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课网
首页
数学
语文
英语
化学
物理
政治
历史
生物
首页
> (15分)中国古代治理国家的准则和规范历经变化,逐渐形成中国特有的法律传统。到了近代,受西方的冲击和影响,近代法律制度逐渐在中国形成。材料一夏、商、西周时期,形成了以-高三历史
(15分)中国古代治理国家的准则和规范历经变化,逐渐形成中国特有的法律传统。到了近代,受西方的冲击和影响,近代法律制度逐渐在中国形成。材料一夏、商、西周时期,形成了以-高三历史
题目简介
(15分)中国古代治理国家的准则和规范历经变化,逐渐形成中国特有的法律传统。到了近代,受西方的冲击和影响,近代法律制度逐渐在中国形成。材料一夏、商、西周时期,形成了以-高三历史
题目详情
(15分)中国古代治理国家的准则和规范历经变化,逐渐形成中国特有的法律传统。到了近代,受西方的冲击和影响,近代法律制度逐渐在中国形成。
材料一 夏、商、西周时期,形成了以“礼”治国的制度体系。“礼”实际上是一种等级制的生活和行为方式,专为贵族所有,即所谓“礼不下庶人”。到了春秋战国,出现了“礼崩乐坏”的局面,以法治国的学说和法治逐渐兴起。
材料二 中国传统的法律体系从秦汉时开始形成。张岂之主编的《中国历史十五讲》说:“汉律特别强调皇权至上,法自君出。其法制的指导思想则为礼法并用,以礼入法,儒家经义成为法理的基础,坚持德主刑辅,先教后刑,奠定了此后法制体系‘礼刑一体’的基本框架。”
材料三 在清末新政全面开展的过程中,法制改革也被挺上议事日程。1902年3月,清延发布了修订法律的谕旨:“中国律例自汉唐以来,代有增改。惟是为治之道,尤贵因时制宜,今昔情势不同,非参酌适中,不能推行尽善。近来地利日兴,商务日广,如路律、矿律、路律商律等粪,皆应妥议专夸。”
----张海鹏等《中国近代通史》第五卷
材料四
第二条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第四条 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
第六条 人民得享有各项之自由权:人民之身体,非依法律,不得逮捕、拘禁、审问、处罚;人民之家宅,非依法律不得侵入或搜索;人民有保有财产及营业之自由;人民有言论、著作、刊行及集会、结社之自由;人民有书信秘密之自由;人民有居住、迁徙之自由;人民有信教之自由;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
第十九条 参议院之职权:议决一切法律案。
第三十条 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
第四十九条 法院依法律审判民事诉讼及刑事诉讼。
——节选自《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2年)
材料五
第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第三十四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先秦时期治理国家的制度体系发生什么变化? (2分)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派对此持什么观点?(1分)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特点。(3分)
(3)根据材料三和所所学知识,说明“今昔情势不同”的表现。(3分)
(4)根据材料四、五和所学知识,概括出两部宪法的基本原则分别是什么。(6分)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中档
来源:不详
答案
(1)变化:从三代的以礼治国到春秋战国时期法治的开始形成。(2分)孔子态度:“克已复礼”。希望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使每个人的行为符合礼的要求,使社会能够君臣有别,长幼有序。(1分)(2)特点:皇权高于法律;礼法并用,儒家思想为法律的基础;。(3分)(3) 表现:西方近代政治理论传入;西字东渐(1分)近代经济活动的需要或民族资本主义发展(1分)资产阶级政治运动兴起,(或清朝出现统治危机亦可);(1分)(4)《临时约法》:主权在民,尊重人权;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信犯;分权制衡;实行法治;(4分)《1954年宪法》:社会主义原则、人民民主原则;(2分)
试题分析:第(1)问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通过材料可知夏商周时期是以礼治国,春秋战国时期是以法治国,变化总结概括即可得出。孔子是代表奴隶主阶级的利益,要维护周礼。他对治国的观点不难得出。第(2)问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和概括归纳能力。儒家思想的特点根据材料中“皇权至上”“礼法并用”“儒家经义成为法理的基础”可以概括总结。第(3)考查学生比较分析事物的能力。“今昔情势不同”表现要根据时代背景概括。这是西方入侵、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这些都是不同的表现。第(4)问考考查学生归纳概括能力。这两部宪法的特点要根据材料逐一概括,概括时语言要精练。
上一篇 :
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下一篇 :
《诗经.十月之交》中的“高岸
搜索答案
更多内容推荐
有人把1920~1936年间的中国民族工业称之为是继“黄金时代”之后的“白银时代”。此期间,中国经济不但没有锐减,反而呈明显增长趋势。下面的中国民族工业发展曲线图,与历史研究-高三历史
(20分)材料一、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北极星),居其所而众星拱(环绕)之。……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孔子材料二、春秋大一统者,天地-高二历史
文天祥的气节反映了当时思想的主流是()A.黄老之学B.佛学C.程朱理学D.陆王心学-高二历史
王阳明与朱熹思想的主要区别是A.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不同B.对理的认识不同C.对封建专制统治的态度不同D.对生活方式的态度不同-高二历史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分)材料一:世界人口估算材料二:中国古代社会人口估算材料三:“高宗(乾隆皇帝)谕内阁曰:‘……承平日久,生齿日繁,盖藏自不能如前充裕……生之者寡,食之者-高三历史
自13世纪下半叶起,英、法相继出现了新的权利机构——等级代表会议。下图反映了当时的欧洲社会权利结构含义准确理解的是A.国王高高在上,市民与贵族屈居其下B.国王与贵族权利处-高三历史
回顾60多年来中美关系的历史,双方既有尖锐的对立,也有真诚的合作。特别是“冷战”后的中美关系,虽然曾经出现了多次起伏和危机,但是中美关系并未破裂。决定中美两国关系发展-高三历史
(20分)孔子开创的儒家思想,博大精深,影响深远。在中国古代的不同时期,儒学思想家们不断对其进行新的阐释,以适应时代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守旧而维-高二历史
老子和孔子的主张有一些相似之处,这主要是()A.用政治变革代替军事战争B.用古代的治国方法或模式解决现实的问题C.承认矛盾的存在但力求回避矛盾D.在教育思想上都承认私学的重-高三历史
现代史学家陈寅恪认为:韩愈不仅“结束南北朝相承之旧局面”,而且“开启赵宋以降之新局面”,是“唐代文化学术史上承前启后、转旧为新关捩(lie)点之人物。”韩愈在文化学术上的贡献-高二历史
下图是宋代学者杨时和游酢向程颢、程颐拜师求教的故事。其求教内容最有可能是A.因果轮回B.“天理”C.修炼养生D.致良知-高二历史
“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这一言论出自先秦时期的A.儒家B.墨家C.法家D.道家-高二历史
被马克思称为“哲学的创造者”和“智慧”的化身的古希腊哲学家是A.苏格拉底B.柏拉图C.泰勒斯D.普罗泰戈拉-高二历史
以下是某位学者对春秋战国时期道、儒、墨、法四家的评价。学派与评价对应正确的是①关注社会,留下的是公平与正义:平等、互利、博爱②关注人生,留下的是人生态度:真实、自由、-高三历史
清朝学者赵翼说:“西汉开国,功臣多出于亡命无赖;至东汉中兴,则诸将皆有儒者气象。”出现“儒者气象”是因为A.孔子有教无类B.孔子创立儒家学派C.儒学成为正统思想D.“五经”的流-高二历史
(12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在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就提出,“我们在国际上是属于以苏联为首的反帝国主义战线一方面的。真正的友谊的援助只能向这一方面去找,而-高三历史
元末明初小说《三国演义》深受宋明儒学的影响。下列小说中人物的言论与宋明儒学思想最不相符是()A.张飞:“忠臣宁死而不辱。大丈夫岂有事二主之理!”B.曹操:“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高二历史
在儒学发展历程中,“沟通佛、老,以治儒书,发前人之所未发,遂别成一时代之学术”的是A.汉代学者B.唐代学者C.宋代学者D.明清学者-高二历史
20世纪60年代末,中国《地理》教材对阿尔巴尼亚作了如下叙述:“阿尔巴尼亚整个领土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不相连,处在资本主义国家的包围之中。阿尔巴尼亚人民同美帝国主义和现代修-高三历史
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和发展过程就是西方代议制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它的确立意义在于①从政治体制上对君主专制政治予以否定和替代②是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大厦的顶梁之柱③调节和-高一历史
(20分)阅读下列材料:(12分)有“世界历史库”之称的美国《时代》周刊,一直以其独特的报道风格和对中国发展及中美关系的关注,而受到世人的瞩目。材料一1949年2月7日,毛泽东首次出现-高三历史
第二次世界大战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是:()A.中国战场牵制了日本军队B.苏德战场是抗击德军的主战场C.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联合D.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高二历史
从2005年7月第一所“孔子学院”授牌,到2007年1月31日已发展为128所,覆盖49个国家和地区,与中国合作举办“孔子学院”的申请仍然源源不断。下面关于儒家学说叙述错误的一项是A.-高二历史
儒家思想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大起大落。春秋战国时期遭到冷遇;秦始皇焚书坑儒;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康有为把孔子装扮成改制的先师;新文化运动提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高二历史
(15分)【近代社会民主思想与实践】材料一梁启超在1902年4月《与夫子大人书》中,他直截了当对康有为说:欲“唤起民族精神者,势不得不攻满洲。日本以讨幕为最适宜之主义,中国以讨-高三历史
儒家思想长期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主要是由于A.董仲舒对儒家思想作了发挥B.儒家思想适应了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C.儒家思想被广泛传播D.儒学成为士人走上仕途的必经之路-高二历史
图1和图2是拍摄于1972年的两张历史照片。这组照片反映出的历史信息是A.中国外交关系取得重大突破B.中美、中日宣告正式建交C.中国在广泛地参与国际事务D.世界格局发生根本性变-高三历史
近代以来,欧美各国或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或通过王朝战争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学习了《政治文明历程》中的《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体的建立》后,你认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英国首相-高三历史
(26分)古代中国的百家争鸣、是重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影响深远。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西周的制度发展程度过低,无法更多的满足新-高二历史
《北京晚报》1958年创刊,后来一度停刊,1980年复刊,下列各组口号与上述“创刊”、“复刊”时间相符的是A.“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和平统一”B.“反贪污、反浪费”“改革开放”C.“多-高三历史
在1953年出版《毛泽东选集》时,毛泽东对其于1945年发表的《论联合政府》的报告进行了大规模修改,其中明确提出无产阶级、中国共产党在未来国家政权中的领导地位(而这在原来的报-高三历史
“不习六艺之文,不考百王之典,不综当代之务,举夫子论学论政之大端一切不问,而曰一贯,曰无言,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股肱惰而万事荒,爪牙亡而四国乱。神州-高二历史
学习历史必然会涉及到历史时间,掌握历史纪年方法是历史学习的重要内容,下列有关历史纪年的叙述,正确的是①秦朝建立于公元前三世纪晚期②民国26年全面抗战开始③康熙五十年是-高三历史
假如你是汉武帝时期的一个书生,你所遇到的情况可能是①你的教科书除了儒家经典外,还会有法家经典②你可以到郡县的学校就读③既使你不是贵族子弟也有机会读书④如果你考试合格的-高二历史
围绕着人与神、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等问题的思考,公元前6~5世纪,东西方社会几乎同时诞生了一批伟大的思想先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孔子思考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具有人文-高二历史
宋庆龄说“孙中山和中国共产党之间具有历史意义的合作不是偶然的,它是当时的国际局势和中国本身的内部条件造成的。”这里的“内部条件”主要是指A“一战”后,中国民族工业重新受-高二历史
老子是我国春秋晚期著名的思想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下列言论反映了他思想主张的有:①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剩,盗贼无有。”②“道之以政,齐之以刑-高三历史
1959年4月周恩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在少数民族地区内,除了西藏和其他很少一些地方以外,都已经完成了民主改革和基本上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并且在这个基础上实现了人-高三历史
美国学者吉尔伯特·罗兹曼在《中国的现代化》中说:“中国共产党人是在20世纪的民族主义和反对帝国主义的气氛中成长起来的,它强调反对强权,与弱小、不发达的‘农村’国家为伍,-高三历史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中国受到了巨大的刺激:第一次是1840~1842年同英国的战争,第二次是1856~1860年同英法的战争,第三次是1894~1895年同日-高三历
1971年10月联合国大会第二十六届会议举行了关于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权利的专题辩论,美国和日本则合伙炮制了两项提案,一个是所谓“重要问题”,需要三分之二的多数-高三历史
对我国石窟艺术的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A.石窟是封建统治阶级宣扬佛教和道教的产物B.千佛洞是世界艺术宝库之一C.石窟艺术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艺术上的巨大成就D.石窟是我-历史
在古代,中、西方文明特点不同,在各自道路上都有较大发展。回答18、19题。小题1:下列美学观点,与儒家思想相吻合的是A.“大音希声,大象无形”B.“青青翠竹,总是法身,郁郁黄-高三历史
周恩来总理说:“长期共存,互相监督,主要是讲中国共产党跟其他民主党派的关系。党派的存在与否,不取决于任何政党或个人的主观愿望,而是由客观的历史发展所决定的。”材料中-高三历史
(13分)阅读下列材料:史料研习、理论指导、问题研讨和社会调查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请运用这些方法分析近现代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发展进程。(一)史料研习:1912年3月,孙中山-高三历史
20世纪70年代的一位美国总统表示:“如果我有生之年有什么事要做的话,那就是到中国去,如果我不能去,我希望我的孩子能够去.”请问驱使他来中国的主要动力是()A.对中国博大文化-高三历史
1999年,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在《人类发展报告》中指出:“迄今为止的全球化是不平衡的,它加深了穷国和富国、穷人和富人之间的鸿沟。”对此不正确的理解是A.经济全球化是由西方大国主-高三历史
田汉诗云:“枝干横斜叶半黄,漳州炉焰对斜阳。炼钢何惜相思树,一寸相思一寸钢。”对于这首诗的理解,正确的是A.颂扬大跃进人民公社运动的巨大成就B.反映了大跃进时期违背客观-高三历史
英国外交家艾登在一次国际会议中说:“当今世界,解决任何重大国际问题,都不能离开中国和周恩来。……你们早晚都会清楚,周恩来是个不平凡的人。这次会议可能是()A.波茨坦会议B-高三历史
1971年,第31届世界兵乓球锦标赛在日本名古屋举行。美国运动员科恩误上了中国队班车,中国运动员庄则栋主动上前向科恩打招呼,并且赠送了礼物。这样的举动A.是卖国的,美国是-高二历史
返回顶部
题目简介
(15分)中国古代治理国家的准则和规范历经变化,逐渐形成中国特有的法律传统。到了近代,受西方的冲击和影响,近代法律制度逐渐在中国形成。材料一夏、商、西周时期,形成了以-高三历史
题目详情
材料一 夏、商、西周时期,形成了以“礼”治国的制度体系。“礼”实际上是一种等级制的生活和行为方式,专为贵族所有,即所谓“礼不下庶人”。到了春秋战国,出现了“礼崩乐坏”的局面,以法治国的学说和法治逐渐兴起。
材料二 中国传统的法律体系从秦汉时开始形成。张岂之主编的《中国历史十五讲》说:“汉律特别强调皇权至上,法自君出。其法制的指导思想则为礼法并用,以礼入法,儒家经义成为法理的基础,坚持德主刑辅,先教后刑,奠定了此后法制体系‘礼刑一体’的基本框架。”
材料三 在清末新政全面开展的过程中,法制改革也被挺上议事日程。1902年3月,清延发布了修订法律的谕旨:“中国律例自汉唐以来,代有增改。惟是为治之道,尤贵因时制宜,今昔情势不同,非参酌适中,不能推行尽善。近来地利日兴,商务日广,如路律、矿律、路律商律等粪,皆应妥议专夸。”
----张海鹏等《中国近代通史》第五卷
材料四
第二条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第四条 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
第六条 人民得享有各项之自由权:人民之身体,非依法律,不得逮捕、拘禁、审问、处罚;人民之家宅,非依法律不得侵入或搜索;人民有保有财产及营业之自由;人民有言论、著作、刊行及集会、结社之自由;人民有书信秘密之自由;人民有居住、迁徙之自由;人民有信教之自由;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
第十九条 参议院之职权:议决一切法律案。
第三十条 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
第四十九条 法院依法律审判民事诉讼及刑事诉讼。
——节选自《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2年)
材料五
第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第三十四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先秦时期治理国家的制度体系发生什么变化? (2分)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派对此持什么观点?(1分)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特点。(3分)
(3)根据材料三和所所学知识,说明“今昔情势不同”的表现。(3分)
(4)根据材料四、五和所学知识,概括出两部宪法的基本原则分别是什么。(6分)
答案
(1)变化:从三代的以礼治国到春秋战国时期法治的开始形成。(2分)孔子态度:“克已复礼”。希望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使每个人的行为符合礼的要求,使社会能够君臣有别,长幼有序。(1分)(2)特点:皇权高于法律;礼法并用,儒家思想为法律的基础;。(3分)(3) 表现:西方近代政治理论传入;西字东渐(1分)近代经济活动的需要或民族资本主义发展(1分)资产阶级政治运动兴起,(或清朝出现统治危机亦可);(1分)(4)《临时约法》:主权在民,尊重人权;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信犯;分权制衡;实行法治;(4分)《1954年宪法》:社会主义原则、人民民主原则;(2分)
试题分析:第(1)问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通过材料可知夏商周时期是以礼治国,春秋战国时期是以法治国,变化总结概括即可得出。孔子是代表奴隶主阶级的利益,要维护周礼。他对治国的观点不难得出。第(2)问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和概括归纳能力。儒家思想的特点根据材料中“皇权至上”“礼法并用”“儒家经义成为法理的基础”可以概括总结。第(3)考查学生比较分析事物的能力。“今昔情势不同”表现要根据时代背景概括。这是西方入侵、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这些都是不同的表现。第(4)问考考查学生归纳概括能力。这两部宪法的特点要根据材料逐一概括,概括时语言要精练。