22题。小题1:英国著名的政治家皮特说:“我的茅屋,就是我的城堡,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这句话体现-高三历史
美国《独立宣言》和法国《人权宣言》这两大文献产生的共同历史背景是()①资本主义的发展②反对专制王朝的统治③启蒙思想的传播④英勇抗击外国殖民军A.①②B.①③C.①②③D.①③④-高二历史
《临时约法》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的直接目的在于A.确定三权分立原则B.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利C.限制袁世凯独裁D.体现资产阶级民主-高二历史
(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7、18世纪,英国、美国和法国三大革命产生了三个划时代的文件:《权利请愿书》《独立宣言》和《人权和公民权宣言》。20-高三历史
《独立宣言》所体现的民主思想.哪一点是对启蒙思想的发展()A.平等的思想B.天赋人权学说C.“主权在民”的学说D.人民革命权利-历史
查理二世重登王位前,向议会方面表示“不准备重复他的经历”。他的“经历”是指()A.被议会俘虏B.在国外流浪C.受到法律限制D.在宫廷政变中下台-历史
议会方面允许斯图亚特王朝复辟,目的在于()A.结束护国政体B.恢复君主制度C.实现社会稳定D.维护既得利益-历史
1653年,克伦威尔就任“护国公”。在护国政体下A.议会行使立法权B.“护国公”四年一任C.议会权力至高无上D.共和制度名存实亡-历史
1628年,议会通过《权利请愿书》,是直接针对()A.詹姆士一世的专制行为.B.英国与法国、西班牙的战争行为C.查理一世的任意征税行为D.斯图亚特王朝关闭议会的行为-高二历史
英国历史上的无议会时期是指A.1614─1628年B.1629─1640年C.1640─1649年D.1649─1688年-高二历史
1628年的《权利请愿书》与1641年的《大抗议书》()A.导致英国内战的爆发B.是对启蒙思想的自觉实践C.对于圈地运动有一定的限制作用D.表明新贵族采取和平的斗争方式-高二历史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深受美国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影响,具有进步意义。颁布这个文献的直接目的是限制袁世凯权力,能体现此目的的相关内容是()A.确立主权在民原则B.确立三权分立-高三历史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人人享有自由平等的权利而不论其出身。人们应自由订立社会契约,组成国家。社会中应有共同意志,人人遵守。社会契约就是共同意-高三历史
下列两幅图片反映了亚洲不同时期的民族解放运动,两者最大的区别在于是否A.以反帝反封建为革命任务B.代表了近代化的方向C.由无产阶级领导D.走上独立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高二历史
材料一:中国数千年之腐败,其祸极于今日,推其大原,皆必自奴隶性而来,不除此性中国万不能立于世界万国之间。而自由云者,正使人自如其本性,而不受钳制于他人。今日非施此-高三历史
1789年,法国制宪会议通过了《人权与公民权利宣言》。对针对这份宣言,1791年女作家奥普兰•德•古日发表了《妇女和女公民权利宣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9分)材料一第一条:在权-高三历史
1912年3月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这句话从根本上颠覆了下面哪一种观念A.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B.水能载舟,亦能覆-高三历史
“代议制政体就是,全体人民通过由他们定期选出的代表行使最后的控制权。”可见,代议制是在直接民主难以实现的情形下一种最好的选择,而它得以实现的根本途径是[]A.议会主权B-高三历史
17世纪70年化,英国议会制定并通过了《人身保护法》,其目的在于()A.限制国王对“革命者”的迫害B.维护议员的言论自由C.结束斯图亚特王朝的统治D.倡导宗教信仰自由-历史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历经反复的根本原因是A.人民群众没有把革命推向前进B.英国资本主义发展不够充分C.斯图亚特王朝不甘心失败,对革命分子进行拉拢腐蚀D.革命领导权为资产阶级和-高二历史
1689年英国议会颁布的《权利法案》沿袭了罗马法的精神,又开启了近代民主代议制的先河。其在世界民主化进程中最为深远的影响是[]A.确立了英国的君主立宪制,为世界各国普遍接受-高三历史
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前夕,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主要是利用议会的何种权力同国王进行斗争的A.征税的权力B.废立国王的权力C.通过征税法案的权力D.监督国王的权力-历史
下列不是詹姆士一世“君权神授”理论提出的背景的是()A.教会的神权统治面临严重危机B.新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力量不断上升C.资本主义发展与封建统治矛盾加深D.英国积极对外扩张-高二历史
17世纪英国经历了一次近现代意义上的社会政治革命,政治制度发生了根本性变革。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比一切东西更有利的莫如挖掉这些罪恶的根源,那就是不经议会同-高三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1.大日本帝国由万世一系之天皇统治。3.天皇神圣不可侵犯。4.天皇为国家元首,总揽统治权……5.天皇在帝国议会协赞下,行使立法权。6.天皇裁-高三历史
英国历史学家阿克顿勋爵“权力导致腐败,绝对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的观点普遍被西方思想家、政治家所认同,为此,他们采取的措施有[]A.推翻君主制,建立共和制B.消灭私有制,实-高三历史
【历史——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我们认为下面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造物者赋予他们若干不可剥夺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高三历史
返回顶部
题目简介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材料一大清帝国统治大清帝国万世一系,永久尊戴。君主神圣不可侵犯。法律虽经议院决而未奉诏令批准颁布者,不能见诸实行。用人之权操诸君主,而大-高三历史
题目详情
材料一 大清帝国统治大清帝国万世一系,永久尊戴。君主神圣不可侵犯。法律虽经议院决而未奉诏令批准颁布者,不能见诸实行。用人之权操诸君主,而大巨辅弼之,议院不得干涉。
——《钦定宪法大纲》
材料二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差别。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本约法实施后,限十个月内由临时大总统召集国会。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请回答:
(1)材料一所述统治权力依据什么思想?(2分)
(2)材料二“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体现了什么原则?(2分)统治权力的分工体现了什么思想?(3分)
(3)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本质和目的有何不同?(6分)
答案
(2)“主权在民”的原则,体现了三权分立的思想。(5分)
(3)材料一本质上是维护君主专制,目的是维护清朝封建统治;材料二要求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政体,目的是发展资本主义,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6分)
试题分析:(1)《铁定宪法大纲》属于封建专制性质的文件,宣扬君权神授;(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宪法,学习美国,体现三权分立的思想。(3)二者的性质不同,两部文献无论在指导思想、内容,还是发表的目的等各方面都截然不同。
点评:清朝末年,民族危机加速,中国国内的反清运动此起彼伏,清政府处于风雨飘摇之中。为了挽救自己的统治,清政府1905年派五大臣出洋考察宪政,1908年出台了《钦定宪法大纲》,事实证明,清末预备立宪只是一场骗局。《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则是规定了主权在民,学习美国和英国等国的体制,并得到发展创新,是资产阶级性质的一部法律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