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课网
首页
数学
语文
英语
化学
物理
政治
历史
生物
首页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和南非被合称为“金砖国家”(BRICS)。材料1950年,中国与苏联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及其相关协定,规定:“缔约国双方保-高三历史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和南非被合称为“金砖国家”(BRICS)。材料1950年,中国与苏联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及其相关协定,规定:“缔约国双方保-高三历史
题目简介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和南非被合称为“金砖国家”(BRICS)。材料1950年,中国与苏联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及其相关协定,规定:“缔约国双方保-高三历史
题目详情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和南非被合称为“金砖国家”(BRICS)。
材料 1950年,中国与苏联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及其相关协定,规定:“缔约国双方保证共同尽力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以期制止日本或其他直接间接在侵略行为上与日本相勾结的任何国家之重新侵略与破坏和平。一旦缔约国任何一方受到日本或与日本同盟的国家之侵袭因而处于战争状态时,缔约国另一方即尽其全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助。”
苏联解体后,中俄关系从“互视为友好国家”发展到“建设性伙伴关系”,再到1996年确立“战略协作伙伴关系”。2001年,中俄两国签署了《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将两国永做好邻居、好伙伴、好朋友的意愿和决心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
——摘编自世界知识出版社编《国际条约集》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与苏联签订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目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90年代中俄关系不断发展的背景。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中档
来源:不详
答案
(1)维护国家独立与安全,巩固新生政权;维护和平;落实“一边倒”和“另起炉灶”的外交方针;争取苏联援助,以恢复国民经济,实现国家工业化。
(2)中苏关系实现正常化;中国改革开放,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调整外交战略;苏东剧变,两极格局解体,俄罗斯国际地位下降,美国成为唯一超级大国;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流。
本题考查新中国的外交,考查考生史料阅读与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第(1)问可从国家的独立、政权的巩固、落实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方针和争取援助、恢复经济等角度作答。第(2)问考查新时期的中俄关系,可从中苏关系的正常化、改革开放新时期外交战略的调整、两极格局的结束、美国对中俄国际空间的挤压等角度作答。
上一篇 :
下列新中国外交史上的历史事件
下一篇 :
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在回忆录中
搜索答案
更多内容推荐
下图是1971年拍摄的照片,中国代表团团长乔冠华酣畅淋漓的大笑被西方记者称为“震碎了议会大厦的玻璃”。请问这会心的笑主要来自于[]A.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B.中美建交C-高一历史
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的旨在解决朝鲜问题的国际会议是[]A.日内瓦会议B.朝鲜六方会谈C.汉城会议D.北京会谈-高一历史
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在回忆录中写道:“(1971年)我的飞机刚刚起飞,电传打字机就传来消息:我们在联合国保持台湾席位的那场战斗打输了。周恩来后来告诉我,在我刚要离开之前,他-高二历史
新中国成立后到20世纪70年代,中国国际地位进一步提高的最主要的标志是[]A.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B.中美、中日邦交正常化C.以五大国地位参加国际会议D.成为第三世界的突出代-高二历史
1955年,周恩来总理代表中国政府出席万隆会议(如图),提出了处理国家间关系的“求同存异”的原则,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同。“求同”是指[]A、反对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B、根除殖-高三历史
有学者认为,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与外国的建交状况分别在1949年、l972年、l992年形成了三次高潮。下列史实属于三次建交高潮成因的是A.中苏建交、尼克松访华、两极格局的崩溃-历史
建国初期,周恩来提出的“求同存异”的方针,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高一历史
温家宝总理访问非洲时曾说:“非洲人民对我们有功。”这里的“功”主要是指[]A.支援我国旧民主主义革命B.支援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C.支援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政治斗争D.支援我国国内-高三历史
毛泽东主席在1971年的冬天说,今年我们有两大喜事:一件是林彪垮台;另外一件是[]A.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B.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C.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D.《中美联合公报》签订-高三历史
20世纪70年代,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其主要促成因素不包括[]A.中美建立正式外交关系B.第三世界国家的支持C.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D.中国政府长期的外交努力-高三历史
2011年是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40周年。某同学在网上查资料时发现如下一首诗歌:“我是中国人,我那黄河一样粗犷的声音,不光响在联合国的大厦里,大声发表着中国的议论…-高一历史
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先表决美日等国的所谓“重要问题”提案,结果以59票反对,55票赞成,15票弃权被否决。表决结果一显示,会议厅顿时欢呼起来,爆发了经久不息的-高三历史
由中央新影音像出版社出版发行的新中国外交历程纪念光盘,共12集,每一集的标题反映了这一时期的外交特点。其中能够反映中国七十年代外交特点的标题是[]A、“另起炉灶”“分道扬-高三历史
1971年10月25日,美国代表布什说:“这是联合国历史上的转折点,反西方国家在美国威信动摇时第一次击败了美国。”他哀叹,那些表决后欢声雷动的代表们“就是要踢山姆大叔一脚”。-高一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图一:唐朝对外交通路线图)(图二:1757年后,清朝只允许外国人在广州一地进行贸易,图为当时的贸易场景。)(图三:近代通商口岸开放)(图四:《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高三历史
20世纪70年代我国外交取得辉煌成就,下列时间的先后顺序是①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②中美双方在上海签《中美联合公报》③26届联大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合法席位④中日关系正常化[]A-高一历史
下图为《历届联大讨论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权利时支持中国票数增长示意图》,对此理解错误的是[]A.第三世界力量崛起B.西方国家消除对华的敌视政策C.中国国际地位提高D.中国恢复-高一历史
在中美关系的发展中,台湾问题是一大障碍。在扫除这一障碍的过程中,取得突破性进展的事件包括①中国恢复联合国席位②尼克松总统访华③中美两国正式建交④邓小平访问美国[]A.①②B-高三历史
如下图所示,一般认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形成了三次外交高潮。下列选项中与之相适应的是A.《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中美联合公报》、开展多边外交B.《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和平共-高二历史
下图1971年11月8日美国《时代》周刊封面上的周恩来,左上角写着“中国人来了”。这里的“中国人来了”依据的重大历史事件应该是[]A.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B.尼克松访问中国-高一历史
1971年10月,美国代表布什说:“这是联合国历史上的转折点,反西方国家在美国威信动摇时第一次击败了美国。”这里“击败美国”的事件是指[]A.中国在日内瓦会议上取得胜利B.中日关-高一历史
为加强与国际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合作,中国加入下图所示的国际组织正确的是①②③④[]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高三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949年10月3日,美国国务院发言人表示,美国政府继续承认国民党政府,拒绝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美国副国务卿韦伯、国务卿艾奇逊先后在记者招待会上表示,-高三历史
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要是我们给予中国共产党政权以政治上的承认,那对于远东各非共产党国家的政权的生存将是一个致命的打击。如果给予中国共产党政权这样-高一历史
下列历史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①中国参加第一次亚非会议②中国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③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④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⑤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的-高一历史
下图是一幅反映中美关系的漫画,最能体现其寓意的是[]A.互依共存B.互相对抗C.争夺霸权D.互相利用-高三历史
1971年9月22日,美国和日本等国家提出“关于代表权的决议草案”时指出:“(一)兹确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代表权,并且建议它得到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之一的席位;(二)确认“中华民国-高三历史
握手礼是当代世界大多数国家通行的见面礼。以下一组握手照片中不反映外交礼仪的是()A.毛泽东与田中角荣B.周恩来与尼克松C.邓小平与欧共体主席D.胡锦涛与连战-高三历史
我国在中美关系上一贯主张:“中美之间存在着广泛的共同利益,在一些问题上也有分歧,这些都是客观事实。中国解决中美间分歧的态度是真诚的、积极的,但也是讲原则的。任何干涉-高三历史
下边的漫画反映了[]A.中美关系的缓和B.中美关系的对抗C.中美关系的破裂D.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高三历史
与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得到恢复无关的事件是[]A.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B.在联合国中,亚非国家日益增多C.中美关系正常化D.美国操纵联合国的能力下降-高一历史
图5为《历届联大讨论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权利时支持中国票数增长示意图》,出现该趋势的原因是:①中国综合国力增强②中国国际地位提高③中美关系趋向缓和④第三世界国家的大力支持-高三历史
结合新中国的外交历程回答下列问题:1)、自新中国成立至20世纪50年代中期,中国取得了重大外交成就,请写出其中的三例。(3分)2)、中国哪一年恢复了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分)197-高一历史
“当我发表就职演说的时候,我提到一个需要谈判的时代,而不是对抗的时代。我们在世界上许多地区正在进行谈判而不是正在对抗,在这些地区,对抗可能导致爆炸性的局面……现在,-高三历史
阅读出版的相关资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在法国宣布与中国建交(1964年1月27日)的几天后,一篇评论写道:“作为一个国家,整个20世纪,法国仿佛一步步地走向死亡。然而上个星期,一-高一历史
下图为2005年4月,胡锦涛主席应邀出席亚非峰会并与各国领导人合影。这次亚非峰会的前身是()A.巴黎和会B.旧金山制宪会议C.万隆会议D.不结盟运动-历史
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在回忆录中写道:“(1971年)我的飞机刚刚起飞,电传打字机就传来消息:我们在联合国保持台湾席位的那场战斗打输了。周恩来后来告诉我,在我刚要离开之前,他-高一历史
美国总统尼克松曾说:“没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及其7.5亿人民的参加,是不可能有稳定和持久的和平的。正因为如此,我在好几个方面采取主动行动,为两国之间的比较正常的关系敞开门-高一历史
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实现重大突破,为国家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国际环境。下列重大外交活动发生的先后顺序是①重返联合国②尼克松总统访华③中美“乒乓外交”④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高三历史
握手,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世界舞台上“巨人”的握手,有时会引起国际社会的震动。以下对三幅图片的“握手”的解读正确的是①图一握手的主角是斯大林与毛泽东,有利-高三历史
观察下侧图表,其中在国际上掀起了一个同中国建交的热潮,中国外交僵局被打破,外交打开了新局面。其关键因素是[]A.第三世界为抵制美国的霸权主义,纷纷与中国建交B.中美关系-高一历史
下图是1949~2008年中国与外国建交情况曲线图。在下列各项中,建交最高峰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新中国在万隆会议上赢得尊重B.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C.中美关系实现正常-高三历史
中央新影音像出版社发行了《新中国外交历程》纪念光盘,共12集,每一集的标题反映了一个时期的外交特点。其中能够反映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特点的标题是()A.“另起炉灶”“分道扬-高一历史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彻底结束了近代百年的屈辱外交,揭开了对外关系的新篇章。阅读下列材料:(10分)材料一周恩来总理的外交活动材料二(一)重申了上海公报中双方一致同意的各项-高一历史
促使1972年中美两国最高领导人成功会晤的主要原因是()A美国政府预见到21世纪将是中国的世纪B美国人民要求改善同中国关系的呼声高涨C使美国产品打入中国市场D美国政府认为同中-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共产党之占领台湾,势将直接威胁太平洋之安全,并威胁在该区域履行合法而必要之活动的美国部队。因此,本人命令美国第七舰队防止对台湾之任何-高三历史
阅读以下材料:材料一(1)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2)互不侵犯;(3)互不干涉内政;(4)平等互利;(5)和平共处。材料二亚非会议在《关于促进世界和平合作的宣言》中提出了十项原则-高一历史
近代史上,列强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和船坚炮利的军事优势,屡屡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逼签条约,严重践踏了中国的国家主权,使中华民族陷入生死存亡的危机之中。阅读下列材料:-高一历史
20世纪60年代中期的民意测验显示,大多数美国人对中国的印象是“无知”“好战”“狡诈”“危险”,到了70年代初期,这种印象变为“勤劳”“智慧”“灵巧”“善于进取”“讲求实际”。导致这两种-高三历史
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原则,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维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之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共同纲-高一历史
返回顶部
题目简介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和南非被合称为“金砖国家”(BRICS)。材料1950年,中国与苏联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及其相关协定,规定:“缔约国双方保-高三历史
题目详情
材料 1950年,中国与苏联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及其相关协定,规定:“缔约国双方保证共同尽力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以期制止日本或其他直接间接在侵略行为上与日本相勾结的任何国家之重新侵略与破坏和平。一旦缔约国任何一方受到日本或与日本同盟的国家之侵袭因而处于战争状态时,缔约国另一方即尽其全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助。”
苏联解体后,中俄关系从“互视为友好国家”发展到“建设性伙伴关系”,再到1996年确立“战略协作伙伴关系”。2001年,中俄两国签署了《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将两国永做好邻居、好伙伴、好朋友的意愿和决心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
——摘编自世界知识出版社编《国际条约集》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与苏联签订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目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90年代中俄关系不断发展的背景。
答案
(2)中苏关系实现正常化;中国改革开放,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调整外交战略;苏东剧变,两极格局解体,俄罗斯国际地位下降,美国成为唯一超级大国;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