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课网
首页
数学
语文
英语
化学
物理
政治
历史
生物
首页
> 有一位年轻人,听说深山寺庙里有一位高僧会移山之术,于是前往求教。高僧就带年轻人朝身体左侧的一座高山走去。翻过高山来到山下以后,高僧说:“年轻人,这座山刚才在我们的左-高三语文
有一位年轻人,听说深山寺庙里有一位高僧会移山之术,于是前往求教。高僧就带年轻人朝身体左侧的一座高山走去。翻过高山来到山下以后,高僧说:“年轻人,这座山刚才在我们的左-高三语文
题目简介
有一位年轻人,听说深山寺庙里有一位高僧会移山之术,于是前往求教。高僧就带年轻人朝身体左侧的一座高山走去。翻过高山来到山下以后,高僧说:“年轻人,这座山刚才在我们的左-高三语文
题目详情
有一位年轻人,听说深山寺庙里有一位高僧会移山之术,于是前往求教。高僧就带年轻人朝身体左侧的一座高山走去。翻过高山来到山下以后,高僧说:“年轻人,这座山刚才在我们的左侧,现在移到了我们的右侧,这就是我的移山之术。”年轻人迷惑不解,高僧进一步说道:“客观环境是不可改变的,能够改变的只有自己。”
以上是一个寓言故事,我们可以在现实生活中听到类似的故事,或许也常见到许多不同的甚至相反的情况。我们往往要求改变别人的情况较多,而改变自己的情况较少,这是为什么呢?
请就“改变别人与改变自己”这个话题写一篇文章。
题型:写作题
难度:偏易
来源:不详
答案
【范文】
变……变——变不变
“我是太阳!”尼采在世界面前呐喊。
这句话让他成为疯子,让他在世人的鄙夷之中痛苦地结束了孤独的一生。
“上帝退场了,我便是神灵。”梵高在他破碎的世界里喃喃自语,金色的向日葵无法温暖他性格中的阴暗与潮湿,在精神分裂的残忍欺凌之下,他扣动了扳机,平静地躺在热烈的葵花丛中。
他们改变不了世界的愚昧,只好努力地去诠释自己,然后以世纪早生儿的姿态被世界扼杀。
要改变别人,先改变自己吧!像尼采,虽然他生前没有被世界所接受,可他的思想却照亮了人类文化那未曾有人涉足的夜空;像梵高,虽然他不被别人所接受,可他的作品将艺术表现得更加淋漓尽致。
不要去奢求世界为你而改变,踏踏实实地去改变自己吧!世界不因一个人而存在,无论这个人有多么强大,哪怕是光芒万丈,也无论这个人有多么弱小,甚至穷困潦倒。世界是公平的,他给予每个人以同样的时间和生命,不同的是我们如何在生命的土地上播种、耕耘。也许有的人很幸运,他拥有一方得天独厚的沃土,在世界的庇护下可以轻松收获;也许有的人被世界所遗弃,只得到了一块贫瘠的山石之地,任凭洒尽汗水用尽心力也得不到与幸运儿一样的快乐与光芒。于是有人开始埋怨,埋怨命运的不公,自己总是得不到与别人同等的幸福。
就像泰戈尔说的,我们把世界看错了,反说它欺骗了我们。
我们总是看到那些被紧紧锁上的门,拼命地想去打开它,却不肯转过身去看另一扇世界为我们敞开的窗。于是不停地错过,不停地后悔,不停地流泪。
张悦然说:“人是应该改变的,改变那些让自己痛苦的固执与桀骜不驯,要试着用真诚去拥抱和接纳整个世界,去爱每一个最重要的人,永远不要等到失去了,才让眼泪掉下来。”
是的,聪明的人总是在不断地改变自己,他们努力地去适应社会但又不舍弃自己的棱角,就像杯中的水一样,透明晶莹,既能够根据杯子的不同而适时改变自己的形状,又能在坚持固守之中滴水穿石。
人在世界上生存,接受了尘世的浑浊与苦痛,谁能泰然自若地让那些渣滓沉淀于水底而保持灵魂的澄清,谁便达到了生命的最高境界。可以改变自己,但不丢掉个性的棱角。这也许便是我们追求的极致。
【点评】本文的成功之处在于以下几点:①立意深远,观点鲜明。文章告诉我们,人可以改变自己,但不应丢掉个性的棱角。一语中的,切中肯綮,有很深刻的人生指导意义。②选例精当,论理形象。作者以独特的眼光,捕捉古今中外那些鲜活而富有灵性的事例,让读者在尼采、梵高、泰戈尔和张悦然等典型人物的言行中,去体会思想,去明辨是非,去领悟真谛。同时借喻手法的运用也值得一提,如:“一方得天独厚的沃土”“一块贫瘠的山石之地”,使说理深入浅出,通俗易懂。③语言凝练,言辞激越,犀利敏锐,耐人寻味,催人警醒。
本题着重引导学生从作文的基础等级着手,从发展等级着眼,从构思谋篇的立意运筹,从现实和理性入笔,以形创新,以意制胜。
这是一篇寓言故事,其寓意比较浅显,不难理解。但在写作的时候,要注意以下几点:
(1)明辨关系。从话题内容看,“改变别人与改变自己”是一个关系型的话题,它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要辩证地对待,辩证地分析,在写作中不能失之偏颇。
(2)联系实际。从材料提示看,与寓言故事中类似或相反的情况很多,在写作时,我们一定要紧密联系现实生活,言之有物,不能脱离实际,空发议论。
(3)形式灵活。从写作要求看,文体自定,形式灵活。若写成议论文,重在旨意;若写成散文,重在情趣;若写成小说,重在形象。
上一篇 :
两支火把,奉火神之命到世界各地
下一篇 :
“对手”话题作文【模拟文题】
搜索答案
更多内容推荐
许地山的《落花生》有一段话:“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落花生-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现在的电视节目中,有很多选秀节日,如“超级女声”、“加油!好男儿”、“梦想中国”、”星光大道”等,人们对此褒贬不一,但我们可以从中看到现在的人-高三语文
读完《孟子·民为贵》后,你怎样看待孟子的民本思想?结合历史,写一段文字表明观点,300字左右。-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根据要求作文。北大方正的创造人王选,曾对科技领域人才以打猎为喻分过三种类型:一种是指兔子的人;第二种是打兔子的人;第三种则是捡兔子的人。指兔子的-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有一位年轻人,整日埋怨环境不好而使自己平庸无才。一次,听说深山寺庙里有一位高僧会移山之术,于是前往求教。来到寺庙后,年轻人就向高僧提出-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1、战国时宋国有一个农民,看见一只兔子撞在树桩上死了,便放下农具在那里等待,希望再得到死兔。(《韩非子.五蠹》)2、遇到无法抵抗的时候,静静-高三语文
请以“比”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⒈题目自拟。⒉1000字左右。⒊不要写成诗歌。-高三语文
爱因斯坦在50年代,曾被邀请担任以色列总统,但他拒绝了。他说:“我整个一生都在同客观物质打交道,因而既缺乏天生的才智,也缺乏经验来处理行政事务以及公正地对待别人,所以-语文
“智慧”话题作文俗话说:狭路相逢勇者胜,勇者相逢智者胜!是的,知识之花是缤纷的,而智慧之花更是璀璨夺目。当然,要让智慧绽放异彩,必须有知识的沃土,还必须用道德的泉水来-语文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根据要求作文。①“在月球上看到中国的长城”是一个骗局!月球离地球38万公里,而长城的宽度满打满算也不过5米,按比例算的话,在月球上看到长城就等于在384公-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根据要求作文。将两只大白鼠丢入一个装了水的器皿中,它们会拼命地挣扎求生,一般维持的时间是8分钟左右。然后,在同样的器皿中放入另外两只大白鼠,在它-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在一处地势十分险恶的峡谷,谷底奔腾着咆哮的急流,峡谷间有一座索桥,几根光秃秃、晃悠悠的铁索横在峡谷间,它是通过这个地方的惟一路径,这-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一位名叫阿费烈德的外科医生在解剖尸体时,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那些患病器官并不如人们想象的那样糟,相反在与疾病的抗争中,为了抵御病变它-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①情商:在心理学上指人的情绪品质和对社会的适应能力。——《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②事实证明,高智商仅仅是成功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作文材料,按要求作文。许多人说,钱钟书记忆力特强,过目不忘。他本人却并不以为自己有那么“神”。他只是好读书,肯下功夫,不仅读,还做笔记;不仅读一遍两遍,还-高三语文
请以“风景这边(那边)独好”为话题,自定立意,自选文题,自拟标题,写一篇800自以上的文章。-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罗丹说:“生活中从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我们的校园里处处有美的身影:有宣传栏前璀璨的花树,有古雅的亭子与花廊,有幽静的林荫道-高一语文
阅读下面的作文材料,按要求作文。我在国外旅行的时候,常常闹出这样的“笑话”:在斑马线上穿马路时,看见有拐弯的车辆过来,就习惯性地停下脚步,让车先行;不料,司机偏偏也-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庄子》一书中讲了这样一则寓言:宋国的一家人,有一祖传秘方,冬天涂在手上不生冻疮,皮肤不会皲裂。这家人靠这个秘方世世代代漂布为生。有人-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美国第34任总统艾森豪威尔年轻时跟家人一起玩纸牌,连续几次都抓了一手很差的牌,他开始不高兴地抱怨手气不好。她的母亲停下来正色道:“如果你要-高三语文
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庄子带领弟子出游,行至山中,遇见伐木工,正在伐树。弟子问为什么那颗长得很歪的树不伐?答:伐了无用。至暮,投宿一老友处,友人欲杀鹅相待,家仆问-语文
“沉默是金”是句名言,但在很多情况下沉默并不是金。如果沉默总是金,那哑巴就成了世界上最富有的人了。要用有力的语言驳斥欺骗人、毒害人的言论,也要用有力的语言来鼓励人们-高三语文
做过的事情,要反省一下,是否正确,是否还有缺漏;学过的知识,要反省一下,是否掌握,是否记得扎实;面对自我,要反省一下,是否正直,是否真诚坚强。个人,要反省;国家,-语文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根据要求作文。24岁的美国陆军专业兵约瑟夫•达比在虐囚风波前是美驻伊第372宪兵连的一名普通士兵。如今,虐囚丑闻曝光后,他一跃成为美国家喻户晓的知名人-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根据要求作文。①有人曾向世界歌坛超级巨星卢卡诺?帕瓦罗蒂请教成功秘诀,他每次都提到自已父亲的一句话。从师范院校毕业之后,痴迷音乐并有相当素的帕瓦罗-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我们生活在大自然中。雄奇的山峰、广袤的原野、欢快的溪流、深沉的海洋,都会引起我们深思;朝晖夕阴,寒来暑往,花开叶落,鸟语虫鸣,都会引起我-高一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蚂蚁的脚步总是那么执著而又匆忙,可只要用樟脑球在它前进的道路上轻轻地画一道线,它会惊慌失措地立即掉头而去;赶到它前面再设置一道同样的-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春天,啄木鸟在一棵柳树的枝干上啄了一个茶碗粗的洞来营巢。这引起了燕子对它的批评:“哼,损害树木,为自己造窝,还叫益鸟呢?”“什么?我损害树木-高三语文
对于草,你会有哪些思考?陶渊明用“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抒写草的散漫无羁,白居易用“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表明草对姹紫嫣红开遍的向往,还用“野火烧不尽,春风-语文
“支撑”话题作文导写文题: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有了自尊的脖子才能支撑起自信的头颅;有了不屈的脊梁,才能支撑起刚直的身体;有了无私的胸怀,才能支撑起无畏的抉择-语文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根据要求作文。有两个和尚住在相邻的两座山上的庙里。两山之间有条小溪,两个和尚每天都会在同一时间下山去溪边挑水,久而久之,他们便成了好朋友。就这样-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作文材料,按要求作文。《人民日报》2005年12月16日刊发林治波的文章指出,公德就是公共道德,是旨在维护公共秩序的道德规范。然而,这恰恰是我们的薄弱和缺陷所在。-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梅花鹿非常喜爱自己的那双犄角,常常在动物们面前炫耀犄角的美丽,相反,他对自己细长的双腿则很不满意。一天,草原上来了一只凶猛的狮子,梅花-高三语文
请以“敬畏”为话题写一篇800字以上的作文,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文题。-高三语文
Match. 把问题和答语匹配起来。( ) 1. Isthisawhitecat?( ) 2.What'syourfavouritecolour?() 3.Doyoulikeshorts?(
给下面句子选择相应的答语。( ) 1. What would you like for dinner?( ) 2. Can I have some noodles, please?( ) 3. I l
看图,将下列句子读一读,排一排。( ) First, dig the soil and put some seeds in the soil.( ) We can see a sprout.( ) W
选择合适的选项写在横线上,将下列的对话补充完整。1. A: It is a hot day, isn't it? B: Yes, it is. It's really hot. A
给下列句子排序。1.Yes, now they are old.2. Yes, now my hair is long.3. Oh, who are they, Lingling?4. They we
Choosethecorrectanswerstothequestions. 为下列问句选确的答语。( ) 1.Howmanyminutesdoyouwalk?( ) 2.Howmuchexercis
Complete and say. 8A. 1_____ coat is that ?B. John's.A. No , it's not 2_____. Maybe it
Finishthedialogue. 依照例子,补全对话。例如:—Whoisit? —It'saclerk.1.—Whoisit? —It'sa.2.—isit?— .3.—Who
给下列的问句选择合适的答语。( ) 1. What size do you want?( ) 2. Does Lulu like rabbits?( ) 3. What's your fat
Read and match. 读问句,选答句。( )1. How does Amy feel? ( )2. What did you do last weekend?( )3. What'
读一读,选一选。( ) 1. Whereareyou?( ) 2. Whereisthebook?( ) 3.MayIhaveablueu,please?( ) 4.I'msorry.( )
情景交际。填入正确的单词,完成下列对话。A: Hello!B: Hello!Whereareyou1.?A: 2. goingtothezoo.B: Great!What'syour3. a
答语选择,根据A栏的问题选择B栏的答语,将其标号填入题前括号内。 A ( )1. What can I do for you?( )2. Excuse me, where is the nearest
从II栏选出I栏句子恰当的答语。I ( )1. What day is it tomorrow? ( )2. Who is that woman? ( )3. Are you taller than
选择恰当的应答语。( )1. People speak English in America.( )2. What will the weather be? ( )3. What did you do
选择适当的句子补全对话。a. How much would you like ?b. Is that all ?c. How much are these things ?d. May I help
返回顶部
题目简介
有一位年轻人,听说深山寺庙里有一位高僧会移山之术,于是前往求教。高僧就带年轻人朝身体左侧的一座高山走去。翻过高山来到山下以后,高僧说:“年轻人,这座山刚才在我们的左-高三语文
题目详情
有一位年轻人,听说深山寺庙里有一位高僧会移山之术,于是前往求教。高僧就带年轻人朝身体左侧的一座高山走去。翻过高山来到山下以后,高僧说:“年轻人,这座山刚才在我们的左侧,现在移到了我们的右侧,这就是我的移山之术。”年轻人迷惑不解,高僧进一步说道:“客观环境是不可改变的,能够改变的只有自己。”
以上是一个寓言故事,我们可以在现实生活中听到类似的故事,或许也常见到许多不同的甚至相反的情况。我们往往要求改变别人的情况较多,而改变自己的情况较少,这是为什么呢?
请就“改变别人与改变自己”这个话题写一篇文章。
答案
【范文】
变……变——变不变
“我是太阳!”尼采在世界面前呐喊。
这句话让他成为疯子,让他在世人的鄙夷之中痛苦地结束了孤独的一生。
“上帝退场了,我便是神灵。”梵高在他破碎的世界里喃喃自语,金色的向日葵无法温暖他性格中的阴暗与潮湿,在精神分裂的残忍欺凌之下,他扣动了扳机,平静地躺在热烈的葵花丛中。
他们改变不了世界的愚昧,只好努力地去诠释自己,然后以世纪早生儿的姿态被世界扼杀。
要改变别人,先改变自己吧!像尼采,虽然他生前没有被世界所接受,可他的思想却照亮了人类文化那未曾有人涉足的夜空;像梵高,虽然他不被别人所接受,可他的作品将艺术表现得更加淋漓尽致。
不要去奢求世界为你而改变,踏踏实实地去改变自己吧!世界不因一个人而存在,无论这个人有多么强大,哪怕是光芒万丈,也无论这个人有多么弱小,甚至穷困潦倒。世界是公平的,他给予每个人以同样的时间和生命,不同的是我们如何在生命的土地上播种、耕耘。也许有的人很幸运,他拥有一方得天独厚的沃土,在世界的庇护下可以轻松收获;也许有的人被世界所遗弃,只得到了一块贫瘠的山石之地,任凭洒尽汗水用尽心力也得不到与幸运儿一样的快乐与光芒。于是有人开始埋怨,埋怨命运的不公,自己总是得不到与别人同等的幸福。
就像泰戈尔说的,我们把世界看错了,反说它欺骗了我们。
我们总是看到那些被紧紧锁上的门,拼命地想去打开它,却不肯转过身去看另一扇世界为我们敞开的窗。于是不停地错过,不停地后悔,不停地流泪。
张悦然说:“人是应该改变的,改变那些让自己痛苦的固执与桀骜不驯,要试着用真诚去拥抱和接纳整个世界,去爱每一个最重要的人,永远不要等到失去了,才让眼泪掉下来。”
是的,聪明的人总是在不断地改变自己,他们努力地去适应社会但又不舍弃自己的棱角,就像杯中的水一样,透明晶莹,既能够根据杯子的不同而适时改变自己的形状,又能在坚持固守之中滴水穿石。
人在世界上生存,接受了尘世的浑浊与苦痛,谁能泰然自若地让那些渣滓沉淀于水底而保持灵魂的澄清,谁便达到了生命的最高境界。可以改变自己,但不丢掉个性的棱角。这也许便是我们追求的极致。
【点评】本文的成功之处在于以下几点:①立意深远,观点鲜明。文章告诉我们,人可以改变自己,但不应丢掉个性的棱角。一语中的,切中肯綮,有很深刻的人生指导意义。②选例精当,论理形象。作者以独特的眼光,捕捉古今中外那些鲜活而富有灵性的事例,让读者在尼采、梵高、泰戈尔和张悦然等典型人物的言行中,去体会思想,去明辨是非,去领悟真谛。同时借喻手法的运用也值得一提,如:“一方得天独厚的沃土”“一块贫瘠的山石之地”,使说理深入浅出,通俗易懂。③语言凝练,言辞激越,犀利敏锐,耐人寻味,催人警醒。
本题着重引导学生从作文的基础等级着手,从发展等级着眼,从构思谋篇的立意运筹,从现实和理性入笔,以形创新,以意制胜。
这是一篇寓言故事,其寓意比较浅显,不难理解。但在写作的时候,要注意以下几点:
(1)明辨关系。从话题内容看,“改变别人与改变自己”是一个关系型的话题,它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要辩证地对待,辩证地分析,在写作中不能失之偏颇。
(2)联系实际。从材料提示看,与寓言故事中类似或相反的情况很多,在写作时,我们一定要紧密联系现实生活,言之有物,不能脱离实际,空发议论。
(3)形式灵活。从写作要求看,文体自定,形式灵活。若写成议论文,重在旨意;若写成散文,重在情趣;若写成小说,重在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