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课网
首页
数学
语文
英语
化学
物理
政治
历史
生物
首页
> 水合肼作为一种重要的精细化工原料,在农药、医药及有机合成中有广泛用途。用尿素法制备水合肼,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低温氯化阶段,第二阶段为高温水解阶段,总反应方-高三化学
水合肼作为一种重要的精细化工原料,在农药、医药及有机合成中有广泛用途。用尿素法制备水合肼,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低温氯化阶段,第二阶段为高温水解阶段,总反应方-高三化学
题目简介
水合肼作为一种重要的精细化工原料,在农药、医药及有机合成中有广泛用途。用尿素法制备水合肼,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低温氯化阶段,第二阶段为高温水解阶段,总反应方-高三化学
题目详情
水合肼作为一种重要的精细化工原料,在农药、医药及有机合成中有广泛用途。用尿素法制备水合肼,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低温氯化阶段,第二阶段为高温水解阶段,总反应方程式为:(NH
2
)
2
CO +NaClO+2NaOH → H
2
N—NH
2
·H
2
O+NaCl+Na
2
CO
3
。
主要副反应:N
2
H
4
+2NaClO= N
2
↑+2H
2
O+2NaCl △H<0
3NaClO=" 2NaCl" +NaClO
3
△H>0
CO(NH
2
)
2
+2NaOH= 2NH
3
↑+Na
2
CO
3
△H>0
【深度氧化】:(NH
2
)
2
CO+3NaClO= N
2
↑+3NaCl+CO
2
↑+2H
2
O △H<0
实验步骤:
步骤1.向30%的NaOH溶液中通入Cl
2
,保持温度在30℃以下,至溶液显浅黄绿色停止通Cl
2
。
步骤2.静置后取上层清液,检测NaClO的浓度。
步骤3.倾出上层清液,配制所需浓度的NaClO和NaOH的混合溶液。
步骤4.称取一定质量尿素配成溶液,置于冰水浴。将一定体积步骤3配得的溶液倒入分液漏斗中,慢慢滴加到尿素溶液中,0.5h左右滴完后,继续搅拌0.5h。
步骤5.将步骤4所得溶液,加入5g KMnO
4
作催化剂,转移到三口烧瓶(装置见图),边搅拌边急速升温,在108℃回流5 min。
步骤6.将回流管换成冷凝管,蒸馏,收集( 108~114℃)馏分,得产品。
(1)步骤1温度需要在30℃以下,其主要目的是
。
(2)步骤2检测NaClO浓度的目的是
。
a.确定步骤3中需NaClO溶液体积及NaOH质量
b.确定步骤4中冰水浴的温度范围
c.确定步骤4中称量尿素的质量及所取次氯酸钠溶液体积关系
d.确定步骤5所需的回流时间
(3)尿素法制备水合肼,第一阶段为反应
(选填:“放热”或“吸热”)。
(4)步骤5必须急速升温,严格控制回流时间,其目的是
。
(5)已知水合肼在碱性条件下具有还原性(如:N
2
H
4
+2I
2
=N
2
+4HI)。测定水合肼的质量分数可采用下列步骤:
a.准确称取2.000g试样,经溶解、转移、定容等步骤,配制250mL溶液。
b.移取l0.00 mL于锥形瓶中,加入20mL水,摇匀.
c.用0.l000 mol/L碘溶液滴定至溶液出现微黄色且Imin内不消失,计录消耗碘的标准液的体积。
d.进一步操作与数据处理
①滴定时,碘的标准溶液盛放在
滴定管中(选填:“酸式”或“碱式”)。
②若本次滴定消耗碘的标准溶液为18.00mL,可测算出产品中N
2
H
4
-H
2
O的质量分数为
。
③为获得更可靠的滴定结果,步骤d中进一步操作主要是:
题型:实验题
难度:中档
来源:不详
答案
(15分)(1)防止NaClO(歧化)分解为氯酸钠和氯化钠(2分)
(2) ac(2分) (3)放热(2分) (4)减少副反应的发生,提高水合肼的产率(2分)
(5)①酸式(2分) ②56.25%(3分)③重复步骤b和c2~3次,依据测得的结果,取平均值。(2分)
试题分析:(1)由于温度升高时,次氯酸钠容易发生自身的氧化还原反应生成氯酸钠和氯化钠,所以步骤1温度需要在30℃以下,其主要目的是防止NaClO(歧化)分解为氯酸钠和氯化钠。
(2)由于步骤3中需要配制所需浓度的NaClO和NaOH的混合溶液,所以步骤2中需要检测NaClO浓度。另外在步骤4中还需要称量尿素的质量及所取次氯酸钠溶液体积关系,因此也需要步骤2中需要检测NaClO浓度,所以答案选ac。
(3)由于第一阶段需要在低温下反应,这说明该反应是放热反应。
(4)共计已知信息可知,在反应极易发生副反应,所以这样做的目的是减少副反应的发生,提高水合肼的产率。
(5)①碘水是下酸性的,所以滴定时,碘的标准溶液盛放在酸式滴定管中。
②反应中消耗单质碘的物质的量是1.8×10-3mol,则根据反应的方程式可知水合肼的物质的量是0.9×10-3mol,所以产品中N2H4-H2O的质量分数为
。
③要减少实验误差,则步骤d中进一步操作主要是重复步骤b和c2~3次,依据测得的结果,取平均值。
点评:该题是高考中的常见题型,属于中等难度的试题。试题综合性强,难易适中,侧重对学生基础知识的巩固与训练,旨在考查学生灵活运用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注重对学生答题能力的培养和方法指导,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该类试题是一类综合性较强的试题,如元素及化合物性质和社会生活,环境保护,化学计算等知识。它不仅可考察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程度,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思维方法,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
上一篇 :
溴单质与氯气的性质相似。在探
下一篇 :
下列实验操作可以达到实验目的
搜索答案
更多内容推荐
用下列实验装置进行的实验,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A.装置甲:收集NO2气体B.装置乙:验证X溶液为浓硫酸C.装置丙:验证氨气的水溶性D.装置丁:用于吸收尾气NH3-高一化学
(6分)以下为中学化学实验室常用的五种玻璃仪器:(1)写出仪器B的名称。(2)根据要求,选填最合适的一种仪器编号①盛放氯化钠固体,应选用。②用CCl4萃取溴水中的溴后,将水层与有-高一化学
下图分别表示四种操作,其中有两个明显错误的是[]A.B.C.D.-高一化学
下列配制1.0mol/L的NaOH溶液的操作不会造成误差的是A.称量后转移固体时不小心把少量固体洒到烧杯外B.干净的容量瓶又用蒸馏水洗涤了一遍C.转移过程中不小心把几滴溶液滴在外-高一化学
关于焰色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A.焰色反应是指可燃物在燃烧时所显示的火焰颜色B.在煤气灯上灼烧少量氯化钠晶体时火焰有特殊颜色C.做焰色反应实验结束后,铂丝要用稀硫酸洗涤D.焰-高一化学
下列有关实验原理或操作正确的是-高三化学
在实验室中,通常将金属钠保存在()。A.水中B.煤油中C.四氯化碳中D.汽油中-高一化学
学习化学过程中需要经常做实验。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闻气味B.倾倒液体C.取粉末D.过滤-高一化学
现有下列仪器:烧杯、铁架台(带铁圈)、三角架、分液漏斗、酒精灯、玻璃棒、蒸发皿和蒸馏烧瓶,从缺少仪器的角度分析,不能进行的实验项目是()A.过滤B.蒸发C.分液D.萃取-高一化学
下列实验操作中有错误的是()A.分液时,分液漏斗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B.萃取时,用酒精萃取碘水中的碘C.蒸馏时,冷却水应从冷凝管的下口通入,上口流出D.把-高一化学
下列有关实验的描述或操作错误的是A.牙膏中含有不溶于水的成分,如碳酸钙、磷酸钙、氢氧化铝、二氧化硅等,它们主要起摩擦剂的作用B.纸层析法通常以滤纸作为惰性支持物。滤纸-高二化学
下列各图所示的实验原理、方法、装置和操作正确的是(苯,一种密度比水小的不溶于水的有机溶剂)()①②③④A.①干燥Cl2B.②检验K2CO3中的K+C.③配制150mL0.10mol·L-1盐酸D.④吸
掌握仪器名称、组装及使用方法是中学化学实验的基础,下图为两套实验装置。III⑴写出下列仪器的名称:a.c.⑵若利用装置I分离四氯化碳和酒精的混合物,还缺少的仪器是,将仪器-高一化学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危险品标志,装运乙醇的包装箱应贴的图标是ABCD-高一化学
下列实验能达到目的的是A.在容量瓶中加一定体积的水,再加入浓硫酸配制准确浓度的稀硫酸B.用稀硫酸和锌粒反应制氢气时加入少许硫酸铜以加快反应速率C.用玻璃棒搅拌漏斗中的液-高三化学
下图所示的实验方法、装置或操作完全正确的是()A.稀释浓H2SO4B.萃取时振荡C.石油的蒸馏D.验证催化剂的效果-高三化学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掌握基本实验方法和操作技能是做好化学实验的基础。下列有关化学实验基本知识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丁达尔现象可用于区别FeCl3饱和溶液和Fe(OH)-高一化学
关于有机化学实验说法正确的是A.用C8H18萃取溴水中的溴,可观察到溶液分层,上层为橙红色,下层接近无色B.热的苯酚浓溶液放入冷水中冷却,溶液变浑浊,此时发生了化学反应C.-高二化学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用滤纸称量氢氧化钠固体B.用酸式滴定管取10.01ml的0.1mol/L的碳酸钠溶液C.用稀氨水清洗做过银镜反应的试管D.用淀粉KI试纸检验Cl2要湿润试纸,用pH试-高三化学
用下列实验装置进行相应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图1图2图3图4A.用图1所示装置除去Cl2中含有的少量HClB.用图2所示装置蒸发结晶提纯后的粗盐溶液,得NaCl晶体C.用图3所示装-高一化学
下列有关实验的操作、原理和现象,正确的是()A.减压过滤是为了加快过滤速度,得到较大颗粒的晶体B.硫酸亚铁铵晶体过滤后用无水乙醇洗涤除去其表面的杂质C.溶液、胶体各悬浊液-高三化学
利用下列实验装置完成相应的实验,操作正确且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高一化学
下列实验操作或事故的处理正确的是A.氢氧化钠固体放在小烧杯里称量B.金属钠着火燃烧时,可用水灭火C.少量浓硫酸沾在皮肤上,立即用氢氧化钠溶液冲洗D.观察钾元素焰色反应的操-高一化学
化学试剂不变质和实验方法科学是化学实验成功的保障。下列试剂保存方法或实验方法中,不正确的是A.实验室中金属钠通常保存在煤油里B.氯化钠中混有少量单质碘杂质,可用升华的-高一化学
下列有关实验原理或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用水湿润pH试纸测量某溶液的pHB.用量筒量取20mL0.5000mol·L-1H2SO4溶液于烧杯中,加水80mL,配制成0.1000mol·L-1H2SO4溶
实验室里加热约2mL液体,应使用的仪器是A.②、③、⑤、⑥B.①、②、④C.①、②、⑥D.②、③、④、⑤-高一化学
配制1mol·L-1H2SO4溶液250mL,下列仪器中,不需要的是①托盘天平②量筒③容量瓶④烧杯⑤玻璃棒⑥酒精灯⑦胶头滴管A.只有①B.只有①⑥C.只有⑦D.只有④⑤-高一化学
实验室配制500mL0.1mol·L-1的氢氧化钠溶液的实验步骤如下:a.计算需要氢氧化钠固体的质量。b.称量氢氧化钠固体。c.将烧杯中的溶液注入容量瓶,并用少量蒸馏水洗涤烧杯内壁2~-高一化学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稀释浓硫酸时,应将蒸馏水沿玻璃棒缓慢注入浓硫酸中B.配制溶液时,若加水超过容量瓶刻度,应用胶头滴管将多余溶液吸出C.分液时,分液漏斗中下层液体从下口-高一化学
下列选用的相关仪器符合实验要求的是()-高二化学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危险品标志,装运乙醇的包装箱应贴的图标是()A爆炸品B氧化剂C易燃液体D腐蚀品-高一化学
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蒸发操作时,应使混合物中的水分完全蒸干后,才能停止加热B.蒸馏时,温度计水银球靠近蒸馏烧瓶的底部,且冷却水从冷凝管的下口通入上口流出C.分液操-高一化学
下述实验设计能够达到目的的是()编号实验目的实验设计A除去CO2中少量的SO2将混合气体通过饱和Na2CO3溶液B除去KCl溶液中中混有的少量MgCl2加入适量的NaOH溶液,过滤C检验溶液-高三化学
实验室中装有酒精的试剂瓶应贴有的图标是()ABCD-高一化学
下列现象或事实可用同一原理解释的是()A.浓硫酸和浓盐酸长期暴露在空气中浓度降低B.氯水和活性炭使红墨水褪色C.乙醛和乙烯都能使溴水褪色D.乙炔和乙烯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高二化学
下列做法存在安全隐患的是①将水沿烧杯内壁缓缓加入浓硫酸中,用玻璃棒不断搅拌②实验室制取氯气时,尾气用碱液吸收③取用金属钠或钾做完实验后,剩余的药品要放回原瓶④夜间厨房-高一化学
用某种仪器量一液体体积时,平视读数为V1mL,仰视读数为V2mL,俯视读数为V3mL,若V2>V1>V3,则所使用仪器可能是A.容量瓶B.量筒C.碱式滴定管D.以上仪器均不可-高二化学
将过氧化钠投入FeCl2溶液中,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A.有无色气体产生B.没有沉淀生成C.有白色沉淀生成D.有红褐色沉淀生成-高二化学
[6分]有如图所示A~F六种仪器:(1)写出仪器名称:A,D,(2)实验室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盐酸溶液,需用37%的浓盐酸4.5mL。取用4.5mL盐酸时,需要用到右图仪器中的F和(填编号-高二化学
下列各组物质中,前者为附着在容器内壁的污物,后者能溶解前者的是()①银镜——硝酸②水垢——醋酸③硫磺——二硫化碳④苯酚——酒精⑤硝基苯——乙醚⑥油脂——浓热的碳酸钠溶液A.只有①②③B.只-高二化学
实验室里一些看似简单的基本操作往往需要方法或技巧,下表中A栏列出操作的要求或目的,请在对应B栏中填上方法或技巧:序号AB①用滴管从试剂瓶中吸取液体②让往玻璃导管套上橡皮-高三化学
实验室要配制100mL0.2mol·L-1的Na2CO3溶液,试回答下列各题:(1)下列仪器中,肯定不会用到的是A.200mL容量瓶B.量筒C.胶头滴管D.100mL容量瓶E.天平(2)若要实施配制,
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A.氢气在氯气中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瓶口上方有白色烟雾B.铁丝在氯气中燃烧,产生棕褐色的浓烟,产物溶于水,溶液呈浅绿色C.铜在氯气中燃烧,产-高一化学
实验室装有浓硫酸的试剂瓶应贴有的图标是[]ABCD-高一化学
下列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A.用碱式滴定管量取0.10mol·L-1的Na2CO3溶液22.10mL;B.配制一定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时,将氢氧化钠固体放在纸片上称量C.用广范PH试纸测某溶液P-高二
下列实验操作或对实验事实的叙述正确的是①用稀盐酸洗涤盛放过石灰水的试剂瓶②配制浓硫酸和浓硝酸的混合酸时,将浓硫酸沿器壁慢慢加入到浓硝酸中,并不断搅拌;③用pH试纸测得-高三化学
实验室配制0.20mol/LNaOH溶液,下列操作正确的是()A.在烧杯中溶解后直接转移到容量瓶B.洗涤烧杯后的溶液用玻璃棒引流到容量瓶中C.缓缓地将蒸馏水注入容量瓶至溶液的凹液面正-高二化学
某学生做完实验后,用下列方法以清洗所用仪器:①用稀硝酸洗涤作过银镜反应的试管;②用酒精洗涤沾有酚醛树脂的试管;③用热的氢氧化钠溶液洗涤盛过油脂的烧杯;④用二硫化碳洗涤-化学
生活中的下列现象与原子核外电子发生跃迁有关的是()A.钢铁长期使用后生锈B.节日里燃放的焰火C.金属导线可以导电D.卫生球久置后消失-高二化学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高一化学
返回顶部
题目简介
水合肼作为一种重要的精细化工原料,在农药、医药及有机合成中有广泛用途。用尿素法制备水合肼,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低温氯化阶段,第二阶段为高温水解阶段,总反应方-高三化学
题目详情
主要副反应:N2H4+2NaClO= N2↑+2H2O+2NaCl △H<0
3NaClO=" 2NaCl" +NaClO3 △H>0
CO(NH2)2 +2NaOH= 2NH3↑+Na2CO3 △H>0
【深度氧化】:(NH2)2CO+3NaClO= N2↑+3NaCl+CO2↑+2H2O △H<0
实验步骤:
步骤1.向30%的NaOH溶液中通入Cl2,保持温度在30℃以下,至溶液显浅黄绿色停止通Cl2。
步骤2.静置后取上层清液,检测NaClO的浓度。
步骤3.倾出上层清液,配制所需浓度的NaClO和NaOH的混合溶液。
步骤4.称取一定质量尿素配成溶液,置于冰水浴。将一定体积步骤3配得的溶液倒入分液漏斗中,慢慢滴加到尿素溶液中,0.5h左右滴完后,继续搅拌0.5h。
步骤5.将步骤4所得溶液,加入5g KMnO4作催化剂,转移到三口烧瓶(装置见图),边搅拌边急速升温,在108℃回流5 min。
步骤6.将回流管换成冷凝管,蒸馏,收集( 108~114℃)馏分,得产品。
(1)步骤1温度需要在30℃以下,其主要目的是 。
(2)步骤2检测NaClO浓度的目的是 。
a.确定步骤3中需NaClO溶液体积及NaOH质量
b.确定步骤4中冰水浴的温度范围
c.确定步骤4中称量尿素的质量及所取次氯酸钠溶液体积关系
d.确定步骤5所需的回流时间
(3)尿素法制备水合肼,第一阶段为反应 (选填:“放热”或“吸热”)。
(4)步骤5必须急速升温,严格控制回流时间,其目的是 。
(5)已知水合肼在碱性条件下具有还原性(如:N2H4+2I2=N2+4HI)。测定水合肼的质量分数可采用下列步骤:
a.准确称取2.000g试样,经溶解、转移、定容等步骤,配制250mL溶液。
b.移取l0.00 mL于锥形瓶中,加入20mL水,摇匀.
c.用0.l000 mol/L碘溶液滴定至溶液出现微黄色且Imin内不消失,计录消耗碘的标准液的体积。
d.进一步操作与数据处理
①滴定时,碘的标准溶液盛放在 滴定管中(选填:“酸式”或“碱式”)。
②若本次滴定消耗碘的标准溶液为18.00mL,可测算出产品中N2H4-H2O的质量分数为 。
③为获得更可靠的滴定结果,步骤d中进一步操作主要是:
答案
(2) ac(2分) (3)放热(2分) (4)减少副反应的发生,提高水合肼的产率(2分)
(5)①酸式(2分) ②56.25%(3分)③重复步骤b和c2~3次,依据测得的结果,取平均值。(2分)
试题分析:(1)由于温度升高时,次氯酸钠容易发生自身的氧化还原反应生成氯酸钠和氯化钠,所以步骤1温度需要在30℃以下,其主要目的是防止NaClO(歧化)分解为氯酸钠和氯化钠。
(2)由于步骤3中需要配制所需浓度的NaClO和NaOH的混合溶液,所以步骤2中需要检测NaClO浓度。另外在步骤4中还需要称量尿素的质量及所取次氯酸钠溶液体积关系,因此也需要步骤2中需要检测NaClO浓度,所以答案选ac。
(3)由于第一阶段需要在低温下反应,这说明该反应是放热反应。
(4)共计已知信息可知,在反应极易发生副反应,所以这样做的目的是减少副反应的发生,提高水合肼的产率。
(5)①碘水是下酸性的,所以滴定时,碘的标准溶液盛放在酸式滴定管中。
②反应中消耗单质碘的物质的量是1.8×10-3mol,则根据反应的方程式可知水合肼的物质的量是0.9×10-3mol,所以产品中N2H4-H2O的质量分数为
③要减少实验误差,则步骤d中进一步操作主要是重复步骤b和c2~3次,依据测得的结果,取平均值。
点评:该题是高考中的常见题型,属于中等难度的试题。试题综合性强,难易适中,侧重对学生基础知识的巩固与训练,旨在考查学生灵活运用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注重对学生答题能力的培养和方法指导,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该类试题是一类综合性较强的试题,如元素及化合物性质和社会生活,环境保护,化学计算等知识。它不仅可考察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程度,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思维方法,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