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课网
首页
数学
语文
英语
化学
物理
政治
历史
生物
首页
> 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经培养、搅拌、离心、检测,上清液的放射性占15%,沉淀物的放射性占85%。上清液带有放射性的原因可能是[]A.离心时间过长,上清液中析出较重-高一生物
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经培养、搅拌、离心、检测,上清液的放射性占15%,沉淀物的放射性占85%。上清液带有放射性的原因可能是[]A.离心时间过长,上清液中析出较重-高一生物
题目简介
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经培养、搅拌、离心、检测,上清液的放射性占15%,沉淀物的放射性占85%。上清液带有放射性的原因可能是[]A.离心时间过长,上清液中析出较重-高一生物
题目详情
用
32
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经培养、搅拌、离心、检测,上清液的放射性占15%,沉淀物的放射性占85%。上清液带有放射性的原因可能是
[ ]
A.离心时间过长,上清液中析出较重的大肠杆菌
B.搅拌不充分,吸附在大肠杆菌上的噬菌体未与细菌分离
C.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后,大肠杆菌裂解释放出子代噬菌体
D.
32
P标记了噬菌体蛋白质外壳,离心后存在于上清液中
题型:多选题
难度:偏易
来源:0103 月考题
答案
C
上一篇 :
某同学分离纯化了甲、乙两种噬
下一篇 :
请你完善下列与染色体有关的概
搜索答案
更多内容推荐
在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哪一过程能直接体现肺炎双球菌的转化[]A.将无毒性的R型活菌注射到小鼠体内,小鼠不死亡B.将有毒性的S型活菌注射到小鼠体内,小鼠死亡C.将加热杀死后-高一生物
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是漫长的,直到20世纪初期,人们仍普遍认为蛋白质是遗传物质。当时人们作出判断的理由不包括[]A.不同生物的蛋白质在结构上存在差异B.蛋白质与生物的性状密-高三生物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DNA是蛋白质合成的直接模板B.每种氨基酸仅由一种密码子编码C.DNA复制就是基因表达的过程D.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高三生物
如下图所示,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在培养有R型细菌的A、B、C、D四支试管中,依次分别加入从S型细菌中提取的DNA、DNA和DNA酶、蛋白质、多糖,经过培养,检查结果发现有R型细-高一生物
病毒甲具有RNA甲和蛋白质外壳甲,病毒乙具有RNA乙和蛋白质外壳乙,若将RNA甲和蛋白质外壳乙组装成一种病毒丙,再以病毒丙感染寄主细胞,则细胞中产生的病毒具有[]A.RNA甲和蛋-高二生物
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是漫长的,直到20世纪初期,人们仍普追认为蛋白质是遗传物质。当时人们作出判断的理由不包括[]A.不同生物的蛋白质在结构上存在差异B.蛋白质与生物的性状密-高一生物
噬菌体在细菌中的繁殖,需要利用细菌的:①生殖器官②ATP③DNA④氨基酸⑤核糖体⑥脱氧核苷酸[]A.①②④⑤B.②③④⑥C.②④⑤⑥D.①③④⑥-高一生物
所有病毒的遗传物质[]A.都是DNAB.都是RNAC.是DNA或RNAD.是DNA和RNA-高一生物
在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中,赫尔希和蔡斯分别用32P和35S标记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在下图中标记元素所在部位依次是[]A.①、④B.②、④C.①、⑤D.③、⑤-高二生物
下列有关生物体遗传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A.豌豆的遗传物质主要是DNAB.酵母菌的遗传物质主要位于染色体上C.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含有硫元素D.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水解产生-高一生物
以下与遗传物质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A.豌豆的遗传物质是DNA和RNAB.甲流病毒的遗传物质含有S元素C.T2噬菌体内,碱基A、C、G参与组成的核苷酸有6种D.可利用同位素示踪法证明-高三生物
下列是几个放射性同位素示踪实验,对其结果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给水稻提供14CO2,则14C的转移途径大致是14CO2→14C3→(14CH2O)B.给豚鼠的胰腺细胞注射用3H标记的亮氨酸,一段-高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不仅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同时也证明了[]A.蛋白质也是遗传物质B.DNA能够指导蛋白质的合成C.RNA也是遗传物质D.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高一生物
肺炎链球菌的转化实验,可以证明的是[]A.DNA是遗传物质B.DNA控制蛋白质的合成C.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D.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高一生物
噬菌体侵染细菌,产生的子代噬菌体的DNA是[]A.利用细菌的化学成分合成的B.在细菌DNA的指导下合成的C.以噬菌体DNA为模板,利用噬菌体的化学成分合成D.噬菌体侵染细菌时注入的-高二生物
赫尔希和蔡斯的工作表明[]A.病毒中有DNA,但没有蛋白质B.细菌中有DNA,但没有蛋白质C.遗传物质包括DNA和蛋白质D.遗传物质是DNA-高一生物
用噬菌体(31P、32S)去感染体内含有放射性标记32P和35S的大肠杆菌,得到的子代噬菌体所含的元素是[]A.31P、32P、32SB.31P、32P、35SC.31P、32S、35SD.32P、3
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第一个实验证据是“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肺炎双球菌有两种类型,无荚膜(R株)细菌不能使小鼠发病;有荚膜(S株)细菌使小鼠得肺炎而死亡。下列哪一项叙述-高二生物
目前流行的H1N1型禽流感病毒核酸中含有A、U、G、C四种碱基,这说明该病毒的遗传物质是[]A.DNAB.RNAC.DNA和RNAD.DNA或RNA-高一生物
用同位素35S和32P同时标记噬菌体,然后用标记的噬菌体做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进入细菌体内的成分有[]A.32P的DNAB.35S的蛋白质C.35S的蛋白质和32P的DNAD.35S的蛋白质或32P的
下列有关科学实验研究的叙述中,错误的是[]-高三生物
青霉素是一常用抗生素,研究表明它能够抑制肽聚糖(一种糖类与蛋白质结合的物质)的合成,由此可以判断青霉素能杀死下列哪种生物[]A.SARA病毒B.霉菌C.大肠杆菌D.草履虫-高二生物
图所示,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在培养有R型细菌的A、B、C、D四支试管中,依次分别加入从S型细菌中提取的DNA、DNA和DNA酶、蛋白质、多糖,经过培养,检查结果发现有R型细菌转-高一生物
噬菌体在细菌内合成自己的蛋白质需要[]A.噬菌体的DNA和氨基酸B.噬菌体的DNA和细菌的氨基酸C.细菌的DNA和氨基酸D.细菌的DNA和噬菌体的氨基酸-高二生物
未带标记的蚕豆根尖细胞在含3H标记的脱氧核苷酸培养基中完成一个细胞周期,然后在不含标记的培养基中继续分裂至中期,其染色体的放射性标记分布情况是[]A.每条染色体的两条单-高一生物
某同学分离纯化了甲、乙两种病毒的蛋白质和核酸,重新组合为“杂合”病毒,然后分别感染寄主细胞,并对子代病毒的表现型作出预测,见表。其中预测正确的是[]A.1、3B.1、4C.2、-高一生物
20世纪初,人们仍普遍认为蛋白质是遗传物质,当时作出判断的理由不包括[]A.不同生物的蛋白质在结构上存在差异B.蛋白质与生物的性状密切相关C.蛋白质能够自我复制D.蛋白质中氨-高一生物
下面介绍的是DNA研究的科学实验: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利用同位素标记法,完成了著名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下图是实验的部分过程:(1)写出以上实验的部分操作过程:第一步:用-高三生物
阅读课本中的相关链接,如果用15N、32P、35S标记噬菌体后,让其侵染细菌,在产生的子代噬菌体的组成结构中,能够找到的放射性元素是[]A.可以在外壳中找到15N和35SB.可以在DN-高一生物
在人类探究遗传物质的过程中,科学家以T2噬菌体作为实验材料,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技术完成了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在此实验中,用35S、32P分别标记的是噬菌体的[]A.DNA、-高一生物
所有病毒的遗传物质[]A.都是DNAB.都是RNAC.是DNA或RNAD.是DNA和RNA-高二生物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了[]A.蛋白质是遗传物质B.DNA是遗传物质C.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D.蛋白质和DNA是遗传物质-高一生物
为区分噬菌体的蛋白质与核酸,应该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蛋白质中的[]A.NB.PC.SD.O-高一生物
下列不属于遗传物质载体的是:[]A.染色体D.叶绿体C.高尔基体D.线粒体-高二生物
噬菌体在细菌中的繁殖,需要利用细菌的:①生殖器官②ATP③DNA④氨基酸⑤核糖体⑥脱氧核苷酸[]A.①②④⑤B.②③④⑥C.②④⑤⑥D.①③④⑥-高二生物
构成人、噬菌体和烟草体内核酸的碱基种类依次是:[]A.8、4、2B.5、4、5C.4、4、5D.8、4、4-高一生物
通过“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可以证明是[]A.遗传物质主要存在于染色体上B.DNA是遗传物质C.在不含DNA的生物中,RNA是遗传物质D.DNA和RNA是遗传物质-高一生物
在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将下列哪些组合注射到小鼠体内,不会引起小鼠死亡的是:①R型活菌②加热杀死的R型菌+S型活菌③S型活菌④加热杀死的S型菌+R型活菌⑤用DNA酶处理S型菌的DNA-高一生物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了[]A.蛋白质是遗传物质B.DNA是遗传物质C.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D.蛋白质和DNA是遗传物质-高一生物
人、噬菌体、禽流感病毒中参与构成核酸的碱基种类数分别是[]A.4、4、5B.5、4、4C.4、5、4D.5、4、5-高一生物
下列关于遗传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A.DNA分子结构的多样性取决于4种碱基配对方式的多样性B.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除证明DNA是遗传物质外,还说明了DNA能进行自我复制C.真核细胞的-高一生物
构成人、噬菌体和烟草体内核酸的碱基种类依次是:[]A.8、4、2B.5、4、5C.4、4、5D.8、4、4-高二生物
用甲种病毒的RNA与乙种病毒的蛋白质外壳组成一种转基因病毒丙,以病毒丙侵染宿主细胞,在宿主细胞中产生大量子代病毒,子代病毒具有的特征是[]A.甲种病毒的特征B.乙种病毒的-高一生物
噬菌体侵染细菌并释放子代噬菌体的正确顺序是[]A.①②③④⑤B.②⑤③①④C.⑤②③④①D.⑤②①③④-高一生物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全过程中,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始终留在细菌的外面,对这一事实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在噬菌体的传种接代中,蛋白质不起遗传物质的作用即得到了证明B.在噬菌-高一生物
在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中,从有毒性的S型活细菌中提取DNA,将该DNA与无毒性的R型活细菌混合培养时,R型活细菌繁殖的后代中有少量有毒性的S型菌体,这些S型菌体后代均为S型菌-高一生物
如果用3H、15N、35S、32P标记噬菌体后,让其侵染细菌,在产生的子代噬菌体的组成成分中,能够找到的放射性元素为[]A.可在外壳中找到15N和35S和3HB.可在DNA中找到3H、15N、32-高
下图为大肠杆菌DNA分子(片段)的结构图,请据图用文字回答:(1)图中“1”表示_________,“6”表示______。(2)“5”表示________,“5”共有___________种(3)D
若在一双链DNA分子中鸟嘌呤和胞嘧啶之和占碱基总和的48%,在其中的一条链中A和C分别占该链碱基数的22%和30%,那么在另一条链中腺嘌呤和胞嘧啶分别占该链碱基数的比例为[]A.3-高一生物
DNA分子中胸腺嘧啶的数量为M,占总碱基数的比例为q,若此DNA分子连续复制n次需游离的鸟嘌呤脱氧核苷酸数为[]A.(2n-1)MB.M(1/2q-1)C.(2n-1)·M(1-2q)/2qD.(2n
返回顶部
题目简介
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经培养、搅拌、离心、检测,上清液的放射性占15%,沉淀物的放射性占85%。上清液带有放射性的原因可能是[]A.离心时间过长,上清液中析出较重-高一生物
题目详情
[ ]
B.搅拌不充分,吸附在大肠杆菌上的噬菌体未与细菌分离
C.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后,大肠杆菌裂解释放出子代噬菌体
D.32P标记了噬菌体蛋白质外壳,离心后存在于上清液中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