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课网
首页
数学
语文
英语
化学
物理
政治
历史
生物
首页
> (22分)婚姻、家庭观念变革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右图为山东省安丘市庵上镇马王氏节孝坊。建于清道光九年(1829年),据《马氏家谱》记载:王氏应父母之-高三历史
(22分)婚姻、家庭观念变革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右图为山东省安丘市庵上镇马王氏节孝坊。建于清道光九年(1829年),据《马氏家谱》记载:王氏应父母之-高三历史
题目简介
(22分)婚姻、家庭观念变革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右图为山东省安丘市庵上镇马王氏节孝坊。建于清道光九年(1829年),据《马氏家谱》记载:王氏应父母之-高三历史
题目详情
(22分)婚姻、家庭观念变革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右图为山东省安丘市庵上镇马王氏节孝坊。建于清道光九年(1829年),据《马氏家谱》记载:王氏应父母之命结婚,未入洞房,夫染病身亡。王氏“奉亲守志,节孝两全”,终郁郁而死,马家“奉旨建坊,桂表节孝”。
材料二 妇女解放、倡导女权的思想和活动在中国早就有了,但那大都是男人们的声音。中国从来只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之说,但1912年1月11日的《民立报》却传出了发自女界的另一种声音:“天下兴亡,匹妇有责”。一字之差却使人顿生换了人间之概。这是此前所不可能有的变化了。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三 妇女由家庭带入社会,对她们传统家庭观念基础的动摇……正如马克思、恩格斯指出的“当机器成了一种使用没有肌力或身体发育不成熟而四肤比较灵活的工人的手段后,资本主义使用机器的第一个口号便是妇女劳动和儿重劳动。”
——黄雪蓉《工业革命时期英国妇女家庭观念在工业社会转型中的变化》
材料四 为着新社会在政治上、经济上和文化上建设力量的增长,特别是为着解开一切束缚生产力的枷锁,随着全部社会制度的根本变革,必须把妇女从婚姻制度的枷锁中也解放出来,并建立一个崭新的合乎新社会发展的婚姻制度,以促进一切意义的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起草经过和起草理由的报告》(1950年)
(1)材料一中“奉亲守志,节孝两全”观念的经济和思想基础是什么?(4分)
(2)据材料一、二,说明当时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变化的原因。(8分)
(3)据材料三、四,概括指出推动婚姻、家庭观念变化的因素。说明婚姻、家庭观念变化与社会发展的关系。(10分)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中档
来源:不详
答案
(1)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或自然经济);儒家的伦理道得(或儒家思想、宋明理学)。 (4分)
(2)变化: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从一而终到妇女解放、倡导女权。(4分)
原因:民国的建立;西学东渐;近代工商业发展等。(4分)
(3)因素:工业革命;法律保障;新社会发展的需要。
关系:社会发展促进家庭、婚姻的变化,家庭婚姻的变化促进社会发展。(10分)
试题分析:(1)“奉亲守志,节孝两全”强调忠孝气节,是儒家思想的体现,儒家思想是封建统治的思想基础,其经济基础为封建自然经济,其思想基础为儒家的伦理道得(或儒家思想、宋明理学)。
(2)依据材料“王氏应父母之命结婚”体现了以前的婚姻为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材料二“妇女解放、倡导女权”,所以变化为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从一而终到妇女解放、倡导女权;依据时间1912为辛亥革命后,可以得出当时的政治经济状况,民国的建立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外部即为西方近代思想的影响
(3)依据材料三可以得出,工业革命的展开,机器大生产的出现,使妇女从家庭走进了工厂,角色发生了巨大变化,依据材料四《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起草经过和起草理由的报告》可以得出法律保障。依据“为着新社会在政治上、经济上和文化上建设力量的增长,特别是为着解开一切束缚生产力的枷锁,随着全部社会制度的根本变革,必须把妇女从婚姻制度的枷锁中也解放出来”可以得出新社会发展的需要。从关系来看应是相互作用的,从彼此之间的影响来考虑
上一篇 :
下图是一部历史著作的部分目录
下一篇 :
有学者认为,1954年不仅是新中国
搜索答案
更多内容推荐
巴金以“五四”前后为历史背景创作的小说《家》中,觉民大胆地告诉其大哥觉新,“大哥,我做了我们家里从来没有人敢做的事情,我实行逃婚了。家里没有人关心我的前途,关心我的命-高三历史
(10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唐太宗是我国古代封建盛世时的杰出政治家。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贞观二年谓侍臣曰:“凡事皆须务本。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凡营衣食,以不失时为-高三历史
美国学者达林·麦马虹在总结两千多年的幸福观时说:在荷马时期,幸福就是幸运;在古希腊哲学家所处的时期,幸福等同于;在启蒙时期,幸福就是及时行乐。材料空白处应是A.权利与-高三历史
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在法律建设方面的质献是()A.制定出罗马成文法B.完成罗马法体系C.使皇帝的法令成为罗马法的重要组成部分D.使公民法与万民法的区别消失-历史
19世纪60年代,英国商人约翰打算到中国上海“淘金”。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他可以从英国乘飞机到上海B.他可以通过英国领事馆处理与中国人之间的纠纷C.他可以在上海永久性地居住-历史
民主革命道路的选择“里程碑”是我们经常用到的一个词语。《现代汉语词典》中对“里程碑”的定义是:①设于道路旁边用以记载里数的标志。②比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可以作为标志的大事。-高三历史
某学者指出:“孔子是传统制度的拥护者,而墨子则是一种新社会秩序的追求者。”下列孔子、墨子的主张最能体现该观点的是A.仁者爱人、兼爱B.克己复礼、兼爱C.仁者爱人、非攻D.克-高三历史
中国古代思想宝库中蕴涵着丰富的人文精神,下列主张体现人文精神的是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②民贵君轻③存天理,灭人欲④齐家、治国、平天下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高二历史
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宣布废除跪拜、作揖等礼节,代之以鞠躬、握手,体现了A.男女平等B.文明卫生C.民主科学D.自由、平等-高一历史
2013年1月6日,美国举行了前总统尼克松百年诞辰纪念活动,尼克松的长女帕特里夏认为,尼克松的真正遗产是倡导自由、向一个曾被视为美国敌手的国家伸出友好之手。材料中尼克松-高三历史
苏格拉底认为:天上和地上各种事物的生存、发展和毁灭都是神安排的;他反对研究自然界,认为那是亵渎神灵的;他提倡人们认识做人的道理,过有道德的生活。对此解读有误的是A.-高三历史
右图为一五、二五期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构成图,对图中信息解读正确的是国内生产总值构成图(单位:%)A.农业比重下降是因为农民生产积极性受挫B.国内生产总值总量逐渐增加C.国民-高三历史
某校历史兴趣小组研究性学习中制作了图表。该小组研究的主题是A.西方宪政史B.国际工人运动史C.世界市场形成史D.启蒙思想演变史-高三历史
“这种合作是为了发展社会主义事业的合作,是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计划的合作,是为了国际和平的合作。我相信,这种合作还会进一步加强。”,这是1955年毛泽东主席在庆祝某一-高三历史
有史家推理:西周烹治谷物的方法有煮和蒸,文献记载孔子祖先“饘于是,粥于是,以糊余口”,说明日常饮食,不外啜粥,蒸饭颗粒松散,不能涨锅,较费粮食;出土古物中,煮饭的鬲-高三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哲学家们在晚周(注:春秋战国)时期大动乱的形势下,力图提出稳定社会安抚人心的原则。——[美]泊恩斯等《世界文明史》材料二其实儒家思想取得胜利是一个缓慢的-高二历史
比尔·盖茨创建和领导的微软公司在78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业务,是全球信息产业的领导者。它在拿球的员工总数超过50000人。微软现象表明①跨国公司日益成为国际经济活动中的主体②国-历史
1984年6月30日国务院批准在浙江丽水地区建立景宁畲族自治县。它建立的主要依据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人民政协制度C.多党合作制度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高一历史
2005年4~7月国民党主席连战、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和新党主席郁慕明先后访问大陆,三位均表示赞同“一个中国”原则,反对“台独”。这表明①祖国和平统一符合中华民族的心愿②“一个中国-高三历史
图为建国后某一时期的宣传画。下列选项与宣传主题相符的是A.加入经济互助委员会B.实施“五年计划”C.推广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设立经济特区-高三历史
(13分)1958年我国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到1983年中央决定撤销人民公社。在此期间,党和政府对农村经济体制不断进行改革调整。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生产队是人民公社中的基本核-高三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从中可以获悉当时①处于新民主主义社会时期②全国政协代行全国人大职能③妇女的社会地位获得提升④完整国民教育体系初步形成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高三历史
商会是近代出现的商人群体。据统计,1908年,全国已有58个总商会,1912年商会总数猛增至794个,1915年更激增到1262个。出现这一现象主要原因是A.政府政策的鼓励B.实业救国思-高三历史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之所以能制定出正确的方针政策,主要是()A.认真总结了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B.正确认识了我国的基本国情C.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历史
陈寅恪的《邓广铭宋史职官志考证序》认为:“华夏民族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下列叙述能够证明这一观点的是①以理学为核心的新儒学形成②指南针、火药和印刷术取-高二历史
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说:“研究世界历史就如栖身月球的观察者从整体上对我们所在的星球进行考察时形成的观点,因而与居住在伦敦或巴黎、北京和新德里的观察者的观点迥然-高二历史
2007年12月4日全国法制宣传日的主题为“弘扬法治精神,推进依法治国”。把“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进宪法是在A.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B.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C.-历史
当时美国记者鲍大可评论道:“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是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这次会议是指A.雅尔塔会议B.日内瓦会议C.万隆会议D.第26届联-高三历史
民族关系处理得如何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的稳定与否。从以下两幅图中我们可以获得哪些有效的历史信息①封建经济初步发展②兼并战争更加猛烈③自然环境恶化④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对峙-历史
下表反映了该时期中国中国近代产业结构(1887—1936年)类别结构年份国民收入就业人口1887193618871936农业(%)69.6264.5080.0075.52工业、服务业(%)30.383
南宋郑樵称赞《史记》:“司马氏世司典籍,……通黄帝、尧、舜至于秦、汉之世,勒成一书,分为五体。本纪纪年,世家传代,表以正历,书以类事,传以著人,使百代而下,史官不能易其-高三历史
【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贞观二年,唐太宗说:“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凡营衣食,以不失时为本。夫不失时者,在人君简静乃可致耳。若兵-高三历史
有关中共的“双百”方针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双百”是指“百花齐放,百家争鸣”B.改革开放后提出C.它是我党领导文学艺术和科研工作的基本方针D.促进了我国文艺和科研事业的繁荣-历史
读图。导致1956年和1965年出现中外建交热潮的原因有①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加强与亚非各国的联系;②日内瓦会议和平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扩大了中国的影响;③中国外-高三历史
台湾作家柏杨认为:中国文化似一条壮观伟大的河流,但是到了14世纪,“它终于淤塞成一个酱缸,构成一个庞大而可哀的时代”。形成“酱缸”现象的主要因素是A.专制制度B.“罢黜百家”-高二历史
受西方的影响,中国近代传统的礼仪和婚姻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中国相见礼革新之始是从()A.鞠躬B.握手C.拥抱D.拱手-历史
(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一子曰:“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论语•宪问》子曰:“邦君树塞门,管氏亦树塞门。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管氏亦有-高三历史
读图请回答:(1)两国总理分别是谁?(2)这两位总理在会谈中重申了一个什么原则?主要内容是什么?(3)这个原则的提出,有什么意义-历史
法国总统戴高乐曾经指出:“建设欧洲是要以能行动的、具有权力的、能负担责任的因素为基础的。这些因素,就是国家。只有国家才是有权命令并有权要求服从的实体。在当前,除了由-高三历史
下图是上海工商业界庆祝公私合营的场景,新中国采取公私合营的方式是为了A.发展民族资本主义完善工业体系B.增加国民收入提高国民生产总值C.变革生产关系促进社会主义建立D.调-高三历史
费正清在《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说:基辛格秘密访华两周后,《红旗》杂志发表了一篇文章,最坦诚地公开讲述了对美开放的正当理由:竟不含糊地区分了两个超级大国对中国威胁的程-历史
在亚非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总理代表中国政府提出了处理国家间关系的“求同存异”原则。这一原则的提出实质反映了亚非国家间()A.经济发展水平不同B.存在着严重的边界冲突C.宗教信-历史
欧盟委员会宣布为减少碳及其他温室气体和污染气体的排放,对抗全球气候变暖。自2012年1月1日开始征收国际航空碳排放税;2月22日中、美、俄等国家在莫斯科联合制定反对欧盟航-历史
观察漫画,从中能得出的正确信息是A.经济全球化的进程进一步加快B.大危机下的美国经济摇摇欲坠C.美国经济对世界经济影响较大D.二战后美国成为世界经济霸主-高三历史
下表是1620年和1850年江南八府一州城乡人口统计。对图表反映变化趋势解读正确的是年代城镇人口(万人)农村人口(万人)1620300170018507202880A.该地区的自然经济完全瓦解B.受益
有学者谈论中国近代的习俗现象时说:“……国中过年景象,有官派与民俗之分,一岁过两年,相沿成习。”为近代中国带来这一习俗变化的直接原因是A.西方文化的侵略B.维新思想的传播-高三历史
有学者引用黄仁宇的话描述我国某阶段经济发展特征:“中国国家经济建设的重心,全在于国家如何才能把商人的资本与劳动和生产结合起来,经济要发展,没有劳动者固然不行,没有资-高三历史
如果用下列四幅图反映20世纪不同时期的中美关系,下列排序最符合历史进程的是A.①③②④B.③①④②C.②④③①D.③①②④-高三历史
1930年12月,国民党中央执委会发布皓电,称“为提倡国历,转移人民习尚”起见,“国历新年应改为休业五天,即十二月三十一日起至一月四日止”。据此,国民政府行政院通告全国各机-高三历史
马英九在2012年发表台湾地区领导人胜选感言时说,是“九二共识”帮助他赢得了选举,而民进党主席蔡英文在检讨败选原因时也不得不强调要深刻检讨民进党的两岸政策。这充分说明“-历史
返回顶部
题目简介
(22分)婚姻、家庭观念变革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右图为山东省安丘市庵上镇马王氏节孝坊。建于清道光九年(1829年),据《马氏家谱》记载:王氏应父母之-高三历史
题目详情
材料一 右图为山东省安丘市庵上镇马王氏节孝坊。建于清道光九年(1829年),据《马氏家谱》记载:王氏应父母之命结婚,未入洞房,夫染病身亡。王氏“奉亲守志,节孝两全”,终郁郁而死,马家“奉旨建坊,桂表节孝”。
材料二 妇女解放、倡导女权的思想和活动在中国早就有了,但那大都是男人们的声音。中国从来只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之说,但1912年1月11日的《民立报》却传出了发自女界的另一种声音:“天下兴亡,匹妇有责”。一字之差却使人顿生换了人间之概。这是此前所不可能有的变化了。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三 妇女由家庭带入社会,对她们传统家庭观念基础的动摇……正如马克思、恩格斯指出的“当机器成了一种使用没有肌力或身体发育不成熟而四肤比较灵活的工人的手段后,资本主义使用机器的第一个口号便是妇女劳动和儿重劳动。”
——黄雪蓉《工业革命时期英国妇女家庭观念在工业社会转型中的变化》
材料四 为着新社会在政治上、经济上和文化上建设力量的增长,特别是为着解开一切束缚生产力的枷锁,随着全部社会制度的根本变革,必须把妇女从婚姻制度的枷锁中也解放出来,并建立一个崭新的合乎新社会发展的婚姻制度,以促进一切意义的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起草经过和起草理由的报告》(1950年)
(1)材料一中“奉亲守志,节孝两全”观念的经济和思想基础是什么?(4分)
(2)据材料一、二,说明当时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变化的原因。(8分)
(3)据材料三、四,概括指出推动婚姻、家庭观念变化的因素。说明婚姻、家庭观念变化与社会发展的关系。(10分)
答案
(2)变化: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从一而终到妇女解放、倡导女权。(4分)
原因:民国的建立;西学东渐;近代工商业发展等。(4分)
(3)因素:工业革命;法律保障;新社会发展的需要。
关系:社会发展促进家庭、婚姻的变化,家庭婚姻的变化促进社会发展。(10分)
试题分析:(1)“奉亲守志,节孝两全”强调忠孝气节,是儒家思想的体现,儒家思想是封建统治的思想基础,其经济基础为封建自然经济,其思想基础为儒家的伦理道得(或儒家思想、宋明理学)。
(2)依据材料“王氏应父母之命结婚”体现了以前的婚姻为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材料二“妇女解放、倡导女权”,所以变化为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从一而终到妇女解放、倡导女权;依据时间1912为辛亥革命后,可以得出当时的政治经济状况,民国的建立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外部即为西方近代思想的影响
(3)依据材料三可以得出,工业革命的展开,机器大生产的出现,使妇女从家庭走进了工厂,角色发生了巨大变化,依据材料四《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起草经过和起草理由的报告》可以得出法律保障。依据“为着新社会在政治上、经济上和文化上建设力量的增长,特别是为着解开一切束缚生产力的枷锁,随着全部社会制度的根本变革,必须把妇女从婚姻制度的枷锁中也解放出来”可以得出新社会发展的需要。从关系来看应是相互作用的,从彼此之间的影响来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