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课网
首页
数学
语文
英语
化学
物理
政治
历史
生物
首页
>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933年5月12日罗斯福发布《农业调整法》,强制农民减少耕地面积和牲畜繁殖,以提高农产品价格,解决农副产品过剩问题。国家对缩减耕地和降低牲畜繁殖的人进-高二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933年5月12日罗斯福发布《农业调整法》,强制农民减少耕地面积和牲畜繁殖,以提高农产品价格,解决农副产品过剩问题。国家对缩减耕地和降低牲畜繁殖的人进-高二历史
题目简介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933年5月12日罗斯福发布《农业调整法》,强制农民减少耕地面积和牲畜繁殖,以提高农产品价格,解决农副产品过剩问题。国家对缩减耕地和降低牲畜繁殖的人进-高二历史
题目详情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33年5月12日罗斯福发布《农业调整法》,强制农民减少耕地面积和牲畜繁殖,以提高农产品价格,解决农副产品过剩问题。国家对缩减耕地和降低牲畜繁殖的人进行补贴。后来政府还对各州、各区甚至很多大农场规定农产品的生产数额,对超过国家规定的产品课以重税。
材料二 我们原来打算直接用无产阶级国家的法令,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和产品的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犯了错误。
——《列宁选集》卷四
材料三 粮食税自然是意味着农民在纳税后有支配余粮的自由一一余粮的自由支配也就意味着资本主义的自由发展一一在一个遭受极度破坏和落后的小农国家里,受无产阶级国家监督与调节的资本主义的发展不仅有益,而且必要,因为它能立刻促进农业的高涨。
——《列宁选集》卷四
材料四 邓小平在同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的谈话中讲中国的主体,十亿人口的地区坚定不移地实行社会主义一一在这个前提下,可以容许在自己的身边、在小地区和小范围实行资本主义。
请回答:
①依据材料一归纳罗斯福新政在农业方面的主要措施,并说明其目的。
②材料二中列宁的初衷与现实为什么会发生矛盾?
③材料一与材料三相比在农业政策上它们之间有何异同?
④通过材料四你是如何理解不同制度的国家之间的经济政策的?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中档
来源:不详
答案
①强制农民减少耕地、牲畜,提高农产品的价格,国家补贴遵守缩减任务的农户,限定一定范围的农产品生产,重税惩罚超产产品。目的在于使消费趋于平衡,维护资产阶级利益。
②列宁的初衷是以上层建筑的力量来改造经济基础和生产关系中的分配和生产问题,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他忽视了当时俄国落后的生产力状况和本身存在的一些实际问题,如:经济困难、农民不满等等。
③手段目的相同:都主张国家对农业生产和分配进行干预或调节,以促进农业的恢复和发展。但它们的历史条件、措施和结果等方面都不相同。
④任何一种社会制度都没有固定不变的经济模式,发展经济,需要不断地改革。
该题属于混合型材料解析题,第一问要依据材料作答,不能照抄课文内容。第二问要运用唯物史观来分析原因。第三问要对二者从总体上进行比较。第四问有一定的综合性,要在全面、正确理解上述几段材料实质的基础上得出一个理论性的认识。
上一篇 :
美国罗斯福新政的“新”体现在
下一篇 :
霍布斯鲍姆在《极端的年代》是
搜索答案
更多内容推荐
罗斯福新政采取的措施中有利于解决长期性失业引起的社会问题的是A.举办公共工程B.实行《全国工业复兴法》C.保护劳工权利D.建立社会保障体系-高一历史
罗斯福曾说:“当这个私人利润和自由企业制度临到毁灭的边沿时,是这个制度挽救了它。”这说明罗斯福新政对美国最重要的政治意义是()A.缓解了美国的经济危机B.扩大了就业从而维-高三历史
(32分)古往今来,民生问题的解决可以给我们很多启示。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荆公初执政,即分遣诸路常平官吏专领农田水利,吏民能知土地种植之法,陂塘圩土旱提堰沟洫-高三历史
(14分)从一定意义上说,近300年的世界现代化史,就是一部发展方式的更新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正是信奉“专制制度就是将利益的燃料添加到天才之火上”,才使美-高三历史
罗斯福新政使美国经济逐渐走出低谷,缓解了经济危机引发的社会危机。但是,罗斯福新政的某些措施却导致世界经济进一步陷入混乱,加深了已经非常严重的危机,使国际关系日趋恶-高三历史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1932年,美国国民总产值从1929年的1040亿元下降到410亿元。当年有27.3万户人家被房东撵走。农民每收一英亩小麦,就要亏一元五角。用玉米棒子当燃-高二历史
简述罗斯福新政的背景、(4分)特点、(2分)主要内容、(8分)影响。(6分)-高二历史
某班同学模拟1933年罗斯福宣誓就任美国总统时发表鼓舞人心的就职演说。这位同学最有可能选择的主题是A.建立北美贸易自由区B.建立美苏和谐机制C.建立世界经济新秩序D.“医治”危-高一历史
罗斯福新政在很多方面对美国的政治、经济与社会产生重要影响,同时也产生不少尖锐的争论,以下哪些问题属于新政之后,政府职能转变产生的?A.政府在社会稳定问题上可以少管B.-高三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材料一这个国家需要进行大胆的、坚持不懈的试验,如果试验失败,就再试行一种办法,最重要的是要进行试验。——引自罗斯福总统就职时的演说(1)材-高一历史
下列有关罗斯福新政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采取国家干预经济的方式B.实行自由放任主义政策C.得到美国国会的大力支持D.得到美国人民的拥护-高一历史
1933年美国《美国国家工业复兴法》:确定各企业的生产规模、产品价格、销售市场的分配……凡是接受法规的企业,一律发给印有“我们尽我们的职责”蓝鹰标志。其意在A.使产品优良价格-高一历史
罗斯福新政和当前中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都注重基础工程建设,其共同目的是A.扩大内需B.变革生产关系C.发展交通运输事业D.改建原有基础设施-高二历史
奥巴马上台伊始就表示要步罗斯福“新政”的后尘,来一个“新新政”。由此可知奥巴马推行的“新新政”的主要特点是A.国家干预经济B.兴修大型水利工程C.推行社会福利政策D.减少对经济-高三历史
(11分)关注民生,构建和谐社会,一直以来是各国政府试图解决的重大问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英国于1601年颁布《济贫法》,由教会在全国各地设立济贫院,收容救济老-高三历史
美国在20世纪30年代实行罗斯福新政,战后发达国家又实行国家对经济干预的政策,其实质是:A全面实行国有化B变革经济体制C调整生产关系D制定经济计划-高二历史
.我准备在宪法所赋予我的职责范围内,提出在一个危难的世界中,一个危难的民族所需要采取的各种措施。这些措施,或者像国会出于它的经验和智慧可能制定的其他措施一样,是我-高三历史
西方资本主义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实行了不同的经济发展模式。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世纪早中期的西方国家普遍推行英国学者亚当·斯密《国富论》提出的自由主义经济发展-历史
(20分)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一下面是胡佛在大萧条期间的言论:政府的惟一职能是创造便于私营企业有利发展的条件。实际上并没有人挨饿……问题出在心理上,并不是美国经济有什-高一历史
罗斯福新政开创了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的新模式。新模式主要“新”在A.国家加强经济干预B.依靠市场调节经济C.实行计划经济体制D.完善社会保障机制-高一历史
以凯恩斯主义为指导思想的美国历届政府不包括A.罗斯福政府B.杜鲁门政府C.艾森豪威尔政府D.克林顿政府-高一历史
1932年,罗斯福击败在任总统胡佛当选为新一届美国总统,主要因为他A.代表资产阶级的利益B.是无资产阶级利益的代言人C.让美国人民看到了度过危机的希望D.有良好的口才,能打动-高二历史
“自由放任主义”的原意是“让我们自己干”。关于这一经济理论,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亚当.斯密《国富论》中所表达的主要观点B它的提出与工业革命有关C实行自由经营、自由竞争、自由-高三历史
罗斯福新政NewDeal被称为是“3R”改革:即“Recovery(恢复)、Relief(救济)、Reform(改革)”,其中“Recovery”方面的内容是A.加大社会保障力度B.通过国家工业复兴法
(12分)克林顿在1993年的就职演说中说:“我们必须做前辈从未做过的事情……让我们决心把我们的政府变成如富兰克林·罗斯福说的一个‘大胆、持久实验’的地方,一个为我们的明天、-高一历史
(8分)右图是坐在轮椅上的一位美国的总统。1932年他当选为美国总统,他在就职时说:“只要国家仍处在危急存亡的关头,我就要国会授予我应付危机的那种唯一的最后手段----广泛的-高一历史
罗斯福新政与传统的资产阶级统治政策相比,主要新在A.缓和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B.国家全面加强对经济的干预C.保护资本主义的自由竞争D.全国维护垄断资产阶级的利益-历史
西方资本主义主流经济思想曾几度发生变化,政府的经济职能也随之经历了几次转变,正确的顺序是()①“中间人”②“守夜人”③“大管家”A.②→③→①B.③→②→①C.①→②→③D.③→①→②-高二历史
20世纪30年代,美国罗斯福政府推行新政,其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有A.提高储蓄利率,吸纳民间资金B.限制进口,实行进口替代工业政策C.实行计划经济D.扩大内需,刺激生产-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33年5月,(罗斯福)发布《农业调整法》,强制农民减少耕地面积和牲畜繁殖,以提高农产品的价格,解决农副产品过剩问题:国家对缩减耕地和降低牲-高一历史
(37分)2011年的“两会”上,民生与民主成为代表们热议的话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45年4月12日罗斯福去世后……《新华日报》发表了题为“民主巨星的陨落——悼罗斯福总统之丧”的-高三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我们美国正在打一场伟大而成功的战争。这不仅是一种反对匮乏、贫穷与经济不景气的战争,而且是一种争取民主政治生存的战争。我们正为挽救一种-高一历史
20世纪30年代,美国第32任总统说:“我们美国正在打一场伟大而成功的战争。这不仅是一种反对匮乏、贫穷与经济不景气的战争,而且是一种争取民主政治生存的战争。我们正为挽救一-历史
“炉边谈话”是罗斯福当选总统后一种联系普通民众的广播方式。如果罗斯福总统要面向全国农民做一次“炉边谈话”,那么这次谈话的内容最有可能是()A.国家干预和调节劳资关系B.银行-高三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罗斯福新政》相关内容实行社会救济和以工代赈。政府开展大规模的救灾工作,通过了《社会保障法》,采取社会保障措施,对失业者、老人和残废者给予一定的保险-历史
当时美国修建右图中所示工程的直接目的是A.促进就业,缓和社会矛盾B.整顿银行秩序,克服金融危机C.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D.减少农产品过剩,保护农民利益-高一历史
对罗斯福新政的正确评价是A.使美国的阶级矛盾更加尖锐B.没有对经济危机起到任何干预作用C.完全消除了经济危机D.使美国经济复苏,度过了经济危机的难关-高一历史
央视《大国崛起》中说道:“成为大国的原因,或许是一个无法穷尽的话题。……在不同时期,只有那些根据自己的国情和时代的需要做出了正确战略判断的国家,才能获得历史的青睐。”体-高三历史
下图为反映罗斯福新政的一幅漫画,画中罗斯福总统被视为新政医生,试图拯救生病的"山姆大叔",旁边站着一名护士。根据美国的政治体制和罗斯福新政的有关知识判断,漫画中的-高三历史
针对一系列批评,罗斯福辩解:“从来在美国没有另外一个人比我对资本主义制度的私人企业、私有财产和私人利润有着更坚强的信仰,当这个私人利润和自由企业的制度面临到毁灭边缘-高一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罗斯福)新政大体上具有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恢复陷入空前严峻的经济;二是救济大规模失业的贫民;三是革新垄断资本主义的某些弊病。罗斯福虽然坚信平衡-历史
《走向21世纪的中国和世界》一书中指出:“20世纪在世界现代化发展道路上有着三次重大改革调整机遇,一次是在20年代初的俄国,一次是在30年代西方大危机时期的美国,还有一次是在-历史
美国总统罗斯福说:“什么是衡量进步的标准?那不是看已经拥有很多的人是否能获得更多,而是看那些几乎一无所有的人是否能够得到足够的保障!”为此新政采取的措施有①保障存款,恢-高一历史
为了振兴美国经济,倡导走“介于自由放任和国家干预”之间的第三条道路的美国总统是()A.胡佛B.罗斯福C.里根D.克林顿-高三历史
罗斯福说:“为了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陷,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这里的“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是指A.用提高国家垄断的程度来消除经济危机B.用发展经济的手段来-高一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材料二所谓“新”,指的是(美国)抛弃了自1776年以来所确定的自由放任、自由竞争和通过资本主义经济本身自我调节的基本原则,实现国家对经济生活的全面干预-高二历史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30年,美国通过了历史上最高的关税法——霍利•斯摩特关税法。美国政府为提高国内商品价格、增强对外贸易的竞争,美元实际贬值达到41%。1931年英国-高三历史
1933年,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后,为克服严重的经济危机,实行新政,前总统胡佛攻击新政是“法西斯主义”、是“敲富人竹杠”、是“社会主义异端”,一部分资本家嫌罗斯福太迁就工人。-高一历史
罗斯福政府全面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这里的“干预”是指A.推行国有化政策B.政府对经济的宏观管理C.用计划经济替代自由资本主义经济D.政府推行社会福利-历史
罗斯福新政与以前的资产阶级统治政策相比,最突出的不同点是A.缓和与工人阶级的矛盾B.国家对经济加强了干预C.遏制了社会主义力量的发展D.保留资本主义的自由企业制度-历史
返回顶部
题目简介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933年5月12日罗斯福发布《农业调整法》,强制农民减少耕地面积和牲畜繁殖,以提高农产品价格,解决农副产品过剩问题。国家对缩减耕地和降低牲畜繁殖的人进-高二历史
题目详情
材料一 1933年5月12日罗斯福发布《农业调整法》,强制农民减少耕地面积和牲畜繁殖,以提高农产品价格,解决农副产品过剩问题。国家对缩减耕地和降低牲畜繁殖的人进行补贴。后来政府还对各州、各区甚至很多大农场规定农产品的生产数额,对超过国家规定的产品课以重税。
材料二 我们原来打算直接用无产阶级国家的法令,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和产品的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犯了错误。
——《列宁选集》卷四
材料三 粮食税自然是意味着农民在纳税后有支配余粮的自由一一余粮的自由支配也就意味着资本主义的自由发展一一在一个遭受极度破坏和落后的小农国家里,受无产阶级国家监督与调节的资本主义的发展不仅有益,而且必要,因为它能立刻促进农业的高涨。
——《列宁选集》卷四
材料四 邓小平在同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的谈话中讲中国的主体,十亿人口的地区坚定不移地实行社会主义一一在这个前提下,可以容许在自己的身边、在小地区和小范围实行资本主义。
请回答:
①依据材料一归纳罗斯福新政在农业方面的主要措施,并说明其目的。
②材料二中列宁的初衷与现实为什么会发生矛盾?
③材料一与材料三相比在农业政策上它们之间有何异同?
④通过材料四你是如何理解不同制度的国家之间的经济政策的?
答案
②列宁的初衷是以上层建筑的力量来改造经济基础和生产关系中的分配和生产问题,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他忽视了当时俄国落后的生产力状况和本身存在的一些实际问题,如:经济困难、农民不满等等。
③手段目的相同:都主张国家对农业生产和分配进行干预或调节,以促进农业的恢复和发展。但它们的历史条件、措施和结果等方面都不相同。
④任何一种社会制度都没有固定不变的经济模式,发展经济,需要不断地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