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课网
首页
数学
语文
英语
化学
物理
政治
历史
生物
首页
> 2011年是苏联解体20周年,苏联唯一在世的总统戈尔巴乔夫恰好满80岁。关于他在上个世纪80年代中后期对苏联进行改革的表述中,下列正确的是()A.其改革走的是自下而上的中国模式-高一历史
2011年是苏联解体20周年,苏联唯一在世的总统戈尔巴乔夫恰好满80岁。关于他在上个世纪80年代中后期对苏联进行改革的表述中,下列正确的是()A.其改革走的是自下而上的中国模式-高一历史
题目简介
2011年是苏联解体20周年,苏联唯一在世的总统戈尔巴乔夫恰好满80岁。关于他在上个世纪80年代中后期对苏联进行改革的表述中,下列正确的是()A.其改革走的是自下而上的中国模式-高一历史
题目详情
2011年是苏联解体20周年,苏联唯一在世的总统戈尔巴乔夫恰好满80岁。关于他在上个世纪80年代中后期对苏联进行改革的表述中,下列正确的是( )
A.其改革走的是自下而上的中国模式
B.其改革是科学社会主义的一种尝试
C.改革的前期就阻力重重
D.其改革有宏观的决策和相应的配套措施
题型:单选题
难度:偏易
来源:不详
答案
C
试题分析:考查戈尔巴乔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在国内出现严重的政治经济危机背景下展开,改革在经济领域陷入困境后又转入政治领域,结果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改革没有宏观的决策和相应的配套措施,选择C项。A项错误,中国的改革走的先由农村到城市稳步前进的路线;B项错误,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偏离了社会主义的方向;D项错误,改革并未有配套的措施,以至于改革无法进行。
上一篇 :
从苏联改革的历程中,我们可以得
下一篇 :
从下表中可以得到的最准确的信
搜索答案
更多内容推荐
下面是美国人加里曼访问苏联时与当时的苏联重要领导人柯西金(1904年~1980年)的一段对话:加里曼:在地方上我同企业领导和官方代表谈话时,我注意到,他们对不久前工业领导安排-历史
下列对苏联四位领导人及其时代描述有误的是A.勃列日涅夫:盛极而衰B.赫鲁晓夫:光荣与混乱并行C.斯大林:新经济政策的春天D.戈尔巴乔夫:力不从心的终结者-高一历史
该表为1976~1990年苏联经济增长率(%)简表。其中1990年经济发展出现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年份1976~19801981~19851986~19901990社会总产值4.23.31.8—2国民收
毛泽东l956年曾经说道:“斯大林这把刀子,赫鲁晓夫丢了,别人就捡起来打他,闹得四面楚嵌。材料没有反映的是A.赫鲁晓夫改变了斯大林时期的对外战略,开始与美国争夺世界霸权B-高三历史
1970年,苏联工业利润总额从1965年的225亿卢布提高到560亿卢布,国民收入年均增长也随之提高。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企业取得独立自主地位B.“加速发展战略”的实施C.“新经济-高一历史
这是流行于前苏联的一则笑话:某主妇到食品店买肉。“有肉卖吗?”“没有”“那牛奶呢?”“我们只管卖肉,过街那家店才有牛奶卖”。这则笑话:[]A.赞扬苏联人有幽默感B.说明社会主义制度-高三历史
下列不属于勃列日涅夫改革内容的是A.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B.推行新经济体制C.扩大农场和农庄的自主权D.推行“物质利益原则”-高一历史
1955年起,苏联的农业形势有所好转,粮食供应不足情况得到改善,其原因包括①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自主权扩大②农业税削减,农副产品收购价格提高③大规模垦荒和种植玉米④企业获得-高三历史
1987年6月,戈尔巴乔夫在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上说:“我们的社会是一个正在迅速变化的社会。……我们面临很多新的问题,相当复杂的情况。我们不能保证不犯错误。……但我确信,最大的-高三历史
对下述数据分析正确的是①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的改革在一段时间内收到了一定成效②从长期而言,都不可避免地陷入失败境地③他们的改革都没有能够从根本上解决苏联经济存在的问-高一历史
俄罗斯的大国之路起起伏伏,常常在灾难之后变得强大,随后又在强盛的巅峰遭遇挫折。在其发展过程中,改革产生了不同影响。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1861年农奴制改革推动封建经济发-高三历史
电力与核能的广泛应用分别是第二次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重大成就。请结合下列图片与所学知识完成问题:图1田纳西图2第聂伯河水电站河水利工程图3法国国图420世纪70年代末苏联营-历史
1973年,由于中东战争,石油价格大涨。这令苏联这个富油国获得了一大笔财富。也正是从1973年开始,苏联在历史上第一次成为粮食净进口国,并且一发不可收拾,对粮食的进口依赖-高三历史
2003年,俄罗斯社会科学院某院士说:“把苏共送入停尸间的不是别人,而是我们苏联人自己。我们俄罗斯人以自己的沉痛灾难为代价,……,向世界宣布:苏联的所谓民主化、私有化、多-高三历史
斯大林模式在经济体制上的主要特点是[]A.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B.国家干预与市场相结合C.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D.国有制和私有制并存-高一历史
布罗代尔在《文明史纲》中提到:“计划经济是一门不仅为更早时期苏联的经验展现出来,而且为当代资本主义本身证明的艺术”。对这句话最准确的理解()A.计划经济体制并不是社会主义-高三历史
(原创)下列措施或目标体现了赫鲁晓夫执政时期严重脱离苏联实际的是A.用固定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B.“20年建成共产主义”C.允许外国资本家经营部分企业D.扩大集体农庄的自主权-高一历史
在苏联历史上,首次有力度地向斯大林社会主义模式发动冲击的是A.新经济政策B.两极格局下“冷战”C.赫鲁晓夫改革D.戈尔巴乔夫改革-高三历史
就实质而言,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经济改革失败的共同原因是A.缺乏明确的指导思想B.重点放在农业C.重点放在轻工业D.没有突破斯大林模式-高二历史
关于苏联改革的评述,有观点认为:“赫鲁晓夫把苏联改乱了,勃列日涅夫把苏联改死了,戈尔巴乔夫把苏联改垮了。”“戈尔巴乔夫把苏联改垮”的主要原因是()A.对“斯大林模式”的小修-历史
同戈尔巴乔夫改革相比,赫鲁晓夫与勃列日涅夫改革的最大不同是()A.重点始终放在重工业方面B.都未能成功改变原有体制C.未提出明确的战略方针D.都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高一历史
对斯大林时期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评述不正确的是[]A.这种体制限制了商品货币关系,否定了价值规律和市场机制B.这种体制是与当时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基本适应的C.这种体-高二历史
一位前苏联杂志主编这样讽刺戈尔巴乔夫:“他摆弄这个国家,就像家庭主妇摆弄卷心菜一样。他以为只要把外面的烂叶子剥掉,就会有里边的好心子,他不停地剥下去,一直到剥光为止-高一历史
丘吉尔曾说过:“斯大林是一个世上无出其右的最大的独裁者,他接过俄国时,俄国只有木犁,而当他撒手人寰时,俄国已拥有核武器。”苏联之所以能取得如丘吉尔所说的这一重大成就-高一历史
《里斯本条约》的实施和欧盟新领导机制及其人选的诞生预示着欧洲一体化进入崭新阶段,其对欧洲乃至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欧洲走向联合所产生的影响主要是A.使欧洲国家完全摆脱-历史
一个历史事实可由若干事件构成,事件又可由若干个小事件构成,由此可以排出一系列事件的等级或层次。下列选项符合上述说法的是A.经济全球化——西欧一体化——欧元启用B.《王位继-高三历史
1963年戴高乐访问希腊时说:“希腊和法国可能作出的‘最大贡献’将是保持独立的国家地位,而不做卫星国。”言外之意是戴高乐A.反对布雷顿森林体系B.对《关税及贸易总协定》持保留-高二历史
统计表明:在世界贸易组织144个成员中,有90%以上的成员属于不同形式的区域经济组织。为适应世界发展潮流,中国和东盟做出了在10年内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战略决策。这-高一历史
1967年欧共体成立,其成员国除了法国、意大利、卢森堡三国外,还有①联邦德国②荷兰③英国④比利时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高一历史
1988年4月七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了《宪法修正案》,将党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方针政策载人宪法;1993年3月八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了《宪法修正案》,将市场经济这一关切民生和宪-高一历史
1912年4月22日《申报》刊载《西装叹》:“更有西装新少年,短衣窄袖娇自怜。足踏黄革履,鼻架金丝边。自诩开通世莫敌,爱皮西地口头禅。醉心争购舶来品,金钱浪掷轻利权。”这表明A-历史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进一步加速,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与北美自由贸易区相继问世。二者的共同之处在于①在欧洲联盟成立的背景下建立②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高一历史
2011年7月22日,欧盟领导人召开紧急峰会,讨论对希腊的第二轮救助方案。峰会公布的最新草案显示,各国已就新的希腊救助达成一致,这进一步消除了市场对欧元区的担忧情绪。以下-高三历史
2014年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贸易部长会议于5月中旬在青岛举行,成为青岛历史上承办级别最高的国际会议。据悉.此次APEC贸易部长会议是继2001年在上海举办之后,时隔13年第-高一历史
(18分)毛泽东在回顾近代民族工业发展史时说过:“重工业不能忘了张之洞,轻工业不能忘了张謇,化学工业不能忘了侯德榜,运输航运业不能忘了卢作孚。”材料卢作孚是重庆人,目睹-高一历史
随着《里斯本条约》在2009年12月1日生效,世界贸易组织当天开始正式使用“欧洲联盟(欧盟)”这个名称来取代先前一直使用的“欧洲共同体(欧共体)”。欧共体和欧盟这两个组织建立的共-高三历史
根据北美自由贸易区“生产分工”战略,美国和加拿大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和高科技产业,墨西哥则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实现经济互补。三国形成该分工模式的决定性因素是()。A.经-历史
以下是世界四大区域性国际组织的标识.按其正式建立的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②③④A.①②③④B.②①④③C.③①②④D.③④①②-高三历史
导致东南亚国家走向联合的客观因素主要是A.美苏“冷战”影响到东南亚地区B.民族、宗教冲突时有发生C.各国取得了民族独立D.欧盟的建立为东盟的建立提供了借鉴-历史
1963年戴高乐访问希腊时说:“希腊和法国可能作出的‘最大贡献’将是保持独立的国家地位,而不做卫星国。”言外之意是戴高乐不满意A.布雷顿森林体系B.美国控制西欧C.《关税与贸易-高二历史
当代区域经济集团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加速的根本原因是()A.联合国职能的加强B.生产力和社会分工的发展C.各国经济发展的排他性D.两极政治格局的解体-高二历史
对下图反映的币制改革的理解,正确的是A.改革发生在“二战”后初期B.是经济全球化开端时期的产物C.有利于中央集权和经济发展D.是经济区域集团化加强的表现-高三历史
它提供了密切联系联邦德国与西方的最初手段,为法德永久和解奠定基础。它带来了作为共同市场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楷模的共同机构的新形式。上述材料中的“它”是指A.国际联盟B.联-历史
有一种观点认为,全球化是发达国家用来打开发展中国家市场的“敲门砖”,是新殖民主义的一种形式。“新殖民主义者”的主要工具是()A.廉价商品B.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C.先进制度D.雄-高一历史
(20分)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经济区域集团的力量对比此起彼伏。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1943年美国发表《罗斯福的世界蓝图》:在战后建立以美国为核心-高三历史
1959年10月,黄金价格曾一度升至40美元/盎司。黄金官价与市场价格的分离进一步诱发各国中央银行用美元兑换黄金。到1971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十国集团通过签署《史密森协议》-高三历史
1963年1月,法国总统戴高乐说:“首先必须要有个欧洲啊!现在对美国来说是很适意的……必须要有一个拥有自己的经济、自己的政策、自己的防务的真正的欧洲……”可见他主张欧洲联合的-历史
2013年4月,亚太经合组织(APEC)在印度尼西亚泗水召开贸易部长会议,会上贸易部长们同意成员经济体国间分享信息,并承诺到2016年将关税削减到5%或以下。这说明亚太经合组织A.-高三历史
以下标志反映的组织中,能够证明“相邻相近的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可以实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是-高一历史
(17分)二战以来,世界上建立了许多国际性的组织。下列是当今世界影响巨大的国际组织的标志。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在下列表格中填写出三个你最熟悉的国际组织的序号及-高三历史
返回顶部
题目简介
2011年是苏联解体20周年,苏联唯一在世的总统戈尔巴乔夫恰好满80岁。关于他在上个世纪80年代中后期对苏联进行改革的表述中,下列正确的是()A.其改革走的是自下而上的中国模式-高一历史
题目详情
答案
试题分析:考查戈尔巴乔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在国内出现严重的政治经济危机背景下展开,改革在经济领域陷入困境后又转入政治领域,结果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改革没有宏观的决策和相应的配套措施,选择C项。A项错误,中国的改革走的先由农村到城市稳步前进的路线;B项错误,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偏离了社会主义的方向;D项错误,改革并未有配套的措施,以至于改革无法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