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课网
首页
数学
语文
英语
化学
物理
政治
历史
生物
首页
> 1998年北京大学迎来了100周年华诞。北京大学的前身是[]A.太学B.京师大学堂C.燕京大学D.京师同文馆-八年级历史
1998年北京大学迎来了100周年华诞。北京大学的前身是[]A.太学B.京师大学堂C.燕京大学D.京师同文馆-八年级历史
题目简介
1998年北京大学迎来了100周年华诞。北京大学的前身是[]A.太学B.京师大学堂C.燕京大学D.京师同文馆-八年级历史
题目详情
1998年北京大学迎来了100周年华诞。北京大学的前身是
[ ]
A.太学
B.京师大学堂
C.燕京大学
D.京师同文馆
题型:单选题
难度:偏易
来源:期末题
答案
B
上一篇 :
下面是1904年清政府颁布的中国
下一篇 :
科举考试从隋朝开始实施到清末
搜索答案
更多内容推荐
在中国历史上,科举制对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下列关于科举制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隋文帝时,开科举制的先河B.隋炀帝设进士科,科举制正式形成C.唐朝科举的常设科目是-九年级历史
下列关于同文馆和京师大学堂的说法,正确的是[]A.京师大学堂由同文馆发展而来的B.两所学校都是中国近代由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C.两所学校的创办者不同,但他们创办学校的目的基-八年级历史
关于京师大学堂的历史,下列同学的说法中,你同意①同学甲:今天的北京大学的前身就是京师大学堂②同学乙:洋务运动时期,张之洞奏请创办了这所学堂③同学丙:京师大学堂创办后,科-八年级历史
清政府建立起包括初等、中等、高等三个学程的新式教育体制的标志是[]A、京师大学堂的创办B、《奏定学堂章程》的拟定C、科举制度的废除D、新式学堂的创办-八年级历史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奏定学堂章程》建立起了新的教育体制B、北京大学的前身是京师大学堂C、京师大学堂建立后,学生可以不用学习八股文D、京师大学堂是维新变法中唯一被保-八年级历史
清政府决定废除科举考试时,在保守派、洋务派、满清贵族,汉族读书人之间“竟然没有太大的分歧”这表明[]A.学子已经不愿意再参加科举考试B.科举考试已经不适应时代的发展C.科举-八年级历史
科举考试随着近代教育制度的出台而告结束,但是有这样一个过渡时期,即科举考试和近代高等学府同时并存的时期,这一时期是[]A.戊戌变法时期B.甲午战争时期C.五四运动时期D.抗-八年级历史
晚清下列教育改革措施对中国社会影响最大的是[]A.设立京师大学堂B.颁布《奏定学堂章程》C.建立各级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D.废止科举考试-八年级历史
请你列举中国近代教育领域发生的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实行新学制是在[]A.1902年B.1903年C.1904年D.1905年-八年级历史
某电视剧片段:1925年某地,李家门前张灯结彩,道贺人群络绎不绝。其中一位道贺者说:“李老先生,您真是教子有方啊!自唐朝开创科举制度以来,贵公子是我县唯一考取科举状元的才-九年级历史
维新变法期间创办的京师大学堂就是今天的[]A.清华大学B.北京大学C.南京大学D.北京师范大学-九年级历史
下图为“科举考生看榜图”,这样的场景最终消失于[]A、隋朝B、唐朝C、明朝D、清末-八年级历史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922年9月,国民政府教育部召开全国学制会议,颁布《学校系统改革案》,主要内容大致如下:一:发挥平民教育精神;注意个性之发展;力图教育普及;注重生活-八年级历史
科举制度的废除是在[]A、洋务运动时期B、戊戌变法时期C、1905年D、辛亥革命后推翻帝制-八年级历史
京师大学堂是现在我国哪所名校的前身[]A.北京大学B.清华大学C.复旦大学D.山东大学-八年级历史
清政府建立起包括初等、中等、高等三个学程的新式教育体制的标志是[]A.京师大学堂的创办B.《奏定学堂章程》的拟定C.科举制度的废除D.新式学堂的创办-八年级历史
1904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不是因为[]A.帝国主义列强的要求B.西学东渐的广泛影响C.近代工业对科学技术和人才的迫切需要D.清王朝为了安定人心-八年级历史
你听说过“范进中举”的故事吗?废除科举制度后,“举人”也就成了历史名词。那么,废除科举制度是在[]A.洋务运动期问B.戊戌变法期间C.辛亥革命前夕D.民国初期-八年级历史
1998年北京大学百年校庆之际,国家主席江泽民题词:“发扬北京大学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优良传统为振兴中华做出更大贡献”,下列说法中和北京大学历史相符合的有①初名京师大学堂②-八年级历史
“此事乃吾国数千年中莫大之举动,言其重要,直无异古者之废封建,开阡陌。”严复对哪一事件的评价[]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C、新文化运动D、废除科举制度-八年级历史
科举制创立于隋朝,废止于清朝。[]-九年级历史
中国近代的第一所由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是[]A、北京大学B、清华大学C、京师大学堂D、天津大学-八年级历史
上书朝廷奏请停止科举考试,普遍兴办学校的官员是[]A.康有为B.林则徐C.左宗棠D.张之洞-八年级历史
设立京师大学堂是[]A.洋务运动的成果B.戊戌变法的成果C.清末“新政”的成果D.新文化运动的成果-八年级历史
“此事乃吾国数千年电莫大之举动,言其重要,直无异古者之废封建,开阡陌。[]A.京师大学堂的创办B.新文化运动C.废除科举制度D.开办洋务运动-八年级历史
科举考试和近代高等学府同时并存于[]A.戊戌变法时期B.甲午中日战争时期C.五四运动时期D.抗日战争时期-八年级历史
下列现象和近代的社会生活有关,其中一项叙述有知识性错误的是[]A.张某参加由洋务派创立的新式学堂学习外语和军事B.刘某坐火车,沿着中国自己设计建造的第一条铁路干线到北京-九年级历史
著名的北京大学的前身是京师大学堂,京师大学堂是在什么背景下兴办的?在当时起了什么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1905年的《申报》中可以阅读到的信息有①废止科举考试②创立中国同盟会③京张铁路通车④第一部电影《定军山》拍摄成功[]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八年级历史
迈出了近代中国教育改革重要一步的事件是[]A.创办京师同文馆B.创办京师大学堂C.拟定《奏定学堂章程》D.废除科举制度-八年级历史
北京大学百年校庆应在[]A.2010年B.2003年C.2000年D.1998年-八年级历史
关于京师大学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是中国近代第一所由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B.是百日维新留下的唯一成果C.是中等教育行政机关D.对中国近代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八年级历史
下列有关中国近代教育和科学技术成就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洋务派派遣留学生,培养了詹天佑等爱国科学家B.维新派改革科举制度,开中国高等教育的先河C.1917年,历时1300多年-八年级历史
科举制度废除于[]A、1898年B、1901年C、1905年D、1950年-八年级历史
近代以来,人们的社会生活发生了显著变化。下列现象不可能发生的是[]A.1909年,张某乘坐火车,行驶在中国人自己设计修筑的铁路上B.1910年,李某赴京参加了科举考试C.1911年,-八年级历史
1898年,作为戊戌变法的“新政”之一,清政府在北京设立了一所新式学堂“广育人才,讲求实务”。这所新式学堂是[]A.万木草堂B.京师大学堂C.清华大学D.复旦大学-九年级历史
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是[]A.京师同文馆B.京师大学堂C.上海交大D.南开大学-八年级历史
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是[]A.北京大学B.清会大学C.复旦大学D.京师大学堂-八年级历史
下列事件在1905年不可能发生的是[]A.在中国沿用了1300多年的科举制度被废除B.詹天佑被任命为总工程师,负责修建京张铁路C.政府颁布了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等法令D.人们可以通-八年级历史
京师大学堂是今天哪所大学的前身?[]A.清华大学B.北京大学C.南开大学D.南京大学-八年级历史
科举制度在中国沿用了约[]A.1000年B.1300年C.1500年D.2000年-八年级历史
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是[]A、庠B、国子监C、京师大学堂D、福州船政学堂-八年级历史
洋务派大臣______,奏请停止____,普遍兴办学校。清政府迫于形势,拟定了____,建立起包括______、______、______三个学程的新式教育体制,并于______年宣布废除沿用了一千三
_________年,在中国实行了一千多年的科举制被废除。-八年级历史
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是[]A.京师大学堂B.两江师范C.燕京大学D.太学-八年级历史
维新变法时期创办的我国第一所高等大学堂是[]A.京师同文馆B.马尾船政学堂C.京师大学堂D.黄浦军校-九年级历史
1905年,清政府宣布废除科举制度,这一事件的影响不包括[]A.导致了清王朝的灭亡B.是中国近代教育改革的重要步骤C.有利于培养实用人才D.顺应了时代潮流-八年级历史
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京师大学堂是现在的[]A.北京大学B.清华大学C.南开大学D.同济大学-八年级历史
洋务运动时期,创办了____。戊戌变法时期,作为“新政”,创办了______。这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也是戊戌变法留下的重要成果,它的创办表明近代______迈出了重-八年级历史
返回顶部
题目简介
1998年北京大学迎来了100周年华诞。北京大学的前身是[]A.太学B.京师大学堂C.燕京大学D.京师同文馆-八年级历史
题目详情
B.京师大学堂
C.燕京大学
D.京师同文馆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