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课网
首页
数学
语文
英语
化学
物理
政治
历史
生物
首页
> 所给四幅省级行政单位轮廓图的名称依次是()A.新疆、青海、西藏、内蒙古B.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C.广东、广西、云南、海南D.云南、广东、吉林、台湾-八年级地理
所给四幅省级行政单位轮廓图的名称依次是()A.新疆、青海、西藏、内蒙古B.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C.广东、广西、云南、海南D.云南、广东、吉林、台湾-八年级地理
题目简介
所给四幅省级行政单位轮廓图的名称依次是()A.新疆、青海、西藏、内蒙古B.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C.广东、广西、云南、海南D.云南、广东、吉林、台湾-八年级地理
题目详情
所给四幅省级行政单位轮廓图的名称依次是 ( )
A.新疆、青海、西藏、内蒙古
B.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
C.广东、广西、云南、海南
D.云南、广东、吉林、台湾
题型:单选题
难度:偏易
来源:不详
答案
D
试题分析: 从左往右,分别为云南、广东、吉林、台湾。
点评:本题关键是通过轮廓判断省区。本题还可以考查各省区的行政区划、简称、相邻的省区等知识。
上一篇 :
关于我国地理位置的叙述,正确的
下一篇 :
我国陆地面积约()A.1700万平方公
搜索答案
更多内容推荐
与我国陆地接壤的国家中,面积最大的是()A.印度B.俄罗斯C.印度尼西亚D.朝鲜-八年级地理
下列说法有误的是A.我国大部分位于北温带,小部分位于北寒带B.在省级行政区中,拥有两个简称的是云贵川陕甘C.我国人口分布不均,大体上是东南多、西北少D.我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八年级地理
读中国政区略图,回答问题。(10分)(1)将下列描述省份的字母填到图中相应的位置上。A.简称“黑”的省B.我们所处的省(区)C.我国面积最大的省(区)D.省级行政中心是福州的省E.纬度-七年级地理
对联“碧草毡房,春风马背牛羊壮。苍松雪岭,沃野龙江稻谷香”,描写的省区其行政中心分别为A.西宁、长春B.呼和浩特、哈尔滨C.银川、哈尔滨D.乌鲁木齐、长春-七年级地理
关于我国领土四至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最东端在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相交处B.最北端在帕米尔高原上C.最南端在曾母暗沙,位于南半球D.最西端在漠河以北黑龙江主航道-八年级地理
我国陆地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仅次于A.俄罗斯、加拿大B.俄罗斯、美国C.加拿大、美国D.俄罗斯、巴西-八年级地理
我国全部位于热带的省区是()A.云南省B.海南省C.广东省D.台湾省-八年级地理
读图完成下列要求:(12分)(1)图中字母代表的省级行政区名称:A:B:C(2)图中字母代表的海域:G:H:K(3)图中字母代表的半岛或岛屿:I:J:(4)BE交界处的山脉是,其走向是。(5)图中各省
当黑龙江已冰天雪地时,海南岛依然百花盛开,这是因为我国A.跨纬度范围广B.跨经度范围广C.海陆差异大D.垂直差异大-八年级地理
有关我国疆域的叙述正确的是A.南北跨越的纬度近50度,大部分为温带和寒带B.我国最南端在海南岛C.我国最北端在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相交处D.我国最西端在帕米尔高原-八年级地理
我国隔海相望的岛国是:()A.日本B.印度C.蒙古D.俄罗斯-八年级地理
世界第一高峰位于中国与哪个国家的边界上?A.印度B.不丹C.尼泊尔D.巴基斯坦-八年级地理
读图,分别写出A、B、C、三个省级行政区的简称和行政中心:(6分)A、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__。-八年级地理
我国纬度最高和纬度最低的省级行政区的简称分别是()A.黑、粤B.黑、琼C.新、台D.内蒙古、港-八年级地理
关于我国的叙述,正确的是A.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的东岸B.我国濒临的海洋,从北向南依次为渤海,东海,黄海,南海C.与我国陆地相邻的国家有12个D.陆地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居-八年级地理
我国的黄岩岛位于A.南海B.东海C.黄海D.渤海-八年级地理
我国最大的盐场——长芦盐场位于________(填内海)近岸。-八年级地理
2009年12月20日是澳门回归祖国十周年纪念日,胡锦涛主席亲赴澳门参加了一系列庆祝活动并发表重要讲话,祝愿澳门和祖国的明天更美好!据此回答问题:小题1:我国的三级行政区划是-八年级地理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我国面积最大的岛是海南岛B.我国的领海面积约200万平方千米C.我国跨经度广,东西两端季节差异大D.我国南北跨纬度广,气候差异大,有利于发展多种农业-八年级地理
我们伟大的祖国——中国,是一个疆域辽阔、位置优越的国家,下列关于中国的领土的四个端点说法不正确的是:()A.中国领土最东端位于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交汇处B.中国领土最北端位于-八年级地理
从海陆位置看,中国位于()A.亚洲东部、太平洋的西岸B.亚洲北部、太平洋的西岸C.亚洲南部、太平洋的东岸D.亚洲东部、太平洋的东岸-八年级地理
下列省区中,拥有两个简称的是A.西藏自治区B.广东省C.四川省D.宁夏回族自治区-七年级地理
下列省级行政区中,有两个简称的是()A.海南省B.四川省C.广东省D.山西省-八年级地理
我国五个自治区中,面积最大的是()A.西藏自治区B.内蒙古自治区C.广西壮族自治区D.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八年级地理
读所给的资料和图形,回答下列问题:(9分)“西气东输”是西部大开发中的重大工程项目,它将新疆塔里木盆地的天然气通过管道输往能源短缺的东部地区,最终到达上海市区,全长大约-八年级地理
我们伟大的祖国,地理位置优越,国土辽阔,人口众多。读图并结合已学的地理知识,回答下列问题。(共12分)(1)我国位于大陆东部,洋西岸,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陆地领土面积-八年级地理
下列连接正确的是()A.①—粤B.②-蜀C.③-晋D.④-宁-八年级地理
我国幅员辽阔,地理位置优越,读图回答。(10分)(1)我国位于______洲的东部,______洋的西岸。(2)我国濒临的四个海中属于内海是______海,最南面的是______海。(3)我国陆地面-
牌号为“湘01688”的汽车属于哪个省级行政区()A.河南B.海南C.江西D.湖南-八年级地理
最早迎来日出,又是我国纬度最高的省份是()A.吉林省B.黑龙江省C.海南省D.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八年级地理
北回归线穿过我国的省区自西向东分别是A.粤、贵、琼、滇B.闽、粤、桂、台C.台、粤、桂、滇D.滇、桂、粤、台-八年级地理
下列各组国家中,均为我国陆上邻国的是A.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B.朝鲜、乌兹别克斯坦、巴基斯坦C.越南、老挝、柬埔寨D.印度、缅甸、泰国-八年级地理
当我国新疆的帕米尔高原还是满天星斗时,乌苏里江畔已是A.烈日当空B.天色黎明C.晚霞满天D.夜深人静-八年级地理
下列国家中,不与我国相邻或隔海相望的是A.蒙古B.日本C.俄罗斯D.英国-七年级地理
据中国国家地震台网测定,北京时间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在四川省汶川县(31ON,103°E)发生8.0级地震。人员伤亡惨重,全国各族人民齐心协力、众志成城、抗震救灾。读图,完-八年级地理
当黑龙江冰天雪地时,海南岛依然百花盛开.这是因为()A.跨经度大B.海陆差异大C.跨纬度大D.垂直差异大-地理
我国领土南北跨越的纬度近500,大部分在______带,小部分在______带,没有寒带。-八年级地理
黄岩岛(曾用名:民主礁),是中国中沙群岛中唯一露出水面的岛礁,位于北纬15°07′,东经117°51′,距中沙环礁约160海里。黄岩岛是中国的固有领土,由海南省西南中沙群岛办事处实-九年级地理
某汽车车牌是“皖A12345”请问该车可能来自下列哪一省份:()A.云南省B.安徽省C.重庆市D.甘肃省-八年级地理
我国海南岛终年如夏,黑龙江北部却冬季漫长,这主要是由于:()A.纬度因素B.海陆因素C.地形因素D.洋流因素-七年级地理
关于我国基本国情的叙述,正确的是()A.国土辽阔、区域差异小B.人口众多,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较高C.国土辽阔、区域差异大D.人口较少,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较低-八年级地理
寒假期间,张红随父母外出旅行。到达目的地时,她的衣着由厚厚的棉服,换成了凉爽的夏装,张红一家的旅行路线最有可能是A.从上海到乌鲁木齐B.从香港到成都C.从拉萨到北京D.从-八年级地理
阅读下列材料及读图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中国政府对南沙群岛行使管辖还表现在一系列持续和有效的政府行为.自唐贞元以来,中国已将南沙群岛列入了中国的版图,至明、清则进一步-地理
下列城市属于我国直辖市的是A.香港B.上海C.澳门D.南京-八年级地理
读中国的疆域和行政区划图,回答下列问题(12分)(1)写出代表⑧的名称(海洋),代表②的名称(国家),代表④的名称(国家)。(2)图中面积最大的省区的简称是。(3)“阿诗玛”的故乡所在的-八年级地理
我们泸州位于五带中的()A.热带B.北温带C.北寒带D.南温带-七年级地理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3分)⑴上图省级行政区的简称依次为:()A、藏、桂、陕、湘B、新、粤、甘、湘C、青、秦、粤、湘D、湘、甘、粤、新⑵四幅图示中所显示的河流名城分别是:A图B图-八年级地理
我国的四个直辖市位于西部大开发范围内的是()A.京B.津C.沪D.渝-八年级地理
台湾海峡和琼州海峡都是我国的内海.______.-地理
下列省级行政区的简称中与河流无关的是A.闽B.湘C.滇D.赣-八年级地理
返回顶部
题目简介
所给四幅省级行政单位轮廓图的名称依次是()A.新疆、青海、西藏、内蒙古B.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C.广东、广西、云南、海南D.云南、广东、吉林、台湾-八年级地理
题目详情
答案
试题分析: 从左往右,分别为云南、广东、吉林、台湾。
点评:本题关键是通过轮廓判断省区。本题还可以考查各省区的行政区划、简称、相邻的省区等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