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课网
首页
数学
语文
英语
化学
物理
政治
历史
生物
首页
> 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是()A.李四光B.袁隆平C.邓稼先D.王进喜-八年级历史
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是()A.李四光B.袁隆平C.邓稼先D.王进喜-八年级历史
题目简介
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是()A.李四光B.袁隆平C.邓稼先D.王进喜-八年级历史
题目详情
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是( )
A.李四光
B.袁隆平
C.邓稼先
D.王进喜
题型:读图题
难度:偏易
来源:不详
答案
B
本题考查的是袁隆平的贡献。袁隆平培育成功高产的籼型杂交水稻,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故选B。
上一篇 :
20世纪后半叶,我国在农业方面取
下一篇 :
新时期的农民说,生活改善靠“两
搜索答案
更多内容推荐
2011年9月,他指导培育的“两优2号”百亩超级杂交稻试验田平均亩产926.6公斤,创中国大面积水稻亩产最高纪录。他是A.邓稼先B.王进喜C.焦裕禄D.袁隆平-九年级历史
被人们赞誉为:“用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和“喜看稻菽千重浪,要数风流是此翁。”的我国科学家是[]A.袁隆平B.钱学森C.王大珩D.容国团-八年级历史
“他的发明解决了全世界几十亿人口的吃饭问题。”他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他是[]A.邓稼先B.刘湘云C.钱学森D.袁隆平-九年级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中国农民说:“吃饭靠两平,一是邓小平,二是袁隆平。”(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实际上确立了邓小平在党内的核心领导地位,党和政府在农村开始实行以为主-八年级历史
据媒体报道:2011年9月,超级杂交水稻“Y两优2号”平均亩产达到926公斤。杂交水稻的培育者是[]A.袁隆平B.刘筠C.陈国达D.黄伯云-九年级历史
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专注于田畴,淡薄名利,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他是2004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的A.王淦昌B.邓稼先C.钱学森D.袁隆平-八年级历史
被国际农学界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中国科学家是[]A.钱学森B.邓稼先C.袁隆平D.李四光-八年级历史
“籼型杂交水稻”被称为中国继四大发明后的“第五大发明”。其发明者是[]A.邓稼先B.钱学森C.袁隆平D.钱三强-九年级历史
中国农民说:“吃饭靠两平,一是邓小平,二是袁隆平。”袁隆平的突出贡献是:()A.在农村进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B.为我国核武器的研究作出了贡献C.培育出优质小麦D.成功培育出“籼型-八年级历史
20世纪八九十年代,湖南师大刘筠教授带领协作组培育出湘云鲫。[]-九年级历史
为解决世界粮食短缺问题作出了重大贡献的科学家是[]A、袁隆平B、王大珩C、邓稼先D、钱学森-八年级历史
下列对我国著名科学家袁隆平的叙述,正确的是①2001年,在北京举行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江泽民主席亲自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颁发给水稻专家袁隆平,以表彰他的突出贡献-八年级历史
下列中国的科技成果中,出现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是[]A.杂交水稻培育成功B.把宇航员送人太空C.原子弹、氢弹研制成功D.东方红1号发射成功-八年级历史
他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毕生的梦想是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他就是2004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的A.侯德榜B.邓稼先C.钱学森D.袁隆平-八年级历史
杂交水稻被称为“东方魔稻”,其发明者被国际农学界誉为“杂交水稻之父”,这位发明者是[]A.邓稼先B.焦裕禄C.贾思勰D.袁隆平-八年级历史
“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淡薄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2004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词)这位感动中国人物是[]A.袁隆平B-八年级历史
世界科技蓬勃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1986年,我国为加快高技术的发展,开始实施A.“863”计划B.“希望工程”C.“科教兴国”战略D.西部大开发战略-八年级历史
被国际农学界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是[]A.袁隆平B.华罗庚C.钱学森D.邓稼先-八年级历史
863计划的倡导者有①王淦昌②王大珩③杨嘉墀④陈芳允[]A.①②B.②③C.①②③D.①②③④-八年级历史
2001年,“杂交水稻之父”袁隆乎获得中国国家最高奖项“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八年级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袁隆平,一位闻名世界的杂交水稻专家,他培育的“籼型杂交水稻”新产品种,每亩增产20%至30%,目前国内已推广种植12亿亩,每年增产300亿公斤。籼型杂交稻-八年级历史
“喜看稻菽千重浪,要数风流是此翁。”此翁淡泊于名利,专注于田畴,以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让人们远离饥饿。他是[]A.袁隆平B.邓稼先C.焦裕禄D.侯德榜-九年级历史
我国著名科学家袁隆平的主要成就是[]A、研制原子弹B、研制导弹C、培育籼型杂交水稻D、研制人造地球卫星-九年级历史
“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这份颁奖词赞誉的科学家是[]A.钱学森B.华罗庚C.李四光D.袁隆平-九年级历史
“863计划”是一个A.农业发展规划B.教育发展规划C.科学发展规划D.体育发展规划-八年级历史
“籼型杂交水稻”被称为中国继四大发明后的“第五大发明”。其发明者是[]A、邓稼先B、钱学森C、袁隆平D、钱三强-九年级历史
他朴实如农民,他的研究解决了十亿人的吃饭问题,他获得了联合国最高粮食奖,他的第一个研究成果是:[]A.籼型杂交水稻B.超级杂交水稻C.籼优一号D.冈优三号-八年级历史
袁隆平能够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是因为他A.在世界上首次研究杂交玉米成功B.在导弹方面的突出贡献C.在世界上首次育成籼型杂交水稻D.在火箭方面的突出贡献-九年级历史
据媒体报道:2011年9月,超级杂交水稻“Y两优2号”平均亩产达到926公斤。杂交水稻的培育者是A.袁隆平B.刘筠C.陈国达D.黄伯云-九年级历史
成功培育“籼型杂交水稻”,为我国农业生产带来了大幅度、大面积增产的农业科学家是[]A.邓稼先B.钱学森C.袁隆平D.王淦昌-九年级历史
“喜看稻菽千重浪,要数风流是此翁。”人们常用它来称赞一位农业科学家,赞扬他“用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2004年,这位科学家被评为“感动中国人物”。下列有关这位科学家的评述,-八年级历史
世界科技蓬勃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已进入了“知识经济时代”。1986年,我国为加快高技术的发展,开始实施[]A.“863”计划B.“希望工程”C.“科教兴国”战略D.西部大开发战略-九年级历史
2004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颁奖晚会上有这样一段颁奖: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名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拥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八年级历史
863计划的得名是因为[]A.该计划是在1986年3月由四位老科学家建议,同月邓小平指示作出的B.该计划包括863项高科技技术C.该计划包括生物、航天、信息、激光、自动化、能源、新-八年级历史
他是2004年“感动中国”人物,他获得了这样的颁奖词:“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专注于田畴-八年级历史
籼型杂交水稻培育成功是在[]A.1965年B.1970年C.1973年D.1975年-八年级历史
我国第一代籼型杂交水稻的培育者是[]A、杨振宁B、袁隆平C、李四光D、钱学森-九年级历史
为“中国依靠自己的科技力量稳定解决了13亿人口的吃饭问题。”作出突出贡献的人物是-九年级历史
目前许多国家和地区出现了严重的粮食短缺,而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人口大国,在全国各地的市场上却粮食供应充足。下列人物为保障我国充足的粮食供应而做出了重大贡献的科学家-八年级历史
他是“感动中国”的人物,是用“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的科学家,他是[]A.邓稼先B.焦裕禄C.袁隆平D.汪道涵-八年级历史
“科学家智慧的火花照亮了人类前行的步伐”。下列对应关系正确的是[]A.阿基米德——杠杆定律B.牛顿——相对论C.爱因斯坦——万有引力定律D.袁隆平——制碱工艺-九年级历史
20世纪80年代,为加快高科技的发展,在王淦昌等科学家的倡导下我国开始实施A.“科教兴国”战略B.“希望工程”C.西部大开发战略D.“863”计划-八年级历史
我国第一代籼型杂交水稻产量很高,被外国新闻媒体称为“东方魔稻”,它的培育者是[]A.张謇B.侯德榜C.詹天佑D.袁隆平-八年级历史
2000年,袁隆平获得了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他的主要成就是[]A、较早地把数学研究应用到生产领域B、首先用人工方法合成牛胰岛素C、主持建造我国第一台质子静电加速D、首先培育-八年级历史
如图,他“感动中国”,也“感动世界”,“用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他是…()-九年级历史
他是一位优秀的科学家,他的研究解决了十亿中国人的吃饭问题,他获得了联合国最高粮食奖,他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他是[]A、邓稼先B、钱学森C、徐光启D、袁隆平-八年级历史
一位美国学者曾在书中高度评价我国的一位科学家:“是他使饥饿的威胁在退却,正引导我们走向一个营养充足的世界。”这里的“他”是[]A.袁隆平B.王淦昌C.侯德邦D.钱学森-八年级历史
王老师给出以下三个提示,要求同学们说出与之相关的人物。该人物是提示一:2004年央视感动中国年度人物之一提示二:2004年度世界粮食奖获得者提示三: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A.-八年级历史
1996年作为第八个领域列入《863计划纲要》并作为高技术发展重点的是:A.信息技术B.生物技术C.能源技术D.海洋高技术-八年级历史
下列科技成就与袁隆平有关的是[]A.籼型杂交水稻B.第一颗原产弹爆炸C.神舟五号飞天D.第一颗氢弹爆炸-九年级历史
返回顶部
题目简介
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是()A.李四光B.袁隆平C.邓稼先D.王进喜-八年级历史
题目详情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