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课网
首页
数学
语文
英语
化学
物理
政治
历史
生物
首页
> 据记载,1888年清朝政府在北京西苑修建了一条铁路,慈禧太后因火车司机坐在自己前面开车,弃用了从德国引进的蒸汽机车而改用太监牵拉。这说明[]A.顽固势力拒绝引进西方科技B-高一历史
据记载,1888年清朝政府在北京西苑修建了一条铁路,慈禧太后因火车司机坐在自己前面开车,弃用了从德国引进的蒸汽机车而改用太监牵拉。这说明[]A.顽固势力拒绝引进西方科技B-高一历史
题目简介
据记载,1888年清朝政府在北京西苑修建了一条铁路,慈禧太后因火车司机坐在自己前面开车,弃用了从德国引进的蒸汽机车而改用太监牵拉。这说明[]A.顽固势力拒绝引进西方科技B-高一历史
题目详情
据记载,1888年清朝政府在北京西苑修建了一条铁路,慈禧太后因火车司机坐在自己前面开车,弃用了从德国引进的蒸汽机车而改用太监牵拉。这说明
[ ]
A.顽固势力拒绝引进西方科技
B.封建等级制度阻碍社会发展
C.清朝天朝大国思想根深蒂固
D.封建迷信阻碍近代科技传播
题型:单选题
难度:中档
来源:专项题
答案
B
上一篇 :
建国后凭票供应生活必需品的票
下一篇 :
小刘今年考入铁路系统高等院校
搜索答案
更多内容推荐
1865年,两广总督毛鸿宾致总署函:“此(铁)路一开,遂为外国火车独行之路,中国马车既难与之并驾齐驱,更不堪其横冲直撞,势将断绝往来,商民交割。”此函隐含的正确历史信息是-高三历史
1898年,袁世凯为慈禧贺寿,进贡一辆奔驰轿车。不料,太后仅坐一次便弃之不用了。原来,汽车解决不了“尊卑”问题,司机不跪且坐,还坐在慈禧的前面!这一事例说明的主要问题是-高一历史
近代著名诗人黄遵宪在《今别离》一诗中写道:“别肠转如轮,一刻既万周;眼见双轮驰,益增心中忧。……车舟载离别,行止犹自由。今日舟与乍,并力生离愁……送者未及返,君在天尽头。-高三历史
“盖天津(城)市发展之趋势,其初围绕旧城,继则沿河流,复次则沿铁道线,自有电气事业则沿电车道而发展”这反映出近代天津城市化进程的显著特点是[]A.以老城区为中心不断扩展B-高一历史
下图所列票证见证了中国现代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历程。左图票证的退出流通和右图票证的出现反映了(1965年粮票)(1992年黄河机电股份有限公司股票)[]A.社会主义所有制形式发生-高三历史
1898年,袁世凯向慈禧太后进贡了一辆轿车。不料,慈禧仅试坐一次就弃置不用了。原来,汽车解决不了“尊卑”问题,司机不但坐在慈禧前面,而且还和她“平起平坐”,有伤“体制”。这-高一历史
“送嫁妆”是我国很多地区的特色民俗,下表能够说明①保留了传统特色②西式婚礼逐渐被人们接受③改革开放,人们收入增加④品种越来越丰富,越来越现代化[]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高三历史
近代交通变化产生的影响是①促进了经济的发展②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③大大增强了同世界的联系④促进了人们生活的多姿多彩[]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高三历史
上海市民从交通工具的变迁中最早体验到生活的现代化。他们乘坐的交通工具依次发生变化的是①火车②电车、汽车③轮船④飞机[]A.①③②④B.①③④②C.③①②④D.③①④②-高三历史
据记载,1888年清朝政府在北京两苑修建了一条铁路,慈禧太后因火车司机坐在自己前面开车,弃用了从德国引进的蒸汽机车而改用太监牵拉。这说明[]A.顽固势力拒绝引进西方科技B-高三历史
下列歌谣中,不能反映民国初年社会风尚的是[]A.结婚证书当堂读,请个前辈来证婚B.文明洋伞小包裹,长统洋袜短脚裤C.辫线斜拖三尺短,之乎者也说荒唐D.改良的头,改良的花,改-高一历史
随着汽车、火车、轮船在近代中国的出现,“乘客不分男女座,可怜坐下挤非常”这样的竹枝词也开始流行起来,这反映了[]A.新式交通工具的出现冲击了传统的伦理道德B.新式交通工具-高一历史
中国的火车经历了由图一经历图尔、图三到图四的变化。出现这一历史现象的根本原因是[]图一蒸汽机车图二内燃机车图三高速列车图四磁悬浮列车A.新中国的成立B.社会主义制度的确-高一历史
在建国后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城乡居民都要凭票购买棉布(见下图)。1983年12月1日,商业部通告全国:敞开供应棉布,取消布票。从此,曾长期使用的布票成为历史文物。上述政策的-高一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轮船招商局创设于1872年,是中国第一家官督商办的民用企业。在此以前,中国轮船运输业全部由外商轮船公司经营。该局设立后,于1877年用220万两-高三历史
近代著名诗人黄遵宪在《今别离》一诗中写道:“别肠转如轮,一刻既万周;眼见双轮驰,益增心中忧。……车舟载离别,行止犹自由。今日舟与车,并力生离愁;……送者未及返,君在天尽头-高一历史
历史学家白寿彝先生在1937年指出:“九十年来中国交通事业之设施,殆非以前数千年间之交通事业所可比拟。在此一点上,我们不能不说是近年交通事业之进步。”他所说的“进步”应包-高一历史
在建国后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城乡居民都要凭票购买棉布(见下图)。1983年12月1日,商业部通告全国:敞开供应棉布,取消布票。从此曾长期使用的布票成为历史文物。上述政策的变-高一历史
交通工具的改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极大推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这是唐代诗人牡牧的两句诗,从中你可以了解到,我国古代交通工具的-高一历史
据记载,1888年清朝政府在北京西苑修建了一条铁路,慈禧太后因火车司机坐在自己前面开车,弃用了人德国引进的蒸汽机车而改用太监牵拉。这说明[]A.顽固势力拒绝引进西方科技B-高三历史
观察下图,图片内容反映出当时我国[]A、物质供应较为紧张B、与苏联的关系更为密切C、女性缺乏审美情趣D、社会生活带有政治色彩-高三历史
据记载,1888年清朝政府在北京西苑修建了一条铁路,慈禧太后因火车司机坐在自己前面开车,弃用了从德国引进的蒸汽机车而改用太监牵拉。这说明[]A.顽固势力拒绝引进西方科技B-高三历史
下图介绍内容所反映的实质是[]A.国内粮食供应比较紧张B.中国实行计划经济体制C.国家实行粮食凭票供应D.国家工作人遵纪守法-高三历史
某男在前往上海参观世博会,途中做了一个梦,梦见光阴老人带他来到1915年的旧上海,以下是他在梦中所见情景,在历史现实中是不可能产生的。[]A.自己竟然穿着长袍马褂B.观赏了-高一历史
小明的爷爷生活在近代中国的通商口岸,他先在外商轮船公司打工,后来他到与之相邻的中国第一家从事江海运输业轮船公司工作。那么他应生活在[]A.广州B.天津C.上海D.福州-高一历史
徐志摩在一首诗中写道:“匆匆匆!催催催!一卷烟,一片山、几点云影;一道水,一条桥,一枝橹声。一林松,一丛竹;红叶纷纷。”“催催催!是车轮还是光阴。”诗人在这首诗中描写的交-高一历史
上海20世纪70年代的“四大件”是手表、收音机、自行车和缝纫机,还要凭票购买,几百人甚至几千人中才能有一个人得到一张票。这反映了上海当时的实际情况是[]A.实行计划经济体制-高一历史
下图为上海造币厂2004年铸造的上海铁路博物馆纪念章,图案为130多年前淞沪铁路上运行的“先导号”机车。选择此图案是为了纪念[]A.中国出现的第一条铁路B.中国自己设计建造的第-高三历史
票证是某一历史时期经济发展的见证与缩影。图一的取消以及后来图二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新时期[]A.经济体制改革由农村向城市发展B.分配方式由国家分配向按劳分配转-高一历史
当看到北京街头出现公共汽车的情景时,我们可以断定这种情形不可能出现在[]A、洋务运动时期B、抗日战争时期C、解放战争时期D、新中国成立后-高一历史
广东省新会县城隍庙的庙门上镌刻着一副楹联:女无不爱,媳无不憎,劝天下家婆,减三分爱女之心而爱媳;妻何以顺?亲何以逆?愿世上人子,将一点顺妻之意以顺亲。这副楹联实质上-高三历史
票证是某一历史时期经济发展的见证与缩影。图一的取消以及后来图二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新时期[]A.经济体制改革由农村向城市发展B.分配方式由国家分配向按劳分配转-高一历史
近代交通和通讯工具由西方传入中国后,发展迅速。[]-高一历史
下图是位于上海金融中心28楼展示中心内的2010年上海世博会宣传专区。如果100年前,在上海举办世博会,中国人了解世博会不可能采用的方式是[]A.充分利用各轮船公司的客轮B.增-高一历史
外国近代的公路修筑技术传入中国是在[]A、洋务运动时期B、维新变法时期C、清末民初D、南京国民政府时期-高三历史
2007年11月“嫦娥一号”成功近月,再次激起了中国“航天热”,可你知道中国的民航事业起始于何时吗[]A.19世纪末20世纪初B.新中国成立后C.20世纪20年代初D.20世纪30年代中期-高一历史
1960年8月,中共中央发出指示,规定全国一切机关、团体、部队、学校、企业、事业单位,在今后5个月里,公用经费中的商品性支出部分要压缩25%左右,预计全国可压缩出5亿元,其-高三历史
2008年9月24日,国家邮政局发行了编号为2008—24《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五十周年》的纪念邮票。其中第2枚邮票是“沙漠绿洲”(见下图),图案是宁夏沙坡头风景区,方格草网和绿树相映-高一历史
下列有关近代中国交通的现象,体现出社会进步的是[]A.“男女杂处,不以为嫌”B.“如果华人马车从后面赶超洋人马车,即以违法处理”C.“拉人力车的讨厌马车、汽车,赶马车的又讨厌-高一历史
有人说,20世纪五六十年代是“票的时代”,如粮票、布票、糖票、油票、煤票等。当今社会是“卡的时代”,如超市卡、银联卡、贵宾卡等。票与卡见证了我国一定历史时期的经济发展,-高一历史
近代中国,“赶火车…‘赶轮船…‘赶汽车”成为新的社会俗语。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有①西方工业文明的影响②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③新式交通工具运行时间相对固定④社会生产和生活的需要-高三历史
黄遵宪(1848—1905)生活的时代,人们的衣食住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寄托情思的诗作《今别离》:“别肠转如轮,一刻既万州……送者未及返,君在天尽头……”所反映的是[]A.新式交通工具-高一历史
下图显示的是20世纪60年代青年人身着绿军装的形象。绿军装在当时得以流行的主要原因是[]A、政治观念B、审美情趣C、生活水平D、国际潮流-高二历史
奠定中国近代铁路网的基本格局是在[]A、洋务运动时期前B、戊戌变法前C、辛亥革命前D、辛亥革命后-高三历史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中国近代新式交通工具的是[]A.马车B.轮船C.火车D.自行车-高一历史
从环境的角度看,a、b两图中交通工具的主要区别是ab[]A.a火车采用电力作动力,b火车采用煤做燃料B.a火车对环境的影响很小,b火车对环境的影响很大C.a火车外形美观,b火车外形-高二历史
2009年2月26日,全球首条里程最长、技术标准最高、投资最大、时速最快的高速铁路——武广客运专线(下图)正式投入运营。关于中国铁路事业,以下叙述正确的有①中国最早的铁路是清-高一历史
交通工具的进步对近代中国产生的影响有①推动了各地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②促进了信息的传播③开阔人们的视野④使近代中国迅速走向富强[]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高一历史
小说《京华烟云》的主人公姚木兰在民国六年从北京出发到上海、杭州游历,当时她不可能选择的交通工具是[]A.火车B.轮船C.飞机D.汽车-高一历史
民国时期的汉口普通市民要前往重庆,最合适的交通工具是[]A、汽车B、火车C、轮船D、飞机-高一历史
返回顶部
题目简介
据记载,1888年清朝政府在北京西苑修建了一条铁路,慈禧太后因火车司机坐在自己前面开车,弃用了从德国引进的蒸汽机车而改用太监牵拉。这说明[]A.顽固势力拒绝引进西方科技B-高一历史
题目详情
B.封建等级制度阻碍社会发展
C.清朝天朝大国思想根深蒂固
D.封建迷信阻碍近代科技传播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